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人物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7
电影《阿甘正传》中人物性格的阐释《阿甘正传》在第67 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荣获了六项大奖,作为一部好电影,它的社会文化魅力不言而喻。
通常情况下,电影都是时代社会文化的产物,而《阿甘正传》通过对智商只有75 的主人公从出生到上学,然后上大学,一直到去越南参战、回家,然后建立捕虾公司、重会女友珍妮,最后跨美长跑的人生故事讲述,将美国现代历史中一些非常重要的事件串联了起来,不仅是对当时美国社会文化的反映,而且还阐明了一个哲理,那就是人的命运决定于人的性格而不是智商。
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电影具有国际性和最快、最广的传播效果,在当代的影响力非常大,人们可以通过电影这扇窗户来观察世界,这就是电影的时代价值,也是《阿甘正传》的时代价值。
电影《阿甘正传》能够让美国人和别的国家的人回顾美国,是一部正统的美国历史剧。
美国在20 世纪60 年代,社会动荡不安,到了70 年代,又非常的自我,这段时期社会政治活动中发生的所有大事件都通过智商只有75 的低能儿阿甘的离奇经历串联着浮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电影中直接再现了1963年6月的阿拉巴马州塔斯卡骚乱、1963 年11 月的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美国第35 任总统肯尼迪被刺、越南战争、乒乓外交和尼克松访华以及水门事件,也回放了猫王、披头士、垮掉一代、嬉皮士等美国当时的社会文化阿甘回到华盛顿以后,见到了穿着典型嬉皮士装束的珍妮和她的男朋友卫斯理,在他们见面的地方还有从事黑人民权运动的黑豹党组织,那个时候过着嬉皮士生活的珍妮和卫斯理,还在吸食着具有最强毒性和迷幻性的毒品LSD看到这些情景的阿甘,并不是急忙处理自己的感情伤口,而是理性的去纠正这些过着嬉皮士生活的人们的行为。
他的正直和勇敢深深地打动着别人。
现在的我们拥有既平静又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放宽了对自己的要求。
所以,在一些“精明”人的眼中,阿甘是“愚蠢”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并不聪明的人,却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情。
而看到这些的我们,不是应该自我反醒一下吗?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影片中所倡导的东西也被反映得淋漓尽致,进行反战演讲的阿甘,在听到珍妮在台下呼喊时,感到非常惊异,同时喊出了让人们永远都难以忘怀的一声“ JENY”。
2、分析《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典型特点,用了那几件事来表现他的特质?人物分析:阿甘:美德的化身(1)阿甘的四次奔跑:童年的奔跑(15:30)、中学的奔跑、越战的奔跑、三年长跑(01:52:00)。
(2)他听话,妈妈和珍妮的话他都会牢记。
(3)他忠诚,在越战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后,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
(4)他守信,巴布死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
(5)他执着,对珍妮的爱情执着,对捕虾执着。
(6)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双腿的中尉一直对自己不能战死在战场上却仍以残废之躯苟且偷生而而恼怒,是阿甘用友善唤回他对生命的信心。
影片《阿甘正传》是一部以轻松形式来表现严肃主题的电影,一部高雅与通俗、庄重与诙谐、严肃与轻松、含蓄与直露完美结合的影片。
电影讲诉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生理残疾者——阿甘,通过自身一系列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再现了美国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阿甘非智慧化形象体现了“美国精神”的回归,同时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揭露。
一、“美国精神”的象征从智商只有75分、身体有点残障的儿童,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捕虾大亨,到跑遍美国。
影片通过阿甘的人生故事,生动的用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美国从五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早期三十五年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阿甘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凝结了许多美国人的生活历程和性格特征。
在片中阿甘看似“超常”,但作为他性格内核的诚实守信、善良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表征了数百年来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所公认的“美国精神”。
阿甘不仅已超出了一个普通的影片角色,成为“美国人”的隐喻,他也同样超越了一个普通的“个人”而成为今日美国人心目中“美国精神”的象征。
在阿甘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着、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
智商只有75分、身体有点残障的儿童橄榄球健将越战英雄捕虾大亨跑遍美国二、社会现实的揭露阿甘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反主流性。
电影《阿甘正传》主要人物之跨文化解读[摘要]《阿甘正传》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部经典电影,通过分析中国受试者对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主要人物的跨文化解读,我们发现他们基本上能够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意义,但是,我们同时还注意到由于受试者对美国本土文化(美国的宗教、历史、价值观等)比较陌生,这使得他们对影片中有些人物产生误读。
