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拉自然主义真实观辨析
- 格式:pdf
- 大小:263.41 KB
- 文档页数:3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异同自然主义文学有以下基本特征。
1.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的图画,但不同的是,现实主义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而自然主义则根本否定文学应当服从于一定的政治的和道德的目的,认为文学应当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
自然主义作家拒绝做一个政治家或哲学家,而要做一个“科学家”,对所描写的人和事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
如左拉所说的:“我看见什么,我说出来,我一句一句地记下来,仅限于此;道德教训,我留给道德家去做。
”(《书简》)自然主义仅仅满足于记录现实生活的表象,不去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探求必然的真理,势必削弱作品的思想内容。
而在“中立地”描写客观现实时,因把握不住事物的内在联系,往往转向对事物的武断的解释。
自然主义的客观主义也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2.自然主义不仅要求作家有科学家的态度,而且要求作家使用科学家的方法,即实验的方法。
左拉说:“假如实验的方法可以引导人们去认识物质生活,那么,实验方法也可以引导人们去认识感情和精神的生活。
”(《实验小说》)所谓使用实验的方法,就是作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搜集到大量关于人的资料后,把人物放到各种环境中去,以便试验出他的情感在自然法则决定下的活动规律。
自然主义的小说就是这些实验的记录,故称“实验小说”。
按照左拉的说法,正如科学实验者是自然的审问官,实验小说家是“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只有实验小说才能达到对人的科学的认识。
自然主义的实验小说理论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自然科学家的实验室和小说家头脑里的艺术创作活动所依靠的条件是完全不同的,实验小说家对人物、事件、环境的选择和安排处处受主观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谈不上实验小说的科学性。
3.根据实证主义把一切归之于自然法则的基本思想,左拉得出了“人类世界同自然界的其余部分一样,都服从于同一种决定论”的结论。
左拉还进一步把人同其他生物等同起来,宣称人是“空气和土壤的产物,象植物一样”,从而把生物学的决定论加于人类。
试论欧洲文学史上的自然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区别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渐渐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那时,古典主义几乎绝迹,而浪漫主义退居次要地位。
从欧洲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看,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是对那种全然无视现实、一任情感流荡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
可以看出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带有强烈的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的特点,因此,后人又称其为“批判现实主义”。
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高尔基称批判现实主义为“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
”19世纪60年代之后,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欧洲文坛上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流派标志着这一资产阶级艺术潮流的败落。
批判现实主义的中心由英、法转移到俄国。
这时,继普希金、果戈理之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以及契诃夫纷纷登上世界文坛,代表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成就。
在19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在实证主义哲学、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启发下,一些作家追求比现实主义更加真实自然的艺术表现,在创作中强调胜利遗传因素和实验科学精神,从而把现实主义推向极*端,并最终形成了自然主义文学流派。
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片面发展和演变,是现实主义在19世纪后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自然主义是从现实主义发展而来,因此总的来说,自然主义仍然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他们有着血肉联系,但同时二者又存在着差异。
(1)共同点——真实性原则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
简述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
左拉是自然主义创作和理论的真正代表,他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有:首先,自然主义是19世纪特殊历史时代的产物;其次,自然主义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第三,自然主义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第四,自然主义要求艺术的社会道德目的。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述评。
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无论在创作上还是理论上都对现实主义作出了最大贡献。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1.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展开论述)。
