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室内设计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757.50 KB
- 文档页数:10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风格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风格是中国古典室内设计的代表,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风格以宫廷和富豪家庭为主要对象,追求华美、精致和讲究纹饰的特点。
下面将从家具、陈设和装饰艺术等方面详细介绍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风格。
在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中,家具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明清家具以檀木、紫檀木和鸡翅木为主要材料,具有华丽的雕刻工艺和精湛的木工技艺。
家具的造型多为传统的架构,强调稳定、实用和美观。
例如,明清时期的大红木床,常见于富豪家庭的卧室,床头雕刻着吉祥富贵的图案,床脚的龙头和蟠龙雕刻都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除了家具外,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还注重陈设的摆放和装饰品的选择。
摆设的艺术是明清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审美,还是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明清时期,家中常常摆放着各种文房四宝,如砚台、笔筒、文板等,以及各种名贵的陶瓷器和玉器。
这些陈设物品的选材和设计都体现了主人的品味和文化修养。
在装饰艺术方面,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主要侧重于绘画和雕塑。
墙壁上常常挂着名家的山水画和花鸟画,营造出室内空间的雅致和和谐。
而雕塑作为另一种装饰手法,常常出现在家具和建筑的细节中,例如床头、窗花和楼梯扶手等地方。
这些雕塑作品以人物、动植物以及神话传说为主题,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风格以华丽、精致和讲究纹饰的特点著称。
家具的雕刻工艺精湛,摆设和装饰品选材讲究,绘画和雕塑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室内设计上注重光线利用和空间划分,营造出明亮、舒适和有序的居住环境。
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风格不仅为后世的中式室内设计提供了灵感,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作者:李亚茹来源:《人间》2016年第28期摘要:中国的室内设计在明清两代的时候就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我国都是利用对称的形式来布置厅堂。
早在明清时期先辈们就特别重视室内设计,直到今天这种复古的风格依旧被人们继续关注,效仿。
此论文就简短的来分析下明清时期的室内陈设与装饰风格。
关键词:明清时期;装饰;家具陈设中图分类号:J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94-01一、明清室内陈设概述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开始建造房屋的那一刻起,室内家具就初步形成。
从商周到明清,家具陈设样式随着改朝换代不断变化着,室内陈设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古人的起居生活。
“室内陈设”是什么,通俗来说就是经常被提及到的家具,照明,室内装饰织物,装饰工艺品,盆景,插花,挂饰,内饰和颜色,不同风格的门窗加上不同纹理的墙面装饰,搭配精致窗帘杆,流苏腰带,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明清室内陈设”,则是本论文探索认识的主体,室内陈设与古建筑之间的连接。
元佑宫,平房瓦舍,这么多的建筑形式陈设各异。
简单的几千字把所有内容详细说清,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只能捕捉其中一两个点。
二、明清住宅格局明清时期住宅格局一是以京式四合院为代表;二是以苏式住宅风格为代表。
就以北京四合院来说,典型的方形布局,由房屋和墙包围,正房坐北朝南,规模最大,也在最重要的方位上,两边为东西两厢房,在明清时代人们认为正门朝向院子的东南角最吉利,轴线对称是北京住宅建筑的典型代表,四合院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院和内院。
卧室是传统居住空间的中心地带,家居摆设需要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私密性强。
一些空间大的四合院中,正房后面有一个后罩房用来给妻子、女儿或女佣等女眷居住,通常户主或长辈住在向北的房子的东西卧室,院子东边卧室就是大厅的东侧,给年轻一代的男性晚辈居住,女性晚辈则住在西厢房。
厅堂是北京四合院非常重要的室内空间,在中国古代较早形成了前堂后寝的空间格局。
明清风格各地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
其中以苏州、广州、北京制作的家具最为著名,“苏作”、“广作”和“京作”被称为明清家具三大流派。
一.“苏作”家具格调大方“苏作”家具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产的家具。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
明代“苏作”家具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精于用材。
与“京作”、“广作”相比,硬木来源不及它们充裕,表现为用材精打细算,大件器具往往采用包镶手法,杂木为骨,外贴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构件很常见。
这种技术费工费时,但都能做到天衣无缝,保持美观。
进入清代以后,苏式家具也向富丽豪华方面转变,但逐渐被广式家具超越。
