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种类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37.74 KB
- 文档页数:2
心绞痛患者如何护理,治疗方法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危险。
因此,对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一、护理方法1、保持安静:心绞痛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等可能引起疼痛的因素。
2、观察病情: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疼痛发作的时机、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提供氧气:心绞痛发作时,给患者提供氧气,可以缓解疼痛和维持心肌供氧。
4、放松心情: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快、乐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休息,以减轻和预防疾病。
5、控制饮食:心绞痛患者饮食上要避免大量进食油腻、辛辣、烟熏等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水的摄入量,同时鼓励适量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以维持心血管健康。
6、用药:护理人员应当注意患者用药的方法和时间,掌握药物的剂量和作用,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二、治疗方法1、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是心绞痛治疗的重要措施,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和减轻压力等。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绞痛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常见的药物有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
硝酸酯类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肌耗氧,同时也能扩张血管。
3、手术治疗:对于心绞痛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无效,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支架置入、搭桥手术等。
三、注意事项1、心绞痛有时候十分突发,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患者应当立即停止活动,休息并告知家人或护士。
2、心绞痛患者要定时定量地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更改药品,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快、乐观,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和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
4、心绞痛患者应当坚持戒烟,限制饮酒,避免爆食和暴饮,控制体重,以维持心血管健康。
总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
心绞痛是怎样的,治疗方法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疾病,常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在强度不同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波动时出现,而休息或用硝酸酯类药物释放后又会缓解。
本文将从病症的成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病症的成因前述已经阐述了心绞痛的症状和表现。
那么心绞痛的成因是什么呢?这里我们分为两类分别进行讲解。
1. 血管收缩引起的心绞痛血管收缩是最常见的引起心绞痛的原因。
血管收缩可以造成血管内压力的增加,导致心脏的供血量减少。
导致血管收缩的因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因素是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况。
情绪激动或紧张会导致心脏短暂性缺氧,也会引起心绞痛发作。
2. 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绞痛另一种原因是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
冠状动脉狭窄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心脏缺氧,从而诱发冠心病。
二、治疗方法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治疗。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基本和常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脂、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措施来减轻冠状动脉狭窄和预防心绞痛的发作。
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ACE 酶抑制剂等。
2. 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手术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常见的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支架植入术是通过在狭窄的动脉部位植入支架,扩张动脉内径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则是通过取一个健康的血管,将其与心脏连接起来,使心脏可以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3. 饮食控制饮食也在心绞痛的治疗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在饮食方面,应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的摄入,建议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大豆、芝麻、蔬菜水果等,适当的运动也能提升身体健康程度。
三、注意事项1. 定时复诊:心绞痛是一种慢性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定期复诊。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一种缺血性心肌病变。
心绞痛的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烧灼感或紧压感,具体表现如下:1.胸骨后胀痛:感觉说话、劳动等活动后,胸骨后的疼痛感会很强烈,如果停止活动,数分钟后可缓解,常常持续不超过20分钟。
2.不规则的心律:可以出现跳动、心跳加速或心脏跳动缓慢的情况。
3.呼吸困难:有时伴随窒息感和气喘。
当心绞痛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住院治疗,与此同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以下治疗:1.使用药物:针对病情的轻重症状,医生会给病人使用药物以减缓心脏症状并避免发作。
2.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医生会建议患者做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
该手术可以使心脏的血流重新流向心脏。
3.冷却疗法:这是一种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方法。
医生会用一些化学物质和其他物质来缓和心脏的疼痛。
4.支架植入术:这是一种介入性方法,可以在支架植入术后使冠状动脉再次保持疏通。
在治疗心绞痛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个人饮食规划:应该遵循膳食守则,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对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2.减轻重量:控制体重能减少心脏病人患心绞痛的机会,同时减轻体重可能会减轻心脏负担,缓和病情。
3.停止吸烟:吸烟是引发心绞痛的主要成因之一,已经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该停止吸烟。
4.心理治疗:心绞痛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应该适当咨询心理医生,接受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心绞痛的患者,及时的治疗和注意饮食调理与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如果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病情,可以有效降低心绞痛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胸口老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有很多可能的原因。
