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学精神现状及对策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论科学精神——兼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篇一一、引言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它不仅是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状态。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精神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在我国的现状和缺失问题,并提出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科学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科学精神是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理性思考为核心,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创新发展的精神。
它包含了批判性思维、实证精神、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
科学精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尽管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科学精神的缺失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批判性思维:部分人过于迷信权威,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 实证精神不足:部分人在面对问题时,不注重事实和证据,盲目相信谣言和传闻。
3. 创新精神不强:部分人在科技领域缺乏创新精神,难以突破传统观念和技术的束缚。
四、我国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1. 教育体系不完善: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证精神。
2.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部分地区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影响了科学精神的传播和普及。
3. 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政策。
五、培养科学精神的途径1. 加强科学教育: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证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营造科学文化氛围: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科学的宣传力度,营造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文化氛围。
3.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政府应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激励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科技事业。
4. 倡导理性思维:在全社会倡导理性思维,鼓励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看待问题,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判断能力。
六、结论科学精神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论科学精神——兼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篇一一、引言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它代表了探索未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某些方面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篇论文将着重分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原因及必要性,并提出如何培养和提高我国的科学精神。
二、科学精神的内涵及意义科学精神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主要体现在求真、实证、创新等方面。
它强调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和探索,尊重事实和证据,倡导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尽管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科学精神缺失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迷信与盲从:部分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迷信和谣言的蛊惑,盲目跟风。
2. 功利主义:部分人在追求科技进步时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3. 学术不端:部分科研人员为追求成果而忽视学术道德,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四、我国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1. 教育体制问题:部分地区教育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社会文化环境:部分地区传统文化中缺乏对科学精神的重视和推崇。
3. 科研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短期成果和论文数量,忽视科研质量和学术道德。
五、培养和提高我国科学精神的途径1. 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弘扬科学精神。
2.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倡导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价值。
3.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科研质量和学术道德,鼓励长期研究和基础研究。
4. 加强科普工作:通过科普活动、科技展览等形式,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5. 培养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意识:加强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机制。
科学精神议论文引言科学精神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科学精神以理性思维、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为核心,鼓励人们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拥抱新知识,推动科技创新。
本文将分析科学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并倡导更多的人们拥抱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基于事实和证据,以理性思维为导向的精神状态。
它要求个体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观点和挑战传统观念,追求真理和知识。
科学精神还强调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追求客观、可量化的结果。
在科学精神的引导下,人们对未知充满好奇,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
他们不相信没根据的传言和迷信,而是通过严谨的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并建立知识体系。
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和突破,通过不断发展科技来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它促进了个人思维的快速发展。
科学精神要求人们经常质疑和思考,不断更新旧有知识体系,培养了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使个体更有可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并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科学精神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精神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
科学精神的传承和传播,使得人类能够不断突破固有的认识边界,开创新的可能性。
科学精神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科学地处理问题,避免流于偏见和盲目从众。
最后,科学精神还具有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
通过科学精神,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改进生活。
科学精神还加强了人们对健康、环境和人类文明发展等方面的关注,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科学精神的应用科学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例子: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科学精神最为直接的应用之一。
科学研究要求研究者用科学方法,例如观察、实验和数学建模等,来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发展科学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展科学精神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大学生使命传承与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科学精神是一种探索真理、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实证和理性思维的精神状态。
它是人类对科学实践和科学活动的总结和提炼,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它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精神的特征之一是追求真理和事实。
在当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理往往被各种声音淹没和扭曲,有些人会贪图眼前的利益和一时的热点,忽略了科学的客观性和长期性。
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有追求真理、关注事实的勇气和决心。
其次,科学精神要求我们注重实证和理性思维。
科学活动的核心是实证,只有通过实证才能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而理性思维是科学活动的基础,它要求我们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实证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最后,科学精神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不盲从、不随波逐流,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对任何观点都持批判的态度。
创新思维则是要求我们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打破传统观念,不断追求新的解决方案。
二、使命传承与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使命传承与发展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科学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和谐至关重要。
科学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使人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其次,科学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科学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它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社会带来了众多的科技成果。