总的来看,苏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上的轻与小和装饰上的简与秀,不如广式家具浑厚凝重,满身雕饰。
“苏作”家具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题材多取自名人画稿,常用山水、花鸟、松、竹、梅等图案,并喜用草龙、方花纹、灵芝纹、鱼草纹及缠枝莲等图案。
二.“广作”家具技艺独特广州地区制作的家具被称为“广作”家具。
广州地处我国门户开放的最前沿,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同时两广又是中国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
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广式家具的发展,清中期以后,“广作”家具异军突起,超过了苏式家具,成为清式家具最著名的产地。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用料粗壮,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掺用,豪华气派。
结构、造型和装饰上,受西方建筑装饰风格影响较大,多为中西合璧之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式家具中的镶嵌技艺独特,堪称一绝。
三.气派豪华“京作”家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间用品,而是指宫廷作坊在北京制造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家具为主。
由于宫廷造办处财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装饰力求华丽,镶嵌金、银、玉、象牙、珐琅等珍贵材料,非其他家具可比,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气派豪华以及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的特点。
明清风格各地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
其中以苏州、广州、北京制作的家具最为著名,“苏作”、“广作”和“京作”被称为明清家具三大流派。
一.“苏作”家具格调大方“苏作”家具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产的家具。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
明代“苏作”家具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精于用材。
与“京作”、“广作”相比,硬木来源不及它们充裕,表现为用材精打细算,大件器具往往采用包镶手法,杂木为骨,外贴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构件很常见。
这种技术费工费时,但都能做到天衣无缝,保持美观。
进入清代以后,苏式家具也向富丽豪华方面转变,但逐渐被广式家具超越。
总的来看,苏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上的轻与小和装饰上的简与秀,不如广式家具浑厚凝重,满身雕饰。
“苏作”家具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题材多取自名人画稿,常用山水、花鸟、松、竹、梅等图案,并喜用草龙、方花纹、灵芝纹、鱼草纹及缠枝莲等图案。
二.“广作”家具技艺独特广州地区制作的家具被称为“广作”家具。
广州地处我国门户开放的最前沿,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同时两广又是中国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
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广式家具的发展,清中期以后,“广作”家具异军突起,超过了苏式家具,成为清式家具最著名的产地。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用料粗壮,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掺用,豪华气派。
结构、造型和装饰上,受西方建筑装饰风格影响较大,多为中西合璧之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式家具中的镶嵌技艺独特,堪称一绝。
三.气派豪华“京作”家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间用品,而是指宫廷作坊在北京制造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家具为主。
由于宫廷造办处财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装饰力求华丽,镶嵌金、银、玉、象牙、珐琅等珍贵材料,非其他家具可比,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气派豪华以及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的特点。
室内设计史——明清共页课件 (一)室内设计是人们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明清时期,室内设计得到了尤为精细的发展,成为中国室内设计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文将围绕明清室内设计展开,为读者介绍明清共页课件中的相关知识。
一、明清室内设计的特点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注重对笼统的空间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装修,包括地面、墙面和屋顶等各个方面。
其中,颜色的应用非常重要,考虑到室内环境的氛围和风格。
另外,在家具的布置上,注重艺术和实用的结合。
二、设计的基本风格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以“文人居士”为代表。
他们常常将书法、绘画、工艺、匠艺和建筑等多种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室内风格。
