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移动通信》第四版 李建东 郭梯云 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41
• 3 - 4 查得附加损耗(x/x1≈-1.74)为21dB,因此电波传播的损耗L为•[L] = [Lf s]+21 = 130dB •• 6. 某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天线增益为G b=6dB,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天线增益Gm 为0dB。
市区为中等起伏地,通信距离为10km,工作频段为150MHz,试求:• (1) 传播路径损耗中值;• (2) 若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信号功率为 10W,求移动台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中值。
•• 解• (1) 根据已知条件, K T =0, L A =L T , 式(3 - 68)可分别计算如下:•由式(3 - 13)可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 fs ] = 32.44+20lg f +20lg d • =32.44+20lg150+20lg10 • = 96d B•由图 3 - 23 查得市区基本损耗中值•A m(f,d) = 25d B•由图 3 - 24(a)可得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h b, d) = -8d Bb•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 m(h m, f) = 0d B•把上述各项代入式(3 - 68),可得传播路径损耗中值为• L A= L T= L fs+A m(f, d)-H b(h b, d)-H m(h m, f) =96+25+8 = 129d B•• 7. 某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天线增益为G b=6dB,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天线增益Gm 为0dB。
市区为中等起伏地,通信距离为10km,工作频段为450MHz,试求:• (1) 传播路径损耗中值;• (2) 若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信号功率为10W,求移动台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中值。
•• 解• (1) 根据已知条件, K T =0, L A =L T , 式(3 - 68)可分别计算如下:•由式(3 - 13)可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 fs ] = 32.44+20lg f +20lg d • =32.44+20lg450+20lg10 • = 105.5d B•由图 3 - 23 查得市区基本损耗中值•A m(f,d) = 27d B•由图 3 - 24(a)可得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h b, d) = -8d Bb•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 m(h m, f) = 0d B•把上述各项代入式(3 - 68),可得传播路径损耗中值为•L A = L T = 105.5+25+8 = 138.5d B•(2)由于B<5%,查附表,可得:3.738<3.738<A<4.534A<4.534需要的共用信道数是8个,信道利用率•(3)由于B<20%,查附表,可得:2.945<2.945<A<4.010A<4.010需要的共用信道数是5个,信道利用率,节约8-5=3个信道%9.53=η%16.64=η(2)单信道共用方式将8个信道平均分为8组,每组共用信道数A=0.111,ηηn=1,B<10%,查附表,可得:A=0.111,=10%每组信道容纳用户数M=A/a=0.111/0.01=11,8个信道能容纳的总用户数为8×11=88(个)。
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班次姓名指导老师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二0一年GSM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抗干扰分析与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结构越来越复杂,对无线信号的阻挡越来越严重,室内无线信号的质量越来越差,这与人们日益追求高品质的无线服务,如高速率数据传输、高清晰手机通话等相悖。
GSM网已是很成熟的2G网络,就国内来看,GSM网的大网建设基本完成,室外的信号基本符合要求,室内信号质量差的现状亟待解决。
室内覆盖技术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很好方法。
GSM网运用频分多址技术和时分多址技术,承载了话音业务、数据业务、短消息业务等。
室内覆盖技术是基于GSM系统建立起来的,主要应用是引入GSM基站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并在放大信号输出端有一套独立的室内覆盖系统,这个系统能使经放大后的信号均匀地分布在室内各个角落,保证了室内信号的质量。
直放站是室内覆盖技术中的典型应用,它可以解决信号覆盖问题,在扫除盲区,延伸覆盖端的同时还可以调配话务量。
在很多需要覆盖的地方应用广泛,比如城市密集区、城市边缘、郊区乡村、室内等。
光纤直放站是直放站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光纤直放站传输距离远,可以在远端代替基站,实施远端的信号覆盖。
本文最后即用光纤直放站对某大楼进行了室内覆盖设计,经计算,满足了改楼宇室内信号的要求。
[关键词] GSM网;室内覆盖;信号干扰;直放站目录第1章绪论 (1)1.1研究意义 (1)1.2国内外现状 (1)1.3研究目标与内容 (1)第2章 GSM通信系统的简介 (2)2.1GSM通信系统的组成 (2)2.2GSM系统的关键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工作频段的分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多址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1.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答:1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 ,4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 ,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 。