当代大学生使命崇尚科学精神推动科技进步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希望和未来的栋梁,他们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创新的先锋,大学生应该崇尚科学精神,并积极参与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崇尚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如何推动科技进步。
一、崇尚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是科技进步的源泉和推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意味着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并重视逻辑思维、实事求是的态度。
当代大学生是年轻一代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的学习、思考和创新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导。
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问题、研究现象,才能够获得准确的结论和科学的成果。
崇尚科学精神的大学生能够对待问题客观公正,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崇尚科学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来推动创新和发展。
大学生崇尚科学精神,不仅意味着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并应用科学知识,还意味着他们能够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当一个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善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能够独立思考和追求创新,那么他就能够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二、大学生如何推动科技进步1. 提高自身科学素养首先,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具备科学思维方式,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在学习科学专业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他们才能在科技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不断关注科学前沿和热点问题,参与科研活动和科学竞赛,积极拓展自己的科学视野和能力。
2. 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大学生不仅应该在校园学习中注重理论的学习,更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许多大学都推行了科研创新的课程和实践项目,这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论科学精神——兼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篇一一、引言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它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灵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石。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精神的内涵,分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现象,并提出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是指以实证、理性、创新、开放为核心的一系列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
它要求人们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运用科学方法,理性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科学精神的核心要素包括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及开放精神。
(一)实证精神实证精神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尊重客观规律,追求真理。
它要求人们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获取准确、可靠的知识。
(二)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指在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时,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信仰。
它要求人们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以理性思考为指导。
(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探索未知领域,寻求新的发现和发明。
它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四)开放精神开放精神是指在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尊重多元观点和不同意见,乐于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
它要求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现象尽管我国科技发展迅速,但在科学精神方面仍存在一些缺失现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证精神的缺失部分人缺乏实证精神,轻信谣言、迷信等现象仍存在。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科学的信任度及科学文化的传播。
(二)理性精神的不足一些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容易被情绪左右。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进步。
(三)创新意识的欠缺虽然我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科技成果,但在整体上仍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加强培养创新精神。
四、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现象,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科学精神论文:科学精神大学生培养对策【中文摘要】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在科学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培养我国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发展科学和经济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科学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对此国内外学者尚无统一论述。
通过分析学术界对科学精神的界定和阐释,本文概括出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求真、理性、实证、创新和协作四个方面。
在学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分析了当代我国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现状,发现其现状令人担忧,很多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十分缺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
我国在大力发展科学的今天,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是不言而明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大学生科学精神进行有效的培养教育。
本文提出指导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四条指导思想和五个方面的具体对策。
五个方面具体对策包括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培育科学精神的教育、加强大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科普工作、建设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
其中课程教育中本科阶段的科学史和研究生阶段的科学哲学两方面的学科教育是作者重点要论述的内容,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英文摘要】Scientific spirit is the soul of science. In the world today when the competi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intensified in scientific field, to nurture our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is the objective need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socio-economic advance, having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value.Scientific spirit has abundant connotation about which there is no unified explanation so far among the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analysis about the definition and elaboration from academic circle of scientific spirit, this paper generalized the basic connota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truth-seeking, rational, empirical, innovative and cooperative.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from and drawing on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made a study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and the findings are worrying. Many of the students barely acquired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this is cause by many reasons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two aspects.China is now vigorously develo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it is necessary and of fundamental principle to nurture scientific spirit on university student. However, the issue is how to effectively foster and educate the student to acquire the scientific spirit. This paper brought out four guiding theories and fiv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hese five countermeasures include establishing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n scientific spirit, stressing students’ scientific practices, actively carrying out popularscience work in university and building the science-advocating campus culture. This paper will high light the scientifichistory course education in undergraduate stage and philosophyof science in postgraduate stage, and this part is also the most innovative of this article.