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四编 第九章 晚唐五代诗坛
- 格式:pptx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2
第四编隋唐代五代文学(54学时)绪论(1课时)一、代文学的繁荣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
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2、诗歌之外,散文、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在唐代产生的。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文禁松弛,广开言路,使诗人敢于放手写作。
杜甫赞许太宗朝说:“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以下引杜甫、白居易、张祜、李商隐抨击时弊的诗,最后感慨宋朝文网的严密,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
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其一,去华夷之防,吸收外来文化。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其二,允许儒、释、道并行发展,诗歌得以表现各种思想情绪。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调动了士子研究诗歌艺术的积极性。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成风。
明代胡应麟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预。
”(《诗薮》)6、诗在唐代有多方面的社会功用。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1、初唐:准备期;2、盛唐:繁荣期;3、中唐:巨变期;4、晚唐:退潮期。
章节名称:第一章初唐诗坛授课时数:6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初唐诗坛创作情况教学重点和难点:五律的定型;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创作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章初唐诗坛一、初唐诗人在六个方面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1、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
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中国古代文学史·晚唐五代诗坛2022-04-08 12:47·骊姎一、杜牧(一)其生平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
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化传统的仕宦家庭,胸襟远大,以诗歌传达对政治时局的关切。
杜牧的一生历经唐王朝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帝。
这是唐王朝意欲中兴最终却梦想破灭而走向全面溃退的时期。
杜牧的理想和抱负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化,呈现出一个动态历程。
⒈早期(早年)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对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写过《罪言》《论战》等政治、军事的文章,注过《孙子》十三篇,还著有《阿房宫赋》《感怀诗》。
⒉中期步入仕途,长期沉沦下僚,对杜牧的政治热情不啻是严酷的打击。
试图得不得意,加上文人习性,杜牧时常流连于歌楼酒肆。
作有《遣怀》⒊后期(晚年)连任地方官,却痼疾缠身,不久即辞世。
《上礼部高尚书状》杜牧集落魄公子与风流文人于一身,胸怀抱负却生不逢时,他对现实的观照、对历史的反思、对政治的感喟、对自身的书写,构成他的文学世界,是唐王朝最后的士族对社会现实和自我心灵世界的深情吟唱。
(二)其诗歌创作及咏史怀古诗的理性精神。
⒈诗歌创作⑴杜牧追求高绝诗风,不满绮丽俗艳的诗坛风气,但他自己又风流多情,故形成俊爽豪迈中又带柔美绮情的诗歌风格。
⑵①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展现了复杂的社会现实和诗人多彩的生活。
如《感怀诗》,以历史进程为线索,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既表现了诗人关注政治的用世热情,也体现出他高超的诗歌艺术才能。
又如《郡斋独酌》《河湟》《早雁》②写景、咏物、纪行,是杜牧诗歌的又一表现内容。
如《山行》《夜泊秦淮》《叹花》《赠别》⒉咏史怀古诗晚唐五代时期是咏史怀古诗创作的高峰期,是人们借助这一题材,抒写他们因为社会现实的黑暗腐败和个人前途的暗淡而产生的落寞悲观的情绪。
杜牧成就最高的是他的咏史怀古诗,其30多首咏史怀古诗大体分为两类。
⑴借助典型画面和细节传达历史感怀,如《过华清宫·其一》《题桃花夫人庙》⑵直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见解。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绪 论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 盛唐诗歌第三章 李白第四章 杜甫第五章 中唐诗歌绪 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
