清华财务管理第十一章企业并购重整与清算资料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511.00 KB
- 文档页数:35
高级财务管理第十一章重组与破产清算在财务管理领域中,重组与破产清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高级财务管理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个话题,探讨重组与破产清算的定义、原因、过程以及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一、重组与破产清算的定义与原因重组是指企业为了应对经营困境或追求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对其资本结构、资产配置等进行调整的行为。
而破产清算则是当企业无法继续运营或偿还债务时,依法将企业的资产变现用于偿付债务的过程。
重组和破产清算在财务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重组与破产清算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市场竞争压力、经营不善、资本结构问题以及财务风险等。
不同原因可能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实践中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二、重组的过程与关键问题重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包括:重组的类型、目标、方式以及各方的利益平衡等。
在确定重组类型时,可以选择减少债务、出售资产、合并或分立业务等方式来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平衡调整。
重组的目标通常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经营能力,实现更好的发展。
在重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平衡。
这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在协商过程中,应以公正、公平、诚信的原则为基础,尽量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破产清算的过程与关键问题破产清算是一种官方管理下的清算程序,是在企业无法继续运营或偿还债务时,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
破产清算在处理企业资产、债务、利益分配等方面涉及到许多关键问题。
破产清算的过程通常包括:立案、债权核查、资产评估、资产变现以及债务偿付等环节。
债权核查是核实债权人的债权情况,确定债权人的资格和权益。
而资产评估是评估企业的资产价值,为资产变现提供参考。
资产变现是将企业的资产变卖,用于偿还债务。
最后,破产清算的关键目标是实现债务的合理偿付,并确保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四、重组与破产清算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重组与破产清算的实践应用,我们将分析一些经典的案例。
例如,某公司由于市场变化导致其产品需求急剧下降,面临巨额亏损的情况。
第十一章企业清算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兴衰成败必然发生,造成社会资源的不足与闲置同时并存。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迫使经营困难的企业将其闲置生产要素转移给那些发展迅速,急需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企业,而完成这一转移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兼并、收购。
一、兼并与收购的概念(一)兼并与收购的含义1.兼并的含义兼并通常是指一个企业采取各种形式有偿接受其他企业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者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兼并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存续,被吸收公司解散。
《公司法》规定的另一种合并形式为新设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的法人实体地位都消失。
所以合并包含兼并,兼并是合并的形式之一。
2.收购的含义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
收购作为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具有经济意义,又具有法律意义。
收购的经济意义是指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
所以其实质是取得控制权。
收购的法律意义是指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和资产。
所以,收购的形式一般有两种:收购股权和收购资产。
两者的差别在于:收购股权在于购买一家企业的股份,收购方将成为被收购方的股东,因此要承担该企业的债权、债务;而收购资产则仅仅是一般的资产买卖行为,收购方无需承担其债务。
(二)兼并与收购的异同点企业兼并和收购,本质上都是企业产权的有偿转让,即企业的所有权或产权按照市场规则实现让渡和转移;其产生的动因及在经济运行中产生的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通常将兼并和收购统称为并购。
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在兼并中,被兼并企业作为法人实体不复存在;而在收购中,被收购企业仍可以法人实体存在,其产权可以是部分转让。
2.兼并后,兼并企业成为被兼并企业新的所有者和债权、债务的承担者,是资产、债权、债务的一同转换;而在收购中,收购企业是被收购企业的新股东,以收购出资的股东为限承担被收购企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