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焊接中金属组织变化特性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焊接过程中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相关性研究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焊接作为一种常见的连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焊接工艺的优化和焊缝强度的提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而焊接过程中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焊缝质量的控制和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焊接是通过加热并保持一定时间,使金属基体与填充材料或母材之间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在接缝处形成一个新的金属连接体。
焊接过程中,在高温状态下,材料的组织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焊缝的力学性能。
首先,焊接可能引起材料中的组织相变。
例如,焊接热循环过程中,钢材的奥氏体组织可能会发生相变,从而影响焊缝的强度和塑性。
焊接过程中材料的组织变化涉及相变和固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
其次,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也会对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焊接时,由于局部加热和快速冷却引起的温度梯度和应力梯度的存在,会导致焊缝产生热应力。
这些热应力可能会导致晶格、晶粒和相的畸变,从而产生裂纹和变形。
热应力还可能降低焊缝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焊接过程中的金属的晶粒尺寸和形态也对焊缝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晶粒尺寸直接决定材料的塑性和强度。
由于焊接过程中的局部加热和快速冷却,焊缝中的晶粒尺寸和形态可能与母材存在差异。
晶粒尺寸的变化可能导致焊缝的强度和韧性变化。
还有,焊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焊接缺陷也会对焊缝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焊接缺陷包括气孔、夹杂物、裂纹等。
这些缺陷不仅会导致焊缝强度降低,还可能引起断裂和破坏。
因此,为了研究焊接过程中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相关性,需要深入了解焊接过程中材料组织的变化规律。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的测试仪器,可以观察和分析焊接接头中的组织结构和相变情况。
通过对焊接接头的切割、磨制和腐蚀处理,可以获得横截面的组织结构,进一步研究不同区域的成分分布和晶粒尺寸。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测试,可以评估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Ti6Al4VCu摘要本文以Ti6Al4VCu 为基础材料,采用激光焊接的方法,研究了Ti6Al4VCu 异种金属激光焊接头的组织及性能,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了激光焊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现象以及焊接头成形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Ti6Al4VCu 异种金属激光焊接头的组织结构均匀且致密,焊缝处没有明显的裂纹或夹杂物。
焊接头的强度和延展性能都非常优秀,并且耐腐蚀性能良好。
因此,Ti6Al4VCu 异种金属激光焊接头可以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Ti6Al4VCu;异种金属;激光焊接头;组织;性能AbstractIn this paper, Ti6Al4VCu was used as the base material, and the laser weld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Ti6Al4VCu dissimilar metal laser welding joint. By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henomena during the laser welding process and the principle of joint formation were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dissimilar metal laser welding joints is uniform and dense, and there are no obvious cracks or inclusions at the weld. Th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the welded joints are excellent, an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also good. Therefore, the Ti6Al4VCu dissimilar metal laser welding joint can be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machinery and other fields.Keywords: Ti6Al4VCu; Dissimilar metal; Laser welding joint; Microstructure; properties1.引言激光焊接作为现代焊接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焊接热循环对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分析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通过加热和冷却来使金属材料相互结合。
