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与小区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之异同
- 格式:pdf
- 大小:134.09 KB
- 文档页数:3
第九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雨水管渠系统是城市排水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收集并排除城市中的雨水。
在城市化进程中,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原则1. 保证排水功能: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首要目标是确保排水功能的可靠性。
要求设计合理的管径、坡度和配置,使其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排除大量的雨水。
2. 考虑水资源利用:在设计雨水管渠系统时,应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通过引入雨水收集设施、增加蓄水容量等方式,将雨水利用于景观绿化、冲洗马路等用途,减轻城市供水压力。
3. 考虑环保和生态因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应注重环保和生态因素。
可以采用生态沟渠、湿地处理等技术手段,促进雨水的自然分散和净化,减缓城市水体的污染。
4. 考虑城市规划要求: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要根据城市的用地功能和道路布局,合理配置雨水收集点、雨水口等设施,确保整个系统顺畅运行。
二、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1. 确定收集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雨水管渠系统的收集区域。
根据城市规划和地形地貌特点,划分出需要收集雨水的区域。
2. 计算设计雨量:根据当地气象数据和统计资料,计算出设计雨量,即单位时间内的最大雨水量。
这是确定雨水管渠系统设计参数的基础。
3. 确定管道类型和规格:根据设计雨量和收集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管道类型和规格。
常见的管道材料有混凝土管、钢管、玻璃钢管等。
管道的规格应根据流量、坡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计算。
4. 设计管道线路和布置:根据收集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城市规划要求,设计管道的线路和布置。
要合理选择管道的坡度,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动,并避免积水和堵塞。
5. 设计雨水口和检查井:根据管道线路和布置,确定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和数量。
雨水口和检查井的设置要便于维护和清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6. 设计雨水储存设施:根据设计要求和城市需求,设计雨水储存设施,如雨水花园、蓄水池等。
城市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与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雨水的管理和利用。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往往会导致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设计和分析城市雨水利用系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方案以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性、综合性和适用性。
可持续性是指雨水利用系统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例如,通过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要确保雨水利用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保证系统的可持续性。
综合性是指雨水利用系统应与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例如,将雨水利用系统与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景观绿化系统相结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适用性是指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和人口规模等因素。
例如,对于不同的城市,可以采用不同的雨水利用技术,如雨水收集、雨水渗透和雨水储存等,以适应不同的水资源需求和管理需求。
二、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技术方案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雨水收集、雨水渗透和雨水储存等。
雨水收集是指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洗和冷却等用途。
常见的雨水收集设施包括屋顶雨水收集系统、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和地下雨水收集系统等。
通过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可以大大减少城市的径流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雨水渗透是指将雨水通过地面渗透到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资源。
常见的雨水渗透设施包括绿地、花坛和雨水花园等。
通过合理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雨水储存是指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城市的供水和景观绿化等用途。
常见的雨水储存设施包括蓄水池、蓄水塔和蓄水坑等。
通过合理设置雨水储存设施,可以解决城市供水的问题,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
对城市市政排水系统的分析和比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逐步提高,良好的基础设施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市政排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合理规划和设计意义重大。
在设计规划时要注意市政排水系统的合理规划,结合现有的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情况,实现优化设计,切实解决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市政排水系统的体制城市排水工程在规划内容方面主要对市政排水范围进行规划,同时要对排水量进行预测,进而确定排水体制,对排水系统进行布局。
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时候也要对污水进行必要的处理,对处理的程度要进行规定,同时要根据排水工程的位置和建设规模以及用地情况进行规划。
市政排水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排水工程规划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规划可以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和利用方面进行协调统一,同时也能在建设规模和投资方面进行确定。
由于对城市污水及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所采用的管渠系统也不同,各种不同的排水方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排水体制。
1. 合流制城市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在同一排水管渠系统中输送排放,这种排水系统称为合流制。
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污水混合后送往污水处理厂,雨水量大且处理费用高,一些地区对老旧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比较常见的是截流式的合流系统。
截流式是一种改造旧有合流管渠系统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其措施是在合流管道将要接入天然水体时,在河岸边修建一条污水截留管,将合流管中的污水截流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大部分雨水可直接排入河道,其截流设备俗称截流井。
这种改造方式有利于环境保护且经济合理,是目前合流制向分流制改造的过渡方案。
2. 分流制雨、污水各用专用管渠系统排放,称为分流制。
按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以保护水体。
如果各种不同性质的污水,分别由各自的专用管渠排放,则称为完全分流制。
浅谈城镇给水排水系统的特点摘要:小城镇给水和排水系统是保障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本文分析了城镇给水排水系统的特点。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城镇给水排水系统的建设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城镇;给水排水;特点小城镇供水是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小城镇企业和农民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和规模。