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 唐 五代十国 宋581 618 907 960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 隋代文学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第二节 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
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
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
晚唐五代诗学之尚丽观念:与风雅观的联系①晚唐五代诗学呈现出许多独特的趣尚,而尚丽观念的流行,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㊂这个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晚唐五代诗坛的面貌,但它与当时的创作风尚有怎样的联系,具有何种诗学内涵,有关的研究尚未作出细致的辨析,本文希望对此作出一些说明㊂晚唐五代的诗学,其面貌并不单纯,其中有坚持美刺,强调诗歌教化作用的议论,有以司空图为代表的对诗歌意境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有诗格㊁诗式一类,究明近体诗之精细格律与微妙比兴的著作㊂与这些讨论并存于诗坛而又有着相当影响的,则是一些诗人㊁批评者对 丽 的推重㊂当时几部重要的诗歌选集,都在选录标准中标举丽词丽句,如成于大中年间的顾陶‘唐诗类选“,其序云: 始自有唐,至于近殁,凡一千二百三十首,分为二十卷,命曰‘唐诗类选“,篇题属兴,类之为伍而条贯,不以名位卑崇,年代远近为意,骚雅绮丽,区别有可观㊂ ②这部选集今天已经亡佚,但从中可以看出,选录者采择的标准是 绮丽有可观 ㊂又唐末韦庄编选‘又玄集“,在序言中称其选录标准为 但掇其清词丽句,录在西斋;莫穷其巨派洪澜,任归东海 ③;五代韦縠‘才调集“称所选录之作品为 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 ④;清代‘四库全书总目“之‘才调集“提要亦称其所选 以秾丽秀发为宗 ㊂此外以创作香艳诗著称的诗人韩偓,对其香艳诗作十分珍爱,黄巢起义以后,他的香艳作品大多散佚,为了搜集保存,他编辑了‘香奁集“,在其‘自序“中,他的珍爱之情溢于言表,称集中作品为 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①②③④本文原载于‘东北亚研究“(韩国)第5辑(2003)㊂‘全唐文“卷765,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960页㊂傅璇琮编撰:‘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79页㊂同上书,第691页㊂露,春动七情 ①,如此卓异的审美魅力,应该可以弥补其不关教化的局限,所谓 如有责其不经,亦望以功掩过 ②㊂韩偓毫不掩饰地推重这些绮丽之作,甚至将之与南朝宫体并提而不以为非,这种态度是晚唐尚丽风气中很有代表性的现象㊂除了这些明确标举的意见,我们还可以在一些诗人的议论和创作中看到尚丽之风的曲折流露,如杜牧虽然赞同李勘对元白诗纤艳不逞的批评③,并称自己不务 奇丽 ④,但他对 丽 其实并不一概排斥,如其劝勉侄子为文当 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⑤,其对李贺诗歌的批评,也对贺诗 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 ⑥的特点给以由衷的肯定㊂南宋‘吟窗杂录“收有题名为李商隐的‘梁词人丽句图“⑦,‘四库提要“以为伪作,而罗根泽先生认为 不一定是伪书 ⑧㊂摘句评论的风气始自初唐,初唐诗人元兢有‘古今诗人秀句图“等,晚唐句图之作而以 丽句 题名,也折射出其时对 丽 的重视㊂要理解晚唐五代何以会有这种诗学倾向出现,首先需要辨析一下 丽 的具体内涵㊂在中国古代的诗学批评中, 丽 这个概念印象化的色彩比较重,内涵并没有得到过很清晰的界定,大体来讲,其使用一直有广狭两层含义,从狭义上讲,是指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㊁创作风格;古人言及于此,常常是将其与其他风格并举,如‘隋书㊃经籍志㊃集部序“: 宋齐之世,下逮梁初,灵运高致之奇,延年错综之美,谢玄晖之藻丽,沈休文之富溢,辉焕斌蔚,辞义可观 ⑨;又如‘文心雕龙㊃体性“列举八体, 壮丽 居其一,与 典雅 ㊁ 远奥 ㊁ 精约 ㊁ 显附 ㊁ 繁缛 ㊁ 新奇 ㊁ 轻靡 并列,且称 壮丽 为 高论宏辞,卓烁异彩者也 ;⑩如从广义上讲, 丽 则是概称诗歌的形式之美㊂这个含义是从狭58一㊀唐宋思想史与 诗教 演变㊀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全唐诗“卷829,第8739页㊂同上㊂(唐)杜牧:‘唐故平卢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载所著‘樊川文集“卷9,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37页㊂(唐)杜牧:‘献诗启“,‘樊川文集“卷16,第242页㊂(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樊川诗集注“卷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㊂(唐)杜牧:‘李贺集序“,‘樊川文集“卷10,第149页㊂(宋)陈应行编,王秀梅整理:‘吟窗杂录“,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47 451页㊂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册,第222页㊂魏征等撰:‘隋书“卷35,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90页㊂刘勰著,范文澜校注:‘文心雕龙注“卷6,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505页㊂义的用法发展而来,如‘南齐书㊃文学传论“: 