焊接热循环是指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所经历的加热和冷却的循环过程。
这个循环过程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焊接热循环会对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产生影响。
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会经历高温和低温的循环,这会导致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发生变化。
在高温下,晶粒会长大,而在低温下则会细化。
这种晶粒尺寸的变化会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晶粒细化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而晶粒粗化则会降低其力学性能。
因此,焊接热循环对焊接接头的晶粒尺寸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次,焊接热循环还会对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产生影响。
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会经历热胀冷缩的过程,从而产生残余应力。
这些残余应力可能会导致焊接接头产生变形、裂纹等缺陷。
焊接热循环的循环次数和温度变化幅度都会对残余应力产生影响。
循环次数越多、温度变化幅度越大,残余应力就越大。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焊接热循环,以减小残余应力对焊接接头的影响。
此外,焊接热循环还会对焊接接头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
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可能会发生相变。
相变会改变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质,从而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
例如,某些金属在焊接过程中可能发生固溶体析出现象,导致焊接接头的硬度发生变化。
此外,相变还可能导致焊接接头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考虑焊接热循环对晶体结构的影响,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
最后,焊接热循环还会对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产生影响。
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会经历高温和低温的循环,这可能会导致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发生变化。
例如,某些金属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低其耐腐蚀性能。
此外,焊接热循环还可能导致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耐腐蚀性能。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焊接热循环对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焊接热循环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一、焊缝熔池的一次结晶1.焊缝一次结晶的特点焊缝熔池的结晶都经过晶核生成和长大的过程。
有如下特征:(1)焊缝熔池小,冷却速度快;(2)焊缝熔池中的液态金属处于过热状态;(3)焊缝熔池金属是在运动状态下结晶;2.焊缝熔池一次结晶组织的特征:是从熔合线未完全熔化的晶粒上开始,沿着垂直熔合线的方向,向与散热方向禁止反的方向长大,形成柱状晶。
1.焊缝熔池一次结晶的组织性能由液态凝固后所得到的组织是一次组织,而在室温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焊缝组织都是二次组织。
要观察一次组织时,必须用特殊的浸蚀方法才能将它显示出来。
焊缝对一次结晶时性能的影响是很吸显的。
粗大的柱状晶不但降低焊缝的温度,而且还降低焊缝的韧性。
此外,焊缝的一次结晶形态还对产生裂纹、气孔、夹渣、腐蚀都有很大的影响。
2.焊缝中的偏析焊接过程中,由于冷却速度过快,焊缝熔池在结晶时,其化学成分还来不及扩散均匀就已凝固,出现偏差;此外,还有一些非金属夹杂物,因来不及浮出熔池表面残存在在焊缝内也形成偏差。
焊缝中的偏差,常常是力学性能最薄弱的地带。
焊缝中的偏析分3种1)显微偏析:焊缝熔池在结晶过程中,先结晶的固相比较纯,后结晶的固相含合金元素和杂质略高,最后结晶的固相含合金元素和杂质最高。
影响显微偏析的主要因素是金属的化学成分。
2)区域偏析:焊缝熔池在结晶时随着电弧向前移动,熔池中的柱状晶也在不断的推移和大,此时会把未凝固的合金成分和杂质推向焊缝熔池中心,使中心的杂质浓度逐渐升高形成区域偏析。
3)层状偏析:在焊缝断面上,不同分层的化学成分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为层状偏析焊缝熔池结晶时,在结晶前沿的液体金属中,熔质的浓度较高,同时也集结一些杂质,当冷却速度较慢时,这一层的浓度较高的熔质和杂质可以通过扩散来减轻偏析的程度;当泠却速度较快时,浓度较高的熔质和杂质还没来不及“均匀化”就已凝固,使这个区域形成层状偏析。
二、焊缝金属的二次结晶1.二次结晶的组织焊缝熔池金属一次结晶结束后,熔池金属将转变为固体焊缝。
金属焊接中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关系金属焊接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技术,用于将金属工件连接在一起。