【关键词】科学精神大学生培养对策【英文关键词】scientific spirit university student nurture countermeasure【目录】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摘要4-5Abstract51 引言9-131.1 问题的提出91.2 研究现状9-111.3 研究意义11-121.4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2-13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121.4.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12-132 科学精神探析13-202.1 科学精神的概念13-152.1.1 国外学者阐释13-142.1.2 国内学者见解14-152.2 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15-202.2.1 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15-162.2.2 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162.2.3 怀疑批判的创新精神16-182.2.4 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18-203 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现状分析20-303.1 大学生科学精神现状20-253.1.1 对科学的误解22-233.1.2 学习科学的热情不够233.1.3 学习目标远离科学精神23-243.1.4 生活目标远离科学精神243.1.5 功利化的职业价值取向24-253.2 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25-283.2.1 内在原因25-263.2.2 外在原因26-283.3 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影响28-303.3.1 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283.3.2 对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28-293.3.3 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影响29-304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30-354.1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必要性30-324.1.1. 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成熟304.1.2. 有利于大学生成才30-314.1.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31-324.2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基本原则32-354.2.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指导原则32-334.2.2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334.2.3 以科学精神的形成规律和发展特点为依据的原则33-344.2.4 注重实践,学用结合的原则34-355 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对策35-505.1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35-365.2 加强培育科学精神的教育36-455.2.1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学科教育分析36-385.2.2 本科阶段的科学史教育38-415.2.3研究生阶段的科学哲学教育41-455.3 加强大学生科学实践活动45-475.4 积极开展大学科普工作47-485.5 建设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48-50结语50-51参考文献51-53致谢53-54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54【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新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研究》篇一一、引言新工科是应对我国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学科领域,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科学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内涵、现状及培育策略,以期为高校工科教育提供参考。
二、新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内涵新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指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批判、合作和敬业等特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科学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的毅力。
三、新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现状当前,新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科学精神的培育;部分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新工科领域的发展需求。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育模式、教师素质等方面。
四、新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策略(一)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批判、合作和敬业等特质的科学精神。
一方面,要增加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增加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还要开设科技伦理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育模式在教育模式上,应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此外,还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三)教师素质在教师素质上,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科学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五、结论新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课程设置、教育模式和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水平。
培养科学精神在当今社会,科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拥有科学精神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培养科学精神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社会的期待。
科学精神是一种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态度,它不仅仅关乎科研领域,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严谨态度、实事求是等多个方面。
首先,理性思维是科学精神的基石,它要求我们用逻辑和客观的方式看待问题。
其次,严谨态度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谨慎细致,不能草率从事。
最后,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以客观的数据和事实作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培养科学精神的途径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科学课程,组织科学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科学展览、科普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日常生活除了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科学实验,参与科学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社会环境也应该鼓励人们发展科学精神,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和资源。
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素质,它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具备科学精神的人们更加理性、严谨,能够准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
因此,培养科学精神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繁荣的重要途径。
总之,科学精神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发展,更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培养科学精神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更多的人拥有科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探讨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等方面。
而人文精神则是指人类在追求自我完善、关注人类命运、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了人文关怀、道德修养、文化传承等方面。
这两种精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
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往往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轻素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有效的培养路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和未来的社会栋梁,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他们是科技进步的推动者,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更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当代大学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他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着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他们将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无论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还是新材料等领域,都活跃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影,他们的创新成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他们不仅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科学精神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科学精神的内涵,阐述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精神的特点,对科学精神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认识。
重点是针对当前科学精神缺失的现状,阐述了科学精神缺失的具体表现,针对当前这些具体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精神;大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 o6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05-01
1 科学精神的内容
什么是科学精神?