桂林湘水,平子之华篇;飞馆玉池,魏文之丽篆,七言之作,非此谁先? ①其中以 华篇 与丽藻 相对,就是广义的用法;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所谓 冲襟渺识,人多江汉之灵;丽藻华文,代有云泉之气 ②,其中 丽藻华文 之 丽 也是同样的用法㊂晚唐五代尚丽之言论,对丽的理解包含了上述两种含义,如韦庄‘又玄集“标举自己所选录的是 清词丽句 ,就主要着眼于广义的诗歌形式美而并不侧重具体的风格㊂韦庄在‘自序“中一再说明作品繁多,自己的编选难以求全,只能择其精华㊂其实选集之为选集,特点即在沙汰,求全自无可能,这是不言自明,而韦庄却对此反复申明以表其用心,其实反倒透露出他编选的真实用意,那就是尽可能荟萃精华,对各类优秀的作品博宗兼采,不致落入一偏㊂其入选的一百五十位诗人,涉及盛唐㊁中唐㊁晚唐各个时代,而艺术风格特色㊁技巧特点都各不相同㊂入选的盛唐诗有杜甫沉郁顿挫的‘春望“㊁‘禹庙“㊁‘遣兴“㊁‘送韩十四东归觐省“等作品,也包括李白‘蜀道难“这样的气势飞腾,充满奇思异想的诗篇;同时还有王维的山水之作‘终南山“,王昌龄情韵悠长的‘长信宫秋词“,高适的边塞之作‘燕歌行“;中唐诗歌新变竞呈,而韦庄的采择也比较广泛,如前期大历诗风中比较典型的钱起㊁卢纶㊁司空曙等人的作品,李贺诗风瑰丽奇异的‘雁门太守行“㊁‘剑子歌“㊁‘杜家唐儿歌“,元稹诗风香艳的‘连昌宫词“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晚唐诗坛,元稹㊁白居易的元和体创作,以及受其影响的一些作品,和许浑㊁杜牧等人为代表的诗风,在艺术上有微妙的对立,前者注重思理,追求散文化的议论效果,而后者则讲求语言工丽㊁情韵缅邈㊂在五律的创作里,贾岛僻涩的风格与姚合所追求的恬淡含蓄,以及许浑等人五律那种清丽的风格,都有明显的差异,但韦庄都兼采无遗,如集中大量采录了许浑㊁杜牧㊁温庭筠㊁李群玉㊁赵嘏㊁李频的作品,也采录了白居易‘答梦得“㊁‘送鹤上裴相公“,刘禹锡‘寄乐天“㊁‘和送鹤“这些元和体风格的作品㊂五律既有贾岛‘哭柏岩和尚“这样僻苦的作品,也有姚合‘山居“一类的恬淡之作,还有张祜㊁许浑㊁李群玉等人的工丽之作㊂‘又玄集“之成书虽然上继姚合之‘极玄集“,68㊀唐宋诗学与诗教①②萧子显:‘南齐书㊃文学传“卷52,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08页㊂王勃:‘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80页㊂。
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一一第五章大历诗坛学习方法朝代+作品+思想+审美章节脉络[第一章用一草第三章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t 五:用K 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第五章大历诗坛 r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大历诗坛V 第二节大用十才子 第三节顾况与李益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一、韦应物1.韦应物(737-790?),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因担任过苏州刺史,故后人亦称他为“韦苏州”。
2 .诗歌分期及艺术特色:①早期:追求理想,昂扬开朗②后期:闲淡简远,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多山水诗。
田园诗已有正视现实的新趋向。
3 .作品如下: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二、刘长卿1.刘长卿(726?-787?),字文房,先世宣州(今安徽宣城)人。
擅长五言诗,自许为“五言长城”,诗意象省净,极富韵味。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盛唐的诗人们李白杜甫大田诗坛中唐诗歌 李商想与晚唐诗歌唐代散文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唐五代词2.诗歌内容:①孤独落寞的土人心态②时运不济的感伤惆怅③特定时代的衰败萧索景象作品如下: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第二节大历十才子一、“十才子”齐名1.人物: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钱起、卢纶、吉中孚、韩姗、司空曙、苗发、崔帽、耿海、夏侯审、李端。
诗风清雅闲淡。
2.原因:这十个人诗风和创作倾向相似,且都活跃在大历初年。
3.内容:除应酬唱和之作外,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隘逸风调。
4.代表: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二、“十才子”诗歌的特色十才子的诗歌特色①偏爱白描手法,以求意象创新;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一一《喜外弟卢纶见寄》②描写的逼真,如画工之用工笔勾勒;如: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和初唐诗歌隋代诗坛的作者构成:1、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
(北朝诗风的代表)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虞世基、许善心等。
(把南朝诗风带入北朝)诗风的相互影响显示了南北文学合流的趋势。
以薛道衡为例:出塞诗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
人日思归诗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卢思道(公元531年-582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年轻时师事邢劭,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