巴尔扎克为自己的小说创作提出了奋斗目标:“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糅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学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
”2.要刻画性格,塑造典型,这是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展开论述)。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中指出,为了使人物的存在“变得更为悠久”,它必须成为一个“伟大形象”,即典型。
所谓典型,巴尔扎克说:”’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它相似的人们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
不仅人物有典型问题,环境也有典型问题。
3.要有思想深度,要忠诚与原则(展开论述)。
巴尔扎尔十分重视文学的细节真实,认为细节真实是构成艺术真实的基础。
同时,还要求写出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以便提示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真实,他认为小说“应该进一步研究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寻出隐藏在广大的人物、热情和事故里面的意义”。
4.重视文学作品的社会效益和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展开论述)。
巴尔扎克认为,艺术家首先应是某一真理的宣扬者,是人类的教师。
自然主义文学家们早期都曾深受近代法国文学中根深蒂固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对巴尔扎克、司汤达和福楼拜十分推崇。
左拉认为巴尔扎克描画了整个世界,创建了现代小说,是自然主义小说之父。
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则被自然主义者尊为典范,尽管福楼拜本人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
自然主义《人间喜剧》作家主张要像福楼拜那样,完全消失在叙述后面,做一个冷漠的解剖学者。
而自然主义文学的另一位代表作家莫泊桑本人就是福楼拜的得意弟子,师承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880年左拉发表了《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两部论文集,正式将这一文学思潮命名为“自然主义”。
在富尔蒂埃尔词典中,对“自然主义”的解释是:“通过机理法则解释现象,不去寻求天生的原因”。
左拉将这一概念引入文学,用以倡导一种追求纯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生理学和遗传学角度去理解人的行动的创作理念。
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主义文学力图事无巨细的描绘现实,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自然主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一些理念,但在具体创作中却与现实主义有极大不同。
首先,自然主义忽略典型人物的创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变态心理,这和现实主义原则大相径庭;其次自然主义文学淡化情节,不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追求“没有波折”的境界,只向读者提供生活的记录,这也是违背现实主义原则的。
自然主义文学对社会异化现象的感知的深度是现实主义文学无法企及的,这一点深刻的影响了20世纪的现代文学。
评价自然主义是西方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也是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化的过渡流派,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诸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文学追求非理性、无意识的境界其实就是从自然主义处继承而来。
自然主义作为连接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桥梁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自然主义否定现实主义的创作技法,又不似现代主义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因此存在时间很短暂。
许多自然主义作家都在后期转投其他流派。
极端客观的自然主义左拉之前一直在强调文学三种主动活动之间的差别,文学创作、批评和理论之间,虽然是密不可分的,但也应该是相互独立而分明的。
这三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依附关系,批评依附于创作,而理论依附于批评,所以呢,就文学史和批评史来看,好像存在着批评和理论依次从创作史中成熟并独立出来的进程。
现代文学大概是文艺复兴开始兴起,而到古典主义基本成熟的;现代的文学批评则是从古典主义兴起,到浪漫主义基本成熟的;而文学理论则是到了20世纪才成熟,从创作和批评中独立出来。
从浪漫主义到20世纪前期的诸种主义,这段历史的倾向大概是批评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创作不再是为了读者,而是为了实践某种批评者创设的理念——虽然批评者和创作大部分时候是同一个人。
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还是经验老到的作家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到了自然主义乃至后面的一堆杂七杂八的主义,就大概是提出一门批评观点,然后照着创作这种了。
最后到了现代主义时期,这种道路逐渐走入歧途,提出各种垃圾主义的人,既无法在创作上持续进步达到一定水平,也无法在批评上更进一步,进行理论的持续建构和发展,于是伴随着文学研究的体制化专业化,一批专业的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哲学家等开始涉足文学理论构建的行列,“理论的世纪”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从自然主义开始介绍好了。
|自然主义及其发展19世纪是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这逐渐改变了所有人看待整个世界的方法。
在思想界最为突出的是孔德提出的实证主义,他强调实证主义的本质在于实证,要摒弃那些神秘抽象无法精确描述的抽象本质,要求对自然现象进行精确地描绘。
