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对碳水化合物消化
- 格式:docx
- 大小:10.58 KB
- 文档页数:1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限制性氨基酸绝食代谢RDP 理想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热增耗(HI)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的周转代谢氨基酸拮抗二、辨析题(判断并改正)1.反刍动物消化的特点是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中进行。
()2.碳水化合物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
()3.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会下降,生长会受阻,严重时会引起动物死亡。
()4.热增耗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低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5.用TDE反映饲料的能值比ADE准确,但测定较难,故现行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表一般都用ADE。
()6.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但甲状腺肿不全是因为缺碘。
()7. 脂溶性维生素的排泄途径主要经胆汁从粪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从尿排出。
()8.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和改变核酸代谢。
()9. 消化实验与代谢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消化实验在代谢实验的基础上准确收集排粪量,排尿量。
()10.“标准”为了适应动物的营养生理特点,对每一种动物或每一类动物分别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性能制定营养定额。
()11. 妊娠期营养水平对母猪体重的影响:高营养水平下,增重与失重表现明显,妊娠期增重越多,哺乳期失重就越多,其净增重较低;低营养水平下,增重和失重均较小,则净增重较高。
()12. 由于反刍动物能将NPN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宿主的利用,故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不需考虑蛋白质的品质。
()13. 一般以水中总可溶性固形物(TDS),即各种溶解盐类含量指标来评价水的品质。
()14. 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15. 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增强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增加养分消化率。
()16. NPN对非反刍动物基本上没有利用价值。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论文题目:影响猪消化率的因素学院:兽医学院姓名:周纯华班级:2010级动物丁颖班学号:201030710330影响猪消化率的因素兽医学院2010级动物丁颖班周纯华201030710330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作为传统肉类的猪肉,在市场中占据着很大的消费比例。
在目前的养猪生产中,饲料消化率是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本文主要从饲料(日粮能量、蛋白质源、饲料添加剂、抗营养因子)、猪本身(品种、年龄与个体差异、采食量、疾病、生理状态)和饲养管理技术等因素进行综述。
希望引起生产管理者的重视,以取得较高的养猪经济效益。
关键词:消化率饲料动物本身饲养管理消化率是指可消化营养物质占食入营养物质的百分率,是衡量饲料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
在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占整个生产总成本的60%-80%,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转化率(国内平均水平2.8:1,国际先进水平2.2:1)是最重要的,而影响饲料转化率最关键的因素是消化率。
[1]凡影响动物消化生理、消化道结构及机能和饲料性质的因素,都会影响消化率。
对消化率的讨论,目的在于提高消化率,以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营养价,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饲料在养猪生产中,把多种饲料合理搭配饲喂,使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元素及各种氨基酸均达到饲养标准要求的平衡状态,就能提高消化率;相反则会降低消化率,造成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浪费。
1.1能量饲料猪的日粮以玉米-豆粕为主。
玉米能值高,适口性好,无氮浸出物(NFE)含量高,消化率达90%以上,可使猪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
淀粉、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大约为95%。
脂肪酸是猪所必需的一类重要营养物质。
可用于猪日粮中添加的油脂有鱼油、豆油、玉米油、黄油、猪油、牛油等,其消化率由高逐渐降低。
高铜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有促进作用,因为铜可显著提高猪小肠脂肪酶和磷脂酶的活性,从而提高饲料脂肪的消化率。
动物营养习题册动物营养与饲料》习题册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一、名词解释1、动物营养2、营养物质3、总能4、消化能5、净能6、蛋白质7、必需氨基酸8、非必需氨基酸9、限制性氨基酸 10、理想蛋白质模式 11、必需脂肪酸 12、常量矿物质元素 13、微量矿物质元素14、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二、填空1、饲料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除了水分、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和。
