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读书笔记

一: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者:周建明

传统村落既是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形成的村落,作为仅次于语言的人类的第二大创造,成为其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和世世代代人民的集体记忆。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文物古迹,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成了社会发展建设的绊脚石。在房地产开发时,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村落,经过一场脱胎换骨的打造,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今天的部分地区正面临着环境危机,特色危机、文化危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士已经认识到:历史环境保护、文化资产活用、地方特色维护等课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大量的文物古迹、近代建筑、历史街区、文化名城遭遇到了严重的建设性破坏;假古董泛滥成灾、欧陆风盛行不衰,人造景观蔓延各地;大广场,大草坪,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成为少数领导者与新闻媒体的关注重点;等等。这一切都告诉人们,需要反思我们的城市规划理念,城市设计手法,城市管理目标,传统村落保护政策。

本书的写作即是基于上述时代背景,在对中国传统保护规划理论进行多年研究,以及参与大量保护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以对国外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为中心,试图全面论述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含义与意义,并以历史城市保护为核心,阐述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规划方法。

我认为全书可以是分为四部分来阐述的。分别是

①传统村落的概念和类型

②传统村落的保护

③传统村落的发展

对全书进行概述和总结如下:

二:传统村落的概念和类型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村落正是中

国几千年文明历程,尤其是农耕文明历程的最佳见

证。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产生地和传承地,具

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

河中,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

创造性的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些民居巧

妙地融合了自然、文化以及周边环境的独特优势,并

围绕其独特的功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同时,各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选址、布局业务不显示出高超的技术和智慧。传统村落正是我国传统营造文化最重要得载体。

1.传统村落基本概念

2013年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评选时,专家们发现评选材料存在以下问题:①基本概念不是很清楚。②有较多存疑的村落。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概念模糊。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所谓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好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较大变动,保存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人们仍聚族而居的村落。作为完整的生活单元,他们由于历史发展中偶然兴衰因素的影响,至今空间结构保持完整,留有众多传统建筑遗迹,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生活方式,成为新型的活文物。所以,传统村落是历史遗存,却不是遗址,是农村乡土文化的活文物。

2.传统村落基本特征

2.1传统理念

梁漱溟认为,“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承从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和伦理观念关系到人与人、人

与自然的和谐,这种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2.2空间逻辑

传统村落的布局讲究伦理关系,注重等

级制度和长幼尊卑,崇尚“中”的空间意识。

祠堂宗庙作为宗族权威的载体,大多占据村

落的中心位置。建筑的群体组合往往强

调一种源于伦理关系的结构秩序。

2.3社会形态

与现代社会“原子化”的社会关系不同,

在村落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社会联系,它主要体现在同宗同

源的血浓于水,和谐互助的友邻关系,人与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

礼俗相突、患难相恤”的传统道德准则。

2.4特殊需求与风水民俗

由于聚落形成的历史背景,有些传统村落需要满足居民的一些特殊需求,例如防御需求。例如村落选址在周围起伏变化得丘陵地形,有

效地阻碍着入侵者的长驱直入。与水为邻,天然屏障明显,防御性大大

增强。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也深受风水学说的影响,从村落的选址、村落的形态结构、建筑朝向以及理水的走势都深深地打上了风水的烙印。

其布局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因“得水为上”而非常重视水的

营造。与风水相关而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是民俗信仰。如同氏族聚落

的祠堂宗庙一样,民俗信仰的物质载体也往往在村落整体布局上占据

中心地位,如侗族的鼓楼、回族的清真寺,它们往往在空间上起着统领

全村的作用。

3.传统村落价值评析

传统村落的价值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①情感价值②景观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④艺术价值⑤科学价值⑥社会价值⑦经济价值

三:传统村落的保护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然而,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的多重挑战和冲击,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

1.传统村落的生存保护现状及问题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在2000年时拥有363万个自然村,但到2010年时只剩271万个自然村。2012年缩减为230万个,村落消亡迅猛势头不可阻挡。

1.1传统村落的“自然性损毁”

长期以来,对传统村落稀缺性认识不足、保护乏力,造成了乡土建筑“自然性损毁”。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散落在相对偏僻、贫困落

后的地区,破败严重。有的地方对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认

识不足,许多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传统村落

建筑的土木结构,抗风雨侵蚀及灾害能力差。由于受到风雨侵蚀和洪

水、泥石流、地震、台风等自然力的破坏,众多已无人居住的民宅、祠

堂面临着倒塌的威胁。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濒临消亡,不少传统技能和

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1.2传统村落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状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的

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空

心化。传统村落的老龄化、空巢化,使得传统村落缺乏维持自身发展的

动力,传统村落发难以为继。很多村落的现状是:交通闭塞,许多田地

长满了杂草,村里只有几栋被遗弃多年的破旧农舍,残垣断壁横亘在

高高低低的草丛里,很多民居已经人去屋空,村落偶尔可看到一两个

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大都搬到附近的镇上去住。许多村庄由于无

人居住面临着消失的困境。

1.3大量并村导致传统村落迁移消失

村落规划无序性使传统村落频遭撤并扩张性破坏,失去了可印象性。异地脱贫、下山移民、海岛和库区整村搬迁,使不少传统村落迁移

消失;城镇化扩张性发展使许多村落被圈进城中村;新农村建设的部

分误区及其对传统村落实行萎缩管理,使不少传统村落逐渐消失和衰

败。

2.传统村落保护的思路与框架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

3.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容

3.1村落选址与山水格局保护

传统村落的选址一般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景观代表性。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村落布局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包括沿江、抱湖、靠山

等几种选址类型,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居住文化和地域背景,并

与维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方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