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度报道的报道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级新闻四班雷蕾 2008011912

浅谈深度报道的报道思路

摘要:深度报道从多角度故事性的讲述方式,为观众呈现了客观可信的新闻报

道。其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展示,运用叙事的手法,新闻现场与多种剪辑技巧相结合。开创了新闻报道的深入发掘新天地。

关键词:深度报道调查采访

在当今电视节目中,不仅其信息包含量大,而且节目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任何新闻媒体追求的首要目标都是高程问题,但是正是由于其快的特性,则容易忽略节目的深度问题。在这个多元化多种传播途径的信息社会,快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大优势,但现今深度电视节目报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深度报道它有别于“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消息,侧重于背景的介绍、理性的分析以及对事件产生原因的追踪和对事物发展方向的预测。现在电视节目也推出专题性、评论性专栏,调查报道等多种形式的深度报道。我就结合几档主要的优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从其报道的思路以及根据思路采取的报道方式做一简单阐述。

<一> 主题选择

深度报道的主题选择十分重要,如同新闻消息有无报道的价值一样。其选题本身是否有价值可以挖掘的地方,才是其进行节目构思、编排的根本所在。主题的优劣则直接关系到节目的可看性与可发掘程度。

深刻报道要求对现象深层次的探索,寻找问题本质的答案。故而其选题必须具有时代特征,能反映当今社会问题,能从中捕捉社会制度或者道德问题,亦或寻求其中尖锐的冲突。由于选题的高要求,则要求深度报道栏目的创作者们要有独具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了解广阔的信息渠道,利用多种手段,不论是来自其他媒体的还是来自民众的。在节目制作之前则更要考虑试试本身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诸如此类的电视新闻报道选题如:《新闻调查》之“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则是根据网络上某踩踏网站中上传的一段用高跟鞋踩死一只小猫的经过,引起网民的强烈反应,从而制作的这期节目。其中的信息来源则是网络论坛的网民跟帖情况。由于网络的特性,其中有其他诸多媒体所不具备的信息大容量。也如:《新闻1+1》栏目中一期节目——“领导有话好好说”中,则是依据某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问记者道:“你们是帮共产党说话,还是帮老百姓说话啊?”。此话一经在网上披露就引起了网民的大力追捧。因而《新闻1+1》的编导们利用这一话题做了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一起节目。总之,节目主题是决定节目方向和思路的前提因素,是节目成败的关键。

<二>思路明晰,多种剪辑手法运用

确定主题后,即使制作者们围绕这一主题对事件展开深度挖掘。要确定清晰的思路,采用什么方式,哪种手段能够从根本上将事件背后的问题呈现给观众。以及将节目主题升华,提高探求的高度。

(1)采访对象要得当,背景材料要丰富

确定什么样的采访对象是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是从初步挖掘事件本身的有利线索。采访对象确定得当具有代表性则更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事件,表现主题。同时在利用其采访对象的同期声会增加节目的真实性。在采访中同时还要注意采用不同的采访方式和手段,这是获取信息有效与否的关键。如:《新闻调查》栏目中的“虎照疑云”这期,记者则是依据对事件一层一层的剖析而分别采访了事件当事人、当地县、市农林局的局长或者负责人、以及照片组专家鉴定人员、当地村民、研究华南虎的专家等等。其采用递进深化的形式将华南虎照真实与否公诸于众。从最初的部分公众质疑,到从众多采访中找到疑问点,确定问题的主要症结,到最后虎照被认定为假的时候,再升华高度到质疑当地农林局在此事件中工作的疏忽。此事件采访设计众多人物,证实从对他们的采访过程一步一步佐证虎照是假的的事实。

在此中背景材料的丰富更是通过采访获得的。采访的过程时间接地制约了节目背景材料的丰富程度。通过采访或者其他手段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要有效整合背景,“让背景说话”[1],就要树立深度报道的全背景观念,帮助受众清楚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入理解新闻事实的内涵,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向。背景材料的丰富同时也有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也能全方位的向受众传导事件的有效信息。这些材料即能增加报道的真实性,烘托主题,又能渲染情绪,为表达感情做一铺垫。