焊接过程中,金属的微观组织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属焊接中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1. 焊接的微观变化在金属焊接过程中,热输入会引起焊缝和热影响区域的温度升高,从而导致金属的相变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
例如,在焊接过程中,金属会经历熔化、凝固和再结晶等过程,形成新的晶粒和晶界。
同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热应力还会导致金属的相变和晶体畸变。
2. 微观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取决于金属的微观组织。
晶粒的尺寸和形状、晶界的分布和结晶度等微观特征对焊接接头的强度、韧性和硬度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1 晶粒尺寸和形状焊接过程中,金属的晶粒尺寸和形状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焊接接头中的晶粒尺寸较大,且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这种大尺寸和不规则形状的晶粒会导致焊接接头的强度降低,因为晶界的分布较不均匀,易于形成应力集中区域。
2.2 晶界的分布和结晶度焊接过程中形成的晶界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晶界是相邻晶粒之间的边界,可以分为普通晶界和特殊晶界。
晶界的分布和结晶度会影响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
晶界的分布越均匀,结晶度越高,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越好。
3. 优化焊接工艺为了优化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可以通过优化焊接工艺来控制微观组织的形成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方法:3.1 焊接温度和速度的控制控制焊接温度和焊接速度可以控制焊接接头中的晶粒尺寸和形状。
通过合理选取焊接温度和速度,可以使晶粒尺寸细化,形状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3.2 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控制焊接接头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改变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时效处理、退火处理和淬火处理等。
3.3 添加合金元素添加合金元素是通过改变焊接材料的成分,以调控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关于焊接中金属组织变化特性的研究【摘要】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材料等方面的金属会发生组织变化,这将影响到焊接的品质。
另一方面,铝合金、钛合金轻质金属与不锈钢金属的组织变化特性也并不相同,因而有必要分别加以分析。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焊接中轻金属组织变化特性,进而探讨了焊接中不锈钢金属组织变化特性。
通过分析,以期为更好的了解焊接中金属组织变化特性,并进而指导焊接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焊接;金属;组织变化;特性1.焊接中轻金属组织变化特性从轻金属方面来看,铝合金与钛合金是较为常见的焊接金属,其组织与性能通常对焊接热力具有显著的依赖性,不同的焊接热处理流程都会引起轻金属组织特性的变化。
就工业生产方面来看,所应用的钛合金通常是α相与β相的混合型组织。
所谓的α相,其具有典型密排六方结构,而β相则呈现的是体心立方结构。
目前,对通过熔化焊和固相焊方法焊接的轻金属焊接接头力学行为的研究较多。
在不同焊接方法焊接的接头中,除组织特征改变外,接头的力学性能常常与母材不相同,表现为局部的高梯度力学不均匀性。
硬度和断裂性能的变化是力学不均匀性的重要方面。
1420A1-Li合金Nd:YAG激光焊后,在焊缝处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软化状况,显微硬度(HV)下降25以上。
Al-Li-Cu2095合金变极性钨极气体电弧焊接接头区应变分布也有类似的软化现象。
然而,Al-Mg异质材料激光焊接接头的硬度却却与前述两者相反,呈现出硬化现象。
大厚度Ti-6A1-4V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焊缝区也反映出硬化现象,焊接热影响区和焊缝的硬度升高了34HV~37HV。
从过往的研究结果来看,Tl-6A1-4V钛合金薄板CO2激光焊对接接头和搭接接头硬度的测试结果也具有类似的硬化现象。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看出轻金属焊接接头硬度的变化与焊接工艺的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当前还尚未能形成对于这一硬度变化规律的系统认识。
就轻金属焊接的接头区域而言,除了在硬度变化上具有不统一的状况外,在焊接接头的断裂部位也会受到焊接工艺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着不均衡性。
焊接过程中的元素迁移与扩散行为研究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高温加热,使金属材料熔化并连接在一起。
在焊接过程中,元素迁移和扩散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焊接过程中的元素迁移和扩散行为,并分析其对焊接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在焊接过程中,高温下的金属熔池中,元素迁移和扩散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元素迁移是指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热量和流动力的作用,金属材料中的元素会从一个区域迁移到另一个区域。