因此,要想较为全面、正确地跨文化解读外国电影,我国观众就要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化,同时加强学习自己的本土文化。
[关键词]《阿甘正传》跨文化解读人物一、文化与其组成要素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可以包罗万象,小可以到某一文化现象。
Marsella认为文化是为了改善人们生存现状、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人类发展而代代相传的可以习得并共享的行为。
这一文化的定义在此较为合适。
原因是它把文化内容和文化传播联系了起来。
她强调文化既有外在形式(如艺术品、角色、机构),也有内在表现(如价值观、态度、信仰、认知、情感、感知模式、意识类型和认识论),(Samovar&Porter,2004:32)。
Larry A.Samovar和Richard E.Porter在其著作《跨文化文化交流》中指出。
文化的组成要素有5种:历史、宗教、价值观、社会组织和语言。
此处的历史是指某种文化的历史,它一代代承袭下来并塑造着身处其中的社会成员。
某种文化的历史对这种文化本身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同时还具有特定的文化信息。
宗教是文化的另一特征。
每种文化都有一种主流的有组织的宗教。
其中的信仰活动诸如习俗、仪式、禁忌等都被赋予了某种意义。
其影响渗透到从经济、政治到个人行为等的方方面面。
价值观是文化的又一重要的组成要素。
二者密切相关,以至人们难以将其分割开来。
如Macionis所说,文化意义上的价值观是指作为社会生活普遍原则的理想、善良和美丽的标准(Samovar&Porter,2004:31)。
也就是说,价值观帮助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
《阿甘正传》中的灵魂人物分析摘要:影片《阿甘正传》是一部通过轻松的表现形式呈现严肃主题的电影,实现了高雅与通俗、含蓄与直白等有机结合。
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广受好评,即使现在已经过去多年,这部影片依旧是值得回顾的经典作品。
在《阿甘正传》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刻的道理,其中丰满的人物形象也能够进行深入的探究。
特别是,影片的主人公,智商只有75的阿甘。
本文就依据电影中的语言、思维等进行探究,对阿甘的形象以及所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阿甘;人物形象;精神引言:《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将以往的英雄形象全面颠覆,但是却与美国梦的精神相契合,也就是,只要通过奋斗与努力,就可以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这种在精神层面的暗示,在电影的开场就为观众呈现,通过羽毛这一意向引领观众。
在这部影片中,阿甘是一个得到上天眷顾的智障男孩,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创造了诸多的奇迹。
在表面上看,是讲述阿甘充满传奇的一生,但实际上却是展现美国的战后历史。
一、内心:柔软本片是随着一段动听的音乐开始的,从一根羽毛的飘落开始讲述这一动人的故事。
羽毛从远方的天空飘荡而来,飘过房屋、路过街道……,最后轻轻的落到正在等候巴士的阿甘的脚边。
而阿甘则轻轻的捡起那羽毛,在认真的观察过后,将其夹在本子中。
这根羽毛有着自己的含义,羽毛本身是洁白且柔软的,表达出阿甘柔软的内心。
在越南战场之中,阿甘已经冲出埋伏,却因为不忍看到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因战争而牺牲,再一次返回到战场之中,将重伤的战友救出。
可是,不幸的是,他的朋友布巴最终还是离开了。
阿甘是一个内心柔软,具有爱心、善心等良好品质的人[1]。
所以,已成为富翁的阿甘并没有随意的挥霍金钱,而是将其投入到慈善事业之中,救助更多的人。
二、心灵:纯净如果仔细的观看电影,会发现,阿甘在每一个时代中出场,会有一个不变的标志,也就是蓝色格子花呢衬衫。
在电影的发展中,每一次的转场,阿甘的年龄相较之前都会大几岁。
但是,无论年龄、场景怎样改变,第一个镜头都是穿着这件衬衫。
浅谈《阿甘正传》的人物关系作者:周子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5期摘要:电影《阿甘正传》于1994年上映后,立即大获好评,在1995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独揽六项大奖。
20多年过去了,它依然被奉为经典。
无论是经典台词,还是经典镜头抑或经典的艺术手法,都被后人津津乐道甚至模仿。
单就叙事而言,主人公阿甘的命运,除了与自身的质朴、善良、努力、执着密不可分外,与其命运交织的人物也是关键。
也正是有了这些人物的推波助澜,使阿甘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阿甘正传》;电影;人物作者简介:周子琳(1986-),女,汉族,辽宁省鞍山市人,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助教,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这是电影《阿甘正传》的经典台词,曾入选美国电影学会的“百佳电影台词”。
这句励志之言,不仅是电影中阿甘的人生指南,更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针强心剂。
每每遇到挫折和迷茫时,这句励志台词,便成了许多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引明灯。
人生真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你无法预知下一秒会遇见什么人、发生什么事。
正是这种奇妙的交织构成了人生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阿甘的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过客,比如在车站那些不断路过的听众;而有一些特殊的交错,则成为他人生中最闪亮的记忆。
一、阿甘与母亲我们从阿甘的讲述中,认识的第一个人物就是他的母亲。
那是阿甘人生的启蒙者。
她勇敢、坚强、乐观、善良,对生活充满希望,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阿甘。
为了给他信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母亲总会用一些特殊的方式为阿甘“解释的明白”,并让他相信自己与别人没有不同。
于是,那句经典台词应运而生,伴随了阿甘传奇的一生。
尽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大多数父母更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对于阿甘的母亲,或许更是如此。
