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名族情况概述(精)
- 格式:ppt
- 大小:714.50 KB
- 文档页数:7
云南民族概况讲解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全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包括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壮族、苗族、瑶族、布朗族、普米族、拉祜族、景颇族、怒族、纳西族、独龙族、傈僳族、佤族、畲族、藏族、阿昌族、布依族、德昂族、基诺族、蒙古族、水族和瑶族。
这些民族具有各自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文化传统。
在云南的民族中,彝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占总人口的约1/4。
彝族的服饰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男女都喜爱蓄长发。
他们大多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和渔业。
白族是另一个重要的民族,占总人口的约1/5。
白族的传统服饰为白色或浅蓝色对襟上衣和长裤,女子头戴花环。
他们主要居住在洱海周围地区,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傣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约1/6。
傣族的服饰以短袖上衣和筒裙为主,颜色鲜艳。
他们居住在热带地区,擅长水田耕作和渔业。
此外,哈尼族、壮族、苗族等其他民族也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云南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文化宝库,每个民族都为这个宝库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差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传统,其中包括着各种丰富多彩的节日、婚嫁习俗和民族服饰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1. 纳西族纳西族是云南省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他们以纳西古城(丽江)著名。
纳西族的婚礼是他们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
传统的纳西族婚礼通常会持续3-7天,包括三个主要的仪式:迎亲、婚宴和送亲。
在迎亲仪式中,新郎家会派遣一支队伍前往新娘家迎接她。
婚宴通常在新郎家中进行,亲友们会欢聚一堂,尽情享用美食、酒水和表演。
最后,在送亲仪式中,新娘会离开娘家,和新郎一起回到新家。
2. 彝族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的彝族节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火把节,也叫做“彝族春节”。
火把节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持续三天。
彝族人们会点燃火把,组织巡游和舞龙等活动。
此外,他们还会进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参加火把节的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彝族的独特舞蹈、音乐和美食,体验到彝族文化的魅力。
3. 傣族傣族是云南省的又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以泼水节而闻名。
泼水节是傣族人们庆祝新年的传统活动,也是他们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泼水,象征着洗净过去一年的不顺和不好的事情,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幸福。
此外,傣族人们还会进行划船比赛、象棋比赛和舞龙等传统活动。
泼水节是一个热闹而欢乐的节日,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4. 藏族藏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地区的重要民族。
藏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藏戏。
藏戏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包括了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等元素。
藏戏通常表现的是一些史诗和传说故事,比如《格萨尔王》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华丽的服饰,将人们带入到神话和传说的世界中。
5. 哈尼族哈尼族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耕作和梯田耕作而闻名。
云南少数民族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25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彝族、哈尼族、傣族和白族最为知名。
这些民族保留了许多独特的传统和习俗,为云南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
他们的民族饮食以米饭为主,主要以农业为生。
彝族的服饰华丽多样,男子通常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衣裳,而女子则穿着五彩缤纷的长裙,头上常戴着华丽的发饰。
与彝族相邻的是哈尼族,也是云南省的主要民族之一。
哈尼族是云南的农耕民族,他们擅长水稻种植和制作蜂蜜。
哈尼族的房屋多为土楼,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样式,有着千年的历史。
哈尼族的土楼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傣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
傣族是一个热爱舞蹈和音乐的民族。
每年的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节日里相互泼水,以象征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白族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大理地区。
白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擅长手工艺制作。
他们制作的白族风味小吃非常有特色,如凉粉、糌粑饵、糯米酒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除了这些少数民族,云南还有藏族、壮族、苗族、纳西族等众多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
这些多样的民俗文化构成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和社会各界致力于推广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
不仅将它们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还通过教育推广、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
云南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支,他们保留和传承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为云南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走进这片土地,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必将使你爱上这片美丽而多彩的地方。
云南民族简介云南,简称“滇”,意即“彩云之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
古人常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
春城昆明,“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如宝石点缀在高原上。
这里石林高低错落,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险峰峡谷纵横交错,“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江狭水凶的虎跳峡,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景象,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