隋开皇元年卒。
《卢思道传》评价其“聪爽俊辩,通脱不羁”、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
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
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
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
思道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
(《隋书》)从军行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思妇——征夫”的内容结构第二节初唐诗坛概述:完成律诗、转变诗风、追踪风骨、创造诗境一、初唐宫廷文人和律诗的完成所谓律,是指形式排偶与声调和谐的法则,也就是指整齐化和音乐化的规格,所以这种律又被称为格律。
……可以说平和仄是汉语声调中最低限度的差别,也可以说是古典诗文声律中最基本的因素。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文学基础》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1.试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各占50%)1.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共30分)2.简答(4题,每题10分,共40分)3.分析论述(2题,每题15分,共30分)4.鉴赏批评(2题,每题25分,50分)三、主要参考书:1.《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袁世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考查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神话及其产生,上古神话的传播、流传和记录,《山海经》。
古神话的主导精神,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尚书》的汇编及存篇,《尚书》内容的认识价值,《尚书》的记言与叙事。
第三章《诗经》“风”“雅”“颂”及《诗经》的分类,采诗、献诗及《诗经》的结集。
《周颂》中的祭祖诗,《大雅》中的周族“史诗”,农事牧猎诗,典礼宴饮诗,怨刺诗和讽刺诗,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国风》中的婚恋诗。
《诗经》的艺术特征:写实与“诗言志”,“赋”“比”“兴”。
《诗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春秋》与《左传》,《左传》的内容及认识价值,《左传》的叙事艺术,《左传》的语言。
《战国策》其书及编纂,《战国策》的内容及倾向,《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战国策》人物说辞的语言艺术,《战国策》的叙述描写。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老子与《老子》,孙武与《孙子》,孔子与《论语》,墨子与《墨子》,孟子及《孟子》,庄周与《庄子》,荀子与《荀子》,韩非与《韩非子》。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赋屈原的生平,屈原的创作,“楚辞”的涵义。
《九歌》《九章》。
《离骚》的创作,《离骚》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离骚》的象征艺术,《离骚》的神奇想象。
大学古代文学中册第九章晚唐五代诗坛课后习题答案1、1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徘徊(huái)嗔怪(chēn)炽热(chì)拈轻怕重(niān)B.吞噬(shì)屏息(píng)狩猎(shòu)振聋发聩(kuì)(正确答案)C.恪守(kè)栈桥(zhàn)诓骗(kuāng)戛然而止(jiá)D.稽首(qǐ)荣膺(yīng)龟裂(jūn)吹毛求疵(cī)3、1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楼阁”仅指立于山脊的我的小屋。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宝玉生日时行酒花令,各人与什么花配?下面哪一组配对是错误的?( ) [单选题] *A.探春—杏花B.林黛玉—芙蓉C.薛宝钗—牡丹D.袭人—海棠(正确答案)5、成语完形:语()词穷[单选题] *言空尽竭(正确答案)6、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单选题] *A.模拟(mú)鄙夷(bǐ)粗犷(kuànɡ)如坐针毡(zhān)B.妖娆(ráo)星宿(sù)驰骋(chěnɡ)锲而不舍(qì)C.遒劲(qiú)吟唱(yín)点缀(zhuì)咄咄逼人(duō)(正确答案)D.拮据(jū)炽热(zhì)凛冽(lǐn)海市蜃楼(shènɡ)7、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收敛(liǎn)贪婪(lán)谆谆教诲(zhūn)B、荫庇(pì)云霄(xiāo)自怨自艾(ài)(正确答案)C、涎水(xián)富饶(ráo)惟妙惟肖(xiào)D、汲取(jí)谄媚(chǎn)一哄而散(hòng)8、1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后在哪里高就?令郎小学毕业了吧?”他这样表述是得体的。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1、唐代( 国力 )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 儒、释、道 )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 诗、文、小说、词 )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 安史之乱 )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 政治功利 )的动机。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 文言 )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 娱乐 )的需要。