她努力营造最好的一切,让他进入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学校学习。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刍议电影《阿甘正传》的人物语言分析邹德刚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阿甘正传》是一部非常具有正能量的电影,主要讲述一个先天智障男孩子自强不息的人生故事。
他的智力比常人低下,却因为有着一颗执着之心,为上天所眷顾,在多个领域中创造出众多奇迹。
对电影《阿甘正传》的人物语言分析非常意义,通过对其人物语言的分析,我们可感受到不一样的思维,面对事情时不一样的“直白”回答。
关键词:电影;阿甘正传;人物语言;分析作者简介:邹德刚(1971-),男,汉族,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168-01前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它能够直观反应出 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了解到阿甘就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创造了众多奇迹,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聪明的人是上天眷顾的,可“愚笨”的人同样不会被上天抛弃。
一、解析电影《阿甘正传》电影《阿甘正传》放映时间与其他相比所花费的时间较长,是一部经典且励志的电影。
电影是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智力只有75的低能儿——阿甘,周围人都觉得他弱智,同龄的孩子欺负他,在学校为了躲避欺负,他一直用“跑”躲避着别人的欺负和捉弄,都说“傻人有傻福”,他因跑成名,因跑成功。
大学毕业之后,阿甘参军去了越南,在那儿获得两位人生挚友,分别是热衷捕虾的布巴和非常正直且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中尉。
同时,镜头另一边是好友珍妮的生活,此时的珍妮已经被环境所“污染”堕落了,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在阿甘心里,珍妮是他一直珍藏在心中的美好,并且一直深爱着她。
但是,珍妮却对阿甘无这方面情感。
后来,战争结束,阿甘以一个越战英雄的身份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随后一次反战集会上,两人再次重逢,但来去匆匆,转瞬即别。
阿甘正传中阿甘的人物形象分析有什么性格特点(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阿甘正传中阿甘的人物形象分析有什么性格特点【导语】:阿甘是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励志的存在。
ForrestGump人物性格分析《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影片中的主角阿甘·福雷斯特是一个呆萌而纯真的人物,他的性格充满了好奇、善良、坚持和毅力,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动和启示。
首先,福雷斯特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总是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充满了兴趣,并毫不犹豫地去探索和学习。
在他读书的时候,他不仅迅速掌握了阅读和写作的技巧,还在数学和修理东西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而在军队服役期间,他即使不是最聪明的人,却奋发努力,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士兵。
福雷斯特的好奇心驱使着他去探索世界,追求知识和自我提升。
其次,福雷斯特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军队中,福雷斯特总是关心他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他对待朋友没有偏见,对待陌生人也始终保持着善意。
他帮助了同班学生巴巴,帮助了双腿残疾的战友丹,还帮助了运动员珍妮。
福雷斯特的善良不仅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也体现在对自然和动物的保护上。
他和珍妮一起创建了珍妮农场,将家乡的美景保护了下来。
福雷斯特的善良给了观众一个重要的道德启示,即善待他人和环境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基石。
第三,福雷斯特的坚持和毅力是他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福雷斯特在生活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他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以不懈努力的精神战胜了一切困难。
他不畏艰难,不放弃希望,始终寻找着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
无论是在长时间的跑步中,还是在寻找珍妮和养育儿子过程中,福雷斯特始终坚持到底,从未退缩。
福雷斯特的坚持和毅力给了观众一个重要的心灵力量,即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福雷斯特还具有一种天真的纯真。
他对世界的看法始终保持着纯真、乐观的态度,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和困难,他总是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和快乐。
他不会因为周围的世俗和痛苦而改变自己的内心。
福雷斯特的纯真和乐观态度给了观众重要的心灵指引,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纯真和乐观的心。
《阿甘正传》分析一、故事分析:整个故事可以分为七个部分,这七个部分是弗勒斯大半生的总结。
1、儿童时代:儿童时代的故事很简单,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介绍弗勒斯自身的条件:身体问题和智力问题。
弗勒斯的腿部健壮有力,但是脊椎弯曲,身体的缺陷让他不得不用矫正器矫正。
弗勒斯的智力是75,低于人类平均智力80的标准,为此他无法正常的在公立学校念书,母亲为了让儿子能够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不惜对学校的校长进行性贿赂。
因此弗勒斯才得以上学,才有了后来与珍妮的故事,这是第二方面的事情。