3.答:θλcos vf d =4.答: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5.答: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
(6)综合了各种技术。
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
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答:小卫星通信具有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性能高和研制周期短等特点。
7.答:作为下一代(3G )标准的IMT-2000具有特性如下:(1)采用1.8~2.2GHz 频带的数字系统;(2)在多种无线环境下工作(蜂窝系统、无绳系统、卫星系统和固定的无线系统环境);(3)使用多模终端,提供漫游能力;(4)提供广泛的电信业务;(5)具有与固定网络业务可比的高质量和完整性;(6)具有国际漫游和系统内部越区切换的能力;(7)使用智能网(IN )技术进行移动性管理和业务控制;(8)具有高水平的安全和保密能力;(9)具有灵活开放的网络结构;第二章1.答:一般来说,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域覆盖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容量的大区制,另一类是大容量的小区制(蜂窝系统)。
大区制的优点是组成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主要用于专网或用于用户较少的地域。
如在农村或城镇,为节约初期工程投资,可按大区制设计考虑。
但是,从远期规划来说,为了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要,提高频率的利用率,就需采用小区制的办法。
小区制由于小区分裂提高了信道的复用次数,因而使系统容量有了明显提高。
采用小区制不仅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而且由于基站功率减小,也使相互间的干扰减少了。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第一章引言1.1 移动通信的定义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1.3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1.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第二章无线传输技术2.1 无线传输基础知识2.2 无线信道的特性2.3 调制与解调技术2.4 多址技术2.5 空分复用技术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架构3.1 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3.2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3.3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3.4 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第四章移动通信系统4.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4.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4.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4.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5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五章移动通信技术及协议5.1 频率分配与管理技术5.2 移动通信制式与协议5.3 移动通信的网络接入技术5.4 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技术5.5 移动通信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第六章移动通信终端与设备6.1 方式终端6.2 基站与天线6.3 其他移动通信设备6.4 移动通信终端的性能指标第七章移动通信业务7.1 语音通信业务7.2 短信业务7.3 数据业务7.4 多媒体业务7.5 移动互联网业务第八章移动通信市场与发展趋势8.1 移动通信市场概述8.2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附件:附件1:移动通信系统模拟实验实验报告附件2: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白皮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 电信法:指国家为保障公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范和管理电信业务,制定的法律。
2. 通信管理局:指负责监督、管理、指导全国电信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以及广播电视业务的专业监督管理机构。
3. 移动通信频率:指无线电波中为移动通信业务预留的频带,用于移动通信信号的传输。
4. 号码资源:指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标识用户和设备的数字编号资源,包括方式号码、设备识别码等。