而元素扩散则是指元素在金属材料中的自由运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元素迁移和扩散行为对焊接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元素的迁移和扩散会导致焊接接头中的成分变化,从而改变了焊接接头的化学成分。
这可能导致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方面的变化。
其次,元素的迁移和扩散还会影响焊接接头的晶体结构和晶界特性。
这可能导致焊接接头在应力下产生晶界腐蚀、晶界断裂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焊接过程中的元素迁移和扩散行为,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实验上,他们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和化学分析技术,观察和分析焊接接头中元素的分布和变化。
理论上,他们建立了各种模型和数学方程,用于描述元素迁移和扩散的机制和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的元素迁移和扩散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焊接温度是影响元素迁移和扩散的关键因素。
较高的焊接温度会加速元素的迁移和扩散速率。
其次,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也会影响元素迁移和扩散的行为。
不同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和晶体缺陷会改变元素迁移和扩散的路径和速率。
此外,焊接过程中的焊接速度、焊接压力以及焊接气氛等因素也会影响元素迁移和扩散的行为。
例如,较高的焊接速度和压力可能会导致元素迁移和扩散的不均匀性,从而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
而不适当的焊接气氛可能会引入杂质元素,进一步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
综上所述,焊接过程中的元素迁移和扩散行为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深入研究元素迁移和扩散的机制和规律,对于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变化碳钢和低合金耐热钢焊接构件在高温下长期工作时,由于组织不稳定,会导致性能改变。
碳钢和碳锰钢在高温下长期运行后,最容易发生珠光体球化和石墨化,在焊接热影响区还会产生魏氏组织。
(1)珠光体球化所谓珠光体球化就是片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Fe,C)有自行转化为球状并聚集成大球团的趋势。
面铁素体中析出的碳化物也同时聚集长大,在晶界处尤为明显。
钢中碳化物形态及分布情况对热强性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说来,片状碳化物的热强性较高。
球状碳化物,特别是聚集成大块的碳化物,会使钢的热强性明显下降。
碳钢最易球化,而钼钢、铬钼钢则较碳钢稳定,但铬钼钢如运行不当(如超温等),也会发生珠光体球化。
l2CrlMoV钢180℃时的管子爆破试验表明,中度球化对持久强度影响不大,但完全球化将使持久强度降低1/3。
球化组织可通过正火处理恢复成原先的片状组织。
(2)石墨化石墨化是比球化更为严重和有害的组织变化现象。
产生石墨化的原因主要是渗碳体在高温下的自行分解:Fe,C→3Fe+C(石墨)。
石易通常沿晶析出,呈链状分布,由于石墨的强度非常低,在钢中可视为空洞或裂纹。
譬如,某电厂管道在505℃下工作5年半后,在距焊缝金属约3-4mm处沿整个横截面突然断裂,原因即在于石墨化。
为避免石墨化的产生,往往在钢中加入与碳有较强结合力的元素,如铬、钒等。
一般说来,0.5%钼钢有较大的石墨化倾向,所以这种钢已由Cr-Mo钢来代替。
(3)魏氏组织魏氏组织在焊接热影响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过热,魏氏组织对室温强度影响较小,却能提高高温强度,但塑性有所降低。
魏氏组织的最大不利之处在于冲击韧度太低,旺旺会引起接头的脆性断裂。
关于焊接中金属组织变化特性的研究
【摘要】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材料等方面的金属会发生组织变化,这将影响到焊接的品质。
另一方面,铝合金、钛合金轻质金属与不锈钢金属的组织变化特性也并不相同,因而有必要分别加以分析。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焊接中轻金属组织变化特性,进而探讨了焊接中不锈钢金属组织变化特性。
通过分析,以期为更好的了解焊接中金属组织变化特性,并进而指导焊接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焊接;金属;组织变化;特性
1.焊接中轻金属组织变化特性
从轻金属方面来看,铝合金与钛合金是较为常见的焊接金属,其组织与性能通常对焊接热力具有显著的依赖性,不同的焊接热处理流程都会引起轻金属组织特性的变化。
就工业生产方面来看,所应用的钛合金通常是α相与β相的混合型组织。
所谓的α相,其具有典型密排六方结构,而β相则呈现的是体心立方结构。
目前,对通过熔化焊和固相焊方法焊接的轻金属焊接接头力学行为的研究较多。
在不同焊接方法焊接的接头中,除组织特征改变外,接头的力学性能常常与母材不相同,表现为局部的高梯度力学不均匀性。
硬度和断裂性能的变化是力学不均匀性的重要方面。
1420A1-Li合金Nd:YAG激光焊后,在焊缝处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软化状况,显微硬度(HV)下降25以上。
Al-Li-Cu2095合金变极性钨极气体电弧焊接接头区应变分布也有类似的软化现象。
然而,Al-Mg异质材料激光焊接接头的硬度却却与前述两者相反,呈现出硬化现象。
大厚度Ti-6A1-4V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焊缝区也反映出硬化现象,焊接热影响区和焊缝的硬度升高了34HV~37HV。