(2)主题表达故事化,叙事手法多样化

深度报道的过程既是向观众讲述新闻故事的过程,围绕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主题等开展。当今电视人做新闻深度报道,十分重视要讲好新闻故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故事性越强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而故事本身又承载着一个重大主题思想。故事化的逐渐发展也就是故事事实层层被发现的过程。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或用蒙太奇式讲述,或用悬念式的讲述,主要是依据节目思路编辑的需要来决定。

例如:《东方时空》在1999年播出的一期节目——“面对歹徒”[2]讲述陈焕一家三口面对入室抢劫的歹徒,不畏威胁,奋起抗争,凭着拳头和菜刀,更凭着正气和勇气,将歹徒制服的故事。此事在北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它引起人们邪不压正的思考,这一主题对弘扬社会公德,呼唤正义力量抗争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其事件发生突然,又时过境迁,如果要生动的再现出来很难,而记者则采用电视访谈和复现方法,让事件亲身参与者绘声绘色的描述和“再现”亲身经历,邻居和警察“协助”再现。叙述过程中,一段故事接着另一段故事,一出场景转接另一处场景,则全凭记者熟练地跟拍技巧和实录技巧,再通过流畅剪辑,使剧情环环相扣,悬念迭起,令人惊心动魄,获得很好的收视效果。

(3)深度报道的调查性

调查它重在展现过程,揭示事实,记者常常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电视新闻调查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一种,是“电视记者就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公众关注的社会现象进行专题性的深入调查、核实、分析、解释的深度报道。电视新闻调查的优势在于有选择地直接展现调查的过程。[3 ]因而调查是深度报道的主要形式,记者通过他的调查经历,客观的将事实呈现给观众。无论是丑陋的还是高尚的。但是在中国体制下节目调查的目标要遵循道德规范,满足社会的道德观念的需要。在揭露丑恶的同时要弘扬高尚的道德行为。在祈祷监督的同时更好的改进。

调查则要求编导对节目的方向定位,找准调查的切入点。深度报道如果没有严密的构思和有力的逻辑,就不能起到说服受众的作用,更没有办法引导大众舆论,进行舆论监督,这是《新闻调查》作为调查性深度报道的客观需要。在《新闻调查》之“一个教师的意外死亡”[4]中。记者根据调查的方式采访了李老师的父亲,以及当地居民。多方位的对李老师的生平,性格做一个立体的阐述。更是从他这位“刺头老师”帮助600多位老师要回克扣的工资一事着手,将其死因外延到相关教育部门领导。但是节目却是以最终李老师的死因未明而结束。这是让很多观众感到不满和悲愤的结局。但是作为电视栏目的记者必须按照法规,尊重警方的调查结果,不应再节目中暴露过多的信息。这是一种尊重法律同时也是一种维护道德的行为。为了公正的对待,记者只有保持中立,用镜头让观众自己判断是非曲直。、

总之,新闻深度报道要根据新闻内容深入剖析发掘故事背后的故事。其中《新闻调查》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栏目,其每一期节目都经过了精心的选题,选择的都是社会大众比较关注的话题,而且搜集了丰富的材料,储备了广博的信息量,尤其是对新闻事件的深层次思考和对凸现出来的问题的深刻反思,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跟随记者和编导对社会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深度报道在被受众所欢迎的同时要注意增进自身的深化。从思路上发展改变不同的报道方式。更大的发挥其传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广电纵横》如何做好电视深度报道栾岚

[2 ]《新闻佳作评析》孙官君孝庆元吴江宇编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故事性情节在舆论监督与导向功能中的作用

———《新闻调查》节目叙事手法分析赵丹(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4] 《中国焦点问题调查》——法制篇(一个教师的意外死亡)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