由于小城镇既具有城市的特性,又具有农村的特性。
因此,其供水也有区别于城市和农村的自身的特点。
针对小城镇给水系统的特点,在结合我国小城镇供水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具有条件的小城镇中,逐步开展区域供水模式,从而保障小城镇供水系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创建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
一、小城镇给水系统的特点1、发展不平衡由于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力、物力等条件的差异,小城镇供水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
一些经济发达的小城镇,已建有现代化的自来水厂,如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而经济欠发达的小城镇,受经济条件限制,只能建设简易的供水设施,缺少给水处理设施;还有一些较贫困的小城镇,至今还没有供水设施,多数以自备井形式取水。
2、供水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小城镇供水的规模,主要按水厂的生产能力划分。
我国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差异大。
据统计,全国现有乡镇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在1000 m3以下的占总数的77%,日供水能力在0.1-1.0万m3的占总数的20%,日供水能力在1.0万m3以上的只占总数的3%。
因此,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乡镇供水工程规模多数为中小型,管理机构较简单,管理人员较少。
3、水源多采用地下水小城镇供水水源分为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
一般情况下,较多的小城镇选用地下水源,取水较方便,水质好,净化工艺简单,可降低造价。
据统计,现有乡镇供水工程取水水源为地下水的占工程总数的70%以上。
其中泉水、浅层水和深层水分别占19%, 20%和31%。
住宅小区给水系统方案对比及系统选择摘要:住宅小区的给水系统设计合理性关乎到用户的用水质量。
本文根据多年的给排水设计工程实践,对住宅小区室外给水系统选择及方案对比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给水系统;方案对比前言住宅小区给水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建筑内部用水量不均匀,变化较大,而且建筑室外供水管网的水压难以保证,经常低于建筑物内部所需压力。
为确保建筑供水的稳定性以及达到节能的要求,因此在选择住宅小区室外给水系统时应考虑如何保证住宅小区的水压稳定和水量要求等两点要素。
同时也需要避免出现设计方案及方式不当而造成能源浪费问题,需要选择合理的给水方式。
住宅小区室外给水系统主要包括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
一、住宅小区生活给水系统选择住宅小区的主要功能是居住,而住宅小区的用水是以生活用水为主。
由于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相似,因此用水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
住宅小区用水量较大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早餐前后、午饭前后及晚饭前后,在这三个时间段容易或经常达到用水高峰。
由于最高峰往往集中在较短的几个时间段内,传统的市政管网水量难以满足这种短时间的瞬时高峰。
因此为保证这些规模巨大的新建小区的特殊用水需求,往往需要对新建小区的给水进行二次加压,以保证这些小区具有足够的压力满足短时间的用水高峰。
(一)生活给水系统的分类根据现实调研和设计归纳,住宅小区的生活用水,一般有下列几种供水方式: 1.市政管网直接供水此给水系统要求市政管网的水量、水压充足,可以在任何时候均能满足绝大部分的建筑物用水要求。
在面对楼层较低并且用水量较少的楼层,可以利用市政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但对于那些楼层较高、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市政管网的水压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强行采用这种系统,会使高层建筑的高层用户往往面临着无水可用的窘境。
因此,现在的住宅小区特别是具有高层建筑的住宅小区,已经很少采用这种系统。
2.加压供水适用于市政管网水压较低,无法满足住宅小区底层用户用水点用水压力要求时,或为利用市政水压而增设一套管网系统不经济时使用。
城市雨水管理与建筑排水系统设计雨水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对于城市来说,雨水的管理和利用非常重要。
良好的城市雨水管理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而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则是城市雨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内部的雨水排放和雨水的再利用。
本文将介绍城市雨水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并探讨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和技术要点。
一、城市雨水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城市的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城市的土地被大量的建筑和道路所覆盖,地表的渗透性下降,导致雨水无法有效地渗入土壤,而是通过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水体。
这种大量的雨水径流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可能引发城市内的洪涝灾害。
此外,城市的雨水排放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城市雨水管理十分必要。
良好的城市雨水管理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可以将雨水引导到城市内的绿地和水体中,增加土地的渗透性,促进植被生长,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此外,通过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减轻城市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二、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是城市雨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处理建筑物内部的雨水排放和再利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雨水管理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影响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1.降雨量和频率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城市的降雨量和频率。
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和频率不同,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排水系统的容量和处理能力,以便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雨水。
2.建筑物类型和结构不同类型和结构的建筑物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有不同要求。
例如,居民住宅和商业建筑的排水需求不同,高层建筑的排水压力较大。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确定合适的排水系统方案。
3.地势和土壤条件地势和土壤条件对排水系统的设计也有很大影响。
地势平坦的地区通常需要更复杂的排水系统来排放大量的雨水,而地势较陡峭的地区则需要采取更多的防洪措施。
排水体制的选择(1)从城市规划方面看:合流制仅有一条管渠系统,对地下建筑相互间的矛盾较小,占地少,施工方便。
分流制管线多,对地下建筑的竖向规划矛盾较大。
2)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直排式合流制不符合卫生要求,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已不再采用;➢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特别是在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地区,较难采用➢在老城市的改造中,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与直排式相比,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镇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而且也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新建城镇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半分流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渠数量多,建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区等)采用。