1、什么叫移动通信?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2、移动通信的特点.a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b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c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d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e 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3、常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4、全球3G 的三大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5、基站: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6、移动台: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7、交换中心: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2.8与MSK相比,GMS K的功率谱为什么可以得到改善:GMS K是在MSK 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对MSK的带外频谱特性进行改进,使其衰减速度加快.GMSK信号就是通过在FM调制器前加入高斯低通滤波器(称为预调制滤波器)而产生的,GMSK通过引入可控的码间干扰(即部分响应波形)来达到平滑相位路径的目的,它消除了MSK相位路径在码元转换时刻的相位转折点.GMS K信号在一码元周期内的相位增量,不像MSK那样固定为±π/2,而是随着输入序列的不同而不同.其功率谱密度反比于归一化频率(f-fc)Tb.随着BbTb的减小,功率谱密度衰减加快.2.13、试述π/4-DQPSK调制框图中差分相位编码的功能,以及输入输出信号的关系表达式.2.20、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PN码速率为1.2288Mc/s(c/s即chip/s,片/秒),基带数据速率为9.6kb/s,试问处理增益是多少?假定系统内部的损耗为3dB,解调器输入信噪比要求大于7dB,试求该系统的抗干扰容限.11.72.24、OFDM信号有哪些主要参数?假定系统带宽为450kHz,最大多径时延为32μs,传输速率在280~840kb/s间可变(不要求连续可变),试给出采用OFDM调制的基本参数解:基本参数:带宽,比特率,保护间隔3.5、某一移动信道,传播路径如图3-3(a)所示,假设d1=10km,d2=5km,工作频率为450MHz,|x|=82m,试求电波传播损耗值.3.6、某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天线增益Gb=6dB,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Gm=0dB,市区为中等起伏地,通信距离为10km,工作频率为150MHz,试求:a传播路径上的损耗中值;b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功率为10W,试计算移动台天线上的信号功率中值.解(1)根据已知条件,4.1、分集技术如何分类?在移动通信中采用了哪几种分集接收技术?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宏分集”;另一类称为“微分集”.其中微分集又可以分为6类:a空间分集b频率分集c极化分集d场分量分集e 角度分集f时间分集接收端主要有三种分集合并方式:a选择式合并b 最大比值合并c等增益合并4.2、对于DPSK信号,采用等增益合并方式,4重分集相对于3重分集,其平均误码率能降多少?4.3、为什么说扩频通信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而交织编码起到了时间分集的作用?RAKE接收属于什么分集?答:扩频通信在发端采用了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所需的宽度,收端采用相同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那么扩频调制后的信号频率间隔肯定大于相关带宽,这正好符合频率分集的实现要求;交织码在交织时收发双向均要进行生存后续的数据处理所以有一个处理时间的延迟,从而各次发送的时间间隔可以足够大,各次发送的信号出现衰落彼此独立,即实现时间分集.RAKE接收属于频率分集.4.11、假定一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为900mHz,移动速度v=80km/h,试求:a信道的相干时间;b假定符号速率为24.3ks/s,在不更新均衡器系数的情况下,最多可以传输多少个符号?5.16、什么叫中心激励?什么叫顶点激励?采用顶点激励方式有什么好处?两者在信道的配置上有何不同?答:“中心激励”就是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顶点激励”就是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顶点激励的有点:可以减少系统的同道干扰,采用多副天线也消除了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信道的配置:顶点激励主要采用等频距配置法,中心激励主要采用分组配置.5.17、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网络结构包括哪些功能?答:基本网络结构包括了:基站、交换机和移动台.交换机的功能:交换机通常由交换网络(或称接续网络)、接口和控制系统组成.交换网络的作用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任一输入线与输出线接通.接口单元把来自用户线或中继线的各种不同的输入信令和消息转成统一的机内信令,以便控制单元或交换网络进行处理或接续.控制系统主要负责话路的接续控制,另外还负责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交换机通常称为移动交换中心(MSC)它还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包括越区切换、漫游、用户位置登记管理等).基站和移动台的主要功能是呼叫和接收.5.28、在越区切换时,采用什么信道分配方法可减少通信中断概率?它与呼损率有何关系?答:a信道分配方法:在每个小区预留部分信道专门用于越区切换.b使可用的信道数减少,要增加呼损率.7.9、GSM采取了哪些抗干扰措施?答:采用自适应均衡抵抗多径效应造成的时散现象,采用卷积编码纠随机干扰,采用交织编码抗突发干扰,采用跳频技术躲避干扰.7.11、GPRS系统在GSM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哪些功能单元?基于电路交换的GSM网络与基于分组交换的GPRS网络传输用户信息的过程有何不同?