2、在物理消化的基础上,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还包括、。
3、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
4、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以分为和。
5、常量矿物质元素除钙、磷、食盐、钾外,还包括、。
6、动物缺铁的典型缺乏症是。
7、维生素A的特异性缺乏症是。
8、钙、磷及维生素D缺乏,幼畜表现的典型缺乏症是。
9、除饮水外,动物水分的来源途径还有、。
10、动物体内水分的主要去路除排泄粪尿外,还是、。
11、不饱和脂类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从而导致脂类出现。
12、根据动物体内可否合成以及是否需要日粮提供,可将氨基酸分为和。
13、饲料中的粗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三种。
14、粗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等。
15、饲料净能是指饲料中用于和的能量。
16、猪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始于,主要在被消化。
17、按照近似养分分析方案,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和组成的。
18、按照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可将矿物质元素划分为和。
19、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在单胃动物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和。
xx年动物缺乏钙、磷及维生素D的典型缺乏症是。
28、摄入不足而容易引起单胃动物出现贫血的矿物质元素主要是和。
29、在各种家畜中,缺铁性贫血最易发生在身上。
30、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将饲料中粗蛋白质消化后,瘤胃壁主要吸收。
三、单选题1、与维生素E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的微量元素是。
A、锌 B、锰 C、铜 D、硒2、反刍动物比单胃动物能更好的利用。
A、蛋白质B、脂肪C、无氮浸出物D、粗纤维 3、我国评定奶牛能量需要量采用的指标为。
猪的消化过程及各消化器官的作用一,猪的消化生理常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结构比较简单,可以直接被机体吸收利用,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一般都是大分子物质,结构复杂,不能直接被动物利用,它们必须在消化器官的被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才能被吸收利用。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就叫消化。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道壁的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吸收。
消化和吸收是两个密切联系的过程,完整的消化概念包括这两个过程。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小肠、胰及肝脏中进行。
消化系统的容量、酶的分泌能力、小肠粘膜的吸收能力等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食物在消化道内有三种消化方式,即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物理性消化即机械性消化,在消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指各段消化道通过收缩运动,包括咀嚼、吞咽和胃肠的运动等,将大块的食物磨碎,分裂为小块。
增加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其次,由于胃肠的收缩运动,使已消化的营养物质能与消化道壁紧密接触,有利于消化产物的吸收。
化学性消化主要指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动物的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其中除胆汁外都含有消化酶。
这些消化酶都是水解酶类,可将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水解为单糖(主要是葡萄糖),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等。
微生物消化是指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参与的消化作用,对草食家畜特别重要。
在猪的大肠内也存在微生物,并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
三种消化作用是互相联系,同时进行的二,猪的消化道的结构消化道各段虽然粗细、厚薄不同,外形也各异,但其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消化道壁从内向外可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
粘膜层:由上皮细胞构成,衬在管腔的内表面,其下分布有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
粘膜上皮细胞在演化过程中,分化形成了两种腺体,一种分布在管壁内部的,叫壁内腺,如胃腺和肠腺等;另一种是分布在管壁外的,叫壁外腺,它以导管与消化道相连通,如三对主要唾液腺、胰腺和肝脏等。
项目一测试1.下列哪种元素不是常量元素()A:钠B:碳C:铁D:钙答案:A2.猪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部位是以()为主,()为辅。
利用是以()为主,而以()为辅。
