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全诗赏析-古诗-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过故人庄(孟浩然)原文及赏析过故人庄孟浩然原文: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赏析:《过故人庄》是唐代孟浩然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态度和对逍遥自在的向往之情。
在写作结构上,孟浩然以散文体的形式,通过多个连续的对联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感受。
全诗由四个单行对承接而成,每一句都有着鲜明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首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将诗人带入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桃花世界,令人沉浸其中。
接下来的几句以桃花庵的生活为描写对象,展现了桃花仙人种桃树、摘桃花卖酒的情景,形象地描绘出了桃花庵的宁静和美丽。
之后的一段写诗人喝醉酒后在桃花前坐,或者酒醉后在桃花下睡觉,表达了诗人在桃花庵的悠闲自得和对美的领悟。
酒醉时的醒醉交替,花开花谢的年复一年,将时间的流转与花酒的往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呼应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追求。
在结尾处,诗人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的反思。
他希望能在花酒间安度一生,不愿沉湎于名利之中。
对于那些追逐富贵的人,诗人将他们比作车马尘土,而自己则是安于闲适的花盏和花枝。
最后两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嘲讽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富有变化的意象,描绘出了桃花世界和尘世的对比,通过对生活和人生的思索,展现了唯美主义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名的厌弃。
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赏析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赏析精选7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过故人庄》古诗赏析《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该篇诗通过描绘庄园的景色和流露诗人的思念之情,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该篇诗的赏析:徘徊思故人,独自下郊园。
遥见棠梨花,春色满皇原。
首句“徘徊思故人,独自下郊园”立意鲜明,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以及他独自一人来到故人庄园的场景。
通过运用“徘徊”这一词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迟疑和思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遥见棠梨花,春色满皇原”则描绘了庄园中的美丽景色。
诗人运用了富有生动感的词语,如“棠梨花”和“春色满皇原”,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诗人以此来烘托出故人庄园的宜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诗中思念之情的感人力量。
纷纷暮云起,萧萧北风寒。
烟波江上使,千帆过孤村。
这两句则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诗中的思念之情。
诗句中的“纷纷暮云起,萧萧北风寒”创造了秋天的冷寂氛围,暗合了诗人那颗思念故人的心情。
紧接着的“烟波江上使,千帆过孤村”则以江上的景象来象征繁忙的世界,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景物与情感的交融,增加了整首诗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深受触动。
缺月挂疏林,漏声传碧宫。
急管繁弦怨,何言更切切。
这两句则聚焦于诗人的内心情感。
描绘了月亮悬挂在稀疏的林间,流传着寂静的漏声,暗合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接着的“急管繁弦怨,何言更切切”以音乐的表达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之情,使读者更能够感受到诗人思念之情的深沉。
此间山水郭,应与庄园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贤。
末两句则点明了诗人对庄园和故人的深情厚意。
以“此间山水郭,应与庄园同”这一句,诗人将自己与庄园联系在一起,表达出自己对庄园的眷恋,以及将庄园与故人进行联想的情感。
最后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贤”则对应了诗人思念之情的主旨,通过妇女梳妆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这一切都在诗人的思念之情中达到了高潮,使读者也对故人的形象产生了共鸣之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全诗
赏析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译文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友情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翻译及赏析没有人能说清楚,友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那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你只有付出关爱,付出真诚才能得到的东西;它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收获。
下面是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
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á。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á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
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田园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翻译及赏析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
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个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
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不过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孟浩然诗歌的代表作,也是盛唐田园诗的名篇。
它是孟浩然四十岁往长安谋仕不遇之后,由“谋仕行义”的诗人转向躬耕归隐之际时所作。
《过故人庄》完整地写了诗人访问老友农庄的经过:先说应邀赴约;次写农庄风光;再次写田园情趣;最后相约后期。
这里的“过”,非“经过”之义,而是过访、探望之意。
首联:应邀赴约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是说,老朋友杀鸡做饭,备好了丰盛的饭食,邀请我到他的田庄里去做客。
这里把主客双方的神情和心境,都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一边是殷勤的款待,一边是欣然地赴邀。
这两句诗表面意思很简单:应邀赴约。
那么深一层的含意是什么呢?的确,乍看文面,平淡无奇,细瞧字里行间,却匿隐着一个自古以来的著名典故:“具鸡黍”。
这是征引《论语》上的故事。
