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片段教学教案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9.44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说课10分钟示范课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描绘制作等。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1.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培养幼儿礼仪意识,注重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内容简介本次课堂活动主要围绕动物主题展开,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不同动物的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创作活动。
2.2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部分:介绍动物,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认识并区分不同动物的特征。
•第二部分:动物特征创作,引导幼儿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动物。
•第三部分:展示分享,让每位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动物,并展示到整个班级。
三、教学步骤3.1 教学准备•准备各类动物图片和实物模型。
•准备制作动物所需的材料,如纸板、颜料、贴纸等。
3.2 具体步骤展开1.观察与感知: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
2.动手制作: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纸板等材料进行创作。
3.展示分享:让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4.1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中,是否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索和表达能力?4.2 教学总结本节课设计以动物为主题,通过展示、制作和分享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以上是本次示范课的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十分钟片段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十分钟片段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十分钟的教学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概念和技能。
3. 通过互动和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加法运算教学步骤:1. 导入(2分钟)- 使用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或问题作为导入,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那么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激发他们对加法运算的兴趣。
2. 概念讲解(3分钟)- 介绍加法运算的概念和符号。
- 示范使用加法符号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2 + 3 = 5。
- 解释加法运算的意义和应用。
3. 实践练习(4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卡片,上面写有简单的加法算式。
- 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计算每个算式的结果。
-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思路和解决过程。
4. 总结(1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 强调加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加法运算的例子,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数学的乐趣。
教学资源:- 数学谜题或问题卡片- 加法算式卡片- 小组讨论工具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交流质量。
- 收集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答案和解决思路,评估他们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 将加法运算与其他数学运算(如减法、乘法、除法)进行对比和综合运用。
- 引导学生解决更复杂的加法问题,例如涉及进位的算式。
-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加法谜题,与同学分享并互相解答。
篇一:片段教学教案范例an english teaching plan1self-examination:2篇二:片段教学教案模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篇三: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案例unit 8 was it in the wardrobe ?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teaching content: 人教版第五册下学期 unit 8teaching aims: 知识目标:1.单词 2.句型能力目标:情感目标:important points:difficult points:teaching methods: 1、教师根据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语言环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2、根据part a 的内容,设置chant,加强学生对单词、句型的操练与巩固,提高语言运用与交际的能力。
teaching aids:appraisal plan:【教学过程】stepⅰ.greetings.t: hello, boys and girls. i’m ms zou. glad to meet you .you are so lovely, so handsome.stepⅱ.lead-in1. look for a present.s1: no, it isn’t. (教师帮助补充,完整回答句子。
)t: it’s empty. is it in the desk? is it under the chair? is it …? please try to guess! s2,s3,s4: is it …?如果学生没有讲到包的位置,教师在回答的过程中给予暗示。
s5: …t: oh. it’s here. it’s beside the bottle. it’s near the window. it’s a toy. who’s he? (走到学生中间展示玩具柯南)ss: he’s conan.t: conan has magic eyes. use your magic eyes. try your best. you’ll get it. 描述玩具柯南,瓶子,窗户的方位关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变更。
幼儿园10分钟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这节教学活动,幼儿应能够:1. 辨认和理解简单的基本颜色;2. 认识世界中的各种颜色;3. 运用所学颜色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二、教学准备1. 彩色纸板或彩色小球:红、蓝、黄、绿等几种基本颜色;2. 幼儿绘画纸及彩色笔或蜡笔;3. 彩色卡片(不同颜色的带有对应物品的图案);4. 彩色颜料及画笔;5. 教学辅助工具:幼儿园PPT;6. 游戏道具:彩虹拼图、颜色塔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1. 游戏环节:将教室中的彩色纸板或彩色小球随机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地观察、握拿和交流彩色物体。
2. 引导提问: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手中的物品是什么颜色?”,鼓励幼儿回答并描述所拿物品的颜色。
主体:1. 探索发现:教师展示一张彩色卡片,分别指向不同颜色的图案,要求幼儿说出所看到的颜色。
逐一介绍各个颜色,并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
2. 分类活动:将桌上摆放的彩色卡片混合放置,让幼儿按照颜色进行分类,例如将红色卡片放在一起,蓝色卡片放在一起等等。
3. 绘画创作:提供幼儿绘画纸及彩色笔或蜡笔,让幼儿自由绘画,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颜色进行创作。
4. 彩虹拼图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份彩虹拼图,要求幼儿根据拼图中的颜色进行拼装。