思想界的转变当然也改变了文学家们的世界观,这从而促使文学中产生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文学写作的一个流派——自然主义。
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产生了,其首先产生于法国,是作为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面世的。
直到1880年,自然主义依然是一个单纯的法国文学现象,之后该运动传播到欧洲各国,其中尤其以德国的自然主义影响深远。
左拉自然主义真实观辨析
沙家强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2)003
【摘要】文章试图从科学性、生物性、客观性三方面来阐释左拉的自然主义真实观的本质内涵.左拉的真实观是他倡导的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石,也是整个自然主义的理论前提.我们不能"以经立论",更不能"断章取义",而是要辨证地客观看待,还原其"真实"的核心实质.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沙家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9.9
【相关文献】
1.左拉的矛盾与矛盾的左拉——自然主义初探 [J], 李广熙;唐一溥
2.从左拉研究到"左拉学":当代"左拉学"建构之学术源流考——以《自然主义手册》(1955-1987)为例 [J], 吴康茹
3.略论左拉关于工人题材的小说——兼论左拉自然主义理论和创作实践的矛盾(续) [J], 薛龙宝
4.老子的自然主义和左拉的自然主义——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诠释 [J], 李铌;段宁
5.略论左拉关于工人题材的小说——兼论左拉自然主义理论和创作实践的矛盾 [J], 薛龙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以左拉的小说
创作为例
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两种文学流派,它们在欧洲文学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都强调描写真实生活,尤其是底层社会的生活。
然而,它们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从拉丁美洲文学传统中出现的一个作家——左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
首先,左拉是一个自然主义作家。
自然主义强调人类行为的直接的、无选择的自然决定因素。
在左拉的小说中,这意味着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取决于他们的遗传和环境。
这种人物刻画方式在左拉的小说《三图画的女人》中最为明显。
该小说通过描绘三个不同背景的女人,展示了环境对人格发展的直接影响。
最后一位女人萨姆彭特瓦拉的社会地位因为她所在的环境而发生改变,这正是自然主义作家所强调的环境对人物性格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然而,现实主义强调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
现实主义作品让读者认识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揭示现实社会的阴暗面。
这种关注当前世界的作品可以在左拉的小说《愤怒的洋葱》中找到。
该小说描述19世纪墨西哥革命和它对普通人的影响。
它描绘了墨西哥底层人民与当局之间的冲突和不公正。
《愤怒的洋葱》呈现了现实主义作家所强调的真实的社会面貌。
在左拉的小说中,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他的小说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的真实性,展示了人们在现实中应该如何应对不公和压迫。
左拉通过他的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他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并强调了小说作为揭示社会现实的工具的重要性。
MOUNTAIN FLOWERS一、引言什么是自然主义,丹纳说:“自然主义,就是根据观察、按照科学的方法对生活的描写。
”龚古尔兄弟认为自然主义的主要特征在于它不放松地注意真实性和正确性,它抛弃想象,要求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现实。
而左拉说:“自然主义就是回到自然”,就是从物体和现象出发,通过实验和分析,寻求物体和现象的本源。
“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是直接的观察、精确的解剖以及对世上所存在的事物的直接接受和描写。
”自然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
它是继古典主义、启蒙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后,在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兴起,19世纪80年代达到全盛期并传至世界。
文学应该如何表现人?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在这个问题上,自然主义主张“真实论”。
二、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大特征(一)真实性为自然主义文学的最高品格真实性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最高品格。
左拉说:“使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环境里活动,给读者提供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这便是自然主义小说的一切。
”他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概括了自然主义理论对文学本质的界说。
简言之,文学必须真实地反映人,反映生活。
“小说就是一本精神思想的解剖学,记述人物事件的专集,情欲的实验哲学,小说借助近似真实的行动,达到描写真实中的人物和自然的目的。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所要表现的真实的人,说到底,是要表现具有真实精神思想和情感的人。
自然主义者是生命本体论者,自然主义文学中塑造的真实的人,是具有生物生理机能的充满生命物质意义的人,人物具有“感情、欲望、情欲,以及天然和本能的人性”,自然主义真实论是以此为基点的;自然主义文学塑造的真实的人,是社会、时代、环境的产物。
自然主义者作为观察者,他所看到的真实的人,是被特定“时代的欲望”所驱动、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生活、形成不同命运遭遇的社会实践的人。