“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 26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1、布朗族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沿澜沧江中下游西侧的山岳地带,主要聚居地是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动海县布朗、打洛等山区,云县、镇康、德、双江、耿马、澜沧、墨江、景东等县亦有部分散居或杂居。
布朗族聚居地群山起伏,气候暖和,降水较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根据1998年人品统计,布朗族有8.77万人,占有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0.661%,根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有90388万人。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语族布朗语支,分为布、阿尔低两种方言。
布朗与俄语、克木语、德昂语及高棉语有亲属关系。
由布朗族与傣族、伍族、汉长期杂居,故多能兼操傣、佤和汉语。
布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傣文和汉文。
布朗族古称“徽’、“蒲人”、“朴子”,自称“乌”、“翁拱”、“阿娃”,他称“濮曼”、“濮满”。
其先民在先秦时为百濮的一支,汉晋时称“濮”,唐时称“扑子蛮”,先后受南诏、大理国统治。
元明清时期称“浦人”、“蒲满”、“包满”、“濮曼”。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云南省境内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云南省增添了多彩的民族风情。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云南省的一些主要少数民族,包括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和布朗族。
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云南的山区和边远地区。
彝族人民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他们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高粱和水稻。
彝族人民的传统服饰鲜艳多彩,形式各异,色彩非常丰富。
此外,彝族人民还有独特的民间音乐、舞蹈和文化习俗,世代相传,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
白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也是中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
白族人民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他们擅长种植稻米、谷子和其他农作物。
白族的传统服饰以白色为主,非常雅丽。
白族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例如拍手舞和长袖舞等。
此外,白族人民还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刺绣和木雕等。
哈尼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带。
哈尼族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他们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豆类。
哈尼族人民的传统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如哈尼族的梯田和木楼等。
哈尼族人民还有独特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例如走马灯、刀耕火种等。
此外,哈尼族人民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米月节和剑川红虹月节等。
傣族是云南省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
傣族人民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他们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稻米、橡胶和咖啡等。
傣族的传统服饰色彩斑斓,独特鲜艳,很有特色。
傣族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例如波澜舞和象步等。
此外,傣族人民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如泼水节和傣年节等。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和勐腊县一带。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云南少数民族简介在云南这片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各族人民40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00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有25个民族,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省独有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
一、阿昌族阿昌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有33519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
阿昌族为氐羌后裔,唐称“寻传”。
阿昌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陇川、梁河、潞西3种方言,多通汉语和傣语。
阿昌族男子喜穿蓝或白、黑素色上衣,黑色裤子。
已婚女子穿裙子和窄袖对襟上衣,用蓝、黑布包头,上衣钉四组银扣,胸腰垂多股银链,链系小银盒,盛槟榔等物,手镯、耳环均银制;未婚女子则穿长裤,以长辫盘于头顶,喜佩戴各种银饰。
住房以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居多,楼上住人,楼下为畜圈。
历史上,婚姻一般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一般同姓不婚,有“串姑娘”的情爱方式。
此外,“对歌”是较为通俗的情感交流方式。
妇女有嚼烟、嚼芦子的习惯,男女均有嚼槟榔的习惯,俗以齿黑为美。
阿昌族普遍信仰鬼灵,崇拜祖先。
阿昌族人死行土葬。
歌舞方面,阿昌族有耍灯、跳象脚鼓舞、猴舞、蹬窝乐、耍白象等多种形式。
阿昌族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梁河水稻品种有“水稻之王”的美称。
阿昌族工匠生产的“户撒刀”行销省内、青藏等地以及缅甸等国。
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白柴”、“水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四的“窝乐节”是传统民族节日。
另外还有“关门节”、“开门节”等民族节日。
二、白族白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白族有1505644人,主要聚居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
他称很复杂,有“民家”、“那马”、“勒墨”、“勒布”等60多种。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云南民族简介云南,简称“滇”,意即“彩云之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
古人常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
春城昆明,“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如宝石点缀在高原上。
这里石林高低错落,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险峰峡谷纵横交错,“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江狭水凶的虎跳峡,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景象,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
“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26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1、布朗族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沿澜沧江中下游西侧的山岳地带,主要聚居地是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动海县布朗、打洛等山区,云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云南少数民族》精选阅读(一):云南少数民族种类有哪些?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少数民族云南少数民族我国的56个民族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