5. 实验活动:准备彩色颜料和画笔,让幼儿亲自进行实验,通过混合不同颜色的颜料,观察并记录他们发现的新颜色。
巩固:1. 游戏活动:出示一系列颜色塔,幼儿猜测每一块颜色塔的颜色,并尝试按照颜色顺序排列起来。
2. PPT展示:利用幼儿园PPT制作一份关于颜色的幻灯片,通过图片和声音的呈现,再次巩固所学的颜色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教学活动,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辨认和理解简单的基本颜色,认识世界中的各种颜色,并能够运用所学颜色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巩固环节,利用游戏和PPT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巩固,帮助幼儿巩固和拓展颜色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幼儿园10分钟试讲教案近年来,幼儿园教师在招聘面试中常常需要进行10分钟试讲,这是为了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试讲教案的设计是教师应该重视和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本文将给出一个幼儿园10分钟试讲教案的示范,以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应能:1. 熟悉并正确模仿英文字母A的发音;2. 认识并能正确拼写字母A;3. 能通过游戏和练习提高对字母A的记忆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1. 字母A的海报或绘本;2. 转盘或大图卡片;3. 单词卡片:apple、ant、alligator(分别与字母A有关);4. 学生个人练习卡片;5. 游戏道具:小飞机玩具。
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2分钟)教师拿出字母A的海报或绘本,问学生们是否认识这个字母,介绍字母A的发音,并请学生一起模仿。
然后,教师出示单词卡片apple,引导学生辨认并模仿发音。
Step 2:巩固字母A的发音(3分钟)教师拿出转盘或大图卡片,上面有五个不同的字母,其中一个是字母A。
教师让学生轮流转动转盘或指向卡片,然后要求他们发出相应字母的发音,例如“Find A”、“Say A”。
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字母A 的发音的记忆。
Step 3:教授字母A的书写(2分钟)教师沿着黑板或白板上画出字母A的大写和小写形态,并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写字母A。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顺序和方向,并供学生模仿写下来。
Step 4:与单词联系(2分钟)教师出示单词卡片ant和alligator,并引导学生辨认并模仿发音。
然后,教师将字母A的大写和小写形态与这两个单词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记住字母A的形状。
Step 5:游戏练习(1分钟)教师把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与游戏。
将单词卡片apple、ant和alligator分别放在教室的三个位置。
教师扔一个小飞机玩具,代表飞行的苹果,然后要求每组的代表找到相应的单词卡片并说出对应的发音。
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字母A的发音和单词记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篮球基本动作要领,如原地投篮、行进间运球、传接球等。
- 学生能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所学技能,提高实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
-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
- 培养学生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篮球基本动作要领,如原地投篮、行进间运球、传接球等。
2. 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1. 时间:10分钟2. 内容:慢跑、关节活动、拉伸运动等,帮助学生热身,预防运动损伤。
(二)基本技能教学1. 原地投篮- 讲解:讲解投篮的基本姿势、持球手法、投篮动作要领。
- 示范:教师示范投篮动作,强调动作要点。
-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投篮,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2. 行进间运球- 讲解:讲解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姿势、运球动作要领。
- 示范:教师示范行进间运球动作,强调动作要点。
-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行进间运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 传接球- 讲解:讲解传接球的基本姿势、传球手法、接球手法。
- 示范:教师示范传接球动作,强调动作要点。
-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传接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三)实战演练1. 时间:20分钟2. 内容:设置简单的比赛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进行实战演练。
- 比赛规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比赛规则,如得分、防守等。
- 比赛过程: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四)总结与评价1. 时间:5分钟2. 内容:-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篮球基本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如技能运用、团队合作等。
十分钟试讲教案【篇一:教师招聘面试十分钟片段教学试讲模板】一.情境导入(30s以内,快速导入)创设生活情境。
给出难题,任务驱动。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板书课题)二.新授1.第一个知识点(布置完学生自学再板书)(2m)请打开文档,参照书本x页,做~~~~,时间2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到,谁来演示一下操作步骤。
好,你来。
(学生教学生)这位同学很善于思考,完成的非常棒。
(给予表扬)接一下让我们看看完成效果,请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新发现?(发现新问题,引入第二个知识点)是的,(简单阐述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间3分钟。
开始!(小组合作学习)2.第二个知识点(布置完学生合作再板书)(3m)时间到!完成的小组举手。
好!这一组派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修改的方法。
其他组仔细观察?(生回答对,提出表扬,不对,也给予表扬老师再来指出不对之处)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方法。
(学生合作学习结合老师讲解)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完成了,可是又有困难了。
三.学生活动:(知识强化,学生合作做任务)(4m)创设生活情境。
四人为一组,5分钟时间,赶紧动手吧,看哪一组完成的又好又快。
时间到!完成的小组举手。
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查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大家觉得这一组做得怎么样呀?给一点改进的意见?(互评)(根据学生完成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同学们很认真,作品做得很漂亮。
(师评)四.总结(15s以内,快速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帮明明解决了两个大难题,也学会了~~~~~~~~~。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多加思考,努力做出更漂亮的~~~~~。
下课!同学们再见!(总结,迁移到生活)【篇二:教师浓缩的10分钟试讲标准】浓缩的10分钟——小学英语试讲浅析试讲,又叫模拟教学或者无生上课,是目前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面试的主要面试形式,因此对试讲的了解与否对大家是否能够拿到教师资格证或者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说课10分钟示范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互动游戏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5,培养他们的数字感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为培养幼儿对1-5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1.3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游戏互动加深对数字1-5的印象。