答:增加了SGSN(GPRS服务支持节点)和GGSN(GPRS网关支持节点)两个主要单元.GPRS仅在实际传送和接收时才使用无线资源,在一个小区内上百个用户可以分享同一带宽,多个用户共享一条无线信道,多个用户将数据分组打包在信道中传送.在GSM中将每个人的信息以帧的形式传输.7.12、GPRS系统的最高传输速率是多少?时隙*编码速率8*20=160kb/s8.3、什么叫开环功率控制?什么叫闭环功率控制?答:开环功率控制是在移动台接收并检测基站发来的信号强度,并依此估计正向传输损耗,然后根据这种估计来调节移动台的反向发射功率.如果接收信号增强就降低其发射功率,接收信号减弱就增加其发射功率.闭环功率控制是指由基站检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形成功能率调整指令,通知移动台,使移动台根据此调整指令来调节其发射功率.8.6、为什么说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这种特性有什么好处?答:CDMA蜂窝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用户信号的区分只靠所用码型的不同,因此当蜂窝系统的负荷满载时,另外增加少数用户只会引起话音质量的轻微下降(或者说信干比稍微降低),而不会出现阻塞现象.CDMA蜂窝系统的这种特征,使系统容量与用户数之间存在一种“软”的关系.好处:在业务高峰期间,可以稍微降低系统的误码性能,以适当的增多系统的用户数目,即在短时间内提供稍多的可用信道数.在其他蜂窝通信系统中,当用户过区切换而找不到可用频道或时隙时,通信必然中断,而CDMA蜂窝系统的软容量特性可以避免发生类似现象.8.7、为什么说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这种功能有何好处?答: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即在过区切换的起始阶段,由原小区的基站与新小区的基站同时为过区的移动台服务,直到该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建立起可靠的通信链路后,原基站才中断它和该移动台的联系.好处CDMA蜂窝系统的软切换功能既可以保证过区切换的可靠性(防止切换错误时反复要求切换),又可以使通信中的用户不易察觉.9.16、TD-SCDMA的物理层与WCDMA的物理层有何异同点?答:TD-SCDMA系统的多址接入方案属于DS-CDMA,码片速率为1.28 Mc/s,扩频带宽约为1.6MHz,采用TDD工作方式.WCDMA是一种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系统.码片速率为3.84Mc/s,中心频率为200kHz的整数倍,采用双工模式FDD或TDD工作方式.TD-SCDMA的传输信道与WCDMA的传输信道基本相同.9.17、智能天线的应用可以带来哪些好处?智能天线可否用于GSM系统?答: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减少用户间干扰,扩大小区的覆盖范围,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以及实施用户定位等.智能天线可以用于GSM系统9.18接力切换与传统的切换有哪些区别?答:接力切换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切换方法.与软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较低的掉话率以及较小的上行干扰等优点.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并不需要同时有多个基站为移动台提供服务,因而克服了软切换需要占用的信道资源较多,信令复杂导致系统负荷加重,以及增加下行链路干扰等缺点.与慢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为简单的算法,以及系统相对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断开原基站和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因而克服了传统硬切换掉话率高、切换成功率较低的缺点.接力切换的突出优点是切换成功率高和信道利用率高.。
第一章1. 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 答:1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 ,4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 ,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 。
3. 答:θλcos vf d =4. 答: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5. 答: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 具有多普勒效应。
(3) 干扰严重。
(4) 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5) 需要采用位置登记。
(6)综合了各种技术。
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7) 对设备要求苛刻。
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 答:小卫星通信具有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性能高和研制周期短等特点。
7. 答:作为下一代(3G )标准的IMT-2000具有特性如下:(1) 采用1.8~2.2GHz 频带的数字系统;(2) 在多种无线环境下工作(蜂窝系统、无绳系统、卫星系统和固定的无线系统环境);(3) 使用多模终端,提供漫游能力;(4) 提供广泛的电信业务;(5) 具有与固定网络业务可比的高质量和完整性;(6) 具有国际漫游和系统内部越区切换的能力;(7) 使用智能网(IN )技术进行移动性管理和业务控制;(8) 具有高水平的安全和保密能力;(9) 具有灵活开放的网络结构; 第二章1. 答:一般来说,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域覆盖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容量的大区制,另一类是大容量的小区制(蜂窝系统)。
大区制的优点是组成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主要用于专网或用于用户较少的地域。
