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鼻咽喉解剖学喉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0
教案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
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感谢您下载我们文档。
中医对耳鼻咽喉解剖与生理的认识一、耳的解剖及功能耳居头之两侧,司听觉,主平衡,上通于脑,内通于顽颖,为清阳游行交会之所,乃肾之官窍。
(一)耳的解剖及部位名称耳可分为三部分,即耳廓、耳窍、耳骨。
1.耳廓:与解剖学同。
俗称耳朵,别称耳轮、耳壳,又称耳间,分为耳门、耳弦、耳折、耳垂、耳根。
⑴耳门:位于耳窍口之前的小瓣,即解剖学之耳屏。
又称蔽、、膳。
耳门亦指耳窍口,即解剖学之外耳道口。
⑵耳弦:指耳廓的边缘部分,即解剖学之耳轮。
别称耳边。
⑶耳垂:同解剖学,耳廓下部的下垂部分,无软骨。
又称引垂、耳珠、耳坠、耳垂珠。
⑷耳根:指耳周根部。
别称耳本。
⑸耳折:即耳根与头皮相连处之折缝。
别称耳后缝。
2.耳窍:与解剖学之内耳、中耳、外耳道之部分相当,有耳道、耳膜、耳底、听户、皮膜包裹真水之分,其内藏司听之神,上通于脑,内通顽颖。
⑴耳道:即解剖学之外耳道。
别称耳孔,又称气窍。
⑵耳底:泛指耳窍的深处,主要包括外耳道内段、鼓膜、鼓室。
⑶耳膜:即解剖学之鼓膜。
亦称膈膜。
⑷皮膜包裹真水:指中耳或内耳的结构。
⑸听户:指中耳或内耳。
亦称听宫。
3.耳骨:耳中及耳周围的骨性结构,包括中耳的听小骨、内耳的骨迷路,以及颍骨。
按部位不同,又有耳门骨、禁骨、完骨、扶颗骨之分。
⑴耳门骨:又名玉梁骨。
位于颍颌关节处,包括颍骨鳞部之额突的前根(构成颍颌关节的上面)。
⑵禁骨:围成外耳道骨性段的骨支架(颍骨鼓部)。
⑶完骨:指颍骨乳突部。
别称寿台骨、玉楼骨、耳后高骨。
⑷扶颗骨:指颍骨鳞部。
(二)耳的功能耳的功能有二:司听觉,主平衡。
1.耳司听觉:耳司听觉的功能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反映出来。
如甲骨文中听字,象耳听口说之形,表示口与耳机能上的联系。
《管子•心术上》说:“耳目者,视听之官也。
”《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耳司听觉的功能,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
《严氏济生方》说:“夫耳者,肾之所候。
肾者,精之所藏,肾气实则精气上通,闻五音而聪矣J心主藏神,为君主之官,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皆受心主支配。
耳鼻喉解剖学知识点耳鼻喉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涉及耳、鼻和喉部解剖结构的学科。
耳鼻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对于正常的听觉、嗅觉和语音功能至关重要。
了解耳鼻喉的解剖结构是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耳鼻喉解剖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耳部解剖结构1.外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是耳朵的外部形态结构,外耳道是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
耳廓起到集音和保护内耳的作用,外耳道负责将声音传至中耳。
2.中耳中耳由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
鼓膜是位于外耳道末端的薄膜,它振动产生声音。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连接鼓膜和内耳,传导声音。
鼓室是包含听小骨的空腔,与咽鼓管相连,起到调节中耳压力的作用。
3.内耳内耳包括前庭和耳蜗。
前庭负责平衡感应,耳蜗负责听觉感应。
内耳内含有感觉细胞,通过神经传递声音和平衡信息至大脑。
二、鼻部解剖结构1.外鼻外鼻是位于面部前部、由软骨和皮肤构成的器官。
它起到过滤空气和嗅觉感应的作用。
2.鼻腔和鼻中隔鼻腔是位于鼻子内部的空腔,分为左右两侧。
鼻中隔位于鼻腔中央,将鼻腔分成左右两个区域。
3.鼻窦鼻窦是由鼻腔延伸而来的空腔。
主要的鼻窦包括额窦、筛窦、蝶窦和筛突窦,它们与鼻腔相连,起到减轻头颅重量和调节嗅觉功能的作用。
三、喉部解剖结构1.喉门喉门是位于喉部前方的开口。
喉门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等组成,能够打开和关闭,参与呼吸和发声。
2.声带声带是喉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喉门的内侧。
它们通过振动产生声音,并且可以调节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3.会厌会厌是位于喉门的上方,向后伸入口咽部的软组织。
它在吞咽时起到保护呼吸道的作用。
总结:耳鼻喉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了解耳鼻喉的解剖结构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耳部解剖结构涉及外耳、中耳和内耳,鼻部解剖结构包括外鼻、鼻腔和鼻窦,喉部解剖结构包括喉门、声带和会厌。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解剖学知识点,医生能够更好地处理耳鼻喉相关的疾病和问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耳鼻咽喉解剖一、耳的临床解剖按解剖分为以下部分:1、外耳\2、中耳/---具有导音作用,合称为导音系.3、内耳---具有感音作用,称为感音系。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一)、耳廓:1、软骨:内含弹性软骨支架,外面为皮肤。
耳垂无软骨,由脂肪及结绨组织和皮肤组成2、皮肤:耳廓皮肤较薄,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血流缓慢。
3、耳廓的名称:后----耳后沟。
前----耳轮、对耳轮、耳舟、耳屏、对耳屏、屏间切迹、三角窝、耳轮角、耳甲艇、耳甲腔、耳垂。
4、耳廓的功能:(1)、形如贝壳,搜集声音,经放大后汇入外耳道。
(2)、两侧耳廓协同作用,能够辨别声源方向。
(立体听觉)(3)、耳廓缺失,影响美观,引起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
(二)、外耳道:起自外耳门止于鼓膜。
1、外耳道长2.5---3.5厘米,直径约8毫米。
外三风分之一为软骨部,内三分之二为骨部。
略呈S弯曲。
(检查时成人向外上方牵拉耳廓,儿童向外下方牵拉耳廓。
)2、峡部: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的外耳道较狭窄,最窄处称峡部。
3、外耳道生理功能:(1)、传递声波:对3000---4000Hz的声波有扩音作用,可提高声强级10---12分贝。
(2)、保护作用:其弯曲形状、耳毛、耵聍协同作用,可阻止灰尘及外物进入,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保护鼓膜不受直接损伤。
(3)、保持外耳道深部温度的恒定作用。
2、中耳中耳是一个含气空腔,位于颞骨之中,由鼓室、鼓窦、咽鼓管、乳突气房四部分组成。
(一)、鼓室:大小:上下、前后径各约15毫米,容积约1--2毫升。
内有黏膜皱襞将鼓室分为上、中、下三个。
具有上、下、内、外、前、后六个壁。
与周围组织结构有重要连属。
1、鼓室外壁:鼓膜。
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是窥视中耳疾患的窗口。
(1)、外观: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泽、椭圆形的薄膜,外形如浅漏斗状。
(2)、位置:鼓膜前下部分在外耳道内侧端向内倾斜,与外耳道底形成45---50度夹角,在新生儿约成35度角。
(3)、大小:高9毫米、宽8毫米、厚0.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