二、教学准备2.1 教学资源•数字卡片1-5•游戏道具2.2 教学环境•幼儿园教室2.3 教学时间•10分钟2.4 教学人员•教师一名三、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欢迎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打招呼,让孩子们放松心情。
•歌曲:播放欢快的歌曲,带动气氛,让孩子们积极参与。
3.2 主体教学1.导入: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5,引导幼儿认识数字,讨论数字的意义。
2.游戏介绍:老师介绍游戏规则,让幼儿明白游戏的目的和玩法。
3.游戏过程:根据规则进行游戏,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和合作。
4.游戏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游戏过程,总结数字1-5的知识点。
3.3 结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幼儿继续学习。
•孩子们互相道别,教师带领孩子们做结束动作。
四、课后延伸•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数字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更多数字。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
•需要及时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节课的幼儿园说课10分钟示范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5,并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幼儿园说课十分钟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大班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与行为表现。
二、教学重点•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重要性;•团体活动中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团结互助的意识与行为表现。
三、教学难点•如何在大班幼儿园中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团体活动;•如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与行为表现。
四、教学准备•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内容:展示团体活动场景,介绍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重要性;•活动准备:分组活动,制作小组标识。
五、引入在日常的大班活动中,我们能发现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他们在各方面都有很不错的表现,这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向其他同学学习,大家一起学习、互相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快地进步。
今天,我们在班级中要进行一项特别的活动,来感受相互学习的乐趣。
六、展示与引导1.展示团体活动场景,让学生看到学习可以是一件欢乐的事情;2.引导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重要性;3.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制定小组目标,并组织行动。
七、实践与应用1.学生分小组展示小组成果,分享学习心得;2.教师及同学共同评价各小组活动表现;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活动经验,反思合作中的不足之处。
八、课堂反馈1.学生回答问题,分享感受;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强调相互学习、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九、作业每位学生完成对活动的反思总结,写下自己在团体活动中的体会与感想。
通过这次团体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更加积极地与同学一起进步。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高中物理片段教学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力学-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掌握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小车、光滑水平轨道、细线、各种形状的物块
3. 学生手册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二、讲解和示范(10分钟)
1. 通过PPT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力的作用、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等概念;
2. 结合实验,用小车在光滑轨道上运动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三、练习和讨论(15分钟)
1. 教师提供若干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开车过弯时要系安全带?”;
2. 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操练和评价(10分钟)
1. 学生通过操练解决相关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
五、小结和展望(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讨论,但在实验环节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下节课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10分钟试讲教案5篇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育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力量。
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料解释世界水资源的有限以及分布不均,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切实体会到世界水危机、中国水危机、北京水危机,同时培育学生从数据和图表中提取地理信息以及进一步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力量、3、使学生能够初步具有关怀水资源的思想,能够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出办法,并自觉地从身边做起节省用水、防止污染,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水危机的严峻性,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
2、培育学生猎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力量。
三、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法、争论法四、教学手段投影片、录像、自制计算机软件、教学挂图五、教学过程[引入]:教师的讲台上放着一大杯水,今日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争论有关水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其次节《水资源》。
[板书]:其次节水资源[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水做过什么?(可请多位学生答复)[转折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是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又如何呢?[展现投影片]:生产主要工农业产品用水量[提问]:在表中所列出的工业品中用水量最大的是什么?农产品中用水量最多的是什么?(学生答复)[启发提问]:以上我们看到了水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你能不能试着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生可有多种答案,教师均应予以确定)[转折过渡]:水对人类这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答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复习一个小学中学过的概念——水循环。