在布置上,精选优质木材并采用手工雕刻,制作精美的木质家具,使整个室内环境更加优美、雅致。
三、设计中的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因此,室内设计也融合了大量的文化元素。
设计师常常通过在室内陈设中增加文学作品或美术品的形式来表达其文化内涵。
四、设计的代表人物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
其中,山水画名家郑板桥,以其对园林艺术的追求和对家具创新的提倡,被誉为“南北画门第中承和宜家之宗”的大师。
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李汝珍,他设计和修建了许多宅院,受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高度评价。
五、结语室内设计是一门与人们居住环境相关的艺术,既要考虑到实用性,又要考虑到与环境协调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室内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通过明清共页课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相关知识,并从中汲取宝贵的设计灵感和经验。
明清时期民居中的居室陈设及观念研究标签:明清时期;居室陈设;礼乐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成熟期,室内陈设方式及观念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至此居室室内形制和规划理念趋向稳定和完善,是我国古代传统民居室内陈设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而通常意义讲的中国传统陈设,主要指向就是明清时期的陈设风格,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
居室作为人们生活起居中重要的、私密的空间形式,提供给居住者睡眠、休憩的的空间,是传统民居住宅中的核心空间。
一、陈设环境:居室在明清时期南北方民居建筑结构中的位置总体眭的建筑结构观念是居室陈列的重要根据。
它决定了室内的空间布局及功能区域的分隔,并影响了居室的装饰风格。
依照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民居住宅的平面设计大多选用四方匀称的形制,院落建造多为半封闭的三合院、四合院或外加跨院的形式。
大部分的民居居室选定在院落的次间或是在厢房耳房。
户主的地位或财富不同,其院落体量也有区别。
面积大一些的四合院落在正房后还建有后罩房式楼,专门供女子和女仆居住。
南方地区受日照时间长,不同于北方开阔的院落格局,南方更多采取相对窄小的院落,并且以增高墙体层高的方式来遮阴纳凉,整体的建筑形式是多以三合院为单位的院落群。
一般将主卧室安排在厅堂两侧的房间里,一明二暗,居室或与会客、文斋相通。
可用罩、格架、帷幕等做软性的空间分区。
苏州现存修建于清朝的十全街阔阶头巷的张宅,整体建筑布局按照轴线布置,依次为大门、轿厅、客厅和正房,家族的长辈居住在正房,两侧三间,女厅六间,穿过女厅的庭院为女子和女仆休息的房间,屋后又有一小庭院。
对男女长幼不同的居住位置的分配规则,无形中也强调了不同身份、尊卑等人群的活动范围。
二、各有所宜:陈设的组合与位置位置之法,简繁不同。
中国疆土辽阔,在室内陈设的方式上丰富多样。
不同的地域气候、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个人审美喜好、士农工商等的社会身份都会造成室内陈设的千差万别。
陈设的内容和对象通常是游离于建筑架构和实体之外,往往具有移动性和变异性强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无一般性规律可循。
明清时期民居的室设计摘要:明清时期民居的室设计主要由室设和室空间形态两大部分构成。
本论文主要的以明清传统民居徽州民居为例,讲述明清时期的室设计风格,探讨室空间形态和室设两个不同体系对于民居的影响。
关键词:室设明清民居室设计一简述中国传统室设计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家具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家具的发展方向。
在远古时期,人们在满足了正常的吃穿外,家具也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居住空间矮小,人们主要是席地而坐。
为了避免潮湿、寒冷,在地面上铺设兽皮,干草。
最早的家具——席就产生了。
夏商周时期是家具的萌芽时期。
在夏商周时期,人们最主要的方式是祭祀活动,通过祭祀活动来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所以部分礼器就起到了置物储存的作用。
青铜器达到鼎盛时期,并且出现了髹漆镶嵌家具。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社会呈现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家具一改商周时期的神秘庄重,春秋时期的家具精雕细琢,集绘画、雕刻于一身。
特别是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木材加工方面出现了鲁班这样高超的工匠,并且炼铁技术的发展也为家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家具的品种增多。
生为漆器所代替,漆髹饰的出现,一则是为了美观,显示身份,二则是为了对家具的保护。
室在中轴线上建有门堂两座主要建筑,没坐建筑的平面布置均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
两汉时期,仍然是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漆木家具占主导地位,汉时期,以床榻为中心,经济的发展使建筑技术日益精湛,出现砖木结构,居室才用了帷帐,出现了屏风。
民居建筑在结构类型、单体和组合等方面都达到相当成熟的状态。
中型以上的住宅都具有明显的中轴线,并以四合院组成的建筑群体为基本单位。
中型大住宅用回廊包围起来的封闭式四合院。
东汉时期,在技术上已经使用了砖墙,也出现了木构架的几种形式,包括抬梁、穿斗式、干阑、井干结构等形式。