()A:肓结肠,小肠,CF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淀粉形成葡萄糖B:小肠,肓结肠,淀粉形成葡萄糖,CF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C:肓结肠,小肠,淀粉形成葡萄糖,CF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D:小肠,肓结肠,CF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淀粉形成葡萄糖答案:B3.下列哪种氨基酸不是成年动物所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
()A:异亮氨酸B:精氨酸C:赖氨酸D:缬氨酸答案:B4.动物水的主要来源。
()A:结合水B:饲料水C:代谢水D:饮水答案:D5.动物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物质是()A:蛋白质B:脂肪C:维生素D:碳水化合物答案:ABD6.动物机体所需的三种必需脂肪酸有()。
A:亚麻酸B:花生四烯酸C:丙酸D:亚油酸答案:ABD7.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有()A:维生素EB:维生素AC:维生素CD:维生素D答案:ABD8.下列哪些属于矿物元素的基本功能()A:神经、肌肉兴奋性B:维持渗透压C:某些微量元素参与酶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构成D:构成体组织答案:ABCD9.动物常用植物饲料会出现:Ca不足,P过量,K不足,Na过量,Cl不足,Mg过量。
()A:对B:错答案:B10.对饲料进行热处理不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而且能够破坏蛋白酶抑制因子。
()A:对B:错答案:B项目二测试1.根据饲料的营养特性,国际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为()大类。
()A:10B:8C:16D:5答案:B2.青绿饲料是指天然水分含量高于()的青绿多汁饲料。
()A:60%B:30%C:40%D:50%答案:A3.各种饼粕类饲料中饲喂价值最高的是()。
A:大豆饼粕B:菜籽饼粕C:花生饼粕D:棉籽饼粕答案:A4.除蛋氨酸外,一般选择其他人工合成的氨基酸添加剂时应选择()。
动物营养与饲料》习题册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1、动物营养2、营养物质3、总能4、消化能5、净能6、蛋白质7、必需氨基酸8、非必需氨基酸9、限制性氨基酸10、理想蛋白质模式11、必需脂肪酸12、常量矿物质元素13、微量矿物质元素14、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二、填空(每空1分)1、饲料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除了水分、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和。
2、在物理消化的基础上,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还包括、。
3、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
4、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以分为和。
5、常量矿物质元素除钙、磷、食盐、钾外,还包括、。
6、动物缺铁的典型缺乏症是。
7、维生素A的特异性缺乏症是。
8、钙、磷及维生素D缺乏,幼畜表现的典型缺乏症是。
9、除饮水外,动物水分的来源途径还有、。
10、动物体内水分的主要去路除排泄粪尿外,还是、。
11、不饱和脂类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从而导致脂类出现。
12、根据动物体内可否合成以及是否需要日粮提供,可将氨基酸分为和。
13、饲料中的粗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三种。
14、粗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等。
15、饲料净能是指饲料中用于和的能量。
16、猪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始于,主要在被消化。
17、按照近似养分分析方案,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由和组成的。
18、按照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可将矿物质元素划分为和。
19、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在单胃动物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和。
20、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在单胃动物小肠中分解的最终产物在被吸收。
21、饲料中的粗蛋白质通常包括和。
22、雏鸡缺锰的典型缺乏症为。
23、脂溶性维生素除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外,还包括、。
的特异性缺乏症是。
24、家禽维生素B125、缺乏维生素B家禽的典型缺乏症是。
226、动物骨骼和牙齿的构成成分中,矿物质元素除了钙之外,还有和。
27、成年动物缺乏钙、磷及维生素D的典型缺乏症是。
猪饲料中的能量分类以及常量元素能量是支持猪只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猪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吃食、运动、代谢和生产都离不开能量的消耗,而能量主要来自日食粮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这些营养成分根据猪的消化特点和生理特征分别产生不同的能量,以下是详细介绍。
1、总能猪饲料中三种有机物完全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总和,它的表示单位,一般采用千焦/克(kJ/g)或兆焦/千克(MJ/kg),饲料中总能常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
三种主要有机物的平均能值为:碳水化合物17.35kJ/g,蛋向质23.64kJ/g,脂肪39.54kJ/g,其中脂肪的产热量最高,约为碳水化合物或蛋向质的2.25倍。
2、消化能饲料的可消化营养物质中所含的能量为消化能,动物采食饲料后,未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等由粪便排出体外,粪便燃烧所产生的能量为粪能。
饲粮消化能是指饲粮中的总能减去排泄的粪能的能值,在描述猪饲料能量水平和猪的能量需要时一般采用消化能。