左拉《欲的追逐》的故事情节在情欲与金钱的对比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
自然主义真实论主张从真实的精神思想解剖人手,揭示的是“第二帝国的整个历史时代”。
2016.08爱弥儿·左拉是十九世纪法国自然主义作家,一八八零年出版的《娜娜》讲述的是《小酒店》中古波与绮尔维丝的女儿娜娜没有丝毫艺术表演的能力,但却因裸体的情色表演《金发的爱神》而一举成名。
娜娜周旋于不同的男人之间,吸食着他们的金钱、土地,最终让这些男人们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突然有一天娜娜消失了,谁都不知道她到底去了哪里,最后突然失踪的娜娜回到了巴黎,从她儿子那里染上天花,病死在了旅馆里。
《娜娜》是左拉家族史小说的第九部,早在写《小酒店》之时就有写《娜娜》的意图。
一、主旨的隐藏在传统的西方叙事文学中,作品往往会体现着作家对于社会改良的美好愿望,用人道主义的精神思想来批判着社会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这样的的文章不免有一些说教的倾向,直接或者间接的涉及着政治和思想道德。
他们一面揭开社会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这块沉重的疤痕,另一方面又在积极塑造着一群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强调着与社会要进行调和、企图用道德感化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人。
“维吉·伍尔夫称主导传统文学的理性观念为强大的暴君,认为是它阻断了作家内心的感受。
”作家似乎是被胁迫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去展现故事情节。
“在左拉的作品中,传统作家的那种企图用自己的作品直接干预生活、充当历史的指挥者的热情已经被左拉所信奉的真实感”所代替了。
”在左拉看来,写真实就是写道德,有“真实感”就是有道德,真实感就是道德,没有真实就没有道德。
在左拉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左拉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真实的为读者来解剖这个社会,并以此来暴露这个社会以及人生。
《娜娜》是左拉家族史小说的第九部,通过描写娜娜的兴衰沉浮,来真实而深刻的将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上流社会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骄奢淫逸、淫乱腐朽的生活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左拉在这部作品中着意于对各种生活场景的描绘,为我们展现出各色的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画面。
在小说第三章中,在剧院里,当《金发爱神》正在上演,而布龙太太却忙得不亦乐乎,她要给拉法卢瓦兹传递着信件,又要照顾着自己的生意,还要给娜娜送着鲜花,她还要帮着这些妓女们拉着皮条儿;在小说第八章中,环城林荫大道、洛莱特圣母院两边的人行道上、以及饭店、酒吧、肉食店和咖啡店都是达成一夜交易的公开场所,在这里可以听见妓女与绅士之间讨价还价、谩骂和厮打声;在小说第十一章中,当母马“娜娜”取得胜利时,人们却对这位妓女娜娜进行顶礼膜拜,竟将她比喻为神—爱神王后;在小说第十二章中,谬法伯爵对左拉作品《娜娜》的自然主义解读肖凌内容摘要:《娜娜》是自然主义大师左拉的作品,《娜娜》具有很强的自然主义倾向,作品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它不同于以往的作品有鲜明的主观思想,在《娜娜》中不添加个人情感,尊重客观事实,真实的展现人物的生理性,尊重人物的生理欲望,对于人物身上呈现的动物性,左拉则是真实的来描写他们的生活,从生活中来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特性。
左拉论文: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观及其现代启示【中文摘要】长期以来,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
他们认为“照相式的实录生活印象”“琐碎的生活真实”替换了典型化,以人的生理性代替了人的社会性,并且认为左拉忽视了“道德”原则。
这篇论文通过与他的三个时期的创作,尤其是与《卢贡—马卡尔家族》相结合,详细的分析了左拉自然主义理论原则和真实感,体验的叙述模式。
论文的第一章里主要论述了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的“真实”的内容,并从“真实感”,“体验”的体现出发系统的探究了其理论形成。
在第二章中以研究《卢贡——马卡尔家族》为总体思路来论述左拉的“非个人化”叙述思想及这一思想的历史作用。
【英文摘要】The theory of Zola’s naturalism has been criticized by some people for quite along time. They regard that recorded impression in life like taking photos, trivial living truth take place of typification. Sociality of human is replaced by their physical quality. They also believe that Zola neglects the moral principle.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 of Zola’s naturalism follows the·narrative model of sense of truth, experience and combines his works such as Rowgon—Macquart in particular in his...【关键词】左拉自然主义《真实感》《卢贡一马卡尔家族》非个人化叙事【英文关键词】Zola Naturalisim sense of truth Rowgon—Macquar non-individuality【目录】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观及其现代启示中文摘要6-7ABSTRACT7目录8-9正文9-84参考文献84-86附录86。
第22卷 第3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Vol. 22 No.3 2009年5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May 2009—————————————— 收稿日期:2008 - 04 - 15作者简介:沙家强(1975 -),男,河南固始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左拉自然主义真实观辨析沙家强(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摘要:文章试图从科学性、生物性、客观性三方面来阐释左拉的自然主义真实观的本质内涵。