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出现了新的起居习惯,为隋唐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础,与席地而坐并存,席地而坐仍占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思想研究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并有着丰富深厚的哲理与底蕴,人深层的世界观、自然观等民族意识也不可避免地通过建筑环境的塑映出来,如重情知礼、以人为本,创作思维上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注重建筑与环境的交融,崇尚自然美和人性文化所演绎的悟性共鸣美学原则,主张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角度去丰富空间,对人在建筑环境中的感受重于实体结构的物质表现等,使传统建筑获得更高层次的境界内涵.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人将自己与天地万物紧密联系,主张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这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深远。
《考工记》曾提出“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即人应该在尊重客观自然的基础上能动地利用自然,不尚穷工极巧的矫饰和工丽,追求自然简雅的审美情调。
这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不可避免要映射到建筑空间1、顺应自然ﻭﻭ的设计创作中.可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ﻭﻭﻭ我国古代在营造城池、园林、建筑过程中,非常重视顺天地气候、地理等“天性”,以期同自然相处,盛行两千多年的风水术即包含了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认识及适应,明清时期堪舆方面提出的理论和观点,比之前朝更为系统和成熟,加深了建筑及室内与自然环境的充分交融,家具的设计制作也强调顺乎其性而为之,反对施以过多人工干预,“顺其性者必坚,戕其体者易坏”、推重“天趣自然”,否则即为“恶俗”。
ﻭ2、师法自然ﻭﻭ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美,然而师法自然的思想并非只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要对其有所概括和提炼,这在传统园林艺术的总体布局到山水树木等细节的经营处理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强调顺乎其性地利用材料的自然属性,文震亨的《长物志》,通贯全书都是“自然古雅”、“无脂粉气”等审美标准,不尚矫饰,追求萧疏简淡,反对人巧外露。
ﻭﻭ3、因借自然ﻭ寄情山水是沉淀于人心中的特有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因山构屋,濒水筑室,在建筑空间的分隔处理上,利用隔扇、窗、挂落等构件,通过“借景"、“透景"引入露天空间、自然景物,寻求室内外环境的通融,还把各种自然元素引入室内空间中,在室内营建自然景观体系,如大量使用盆景、绿植、插花、石玩等室内陈设,蓄养鱼、鸟等,甚至利用山水画、花鸟画和匾额、楹联来描写自然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交融.ﻭ二、日用即道——宜人的设计观ﻭ我国古代建筑空间的经营,几千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夫宅者,乃是之枢纽,人伦之轨模。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研究作者:丁宇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在居住文化中,室内设计是不可或缺的组成。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室内设计发展水平已经相当高,其样式和风格都非常新颖。
室内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同时设计理念非常独特,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今,人们更加重视室内设计的人文价值,对明清时期室内设计进行研究,对于丰富设计的表现手法,使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室内设计;明清时期;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TU251;J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131-01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深受市民阶层审美取向的影响,比较注重整体性,具有形式多样的表现。
不同的民俗和民间信仰、““天人合一””、“宜人”的传统精神观念,对明清居民室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一间民居都是当时情感、观念的再现,将价值取向和审美需求向人们进行着传递。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批判的继承传统室内设计,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进行丰富,使室内设计的水平大幅提升。
一、明清时期室内设计的原则和前代相比,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差异非常显著。
在唐朝,具有比较夸张的艺术设计,在宋代,讲究实用型。
而明清时期,在室内设计中讲究道,将藏而不露运用到极致。
相比于环境设计,这个时期的陈设思想相对复杂,但却非常注重自然。
其卧室设计和书房都有一定的规格和标准,这一点是最突出的表现。
同时又贴近自然、注重实用简约,立足于设计者自身的喜好进行调整,比较契合主人的思想品格和地位。
1.因人制宜。
讲究因人制宜、“天人合一”,是明清时期室内设计的宗旨。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室内设计受主人经济能力的影响,只有财力雄厚,才能对更多的设计材料进行选择。
二是受主人文化素养和审美倾向的影响。
如果室内设计风格不符合主人的社会地位,则会遭人耻笑。
三是设计者的设计技巧发挥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