其中,心绞痛是一种导致胸痛的疾病,是心脏血流不足、缺氧导致的一种病理反应。
它通常表现为一种紧迫感或压迫感,如被重物压住或紧紧勒住,有时还伴随着疼痛感或烧灼感,这种疼痛往往持续几分钟或更长时间,并可能向脖子、肩部、上臂或背部辐射。
心绞痛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心绞痛健康教育处方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也被称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主要症状是胸痛。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心绞痛,掌握预防和管理方法,以下是一份心绞痛健康教育处方。
一、心绞痛的基本知识1. 心绞痛的定义: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常常发作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
2. 发病机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引起胸痛。
3. 症状:典型症状是胸痛,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气短、出汗、恶心等。
4. 分类: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5. 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是心绞痛的常见风险因素。
二、心绞痛的预防1. 健康饮食: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2.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减少肥胖对心脏的负担。
3.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明显降低心绞痛的风险,限制饮酒量也是必要的。
4. 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和冠状动脉的供血能力。
5. 控制血压和血脂:定期测量血压和血脂,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三、心绞痛的管理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应对发作:在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采取缓解疼痛的姿势,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症状不缓解应尽快就医。
3. 康复训练:通过心脏康复训练,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心理支持:心绞痛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是必要的。
四、心绞痛的并发症1. 心肌梗死:心绞痛的严重形式,由于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2. 心力衰竭:心脏长期缺血导致心功能受损,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
3. 心律失常:心绞痛患者可能伴随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
五、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1. 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定期复诊,遵循医嘱进行管理。
心梗和心绞痛时间区别,治疗方法心梗和心绞痛是心脏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它们都会导致心绞痛的症状,但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不相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心梗和心绞痛的时间区别、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心梗和心绞痛的时间区别心梗和心绞痛都是心肌缺血的疾病,但它们的发作时间和病因有所不同。
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者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心绞痛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促、喉咙堵塞感、不适感等。
心绞痛发作的时间比较短暂,通常在五分钟至十五分钟内缓解,并且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以自我缓解。
心绞痛的发作与身体活动、情绪激动、饮食过度等有关。
心梗: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破裂或者血栓阻塞导致心肌组织大范围死亡的一种严重疾病。
心梗的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胸闷、喘息、面色苍白、出汗、呕吐等,这些症状会持续数小时或者更长时间,而且不易缓解。
心梗是一种需要立即处理的急性疾病,否则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及猝死等严重后果。
二、心梗和心绞痛的治疗方法心梗和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具体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心绞痛:心绞痛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硝酸酯类药、钙通道阻滞剂、贝他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控制症状。
此外,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提高身体的运动量等,也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心梗:心梗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恢复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主要是尽快缓解心肌缺血,通过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支架植入等治疗来拯救患者的生命。
恢复期治疗则包括严格的控制食品摄入、药物治疗、恢复期锻炼、社会心理支持等方面。
三、心梗和心绞痛的注意事项心梗和心绞痛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各有不同。
心绞痛:心绞痛患者需要坚持定期复查,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心绞痛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精神紧张、饮食过度等行为,以避免加重症状。
临床心绞痛病理、特征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典型症状、分型、误诊情况、辅助检查、家庭急救措施及硝酸甘油使用注意事项概述心绞痛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胸痛、胸部不适,或伴有肩背部放射痛。
特征性表现为发作性胸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样,一般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上肢尺侧面,右臂和两臂的外侧面或颈与下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可缓解。
心肌缺血也可表现为胸闷、心悸、腹痛、牙痛甚至头痛等不典型症状。
常见病因1、情绪激动。
当情绪过于紧张、过度悲伤、兴奋、恐惧时,可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减少心肌供血量,引起心绞痛。
2、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可诱发心绞痛,因为胃肠道消化食物必须消耗热量,流向胃肠道中的血液增多,加重心脏负担,减少冠状动脉供血量,最终诱发心绞痛。
3、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引起的心绞痛被称为劳力性心绞痛,比如长时间做重体力和重脑力劳动、剧烈运动,爬山骑行或者快步上楼等。
过度劳累后可加快心跳速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心绞痛。
4、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使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缺氧,降低心脏排血量,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诱发心绞痛。