左拉的真实观是他倡导的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石,也是整个自然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们不能“以经立论”,更不能“断章取义”,而是要辨证地客观看待,还原其“真实”的核心实质。
关键词:真实性;科学性;生物性;客观性中图分类号:I1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09)03 - 0025 - 03左拉所阐发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与审美追求,但事实上我们有时仍然不能按照自然主义自身的逻辑来理解自然主义,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对自然主义产生诸多误解。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或其他文学理论的真实观为立论基础,更不能对左拉有关文学真实性的只言片语望文生义、横加指责;我们也不能“以经立论”、“断章取义”,而是要把左拉对自然主义真实性的要求与对自然科学的借鉴、对人的生物性重视及对生活现象的忠实联系起来思考。
可见,左拉对文学真实性的追求有着属于自身的审美特征,他把人们在文学中的审美要求诉诸科学精神,开拓了人的生物性在文学中的审美表现。
可以这样说,自然主义打破了关于人的“神话”,他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人加以观察,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人,把民族看作是自然的族类,对人的本能、欲望、生理、遗传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审美观照。
一、在文学创作上追求科学性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 领域。
特别是到19世纪的中后期,科学的方法被应用于生物的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
生物学、遗传 学、医学、生理学等学科发展迅速,它们与文学所表达的人的主体息息相关,这就使得文学的审美观照向人的内部挺进成为可能。
在如此时代环境下,不甘于步人后尘的左拉扛起了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大旗,他率先从理论上把文学与科学进行嫁接,努力为文学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新。
科学的思维,首先是对联系、因果、规律的把握,也就是对“真”,对真理知识的探求。
左拉说:“我的目的首先是科学方面的”,“我仅仅怀着科学家的好奇心”,[1](461 - 463)又说:“我们应当向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非生物那样,去研究性格、感情、人类和社会现象”。
[2]不难看出,在左拉的观念中,科学的求真意志与方法是应该而且可以被应用于文学中的,因为在他看来,人的性格、情感,人类的社会现象也必定有规律可循,正如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非生物、生物学家研究生物一样,文学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文学实验可以得出真理性认识的,是可以找到人的大脑、肉体现象和情感精神形成的决定隐私和规律的,这样就可以达到真实性。
他说:“小说就是一种精神思想的解剖学、记述人的事件的专集、情欲的实验哲学,小说藉着近似真实的行动,达到描写真实中的人物和自然的目的”。
[3](25 - 26)严格说来,科学与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话语,有着不同的目的,科学的目的是实用,文学的目的是审美,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左拉的自然主义真实观多遭人诟病。
但是,事实上左拉并非要把文26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2009学降低到实用的目的,也从来不把科学与文学划等号,相反,它是把科学的思维引入文学的领域,让科学为文学服务,从而使文学的表现方法更加多样,使文学的内容更加真实丰富,使人的主题得以更加深刻的表达。
关于这一点,左拉就曾明确表示过:“我们既不是化学家、物理学家,也不是生理学家;我们仅仅是依靠科学的小说家”。
[1](488)换句话说,左拉只不过是借用当时流行的科学求真的精神与思维形式,去进行文学创作;也就是说,它是用科学去说明他的自然主义理论,是为了在文学创作中贯彻科学精神,而绝不是要把文学等同于科学,要不我们怎么理解左拉的这句话:“当然,小说家还是要虚构的;他要虚构出一套情节、一个故事”。
[1](500)国内的学者蒋承勇对此的把握就很到位,对于左拉科学意义上的真实观,他说:“必须特别指出的是,科学主义的认识路线,并非仅仅指借用具体学科(比如生理学)的成果,他同时强调科学的精神,即主体在对对象的认识过程中所具有的理性品质、求实态度,对真理的热爱和探求普遍规律的坚韧”。
[3](8)二、在人的本源上尊重生物性左拉之所以把文学与科学嫁接,除了他对于把科学的思维运用于文学具有无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外,更重要的是,生物科学在对人的研究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使得文学对人的审美观照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人类开始认识到,人既有社会性,也有生物性;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生物性更具有本源性,正如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指出的那样:“人类的文明史不过才一万年左右,因此我们在根本的生物性上和我们狩猎的祖先没有什么两样……我们都是穿着不同服饰的裸猿”。
[4]左拉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思考文学中对人的主题的开拓,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刻画,并由此认为,只有真实地在文学中表现生物的人,才是真实可信的。
他不满意对人进行单纯的宗教解释,认为对于人的各种超自然性的理解都是不真实的。
他从认识论上质疑对人进行抽象的、行而上学的认识路线,他从生物的层面对人进行探究,把生理学作为自然主义小说的根据,并由此出发对人的思想情感进行生物性的考察。
他说:“在所有人的身上都有人的兽性的根子,正如人人身上都有疾病的根子一样”。
[5]也正是基于此,他又说:“但愿大家开始懂得我的目的首先是一个科学的目标……我只不过在两个活人身上做了外科医生在死人尸体上所作的分析工作”。