[计算机动画演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提出争论问题]:你能说出水循环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是什么吗?(学生看动画演示,分组争论,答复出六个环节的含义)[总结]:这种循环在地球上—刻也没有停顿过。
[转折过渡]:这些参与循环的水我们人类目前都能直接利用吗?[讲解]:为了讨论便利我们假设把全世界的水都装在了我这个杯子里,一共是 1升,我们来看看这1升水。
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以下是一个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的优秀教案:
主题:描写人物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形容词和动词刻画人物形象。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人物的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描写人物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通过范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来刻画人物形象。
3. 教授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人物的表现力。
4. 给学生提供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来描写一个人物。
教学过程:
1. 导入 (5 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讲解 (10 分钟)
向学生讲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重点教授如何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人物的表现力。
3. 阅读赏析 (15 分钟)
让学生阅读一篇描写人物的优秀范文,并进行解析。
引导学生学
习如何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人物的表现力。
4. 写作练习 (20 分钟)
给学生提供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来描写一个人物。
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注重细节描写,用形容词和动词来刻画人物形象,并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5. 总结 (5 分钟)
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
3. 能够应用二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难点:如何利用二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讲义、教材;
2. 黑板、彩色粉笔;
3. 实物或图片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二、呈现(10分钟)
1.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简单的二次函数曲线,并向学生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2. 引导学生观察曲线的开口方向、最值点、对称轴等特征。
三、讲解(15分钟)
1. 介绍二次函数的顶点形式和标准形式,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最值点、对称轴等性质,并让学生做例题巩固理解。
四、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通过练习题检验对二次函数图像性质的理解;
2. 教师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五、应用(10分钟)
1.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二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思路。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和练习,培养了他们对二次函数图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片段教学教案怎么写教案标题:有趣的片段教学——鼓励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片段教学的定义、目的和优点。
2. 掌握设计和实施一个有趣的片段教学的方法。
3. 发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设计和实施一个有趣的教学片段。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准备:1. 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片段等教具。
2. 准备学生练习用的练习题。
四、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有趣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问:“大家对这张图片/视频片段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片段教学的定义、目的和优点。
解释片段教学是将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分解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小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强调片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有趣的视频片段或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适时给出答案,并引导学生总结这个片段的教学重点。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并设立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练习。
教师适时点评并给予认可和鼓励。
5.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片段教学的优点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尝试使用片段教学的方法。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搜索和制作有趣的片段教学素材,分享给全班同学。
2. 鼓励学生设计和实施自己的片段教学课堂。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有趣的图片和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
10分钟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某一特定知识点,具体教学目标包括: 1. 理解知识点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知识点的关键要点和基本原理。
3. 能够应用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标记笔、投
影仪等。
2.教材:教材名称及页数。
3.学生教材:学生教材名称及页数。
4.学生作业:学生作业名称及页数。
5.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实验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与学生交流他们对该知识点的
初步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5分钟)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定义、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
通过例子或图表等方式,将知识点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3. 知识应用(5分钟)
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讨论,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总结与评价(3分钟)
简要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他们对该知识点
的掌握程度和学习体会。
5. 作业布置(2分钟)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与该知识点相关的作业,并明确截止日期和提交方式。
四、教学反思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经验。
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会计教案标题: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会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解释会计中的常见术语和概念。