5、缺铁性贫血。
当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增加心肌缺氧缺血症状从而导致心绞痛。
6、吸烟喝酒。
吸烟可降低血氧含量,降低心绞痛的运动耐量,增加冠状动脉敏感性,稍微受到刺激时就引起血管痉挛,诱发心绞痛。
另外酗酒的话会扩张外周血管,下降血压,加快心率,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心肌得不到充足氧气供应而诱发心绞痛。
7、生活因素。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不能一时适应,去甲肾上腺素飙升,加快心跳,升高血压,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绞痛。
另外过度用力排便时可突然增加腹内压和心内压,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同时也能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绞痛。
心绞痛发病机制心肌收缩力、心肌张力和心率决定着心肌的耗氧量,常用“心率收缩压”来估计心肌的耗氧量。
心绞痛的主要症状与治疗办法在我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脏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
心绞痛作为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症状,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因此,了解心绞痛的主要症状及治疗方法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
本文将从专业的角度为您详细解析心绞痛的表现和应对策略,助您远离心脏病的威胁。
一、认识心绞痛及其分类1.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氧所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胸部不适或疼痛感。
通常表现为一种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有些可仅表现为胸闷而非胸痛。
常位于胸骨后部或左侧胸部,可波及心前区,约手掌大小范围,也可表现为整个前胸,界限不清,常向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
心绞痛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实际上,心绞痛是冠心病的早期表现之一。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它会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
如果不及时治疗,冠心病可能会进展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患有心绞痛的患者来说,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防止心脏病的发展和恶化。
2.心绞痛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心绞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稳定型心绞痛:也称为劳力性心绞痛,是指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寒冷等诱因下出现的心绞痛,多持续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这种类型的心绞痛通常可以通过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
(2)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表现为三种类型心绞痛:静息型(发生于休息时,持续时间常大于20分钟)、初发型(通常在首发症状1-2个月内,很轻的体力活动可诱发)、恶化型(常在劳力型心绞痛基础上逐渐加强,疼痛更剧烈、时间更长或更频繁)。
这种类型的心绞痛可能预示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发作,需要紧急治疗。
(3)微血管性心绞痛:这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心绞痛类型,它与微血管病变有关,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这种类型的心绞痛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
(4)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这是一种罕见的心绞痛类型,它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心绞痛需要注意什么,饮食注意什么,紧急措,治疗方法心绞痛是由于心脏供氧不足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胸痛,可伴有胸闷、气短、出汗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饮食注意:1.少吃高脂食物,避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过量摄入,避免油炸和腌制食品。
2.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3.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饮食中的钠过量,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4.饮食宜清淡,避免过于刺激性的辣椒等食物,更不要过量饮酒。
5.均衡膳食,适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饱交替。
二、心绞痛紧急措施1.停止活动,立即休息,让患者感到舒适。
2.紧急服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症状。
3.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三、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开具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抗凝药物等。
2.冠脉介入治疗:如果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可以通过冠脉介入治疗来缓解冠状动脉狭窄。
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如果冠脉介入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可能会推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这种手术可以通过引流方式来恢复心肌的供血。
四、注意事项1.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
2.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度饮酒等。
3.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4.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
5.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保持心情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6.避免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着凉。
总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通过养生保健和治疗来及时纠正它,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预防心绞痛及其相关疾病的风险。
心绞痛怎么治疗,会死吗,治疗方法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心肌缺血性疾病。
它的主要症状是胸痛,一般以劳力性胸痛为主。
心绞痛心梗区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两种不同的心脏病。
两者都可以导致心绞痛或胸痛,但是它们的原因和处理方式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别、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别心绞痛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
当冠状动脉被狭窄或阻塞时,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绞痛。
心绞痛通常表现为胸痛,可能还会感到胸闷、呼吸急促、乏力等。
通常可以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来缓解症状。
心肌梗死是一种更严重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而导致的心肌组织缺血坏死。
心肌梗死的症状类似于心绞痛,但更加严重,并且血凝块堵塞了血流。
症状可能包括胸痛、疼痛向下蔓延至左臂、肩膀或颈部、胃部疼痛、呕吐、出汗等。