其《微子篇》载云——荷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说,有一天,孔子门徒子路,曾向一位荷(diào吊)丈人(拿着竹制农具的老人)探问孔子行踪,丈人留宿子路,并杀鸡煮黍盛情款待他。
第二天,子路见了孔子,告诉他这件事。
孔子说:“这可是一位高人隐士呵,要子路返回去解释一下。
但等子路再去时,丈人已不在,只好对其子说:“不仕无义”,孔子是为义而谋仕。
即使已知“道之不行”,也要谋仕(基本精神)。
这是《论语》“子路问津”故事的大意。
诗人在诗中引入这个典实,用意何在?我想其用意,至少有两点:①说明自己也像孔子那样,也是“为行义而谋仕”的;②说明自己的老朋友,是一位可敬的归耕的隐者。
这里,表明主客双方对人生的态度是有差别的,但在实质上却是相通的。
怎么既相异又相通呢?读完全诗即可领悟。
且看——。
过故人庄全文解析过故人庄古诗意思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具",准备;"鸡黍",农家待客的丰盛饭菜。
此联意为: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去乡下他的家中做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环抱村庄,青山在城外平斜。
"合",指环绕。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推开窗对着晒谷场和菜园,边饮酒边闲聊耕作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这里饮酒赏菊花。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顿寻常的农家菜,诗中对这次相聚似乎只是信口道来,没有任何雕饰,而且这种平易近人的风格却正与诗中朴实的田园生活和谐一致,显得亲切有味,宛如闲话家常一般,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还有一种清新的田园味道。
各诗句之间平衡均匀,共同构或了一个完整的意境,不着痕迹地将清幽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真挚的情感融为一体。
(《唐诗三百首》)。
《过故人庄》翻译赏析《过故人庄》翻译赏析1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①鸡黍:杀鸡煮黄米饭,农家待客丰盛的饭菜。
②郭:外城墙。
③轩:窗户。
④圃:菜园。
⑤话桑麻:谈庄稼事。
【译文】: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
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赏析】:人称「孟襄阳」之诗无意求工而清新超俗,清新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此诗即可称是孟氏之代表作,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
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
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
《过故人庄》翻译赏析2《过故人庄》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前言」《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过:拜访。
⑵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⑶具:准备,置办。
⑷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⑸邀:邀请。
⑹至:到。
⑺合:环绕。
⑻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⑼斜(xiá):倾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简短赏析《过故人庄》古诗由唐代诗人孟浩然所著,以下精心整理了《过故人庄》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作者简介及简短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词语注释解释】1.过:拜访。
2.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饭,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5.邀:邀请。
6.至:到。
7.合:环绕。
8.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9.开:打开,开启。
10.轩:窗户。
11.面:面对。
12.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13.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14.话桑麻:闲谈农事。
15.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16.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17.还(huán):返,来。
18.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19.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
《过故人庄》诗句翻译和赏析《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孟浩然诗歌的代表作,也是盛唐田园诗的名篇。
它是孟浩然四十岁往长安谋仕不遇之后,由“谋仕行义”的诗人转向躬耕归隐之际时所作。
《过故人庄》完整地写了诗人访问老友农庄的经过:先说应邀赴约;次写农庄风光;再次写田园情趣;最后相约后期。
这里的“过”,非“经过”之义,而是过访、探望之意。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先说说就菊花的意思。
注者对此,歧说较多。
有的说,“就”,亲近、凑近了;又说,“伴随”;又有说“趁着”等。
“菊花”,也有二说,一说“指重阳节之赏菊佳节”;一说“在重阳节饮菊花酒”;又一说“重阳再来,就看菊花喝酒”。
我认为,以第三说为妥。
因为古代虽有以菊花酿酒的习俗,此处不一定坐实为“菊花酒”,而在菊花盛开的重阳佳节,饮一饮一般醴酒,也是古人之俗风。
正因如此,诗人在此同主人约定——等到那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的到来,趁着菊花盛开的大好时光,再来农庄同大家痛饮一番。
这两句诗,不仅仅以“约定日后重游”来结束全诗,而且明白地表示了诗人躬耕归隐的决心,将最后完成由“谋仕行义”到“绝尘隐遁”的转变,具体揭示了主客之间的“相异又相通”的进程。
这首诗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在思想上,它主要歌颂隐逸生活和田园恬适的情趣。
它通过赞美真挚友情和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从仕途追求失败后而欣然转向归隐的情怀,隐隐地流露了一点怀才不遇的情绪与感慨。
虽然不甚深刻,但也正反映了盛唐时代风貌的一个侧面,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第二、在艺术上,这首诗很有特色。
这个特色可概括为如下几句话——浅而深,淡而浓,简朴而亲切,专以情深意醇、思真词实感人。
乍看这首平实的五言律诗,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诗之技巧,但是它说明了若干做一首好诗的道理。
比如我们只要按一定格律做诗,就可以达到很多意料之外的效果:它虽然技巧老到,却无造作之态;它虽然讲究了声律对仗,但收到自然和顺之效;它虽然用典不少(至少八句四典),却是显得明白活泼;它虽然写法朴实(信口道出、平实章法),但给人以含义深沉之感;它虽然造语平淡(明白如话),可是诗味十分醇厚。
《过故人庄》孟浩然全诗《过故人庄》原文:孟浩然〔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翻译: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⑴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
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过故人庄》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过故人庄》翻译赏析《过故人庄》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前言】《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过:拜访。