3. 学生能够应用会计知识解决简单的会计问题。
教学重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常见的会计术语和概念。
3. 如何应用会计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和马克笔。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2分钟)在白板上写下“会计”这个词,并请学生讨论他们对会计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现实生活中会计的例子。
步骤二:概念讲解(4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解释会计的定义、作用和目标。
同时,介绍一些常见的会计术语和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
步骤三:示例分析(3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会计问题,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花费了50元,他有100元的现金。
请问他的现金资产和支出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在白板上进行解答。
步骤四:练习与总结(1分钟)发放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几个简单的会计练习题,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会计的理解,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企业或者邀请一名会计专家来进行讲解。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多有关会计的知识,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在练习册上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会计概念和术语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标题: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正文: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活动卡片。
3.课本《语文十分钟》。
教学过程:一、导入 (2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幻灯片或播放短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新课 (3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并重点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
三、小组活动 (3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活动卡片。
2.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合作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3.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展示与总结 (2分钟)1.请每组学生轮流展示他们的活动结果,并由其他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
五、课堂作业 (时间可自行安排)1.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本中的相关课文,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语文十分钟'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使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和短语,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时间安排上稍显紧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吸收知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施。
10分钟片段教学教案
——初二物理许琳(2018.10.18)一.讲解题目
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0.2 m2,高0.2 m的质量均匀的长方体物体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6×103 Pa;一质量为80 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把A运到高处,工人用大小为F1的竖直拉力拉绳使A以10 cm/s的速度匀速上升,这时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1,工人匀速拉绳的功率为P,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
若工人以相同的功率,用大小为F2的竖直拉力拉绳使另一物体B以12.5 cm/s的速度匀速上升,这时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
已知N1∶N2=3∶4,η1∶η2=16∶15。
(g取10 N/kg)求:
(1)物体A的密度;
(2)工人拉绳的功率P;
(3)用滑轮组提升B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
二.题目分析
本题是一个压轴题,难度中上,知识主要有密度、压强、功和机械能的结合;物理模型主要是滑轮组和人两个部分。
难点在于模型的建立,受力分析,题目总体的把握,如何分析出人与绳的相互作用将两个模型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是关键,同时若能够找出引起物理量变化的原因,并能够利用变量分析即可轻松解题。
学生对于这种题目往往分析少,或直接做,看问题找答案,容易走入误区,难以了解问题间的关联,若能突破这一点,使得学生学会整体把握题目,分析出物理模型,即达到大部分目的。
二次分析:通过试课分析,要想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式,举一反三,就要快速帮助学生建立模型。
在学生自主做了一遍的基础上,找到学生的突破问题的难点,即如何将两个模型连接起来,从而突破思维的固有模式,从束手无策中解脱出来。
三次分析:结构固定,但要缩短将近一半的时间,语句要简洁,推进要快,灵活应变,总
结部分灵活处理。
三.讲题详案
问题导入:天下英雄会,会天下英雄,今天老师来会一会我们这些未来英雄。
同学们临阵受命拿到一道压轴题,并试着解答了,现在请把你的结果或者思路告诉我。
(点名)(1min)预设回答:解答篇:A的密度根据条件中的压强,求出压力,进而求出A的重力,得到质量,再通过密度公式算出;功率根据公式P=FS求出,机械效率根据有用功占总功之比(可能在这个位置卡住),如果顺利答出,继续追问,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的量(例如工人拉绳的力),你是怎样求出的?(可引导第一问的另一种解答方式,并追问思路,若不是很清晰,则赞扬,并拓展如何将我们的思路清晰表达,成为解决这一类题目的一个方法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思路篇:只回答出第一问,对第二问束手无策,则引导:面对压轴题,如何在短时间内突破,不至于束手无策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这一类题目可以怎样思考。
(若是能够给出第二第三问的思路,但是并不清晰,则引导,如何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能够联系题目快速解决问题呢?我们一同来探讨方法。
)(2min)
小评:对于第一问,大家轻松做出,二三问短时束手无策(或者:虽有思路但是短时间内并不很清晰,而考试时间又比较紧),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下面根据问题思考,领悟方法。
(1min)
思维领悟: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并回答。
Part 1:图中我们可以研究哪几个部分?
Part 2:这几个部分的受力情况如何?
Part 3:如何根据受力建立物理关系式?
根据学生回答推进,受力分析,列出关系式,引导关键的一步,两个物理关系摆出来,如果没有联系的话,这道题如何解呢?回到问题,它所求为功率,而重物A和绳子段数并没有太大关系,是不是需要换一下?现在这道题明朗了,跟我一起旅顺一下。
引出还需要一组数据,即可求出功率,进而求出机械效率。
(4min)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1min)
师生互辩:某生参加2016中考遇到最后一道选择题时,纠结了,题目跟压轴题一样长,时间又不能浪费在这里,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用我们的宝典试试看?)(3min)总结:恭喜大家,这本独门绝技我已经传授给你,现在用的上,高中,大学甚至继续研究都用的上,最基础的步骤掌握了,无论什么题目都不会束手无策了。
预祝明年中考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