心肌梗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
治疗方法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血小板药物等。
硝酸甘油可以放松血管,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量和氧气供应。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脏负担,缓解心绞痛和心肌缺血。
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减少冠脉扩张,减少心脏负荷。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的危险,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控制血压、改善饮食、减轻体重、增加运动量、减少压力等。
这些改变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紧急的干预,并且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紧急干预:当病人出现心肌梗死症状时,需要立即呼救并接受紧急干预。
紧急干预可能包括给予阿司匹林、抗凝剂和硝酸甘油,以减少血栓形成和缓解症状。
病人可能还需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住院治疗:住院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
药物治疗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镁剂和利尿剂等。
手术治疗包括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手术。
康复护理包括营养状况评估、积极康复和定期随访等。
一、背景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胸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对于心绞痛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心绞痛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1. 发生心绞痛时的应对措施(1)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心脏负担。
(2)保持平静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有助于缓解心绞痛。
(3)迅速采取以下措施之一:a. 含服硝酸甘油片,每次1片,如症状无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1片,但不超过3片。
b. 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每次10-15粒。
c. 如有条件,可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用手绢包着捏碎后,凑近鼻孔吸入。
2. 家庭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异味等刺激。
(2)适当调整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避免过饱。
(3)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遵医嘱按时服药,调整血脂、血压等指标。
3. 医院救治措施(1)迅速评估病情,给予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
(2)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
(3)如有条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手术等治疗。
(4)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
4. 应急预案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绞痛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医护人员对心绞痛的识别、诊断和救治知识培训。
(3)完善医院急救设备、药品、物资等,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三、注意事项1. 心绞痛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
2. 心绞痛患者应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3. 心绞痛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
4. 心绞痛患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总之,心绞痛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绞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绞痛的种类及注意事项
1、初发型
是指患者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发后不到一个月。
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
恶化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恶化型
亦称进行型,是指原有稳定型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度、程度、诱因经常变动,并进行性恶化,疼痛加剧,时间延长,可超过10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不能立即完全消除,表明冠状动脉病变有所发展,可发展为心肌梗死。
3、卧位型
属于不稳定心绞痛中发病急、危险性较大、预后较差的一种,它是在休息时或熟睡时
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间较长,症状也较重,疼痛剧烈难忍,患者烦躁不安,服硝酸甘油
疗效不明显,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
4、变异型
经常在夜间发作,但发作时与卧位型心电图表现不同,预后不佳,多会发生心肌梗死。
5、中间型
亦称为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发作时间长达30分钟到1小时以上,常在休息时或睡眠
中发生,病情严重,常是心肌梗死的前奏。
6、梗死后心绞痛
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不久发生的心绞痛,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1、情绪性心绞痛喜、怒、忧、悲、恐等七情均能引发心绞痛。
因此,心绞痛的防治
需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并由医师辅以药物治疗心绞痛。
2、饮酒性心绞痛过量饮酒会使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而诱发心绞痛,平时应少饮酒。
因此,饮食方面也是在心绞痛的防治中需注意的。
3、排便性心绞痛排便用力也可引起心绞痛。
这类心绞痛患者平时应多吃高纤维素的
食物,多运动,必要时服通便药,以保持大便通畅。
这也是属于较为有效的心绞痛的防治
方法。
4、劳累性心绞痛易在劳动、运动、急走、爬山、登楼、骑车时发生,休息片刻可逐
渐缓解,如不能缓解,可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
这是属于心绞痛的防治方式之一。
5、饱餐性心绞痛餐后血液流向胃肠,心肌血液供应相对不足,有碍心肌氧运输,餐
后立即劳作或快步行走易引发心绞痛,故饮食不宜过饱,饭后应休息,以避免心绞痛发作。
忌食一:脂肪餐,大量、长期食用高脂食物如油条、肥肉等,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管腔变窄,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发作。
忌食二:饮酒,长期酗酒者是冠心病的发病诱因。
饮酒后酒中乙醇等成分进入血液,
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冠脉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发作。
忌食三: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生姜、大葱、大蒜、蜀椒等辛辣食物,性味辛温燥烈,食用后经吸收进人血液,可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患者发病。
忌食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动物的脑子、骨髓、肝肌及其他内脏和蛋黄、少数鱼类
如墨鱼、鱿鱼等及贝壳类如蚌、蛏、蚬、蟹黄等、鱼子,均富含胆固醇,经常食用,可升
高血浆中胆固醇,引起或加重冠心病。
忌食五:浓茶和浓咖啡,浓茶和浓咖啡中所含的大量茶碱和咖啡因可兴奋中枢神经、
心血管,从而引起心跳加快、心律失常,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易引起心绞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