如在农村或城镇,为节约初期工程投资,可按大区制设计考虑。
但是,从远期规划来说,为了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要,提高频率的利用率,就需采用小区制的办法。
小区制由于小区分裂提高了信道的复用次数,因而使系统容量有了明显提高。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移动通信课后答案一、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2.1 无线信号传输原理2.2 无线通信技术分类2.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2.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织方式3.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二、移动通信标准1.国际移动通信标准1.1 2G移动通信标准1.2 3G移动通信标准1.3 4G移动通信标准1.4 5G移动通信标准2.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趋势三、无线传输技术1.无线传输基础知识1.1 无线传输的频率范围与波段划分 1.2 无线扩频技术1.3 无线OFDM技术2.移动通信的调制与解调技术2.1 无线数字调制技术2.2 解调技术3.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和衰减模型3.1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3.2 无线信道衰减模型四、移动通信网络1.移动通信网络结构1.1 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1.2 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与接入网 1.3 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2.移动通信网络的协议与接口2.1 GSM协议与接口2.2 CDMA协议与接口2.3 WCDMA协议与接口2.4 LTE协议与接口2.5 5G协议与接口3.移动通信网络的交换与传输技术 3.1 移动通信网络的交换技术3.2 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技术五、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织方式1.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复用技术 1.1 频率复用的原理1.2 频率复用的分类1.3 基于频率复用的CDMA系统2.移动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2.1 蜂窝拓扑结构2.2 基站间的无缝切换2.3 移动通信网络的漫游管理3.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管理3.1 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分配3.2 移动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3.3 移动通信系统的QoS保证附件:1.移动通信技术相关资料2.移动通信系统的设备配置参数表3.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信法:规范了电信业务的开展和管理2.通信管理条例:具体规定了通信行业的管理办法3.移动通信标准:由国际组织制定的用于规范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
1、什么叫移动通信?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2、移动通信的特点. a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b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c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d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e 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3、常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4、全球3G 的三大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5、基站: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6、移动台: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7、交换中心: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2.8与MSK相比,GMSK的功率谱为什么可以得到改善:GMSK是在MSK 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对MSK的带外频谱特性进行改进,使其衰减速度加快.GMSK信号就是通过在FM调制器前加入高斯低通滤波器(称为预调制滤波器)而产生的,GMSK通过引入可控的码间干扰(即部分响应波形)来达到平滑相位路径的目的,它消除了MSK相位路径在码元转换时刻的相位转折点. GMSK信号在一码元周期内的相位增量,不像MSK那样固定为±π/2,而是随着输入序列的不同而不同.其功率谱密度反比于归一化频率(f-fc)Tb.随着BbTb的减小,功率谱密度衰减加快.2.13、试述π/4-DQPSK调制框图中差分相位编码的功能,以及输入输出信号的关系表达式.2.20、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 PN码速率为1.2288 Mc/s(c/s即chip/s, 片/秒), 基带数据速率为9.6 kb/s, 试问处理增益是多少? 假定系统内部的损耗为3 dB, 解调器输入信噪比要求大于7 dB, 试求该系统的抗干扰容限.11.72.24、OFDM信号有哪些主要参数? 