从过往的研究结果来看,Tl-6A1-4V钛合金薄板CO2激光焊对接接头和搭接接头硬度的测试结果也具有类似的硬化现象。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看出轻金属焊接接头硬度的变化与焊接工艺的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当前还尚未能形成对于这一硬度变化规律的系统认识。
就轻金属焊接的接头区域而言,除了在硬度变化上具有不统一的状况外,在焊接接头的断裂部位也会受到焊接工艺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着不均衡性。
对两种焊接方法焊接的接头,断裂时近缝区存在明显的应变集中。
很多轻金属结构为薄板焊接结构,这类结构焊接接头断裂韧度的测试和评价目前仍无可以遵循的标准。
对1420A1-Li合金Nd:YAG激光焊接接头和BT20钛合金CO2激光焊接接头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的断裂韧度分别参照ASIMB871-O1和BS7448标准进行测试。
从断裂韧度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1420A1-Li合金和BT20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断裂韧度有较大差别,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断裂韧度低于母材,焊缝金属断裂韧度最低,热处理状态对断裂韧度有一定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就轻金属焊接而言,其接头的焊缝、热影响区域及材料的断裂具有不同的机制,断裂的韧度也受到焊接技术、材料表面的具体状态及焊接之后的热处理
环节等的影响,而目前安也缺少较为科学完善的轻金属焊接接头的检测方法。
总体而言,针对焊接接头金属组织的变化,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加以处理:一是有针对性的加入Mo、Ti等合金元素,从而确保碳化物可以在温度不断升高时得到先行析出;二是采用跟踪回火操作,也即在每一道焊缝完成之后,立刻使用气焊的火焰来对焊道的表面进行加热处理,从而更好的对焊缝金属组织进行改善;三是使用多层多道的焊接工艺,这种方式的使用可以保证不同焊层之间的互相热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从而起到对晶粒加以细化的效果;四是锤击焊道表面,其目的是为了细化晶粒,改善整个焊缝的组织性能。
2.焊接中不锈钢金属组织变化特性
焊接是一种接合的方式,可以用于不锈钢焊接,而不锈钢中奥氏体铁含量对焊接性及焊道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要求注意焊道中的奥氏体铁含量,因其关系到焊道与母材之间的稀释作用,也即在焊接时母材有多少成份熔入焊道而产生稀释反应。
奥氏体铁系不锈钢是目前运用十分广泛,就我国市场来说,其占总使用量80%以上。
一般而言,奥氏体铁系不锈钢的焊接性比肥粒铁系和马氏体系不锈钢要好。
其中又以304型用得最多,为了成形,焊接接合十分常见。
304型不锈钢焊接时正常状况下较不会产生明显的龟裂,并且经高温融熔后并无相变化反应,仍然为FCC结构特有的延性、韧性,但焊件热影响区(Heat-Affected zone,HAZ)却常因敏化(sensitization)现象导致抗蚀性劣化。
为了确切掌握实际影响之状况,本文按照一定的304型不锈钢焊接参数,作出焊接试片,并进行了敏化处理、电解腐蚀试验、金相观察等。
研究分别制作了304不锈钢件在620℃x24h敏化热处理条件下,在热影响区的敏化OM金相图;304焊件经620℃x24h HAZ,也即包括焊道区域析出物的EDS成分分析图;304焊件620℃x24h HAZ 附近基地的EDS成分分析图。
根据这些图像,本文发现热影响区及其附近基地并无明显的龟裂现象、也无相的变化反应,由此可以证明焊接空冷完后仍是安定的γ相、FCC结构之奥氏体铁系组织;但由于热影响区含碳量(counts130)较焊件基地(counts90)高,因而在热影响区晶界的地方有很多碳化物(碳化铬)析出,因为此区铬(Cr)量冲高(counts1090),却使周围基地Cr(铬)量减少(counts230),于是造成“铬贫乏区”的容易腐蚀现象,这是热影响区的“敏化”所生成的。
又由于Fe(铁),Cr(铬)的成分皆很高,所以也有M23C6的析出。
因此,304不锈钢焊件热影响区因敏化的现象容易产生晶界腐蚀的现象。
一般304型不锈钢虽然相变态与焊接冷却速率成正比,不过敏化程度与焊接冷却速率却成反比,层间温度越高,冷速越慢,敏化越严重。
焊接时,应采用低熔填/多道次的方式,并降低焊接起始温度,可降低热影响区的敏化程度,提升焊件寿命。
总体而言,不锈钢焊件在热影响区的金相,因敏化现象的缘故,在晶界上有很多碳化物析出,容易造成晶界腐蚀现象;不锈钢焊接时并无明显的龟裂,一般的空冷也不会造成相变态;不锈钢敏化程度与焊接冷却速率成反比,层间温度越高,冷速越慢,敏化越严重。
焊接时,应采用低熔填/多道次的方式,并降低焊接起始温度,可降低热影响区的敏化程度,提升焊件寿命。
3.小结
总的来说,在焊接过程中,对于金属接头、金属材料及其他金属物件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属性金属中的展现也是不同的,有必要分别进行探讨。
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轻质金属接头受到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而对于不锈钢材质的金属而言,焊接所带来的组织变化并不是很显著。
当然,无论哪一种属性的金属,都应当有针对性的合理开发与应用焊接工艺,以求将这种影响力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许飞,陈俐,巩水利,李晓延.焊接电流对铝锂合金激光-MIG复合焊焊缝成形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9(07).
[2]许飞,陈俐,巩水利,李晓延,杨璟.5A06铝合金激光填丝焊接特性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10).
[3]张建勋,巩水利,李晓延,王国彪,彭芳瑜.轻金属焊接学术前沿及其研究领域[J].焊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