2、学生时代:上小学的时候弗勒斯因为自己的缺陷受尽同学的欺凌,但是也训练和加强了他跑步的能力,当他挣脱掉矫正器时,一个崭新的弗勒斯便诞生了,这也是他日后充满传奇生活的开始。
凭借在跑步上的优势,弗勒斯顺利的进入大学,然后顺利的毕业。
3、服役时期: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越战时期,应征入伍后,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不嫌弃他、比他的话还多的出身于捕虾行业的巴布,两人关系紧密。
不久越战爆发,两人被一起派到了战场,成为丹中尉的手下。
一次战斗中,弗勒斯所在的部队遭到袭击,巴布战死,丹中尉失去双腿,弗勒斯也因为在救战友的时候受伤,但却因此受到奖励。
另一个是回国服役时期,受伤的弗勒斯与丹中尉一样,被送回国内。
在此期间他受到总统的接见,被授予奖章,并再次见到了珍妮和已经堕落绝望了的丹中尉。
弗勒斯在医院里意外的发现了自己的另外一项特长:乒乓球,因此他还参加了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事件等。
4、退役捕虾时期:退役后的弗勒斯遵照答应过巴布要与其一起捕虾的承诺,来到巴布的老家,买下一艘船,开始捕虾生活,后来丹中尉也遵守承诺,来给弗勒斯当大副,但是他们却捕不到虾,直到一场飓风将其他的船都毁坏后,他们才靠捕虾成为了百万富翁。
但是后来母亲病重,弗勒斯不得不回家,母亲去世后他一直在家,一天珍妮出现了,但是没过多久又不告而别。
5、跑步时期:珍妮离开后不久,弗勒斯开始了一个他不知道理由的跑步行动,就是这个没有理由没有计划的跑步,让他成为了全美国的明星,也为再次见到珍妮奠定基础。
电影《阿甘正传》的人物性格解读
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它以一个智力低下但却具有出色体育天赋的男孩阿甘·冈普尔的成长故事为主线,描绘了美国历史上几十年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变化。
以下是阿甘及其它主要角色的性格解读:
阿甘·冈普尔:阿甘的性格可以说是本片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尽管阿甘智商低下,但他善良、纯真、坚韧不拔、真诚、勇敢和忠诚。
他在每个环节中都表现出了独特的人格特征,比如,当他在越战中受伤时,他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不断尝试,终于成功地救出了同伴,这一特点也渗透到他的人生中。
珍妮·柯宁汉姆:珍妮是阿甘的青梅竹马,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但她的家庭生活却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她的性格充满了反叛和不安,常常会逃避现实。
然而,在电影的结尾,她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终于和阿甘走到一起。
丽塔·蒙洛:丽塔是阿甘的大学同学,一个聪明、自信和勇敢的女人。
她的性格特点包括聪明、勇敢、有决心、坚强而又带有一定的温柔。
佛瑞·邦纳:佛瑞是阿甘在越战期间认识的战友,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和优秀的领导力,同时还充满了幽默和乐观主义。
他的性格让阿甘在那段黑暗时期保持了乐观和勇气。
母亲:阿甘的母亲是电影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她有着一颗慈母的心,对阿甘关爱备至,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她的性格特点包括慈爱、智慧、勇敢、无私和强大。
电影分析—《阿甘正传》电影《阿甘正传》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全景式的展现,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生理残疾者——阿甘,通过自身一系列的人生经历再现了美国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阿甘非智慧化形象体现了“美国精神”的回归,同时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揭露。
本文通过对电影的多个方面分析,尝试着分析其背后的隐喻象征的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文化内涵。
《阿甘正传》是一部以轻松形式来表现严肃主题的电影,一部严肃与轻松完美结合的影片。
一、历史背景分析影片的历史背景是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
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和平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政治暗杀、白宫丑闻此起彼伏,性解放、摇滚乐、吸毒等嬉皮文化在战后一代中流行,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受到怀疑和冲击。
二、主题分析《阿甘正传》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一个颇具煽动性的励志传奇,是一条穿越时空重温历史的隧道。
曲折的爱情故事励志传奇故事展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k党、猫王、黑人入学、肯尼迪总统遇刺、越南战争、反战集会、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约翰•列侬等。
3k党05:25猫王10:30黑人入校22:30肯尼迪总统遇刺30:55越南战争49:00反战集会01:05:20水门事件01:24:00乒乓外交01:14:00约翰•列侬01:14:25三、叙事技巧分析《阿甘正传》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对传统现实主义倾向一定程度的回归和认同,同时又有着不同于古典现实主义的独特之处,它的诗情气韵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理解恰好是一种诗性人生态度的表现,这主要是从电影的叙事技巧方面体现出来的。
首先在《阿甘正传》开篇,影片就采用了回忆式的叙事技巧,利用交叉蒙太奇的方法构造出了这部影片。
因为影片大部分故事的展现是通过阿甘的回忆做为插入来实现的,从而叙事距离得以有效生成。
影片通过对这种叙述方式的采用,让故事自行展现,在作者与故事之间造成一种叙事的距离,有利于作平静、淡泊的铺陈、描叙;另一方面,被追忆的往事由于与主人公状态的时间距离也造成了一种叙事距离,这使追怀、反思的情调得以形成。