⑵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⑶具:准备,置办。
⑷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⑸邀:邀请。
⑹至:到。
⑺合:环绕。
⑻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⑼斜(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⑽ 开:打开,开启。
⑾轩:窗户。
⑿面:面对。
⒀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⒁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⒂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⒃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⒄还(huán):返,来。
⒅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翻译】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
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尝着菊花酒。
【赏析】《过故人庄》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
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古诗过故人庄翻译赏析《过故人庄》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前言】《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过:拜访。
⑵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⑶具:准备,置办。
⑷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⑸邀:邀请。
⑹至:到。
⑺合:环绕。
⑻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⑼斜(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⑽开:打开,开启。
⑾轩:窗户。
⑿面:面对。
⒀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⒁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⒂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⒃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⒄还(huán):返,来。
⒅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翻译】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
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尝着菊花酒。
【赏析】《过故人庄》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
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过故人庄》全诗翻译及赏析《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
过:造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饭。
(5)邀:邀请。
过故人庄(6)至:到。
(7)合:环绕。
(8)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9)斜:[xiá]迤逦远去,连绵不绝。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10)开:打开。
(11)轩:这里指窗户。
(12)面:面对。
(13)场圃:农家的小院。
菜园和打谷场。
(14)把酒:拿起酒杯。
把:拿起。
(15)话:闲聊,谈论。
(16)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就:靠近、赴、来。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译文1: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喝酒、赏菊花啦!译文2:老朋友宰了鸡,焖好小米饭,邀请我作客到他的田家。
走进村里像进入另一个天地,眼前好一幅幽美的图画——浓密的绿树团团环抱着村庄,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主人亲热地把我迎进屋内,推开窗子也就打开了话碴。
面对着堆金的谷场和滴翠的菜圃,我俩同饮村酿美酒,共话桑麻。
要走了,我还是留恋不舍,满腔情谊化作两句话:等到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我还要再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韵译】: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过故人庄孟浩然古诗田园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午夜为大伙儿分享的田园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扩展阅读:孟浩然和王维的小故事篇一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代知名的诗人,但王维官运亨通,直作到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部长,而孟浩然却终生仕途不通,被称为“布衣诗人”。
造成孟浩然官运不通的重要原因,乃是王维嫉才妒能,抑制了他的仕进之路。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青年时讲节义,隐居在鹿门山,一心作诗,当他40岁出山时,已是名满天下,开始游历京师,希望在仕途上谋得发展。
当时,王维的诗名也很响,又作着尚书右丞的*,孟浩然便去拜访他,希望得到他的引荐。
但是,他却找错了对象,王维嫉妒他的才能,生怕皇帝一见孟浩然会疏远自己,因此,虽表面上大捧孟浩然,实际上都抑制他的仕进之路。
有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道,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于是令孟躲在床底下。
当时唐玄宗尚未为杨贵妃所迷,正励精图治,与王维谈了一些政治事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
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赦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这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据说,王维听到这话后,并不替孟浩然辩解,更谈不上替孟引见了。
在床底下躲着的孟浩然,此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如果王维在这个时候利用机会替他的朋友吹嘘一下,孟浩然平步青云的可能性相当大,然而王维却不肯为,于是,孟浩然自知找错了人,自己与仕途无缘了。
《过故人庄》全诗赏析-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
记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
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
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
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
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
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
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