假定系统带宽为450kHz, 最大多径时延为32μs, 传输速率在280~840 kb/s间可变(不要求连续可变), 试给出采用OFDM调制的基本参数解:基本参数:带宽,比特率,保护间隔3.5、某一移动信道, 传播路径如图3-3(a)所示, 假设d1=10 km,d2=5 km, 工作频率为450 MHz, |x|=82 m, 试求电波传播损耗值.3.6、某一移动通信系统, 基站天线高度为100 m, 天线增益Gb=6 dB, 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 m,Gm=0 dB, 市区为中等起伏地, 通信距离为10 km, 工作频率为150 MHz, 试求:a传播路径上的损耗中值;b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功率为10 W, 试计算移动台天线上的信号功率中值. 解(1) 根据已知条件,4.1、分集技术如何分类?在移动通信中采用了哪几种分集接收技术?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称为“宏分集”; 另一类称为“微分集”.其中微分集又可以分为6类:a空间分集b频率分集c极化分集d场分量分集e 角度分集f时间分集接收端主要有三种分集合并方式:a选择式合并b 最大比值合并c等增益合并4.2、对于DPSK信号,采用等增益合并方式,4重分集相对于3重分集,其平均误码率能降多少?4.3、为什么说扩频通信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而交织编码起到了时间分集的作用?RAKE接收属于什么分集? 答:扩频通信在发端采用了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所需的宽度,收端采用相同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那么扩频调制后的信号频率间隔肯定大于相关带宽,这正好符合频率分集的实现要求;交织码在交织时收发双向均要进行生存后续的数据处理所以有一个处理时间的延迟,从而各次发送的时间间隔可以足够大,各次发送的信号出现衰落彼此独立,即实现时间分集.RAKE接收属于频率分集.4.11、假定一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为900mHz,移动速度v=80km/h,试求:a信道的相干时间;b假定符号速率为24.3ks/s,在不更新均衡器系数的情况下,最多可以传输多少个符号?5.16、什么叫中心激励? 什么叫顶点激励? 采用顶点激励方式有什么好处? 两者在信道的配置上有何不同?答:“中心激励”就是在每个小区中, 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 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顶点激励”就是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 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 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 每个小区由三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 顶点激励的有点:可以减少系统的同道干扰,采用多副天线也消除了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信道的配置:顶点激励主要采用等频距配置法,中心激励主要采用分组配置.5.17、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网络结构包括哪些功能?答:基本网络结构包括了:基站、交换机和移动台.交换机的功能:交换机通常由交换网络(或称接续网络)、接口和控制系统组成.交换网络的作用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 将任一输入线与输出线接通.接口单元把来自用户线或中继线的各种不同的输入信令和消息转成统一的机内信令, 以便控制单元或交换网络进行处理或接续. 控制系统主要负责话路的接续控制, 另外还负责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交换机通常称为移动交换中心(MSC)它还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包括越区切换、漫游、用户位置登记管理等).基站和移动台的主要功能是呼叫和接收.5.28、在越区切换时, 采用什么信道分配方法可减少通信中断概率? 它与呼损率有何关系?答:a信道分配方法:在每个小区预留部分信道专门用于越区切换.b使可用的信道数减少, 要增加呼损率.7.9、GSM采取了哪些抗干扰措施?答:采用自适应均衡抵抗多径效应造成的时散现象, 采用卷积编码纠随机干扰, 采用交织编码抗突发干扰,采用跳频技术躲避干扰.7.11、GPRS系统在GSM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哪些功能单元? 基于电路交换的GSM网络与基于分组交换的GPRS网络传输用户信息的过程有何不同?答:增加了SGSN(GPRS服务支持节点)和GGSN(GPRS网关支持节点)两个主要单元.GPRS仅在实际传送和接收时才使用无线资源,在一个小区内上百个用户可以分享同一带宽,多个用户共享一条无线信道,多个用户将数据分组打包在信道中传送.在GSM中将每个人的信息以帧的形式传输.7.12、GPRS系统的最高传输速率是多少?时隙*编码速率8*20=160kb/s8.3、什么叫开环功率控制? 什么叫闭环功率控制? 答:开环功率控制是在移动台接收并检测基站发来的信号强度,并依此估计正向传输损耗,然后根据这种估计来调节移动台的反向发射功率.如果接收信号增强就降低其发射功率,接收信号减弱就增加其发射功率.闭环功率控制是指由基站检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形成功能率调整指令,通知移动台,使移动台根据此调整指令来调节其发射功率.8.6、为什么说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这种特性有什么好处? 答:CDMA蜂窝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 用户信号的区分只靠所用码型的不同, 因此当蜂窝系统的负荷满载时, 另外增加少数用户只会引起话音质量的轻微下降(或者说信干比稍微降低), 而不会出现阻塞现象.CDMA蜂窝系统的这种特征,使系统容量与用户数之间存在一种“软”的关系.好处:在业务高峰期间,可以稍微降低系统的误码性能,以适当的增多系统的用户数目,即在短时间内提供稍多的可用信道数.在其他蜂窝通信系统中,当用户过区切换而找不到可用频道或时隙时,通信必然中断,而CDMA蜂窝系统的软容量特性可以避免发生类似现象.8.7、为什么说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这种功能有何好处?