小说《阿甘正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吴秀珍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2期内容摘要:《阿甘正传》是美国作家温斯顿·格鲁姆的代表作。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激进的和保守的两类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探析在美国的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的女权运动,反战运动等对女性意识和命运的影响以及她们与命运的抗争。
关键词:女性人物激进的保守的女性意识不平等小说《阿甘正传》是美国作家温斯顿·格鲁姆(1944—)的代表作。
格鲁姆出生在华盛顿特区,1965年大学毕业后,参加越南战争。
战场上的经历为他的后期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越南战争回国后,他写下了著名的小说《阿甘正传》。
这本书在1986年出版时并不怎么出名,直到1994年它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电影的成功带动了小说的畅销,当时小说卖到了170万册,格鲁姆也成为一位畅销书小说家。
小说《阿甘正传》虽然也和战争有关,但纵观整篇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与阿甘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个女性人物形象。
她们生活在美国的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当时正是女权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也是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时期。
这一时期,她们反对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要求提高女性的性别压迫意识,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她们的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
根据小说中几位女性人物对生活现状的接受程度,把她们大致分为激进的保守的两大类。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要重新审视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她们在生活中的抗争。
一.激进的女性人物珍妮·柯伦是比较激进的女性代表,她是个敢作敢为,集纵欲、吸毒、反社会等于一身的女孩。
她是阿甘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在大学期间,珍妮就与男人关系混乱,同居,吸毒,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珍妮早期的生活应该是受到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要求和男性一样追求民主和自由,和男人一样抛头露面参与政治活动。
她的行为非常大胆,做事风格果断,从来不和家人或朋友商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从来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阿甘正传》的人物语言分析摘要:作为一门艺术,电影的魅力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其中,语言的科学利用,不但可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加快故事的发展速度,而且会带给观众深刻的印象。
比如,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人物语言特征十分明显,受到智力因素、成长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阿甘形成了一种语言观,借助电影,向观众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体现出人性美好的一面,令观众在观看完电影以后,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阿甘正传》;电影;人物语言引言:众所周知,一部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很多的人物对白以及巧妙的镜头等。
在电影当中,为了刻画一些人物形象,导演利用人物语言体现出其独特的性格与个性。
显而易见,电影中如果人物的语言特征十分鲜明,往往更加吸引观众。
对于电影《阿甘正传》来说,上映之后,获得了众多奥斯卡奖项,利用经典的台词刻画出阿甘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重要性与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实际上,电影《阿甘正传》的成功之处是通过电影的形式,体现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以及文化内涵,并且精心设计出精彩的人物对白。
所以,笔者结合《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深入分析和研究其中人物的语言特征与风格,感受人物对白的艺术性,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的分析对于电影《阿甘正传》来说,其放映的时间对比其他的电影更久,电影的核心思想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这部依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经上映便火爆全世界,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喜爱。
影片介绍了一个智商仅为75的智力低下的人物,即阿甘,他身边的人认为他是弱智,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被很多学生欺负,始终利用跑来解决问题,并且由于能跑最终走向了成功。
当大学毕业以后,阿甘参军了,来到越南,认识了他人生中的两位真挚的朋友,布巴与邓• 泰勒中尉。
而在镜头另一头则为好友珍妮的生活,她完全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彻底开始堕落[1]。
而阿甘则始终爱着珍妮。
不过,珍妮对阿甘是没有感情的。
当战争结束以后,阿甘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越战英雄,并且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亲自接见,在一次反战集会当中,二人得以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