3、代谢能饲料的可利用营养物质中所含的能量为代谢能,代谢能=消化能-尿能-胃肠甲烷气体能。
在猪的消化道中产生的气体能量一般占消化能的0.1%~0.3%,因为这部分能量比较少,而且不容易测定,通常是忽略不计的。
一般在计算猪饲粮中代谢能时,可根据消化能值进行换算,代谢能为消化能的94%~97%,平均值约为96%。
4、净能代谢能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中,还有部分能量以体增热的形式损失掉,体增热是代谢能中被用于养分的转化和代谢作用所消耗的热能。
冷应激环境中,动物可利用体增热维持体温,热应激环境中,体增热是一种负担,设法降低体增热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的主要措施之一。
洛阳欣牧川饲料集团,体增热受动物种类、饲料成分、饲粮组成、饲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占食入总能的10%~40%。
代谢能减去体增热即为净能,净能是指饲料总能中,完全用来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前者称为维持净能,后者称为生产净能。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必需氨基酸2、非必需氨基酸3、蛋白质生物学价值4、蛋白质净利用率5、理想蛋白6、瘤胃氮素循环7、过瘤胃蛋白8、蛋白质降解率9、必需脂肪酸10、消化能(DE) 11、代谢能(ME) 12、净能(NE) 13、常量矿物元素 14、微量矿物元素15、饲料转化效率16、消化率 17 、综合法 18、析因法19、维持20、维持需要量 21、日粮能量浓度22、蛋白能量比 23、代谢体重24、营养需要25、蛋白质饲料 26、能量饲料27、浓缩饲料28、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二、填空题1、动物体的消化方式分()、()、()2、粗纤维由( )、( )、( )三种物质组成。
3、无氮浸出物%=100%-( + + + + )4、生长猪需要( )种必需氨基酸。
5、雏鸡需要( )种必需氨基酸。
6、目前在猪、鸡配合饲料中通常添加的氨基酸有( )、( )两种。
7、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猪、鸡是以淀粉形成的( )为主;草食动物以粗纤维形成的( ) 为主。
8、泌乳母牛日粮中粗饲料比例提高,瘤胃内的( )酸比例提高,使乳脂率( )。
9、提高母牛乳脂率的措施,在饲料供给方面(1)( );(2)( )。
10、必需脂肪酸包括( )、( )、( )三种不饱和脂肪酸。
11、占体重( )以上的矿物元素为常量元素;占体重( )以下的矿物元素为微量元素。
12、常量矿物元素包括( )、( )、( )、( )、( )、( )、( )等七种。
在猪、禽日粮中通常添加的微量元素有( )、( )、( )、( )、( )、( )等六种。
13、生长畜禽日粮中钙与磷的比例应为( )。
14、产蛋鸡日粮中钙含量约为( )%。
15、控制钙代谢的两种主要激素是( )、( )。
16、生长家畜患佝偻病的四种主要因素是( );( );( );( )。
17、畜禽日粮中缺乏铁、铜元素,出现缺乏症为( )。
18、硒是( )酶的成分,此酶可降解脂类代谢产生的过氧化物。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整理一、消化吸收(一)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口腔到回肠末端)消化吸收,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后段(回肠末端以后)消化吸收。
总的来看,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是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以粗纤维形成VFA为辅,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
所以,在猪、禽的饲养实践中,其饲粮粗纤维水平不宜过高,对生长育肥猪应控制在8%以下,对母猪可在10-12%。
马、兔对粗纤维则有较强的利用能力,它们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是以粗纤维形成VFA为主,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辅。
1. 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前段的消化吸收唾液与饲料在口腔中的接触是碳水化合物进入消化道进行化学消化的开始,但不是所有动物的唾液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都有化学消化作用。
猪、兔、灵长目和人等哺乳动物唾液中含有α-淀粉酶,在微碱性条件下能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
因时间较短,消化很不彻底。
禽类唾液分泌量少,α-淀粉酶的作用甚微。
产蛋鸡嗉囊中存在有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但因饲料粒度限制,消化不具明显营养意义。
饲料未与胃液混合之前,唾液含有淀粉酶的动物可继续消化淀粉,唾液不含淀粉酶的动物,胃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甚微。
胃内无淀粉酶,在胃内酸性条件下仅有部分淀粉和部分半纤维素酸解。
非反刍草食动物,如马,由于饲料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饲料本身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酶或细菌产生的酶对淀粉有一定程度的消化。
十二指肠是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饲料在十二指肠与胰液、肠液、胆汁混合。
α-淀粉酶继续把尚未消化的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和糊精。
低聚α-1,6-糖苷酶分解淀粉和糊精中α-1,6-糖苷键。
这样,饲料中营养性多糖基本上都分解成了二糖,然后由肠粘膜产生的二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等彻底分解成单糖被吸收。
小肠吸收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少量的果糖和半乳糖。
果糖在肠粘膜细胞内可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吸收入血后,供全身组织细胞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