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最优税收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31.50 KB
- 文档页数:24
税收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税收概论税收产生的条件税收的发展,经历的各个阶段p8-p10概念:什么是税收法定原则,内涵、演变、建立西方国家的税收概念、税收基本特征税收和其他收入的区别P26 税收依据学说掌握主要的税收依据学说P30 税收的职能作用四大职能作用要掌握一、税收产生的条件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制约的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公权力的产生和存在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出现)→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私有制)→国家公共权建立1.经济条件:财产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私有制是国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2.政治条件:国家公权力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政治前提,而税收的产生则是为了维护国家公权力的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二、税收的发展1. 税收确立方式的发展:自由纳贡阶段→承诺纳税→专制课税→立宪课税2. 税收制度结构的发展:(1)古老的直接税制阶段:在古老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国家统治者只能采取直接对人或物征收简单的直接税,最主要的是土地税和人头税。
这一阶段的税制结构以农业税收为主体;(2)间接税制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为对商品交换和流通课税提供了广阔的税源,逐步形成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3)现代直接税制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转向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税种,间接税作为重要补充;(4)现代复合税制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货物劳务税为主体,财产税等其他税收为补充的复合税制结构。
三、税收法定原则(概念):税收活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范,税收制度的各个构成要素必须并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社会成员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1. 内涵:(1)政府征税权法定(2)纳税义务法定: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必须履行,否则纳税义务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纳税人应当履行的纳税义务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公民和法人不应承担或有权拒绝承担缴纳税款的义务(3)课税要素法定:税法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率、纳税环节、税收优惠和税收处罚等课税要素,都必须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4)征税程序法定(5)解决税收争议与税收处罚法定2.西方税收法定原则的确立:起源于英国。
第四章税收原则一般掌握1、古代西方税收原则的代表人物。
2、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3、我国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1、配第的税收原则配第提出了三条税收原则理论(他自己称为税收标准):公平、简便、节约。
他认为,公平标准就是课税对任何人都没有偏袒,而且税负不能过重;简便标准就是征税时手续不能太复杂,也不能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在纳税形式的选择和纳税日期的确定上应给纳税人以便利;节省标准就是征收费用不能太多,应注意尽量节约。
另外,他还反对包税的做法。
2、尤斯迪的税收原则尤斯迪认为,税收是当国家的收入不足时,人民分割自己的财产及利益以充实国家的必要经费,但国家征税时,不能使人民负担过重,这是赋税问题的根本命题,据此,他提出了征税的六条原则:(1)税收应该采用使国民自动自发纳税的方法。
(2)税收不要侵害人民的合理自由,也不要对产业加以压迫。
换句话说,税收应该无害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3)税收应该平等课征。
(4)课税应有明确的依据,并且要实行确实的征收,不能发生不正常的情形。
(5)税收应对征收费用较少的物品课征。
(6)税收的征收,必须使纳税容易而便利。
3、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即: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约原则。
(1)平等原则,即个人为了支持政府,应该按照各自的能力,也就是以个人在国家保护之下所获得的收益为比例,缴纳税收。
亚当·斯密所主张的平等原则,包含三种观念:—是取消免税特权。
二是税收应该采取中立的态度,不应于涉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征税应采用比例税率。
三是主张按能力大小,比例课税。
(2)确实原则即个人应该缴纳的税收,必、须明确决定,不可含混不清,征税者不可肆意征收。
(3)便利原则,即税收的课征,应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其适当的缴纳时间、地点以及简便的缴纳方法。
(4)节约原则又称经济原则,是指向国民征税要适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量度,如果向国民所征收的税过多,反而不利于国家财政。
税收学(安徽财经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税收正式制度安排不包括下面哪种:()。
参考答案:税收惯例2.税收活动主体不包括下面哪种:()参考答案:涉税服务中介第二章测试1.在税收活动中,纳税人的权利包括:()。
参考答案:赞同纳税权;复议和诉讼权;代表选举权;申请退税权2.国际上有三种违宪审查权模式()参考答案:法国为代表的宪法委员会模式;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院模式;德国为代表的宪法法院模式3.纳税人宪法权利主要有()参考答案:纳税人的生存权;纳税人的财产权;纳税人的平等权4.纳税人在税法上的权利主要有()参考答案:纳税人在税收征收中的权利;纳税人在税收救济中的权利;纳税人在税收处罚中的权利5.税收法律关系可分为宪法关系、税收实体法律关系、税收程序法律关系。
()参考答案:对6.税收征纳关系会随着税收债权债务关系的实现而消失。
()参考答案:错7.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它是整个税收分配关系的基础性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答案:对8.国家课税权的横向配置主要包括税收立法权、税收征收权、税收司法权、税收违宪审查权等课税权的分立。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税收原则是()。
参考答案:平等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2.瓦格纳在()原则中,提出了富有弹性原则。
参考答案:财政政策原则3.下列不属于我国税收原则的是()。
参考答案:稳定4.受益原则更适合于()参考答案:准公共产品5.税收的财政原则包括()参考答案:弹性原则;充裕原则6.税收的公平原则包括()参考答案: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7.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来取得单位税收收入。
()参考答案:错8.边际均等牺牲标准,要求每个纳税人纳税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应当相等。
()参考答案:对9.支付能力原则的突出特点,在于把纳税与受益、税收与财政支出联系了起来。
