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凝血的结果)
(三)白细胞
1.功能
白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活跃的变形运动及敏锐的 趋化性,能吞噬入侵的细菌,可将入侵微生物限定并于就地 杀灭,防止其扩散。
2.种类
颗粒白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三)白细胞
3.化学因素:
在凝血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需有Ca2+存在,除去血浆中 的Ca2+ ,就能阻止血凝。柠 檬酸钠能与血浆Ca2+生成不易
解离的柠檬酸钠钙,使血浆Ca2+减少,起到
生成
颗粒白细胞:红骨髓的原始粒细胞分化而来 单核细胞:红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淋巴细胞:淋巴器官(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破坏 白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很短,有的只有 几小时或2~4天。衰老的白细胞大部分被单核巨噬 细胞所清除,小部分在执行防御任务时被细菌或毒 素所破坏,或经由唾液、尿、肺和胃肠黏膜排除。
(四) 血小板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的胞浆断裂而成
的,呈不规则的圆盘形、椭圆形或杆状小体, 没有细胞核。血小板参与凝血、止血过程,其 寿命很短,在循环血液中通常只存活8~11天。 少部分在血液中被破坏,绝大部分在脾、肝和 骨髓内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五) 红细胞
形态与数量
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双面内凹的圆盘形细胞,数
保持血压于正常水平,就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果失血
量超过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二、血液的组成及其机能
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 有形成分组成。如果将流出血管的血液放入 盛有抗凝剂的离心管中,经离心(3 000r/ min) 沉淀30分钟后,可看到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淡 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浆,中层呈白色 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深红色的沉 淀物为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