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
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构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正因: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一样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
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在云南这片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各族人民40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00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有25个民族,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省独有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
一、阿昌族阿昌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有33519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
阿昌族为氐羌后裔,唐称“寻传”。
阿昌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陇川、梁河、潞西3种方言,多通汉语和傣语。
阿昌族男子喜穿蓝或白、黑素色上衣,黑色裤子。
已婚女子穿裙子和窄袖对襟上衣,用蓝、黑布包头,上衣钉四组银扣,胸腰垂多股银链,链系小银盒,盛槟榔等物,手镯、耳环均银制;未婚女子则穿长裤,以长辫盘于头顶,喜佩戴各种银饰。
住房以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居多,楼上住人,楼下为畜圈。
历史上,婚姻一般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一般同姓不婚,有“串姑娘”的情爱方式。
此外,“对歌”是较为通俗的情感交流方式。
妇女有嚼烟、嚼芦子的习惯,男女均有嚼槟榔的习惯,俗以齿黑为美。
阿昌族普遍信仰鬼灵,崇拜祖先。
阿昌族人死行土葬。
歌舞方面,阿昌族有耍灯、跳象脚鼓舞、猴舞、蹬窝乐、耍白象等多种形式。
阿昌族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梁河水稻品种有“水稻之王”的美称。
阿昌族工匠生产的“户撒刀”行销省内、青藏等地以及缅甸等国。
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白柴”、“水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四的“窝乐节”是传统民族节日。
另外还有“关门节”、“开门节”等民族节日。
二、白族白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白族有1505644人,主要聚居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
他称很复杂,有“民家”、“那马”、“勒墨”、“勒布”等60多种。
精心整理云南省世居少数民族概况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全省共有56种民族成分其中5000人以上的世居。
少数民族25个,云南特有民族15个,2007年末少数民族人口达1528.87万人,占全省4514万总人口的3387%。
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共78个县。
(市),占全省129个县(市、区)的60.47%。
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8.08%。
此外,云南还先后建立了197个民族乡(经乡镇调整,至2006年底还有150个民族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内涵深厚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玛》”、“插花节”耍海会”等。
”、”卡多”、”昂玛突”、“等。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傣泐语、傣那语两个方言。
傣文属拼音文字,主要有西傣文、德傣文两种。
傣族文学丰富多彩,作品数量众多。
傣文典籍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地方历史、地理、天文、历法、医药、数学等专门着作以及佛教经典。
傣族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最为流行的是孔雀舞、象脚鼓舞。
傣族群众信奉南传佛教,带有群众性,因此佛寺遍及傣家村寨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
苗族人口有104.3525人,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昭通市。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国家新创制的新苗文。
苗族有着世代相传的丰富的口头文学。
芦笙舞是苗族最具特色的舞蹈。
苗族的宗教信仰因支系差别而有所不同,除信仰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以外,还有部分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传统节日有”花山节”、“吃新节”等。
回族人口有64.32万人,分布在全省各地。
回族通用汉语汉文,对汉文化的建树颇多:另一方面云南回族的伊斯兰传统文化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对中国伊斯兰文化及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回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有显着的特色。
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傈僳族人口有60.98万人,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云南,素有动物和有色金属王国之称,是“彩云之南”、“七彩云南”。
中国有丽江古城、石林等旅游景点。
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
除汉族外,世界上还生活着25个少数民族,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西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接壤,可以感受到周边国家的异域文化。
独特的地域文化也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
1.白族:白族主要生活在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汉语自古以来就被白族人民广泛使用。
白族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民族相互影响,创造了灿烂的艺术文化。
白族服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白族崇尚白色,各地着装风格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荣。
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有一个很熟悉的词,那就是:浪漫。
解说:白族姑娘的帽子,挂惠子是下关之风;华丽的花饰是封闭的花朵;鸭舌帽的洁白是苍山雪;弯曲的形状是洱海月亮。
白族人民热情好客,先礼后客是白族人民的礼仪。
家里有客人,用山珍海味、美酒和茶水招待对方。
著名的“三茶”是白族人民的待客之礼。
而白族人一般只倒半杯茶,却需要满满一杯酒。
他们认为酒充满了敬意,茶充满了欺骗。
受到白族人的热情接待时,要说“谢谢”,以示感谢和感激。
尊老是白族的传统美德。
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打招呼,让路,让座,端茶递烟。
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应该给老人。
吃饭的时候,让老人坐在桌子上,让老人先动筷子。
2.哈尼:哈尼语,东南亚俗称阿卡语,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现代哈尼族使用在拉丁字母基础上新创造的音标。
哈尼族大部分居住在云南南部红河、澜沧江中部的哀牢山,其余分布在普洱、勐海、景洪、东腊、禄劝等地。
哈尼族、彝族、拉祜族起源于古代羌族。
古时候,羌人在青藏高原上漫游。
哈尼族以农业为主,擅长种茶。
哈尼族种茶历史悠久。
西双版纳格朗河畔的南麂山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闻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