《税收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税收概论一、税收的起源与发展1. 税收的起源税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阶级分化,以及国家机器的形成。
以下是税收起源的三个关键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与剩余产品的出现: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能够生产出超过自身消费需求的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税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私有制和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财产的不平等分配,阶级分化使得社会出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税收成为统治阶级维护政权和满足公共需求的经济来源。
(3)国家的产生: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公共秩序,国家机器应运而生,税收成为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支柱。
2. 税收的发展税收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奴隶社会税收:在奴隶社会,税收主要以土地税和人头税为主,税收制度相对简单,征收方式直接。
(2)封建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逐渐完善,出现了以土地为基础的田赋、以人口为基础的户赋以及针对商业活动的商税等。
(3)资本主义社会税收:资本主义社会税收制度进一步发展,所得税和增值税成为主体税种,税收的职能从单纯的财政收入扩展到经济调节和社会公平。
(4)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在社会主义社会,税收不仅是国家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调节经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二、税收的概念和性质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对纳税人的财产或所得进行强制性的、无偿的征收,以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活动。
2. 税收的性质税收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性质:(1)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不得拒绝或逃避,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收。
(2)无偿性: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不直接与国家提供的具体商品或服务相交换,而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3)固定性:税收的征收标准和税率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不会随着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
(4)共同性:税收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各界的利益,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经济活动。
第5章最优税收理论1.在最优商品税理论体系中,为什么税率要与需求弹性成反比?答:(1)要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税率的设置应当使各种商品的生产数量以相等的百分比减少。
在同样情况和消费等于生产的进一步假定下,只要消费量等比例变化,那么供应方的生产量也仅仅是等比例变化,不会出现选择决策改变的问题,也不会出现额外负担的增加。
而要达到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将税收课于预期需求和供应不受价格变动影响的商品,因此在最优商品税体系中,对各种商品征税的税率应与应税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即应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低税,而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高税。
可以进一步推论,完全需求无弹性的商品应当承当无穷大的税收。
(2)税率要与需求弹性成反比的直观意义在于:扭曲性影响小的税收,由于其对经济主体的有效率决策干扰小,所以福利损失小,效率高。
而商品需求弹性越低,意味着被税收干扰的可能性小,税收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就小,从而效率就高,极端情况下是对没有弹性的商品课税,就不会造成效率损失。
所以,在最优商品税理论体系中,税率要与需求弹性成反比。
2.“所谓的等比例规则就是采取全面的、相等税率的从价税,使应税商品价格上升的百分率相等”,这个说法与拉姆塞的思想一致吗?答:(1)不一致。
(2)等比例规则说明整个税制应当使应税商品的生产按照相同的比例减少,而非采取全面的、相等税率的从价税,使应税商品价格上升的百分率相等。
(3)要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税率的设置应当使各种商品的生产数量以相等的百分比减少。
直观的意义是征税前人们的消费已经达到帕累托最优,已经有一个最优的消费组合,在偏好相同和不存在收入差距的假设下,只要征税造成的消费数量等比例下降,征税后消费者损失的仅仅是因课税而损失的消费额,而没有改变消费者的选择,就不会造成额外负担。
在同样情况和消费等于生产的进一步假定下,只要消费量等比例变化,那么供应方的生产量也仅仅是等比例变化,不会出现选择决策改变的问题,也不会出现额外负担的增加。
税收学_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税收是文明的对价”,这句话是()对税收的描述。
参考答案:霍姆斯2.累进个人所得税较之比例个人所得税,对家庭储蓄有着更大的妨碍作用。
参考答案:正确3.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原则作为税收的一个重要原则,体现为( )。
参考答案:税收收入充分_税负总水平要适度_税收收入应有弹性4.瓦格纳提出的税收原则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以下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财政政策原则_国民经济原则_社会公平原则_税务行政原则5.税收政策不应当干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税收对一切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诸如对劳动、储蓄和资本形成的影响应当是中性的。
参考答案:正确6.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我国个人所得税中5000元的费用减除标准也称为免征额。
参考答案:正确7.以下()属于按照税收负担的层次划分的税收负担。
参考答案:微观税收负担_宏观税收负担8.政府根据经济景气状况,有选择地交替采取减税和增税措施,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
具体包括扩张性税收政策和紧缩性税收政策。
参考答案:正确9.以下反映中观税收负担的指标有()。
参考答案:区域税收负担率_第三产业税收负担率10.按纳税人最终真实承担税负的情况划分,税收负担有()。
参考答案:名义负担_实际负担11.按照税负能否转嫁,税收负担可以分为()。
参考答案:间接负担_直接负担12.商品劳务税负担率可以真实反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状况。
参考答案:错误13.若其他因素不变,税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税收负担的轻重。
参考答案:正确14.税收原则和经济发展之间在理论和实践上往往是有矛盾的。
参考答案:正确15.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一般不存在税负转嫁的税种。
参考答案:错误1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效应无法由市场机制来解决,只能由政府采用非市场的方式予以矫正。
参考答案:正确17.税收在取得财政收入方面具有其他财政收入不可比拟的、特有的优点,这些优点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