答: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即在过区切换的起始阶段, 由原小区的基站与新小区的基站同时为过区的移动台服务, 直到该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建立起可靠的通信链路后, 原基站才中断它和该移动台的联系. 好处CDMA蜂窝系统的软切换功能既可以保证过区切换的可靠性(防止切换错误时反复要求切换), 又可以使通信中的用户不易察觉.9.16、TD-SCDMA的物理层与WCDMA的物理层有何异同点?答:TD-SCDMA系统的多址接入方案属于DS-CDMA, 码片速率为1.28 Mc/s, 扩频带宽约为1.6 MHz, 采用TDD工作方式. WCDMA是一种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系统.码片速率为3.84Mc/s,中心频率为200kHz的整数倍, 采用双工模式FDD或TDD工作方式.TD-SCDMA的传输信道与WCDMA的传输信道基本相同.9.17、智能天线的应用可以带来哪些好处? 智能天线可否用于GSM系统?答: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容量, 减少用户间干扰, 扩大小区的覆盖范围, 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以及实施用户定位等.智能天线可以用于GSM系统9.18接力切换与传统的切换有哪些区别?答:接力切换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切换方法.与软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较低的掉话率以及较小的上行干扰等优点.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并不需要同时有多个基站为移动台提供服务,因而克服了软切换需要占用的信道资源较多,信令复杂导致系统负荷加重,以及增加下行链路干扰等缺点.与慢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为简单的算法,以及系统相对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断开原基站和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因而克服了传统硬切换掉话率高、切换成功率较低的缺点.接力切换的突出优点是切换成功率高和信道利用率高.。
《移动通信》答案移动通信1、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2、移动通信基础知识2.1 无线通信原理2.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2.2.1 GSM网络2.2.2 CDMA网络2.2.3 LTE网络2.3 移动通信频段与频率规划2.3.1 2G频段规划2.3.2 3G频段规划2.3.3 4G频段规划2.3.4 5G频段规划2.4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2.4.1 1G到5G技术演进2.4.2 移动通信标准的演进3、移动通信网络架构3.1 移动通信核心网络3.1.1 数据传输3.1.2 信令处理3.2 移动通信接入网络3.2.1 基站子系统3.2.2 基站控制器3.3 移动通信用户终端3.3.1 方式终端3.3.2 数据终端4、移动通信协议与技术4.1 GSM协议4.1.1 无线接口协议4.1.2 核心网协议4.2 CDMA协议4.2.1 无线接口协议 4.2.2 核心网协议4.3 LTE协议4.3.1 无线接口协议 4.3.2 核心网协议4.4 5G协议4.4.1 无线接口协议4.4.2 核心网协议5、移动通信安全5.1 无线通信安全5.1.1 加密算法5.1.2 鉴权与认证5.2 移动网络安全5.2.1 防止欺骗与攻击5.2.2 安全管理与监控6、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6.1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6.1.1 智能家居6.1.2 智能交通6.1.3 智能健康6.2 移动通信在数字经济中的应用 6.2.1 移动支付6.2.2 电子商务6.2.3 在线教育7、附件附件1、移动通信频段表格附件2、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图附件3、移动通信安全算法说明附件4、移动通信应用案例分析8、法律名词及注释8.1 电信法8.1.1 电信业务8.1.2 电信资源8.2 信息安全法8.2.1 个人信息保护8.2.2 数据安全9、结束语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考相关附件获取更详细信息。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电信法和信息安全法,以上注释仅供参考请以法律法规为准。
《移动通信》思考题
第一章概述
1. 移动通信的定义。
2. 移动通信的特点。
3. 移动通信的分类。
4. 双工方式的种类。
5. 3G标准。
第二章调制解调,第三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1. 所有做过的练习题
第四章抗衰落技术
1. 分集的含义,分集方式和合并方式
2. RAKE和均衡技术的区别
第五章组网技术
1. 蜂窝的概念
2. 区群(簇)的组成。
3.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技术。
4. 蜂窝系统的同频干扰(第5章的习题)。
5. 话务量的计算(第5章的习题)。
第六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GSM系统包含哪些功能实体)
2.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
3. GSM系统的逻辑信道的分类及各种信道的功能。
4.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包括位置更新的类型,移动台开机接入GSM系统
的过程等
5. GPRS的网络结构及SGSN、GGSN的功能
第七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 CDMA系统的特点。
2. IS-95 CDMA的基本参数,如扩频码速率,双工方式等。
3. 在CDMA蜂窝系统中,各种码型的功能。
4. IS-95 CDMA软切换的含义及切换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