[6]遗憾的是,左拉在用诸如此类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文学观时,总是多被人误解,这样的语言也多被视为其违反艺术规律的绝好例证。
其实,左拉无非是用操作上的某种相似性以科学来比附文学就是了。
在这里,左拉其实是说,他就像医生解剖尸体探究病因一样,是对活着的人进行精神和情感的生物性描绘。
正如国内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自然主义把人的‘血’与‘肉’都带进了文学,他所表现的人都体现了自然机能:有生理机能运转的血肉之躯,它开拓了一个新的方面,即人的‘灵’,人的‘情’,人的‘欲’与人的生理条件,血肉之躯的关系”。
[7]也就是说,左拉首先是从作为物质体的生命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生物的、生理的属性去观照文学主体,去把握人体深处的生物本能和各种情欲的生物本源,从而创造出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审美对象。
更为重要的是,左拉并非仅仅为了表现人的生物性,并非像有些人所说得那样,即左拉的自然主义专好丑陋的、低俗的、淫秽的、病态的生物性现象。
事实上,左拉对人物进行生物性观照,是为了更深刻地把握对象,是为了刻画出更具内涵的审美形象;而且,左拉也从没认为,单纯的生物性描写就能达到真实,这不符合左拉的真实观。
其实,文学是人学,人是处于一定时空中的社会的人,作为把文学的现实性强调到极端的自然主义,对人的刻画、对人类生活的描绘,绝不会脱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环境。
所以,生理、情欲的个人因素和社会观念的因素是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刻画人、表现人必不可少的成分。
左拉就曾明确指出过,自然主义除了包含纯人类的生理学成分外,“另一种是这个时代在这个家族身上所起的作用,时代的狂热使它毁损”,[1](515)这才是左拉对自然之 以真实性的真实要求。
三、在文学题材上坚守现象的客观性左拉对自然主义文学真实的科学性要求,对人的情感、思想、精神的生物性考察,必然引起他第3期沙家强:左拉自然主义真实观辨析27对客观现象的执著,对真实生活细节的迷恋。
我们知道,左拉把科学的精神引入文学创作,把生物科学对人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认识,吸收并运用于他对文学形象的塑造,运用于对生物性和社会性相互交织的人类生活的描绘,这就客观上要求不再把人看作是高高在上的单纯的“灵性”存在,而是把人看成是具有生物性功能的有血有肉的真实生命。
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文学创作,就要求对现实生活不加粉饰,即使是令人类难以启齿的具有深刻生物性根源的,任何淫秽的、卑劣的、病态的、肮脏的客观现象都不加以增删,而是要在文学中认真地、真实地、审美地呈现出来。
我国研究自然主义的资深理论家柳鸣九先生就曾说过:“如果说它与以前的现实主义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自然主义在文学创作中要求无所不包的真实,严酷的真实,不带任何粉饰的真实”。
[1](3)具体说来,左拉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就意味着无论好坏美丑,只要是真实的,就应该而且可以在文学中加以反映。
因为文学是人学,所以真实地反映人就理应真实地对人各种属性进行揭示,不光是美的,一切令人作呕的事物都可成为文学艺术的题材。
正如左拉从没有把文学等同于科学一样,他也从来没把纯粹的客观现象等同于艺术真实。
左拉对客观现象的执著,并非像有些人指责的那样是一种照相似的实录、只会把自己沉迷于琐碎的现象之中而不能反映本质的真实。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这里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类似思考:允许批判现实主义对社会现实进行观照,就可以允许自然主义对人的生物性进行拷问;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能够反映人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性方面,左拉的自然主义也能反映更为根本的人的生物性本真方面;批判现实主义对社会历史情境中的人进行文学反映是一种审美观照,左拉的自然主义对隐藏更为深刻的生物性的人进行文学实验也是一种审美观照。
不要忘了,左拉始终是一位文学家而不是科学家。
正如,巴尔扎克说他自己是法国社会历史的书记员,并不等于说他就是文献资料家一样,左拉也不是一位生物学家,而是一位自然主义的文学家。
其实,左拉强调对客观现实的尊重,实际上是要求文学创作不要毫无事实根据的人为虚构和胡编乱造,是要求自然主义在表现人反映社会生活时,不要忘了人的生物性事实,说得再明白一点,是要求按照人本身的样子去进行文学虚构,这看似矛盾,其实蕴含着深刻的艺术辩证法!参考文献[1]柳鸣九.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吴岳添.法国文学流派的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9.[3]蒋承勇.欧洲自然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德斯蒙德·莫里斯.人类动物园[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5]伍彘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203.[6]柳鸣九.法国自然主义作品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728.[7]张冠华.自然主义的历史地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4):76 - 82.On the Concept of Truth in Zola’s NaturalismSHA Jia-qiang(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truth in Zola’s naturalism in perspective of its scientific, biological, objectiv-ity features. Zola’s concept of truth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his naturalist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naturalism.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an objective view point should be taken for Zola’s concept of truth.Key Words:authenticity; scientific; biological; objectivity(责任编辑王 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