简单来说,可以将科学精神归纳为“求真、务实、无畏、创新”。
求真就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务实就是崇尚事实、实事求是;无畏就是不畏权威、不避艰险:创新就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根据以上的阐述,可以归纳科学精神的特征为四个:“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迷信”;“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
(何祚庥院士)这就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科学精神的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由探索的精神。
用足够的时间、精力自由交流发表观点和不受权威和世俗的偏见的束缚,敢于追求真理。
第二,勇于批判的精神。
对于科学知识,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都应该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敢于批判权威的观点、敢于批判他人的观点、更敢于批判自己的观点。
第三,大胆
创新的精神。
科学是对未知的发现,科学研究成果总应该是新颖的。
只有创新,才会有新的成果和假设的诞生,科学的发展才不会停滞。
第四,严谨求实的精神。
任何科学理论和假设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检验,都必须有充分的实证依据。
2 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缺失现状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但是近几年,部分高校出现了科学精神逐渐迷失的倾向。
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具体表现:
第一,对科学精神的懵懂、无知。
某份调查显示,46.7%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
38:8%的学生能回答一些基本内容,如科学精神,就是以科学为主,对科学有热情和奉献精神,对所谓的科学精神缺乏基本的了解。
“文凭热,考研热,证书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学历和证书的追求是一种功利和实用目的,而非真正的科学精神。
不难看出大学生的科技意识中缺少某些至关重要的东西,其实是对科学精神的认识不到位。
第二,个人素养不高,不能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现在,校园中有些同学感到迷茫,毫无追求目标,缺乏前进的动力。
他们不知为何学习,为何活着。
他们在初中、高中的学习阶段都被“考大学”的目标支撑着,学习的目的、人生的目标就是上
大学。
当他们考上大学后,骤然感到目标的缺失,失去了向上的追求,整天沉湎于上网、看小说、打游戏,一天天的消磨时光,精神极度空虚,生活态度迷茫。
第三,缺乏客观、求实的精神。
在当前高校中,很多大学生“拿来主义”思想严重,缺乏探索、求真、客观求实的精神j。
大学生中弄虚作假、篡改数据、伪造事实的事件时有发生。
有的抄袭剽窃,掠人之美占为己有;有的投机取巧,自我吹嘘肆意夸张;有的则表现出过分注重科研的功利性,难耐寂寞,急于出文章、出成果,浮于表面,懒于深入,热衷于短平快、低水平的重复和简单的模仿,热衷于哗众取宠。
都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的浮躁心理,是与科学精神的求真务实相背离的。
第四,开拓创新精神欠缺。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开始采取各种形式的举措,来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是效果还是不容乐观。
首先,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
学生们大都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
其次,学生的主动性不强。
大都师云亦云,无积极的独立思考,更不会标新立异。
最后,创新欲望和信心不足。
部分学生认为创新是天才才能创造的奇迹,自己不具备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创新。
3 应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措施
第一,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素质的状况是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关键。
教师作为
学生的主要接触和模仿的对象,他的言行举止、治学态度、思想意识和科学作风等方面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乃至终生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应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用优秀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和教育大学生,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积极地提高学生的自身免疫力,使他们具备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在一些科学问题上能辨别是非,正确对待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
第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要求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要遵照客观规律,尽力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怀疑批判、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改变目前学生科学精神的现状具有很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挖掘教材内涵,引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使学生在掌握政治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体味其科学合理的内容、逻辑严密的知识结构、精到准确的教材语言,使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第三,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强调开拓、崇尚创新、主张怀疑,它体现为独立思考而不武断,尊重先贤而不盲从,敢于创新而不妄加臆断的理性行为,创新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机能是一种最能丰富和超越成就的机能,教师应保护、挖掘和解放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且有策略的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合教
学内容引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惊奇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活动的热情向往和浓厚兴趣。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乐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
第四,注重营造科学、创新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在高校校园中,应选取知识渊博、作风严谨、成果卓著的大学者、大科学家作为楷模、典范,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学术气氛,着力体现重理性、重实证、重客观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理念,宣传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使大学生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由崇敬到学习,从效仿到内化,培育成为求知、求真、求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其次,还要注重大学生投身科学实践等活动,大学生只有向社会学习,自觉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才能感觉到时间跳动的脉搏,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思想与实践的差距,才能更好的做到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 陈文珍.走出对科学的误区,求索,2010.3.
[2] 冯友兰.冯友兰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3] 彭纪南,黄理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汇》,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作者简介
郭骏(1990-),男,浙江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研究方
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