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歌唱 )。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 合而不同 )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的写诗倾向,转向了( 市井 )。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 复归风雅 )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 律诗 )定型的标志。
7、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文章四友是(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9、“沈、宋”指的是(沈佺期)、(宋之问)。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1、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的静逸明秀诗境。
2、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 隐逸 )之风的盛行有直接关系。
3、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作诗深受禅风重染,作品多带有( 禅意和禅趣 )。
4、盛唐诗人中,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了(清刚劲健)之美,这一些诗人有(王翰)、( 王昌龄)、(李欣)、(崔颢)、祖咏等5、边塞诗人高、岑共同的人生经历是都曾( 镇守 )边塞。
第三章李白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 陇西成纪 )。
第四编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一、单项选择题1.唐传奇发展的初兴期中字数最多,同时也是成就较高的作品是()。
A.《古镜记》B.《游仙窟》C.《枕中记》D.《柳毅传》【解析】B 《游仙窟》是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也是此期传奇作品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
2.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小说。
A.文言短篇B.白话短篇C.文言长篇D.白话长篇【解析】A 唐传奇是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
3.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A.六朝志怪小说出现B.唐代变文的产生C.唐传奇的崛起和兴盛D.宋元话本的繁荣【解析】C 唐传奇的崛起和兴盛,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
4.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里。
A.《太平广记》B.《玄怪录》C.《集异记》D.《宣室志》【解析】A 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里。
5.唐传奇繁盛期的作品中较突出的题材是()。
A.历史类B.侠义类C.爱情类D.灵怪类【解析】C 唐传奇繁盛期的作品中爱情题材的传奇较突出。
6.唐传奇的繁盛期,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结合在一起,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的是()。
A.《任氏传》B.《离魂记》C.《柳毅传》D.《游仙窟》【解析】C 李朝威的《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千里传书,人龙终成夫妇,通过形神兼具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波澜起伏的情节描写,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奇异浪漫的色彩和清新峻逸的风神,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
7.唐传奇繁盛时期作品《李娃传》的作者是()。
A.李朝威B.白行简C.元稹D.蒋防【解析】B 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其《李娃传》写荥阳郑生热恋倡女李娃,几乎丧生,后来历尽艰辛,终成眷属。
8.唐传奇繁盛时期优秀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的作者是()。
A.李公佐B.沈既济C.元稹D.蒋防【解析】D 元稹于26岁左右创作的《莺莺传》写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还为自己文过饰非,夸为“善于补过”。
9.单篇传奇很少,而传奇专集大量涌现的时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