(3)从投资方面看: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合流制只敷设一条管渠,其管渠断面尺寸与分流制的雨水管渠相差不大,管道总投资较分流制低20%~40%,但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
由于管道工程的投资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70%~80%,所以总的投资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如果是初建的城镇和小区,初期投资受到限制时,可以考虑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建污水管道而后建雨水管道系统,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发展,且工期短,见效快,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逐步建设雨水排水系统4)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看:➢合流制管道系统在晴天时管内仅有污水流,流速较低,容易产生沉淀,但管中的沉淀物当遇到大雨或暴雨时能被雨水水流冲走。
平时合流制管道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比较低,但由于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较大,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
➢分流制管道系统可以保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也易于控制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时应根据就考虑的几方面因素➢当地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全面规划,按近期要求设计,兼顾远期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而定。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园艺、生活用水等各个领域。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许多小区和建筑物都开始关注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在设计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雨水收集面积、收集方式、储存容量、净化等级等。
下面是一个关于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的介绍。
一、雨水收集面积首先要确定雨水收集的面积,这决定了收集到的雨水的数量。
一般来说,较大的表面积会收集到更多的雨水。
常见的收集面积包括屋顶、道路、停车场、园林绿化等。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收集面积。
二、雨水收集方式在收集面积确定后,需要选择适当的收集方式。
常见的雨水收集方式有屋顶排水和地面排水。
屋顶排水主要通过屋顶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到储水容器中。
地面排水则通过地面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到储水容器中。
在选择收集方式时,应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周围环境,并确保收集方式的效率和可行性。
三、储存容量储存容量是指存放收集到的雨水的容器的大小。
储存容量的大小需要根据雨水收集面积和需求确定。
如果雨水收集面积大,需求也大,那么需要更大的储存容量。
储存容量的选择还应考虑雨水的使用周期和不同季节的降雨情况。
在设计储存容量时,应注意容器的防漏和保洁措施,以确保储存的雨水的质量。
四、雨水净化由于室外或小区的雨水可能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所以在设计雨水系统时,需要考虑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
常见的净化处理方式包括滤网、沉淀池、过滤器等。
滤网可以过滤掉较大的杂质,如树叶、纸屑等;沉淀池可以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净化水质;过滤器可以进一步去除小颗粒的杂质。
五、雨水利用方式最后要确定雨水的利用方式。
雨水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园林绿化、以及生活用水等。
根据具体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当的雨水利用方式,并设计相应的输水管道和设备。
在整个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同时,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清洁,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雨水的质量。
某地城镇道路雨水排水工程设计浅析摘要:市政雨水排水系统按照“分段集中、自成系统、就近排放”的原则。
本项目坚持“依据规划、满足现状、适当超前”的原则并结合步行街的定位进行雨水工程设计。
关键词:道路;雨水工程;管材一、概述该镇区尚无完善的排水系统,部分道路铺设排水管,主要敷设在纬一路、纬二路,雨、污水基本处于自流状态。
二、雨水工程设计1、排水现状排水规划:根据该城镇气候条件,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分流形式,工业的污、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镇区排水系统,镇区医院的污水应经过消毒处理达标后,排入镇区排水管道,污水一律铺设管道排污。
镇区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流经镇区的河渠,汇入南门河。
2、设计原则设计原则:雨水排水系统按照“分段集中、自成系统、就近排放”的原则。
本项目坚持“依据规划、满足现状、适当超前”的原则并结合步行街的定位进行雨水工程设计;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
雨水管设计必须与水利、防洪排涝规划、道路交通及其它专业相协调;雨水管按满流设计,雨水管最小设计纵坡0.3%;雨水设计注重环保,防止乱流、乱排、污染环境;在道路相交的规划路口预留检查井,以利于接管。
3、计算依据据实际调查情况和计算比较,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按下式计算雨水流量,采用P=2年的降雨重现期较为切合实际,暴雨强度公式q=。
雨水流量Q=ψ*q*F(L/s)。
式中p=2年,t=t1+mt2,t1=5—15分钟,暗管延缓系数m=2,t2为管内流行时间(分钟);ψ为径流系数,取0.60;F—汇水面积(公顷)。
4、雨水设计内容城区道路汇水面积是以道路交叉点为控制点,以交叉点标高为控制点标高,按照城区地形情况划分各条道路担负范围,从而确定各条道路的汇水面积(分段),以其作为雨水量的计算依据。
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
根据该城镇总体规划,本工程将道路上的雨水管直接敷设在道路中心线下从道路两侧通过雨水口收集雨水。
城市雨水利用与建筑排水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城市的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在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城市雨水利用为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城市雨水利用有助于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传统排水系统一般会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排放,其中雨水相对直接清洁,而污水则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
然而,传统排水系统只能将雨水迅速排放至河流或海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相比之下,城市雨水利用能够将雨水收集存储并加以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了对水资源的压力。
其次,城市雨水利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传统排水系统中,雨水的迅速排放导致大量的水体污染和水土流失。
而城市雨水利用则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回收利用于园林绿化、街道洗扫、建筑冷却等领域,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这不仅可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湿度和降低气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城市雨水利用在建筑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也成为了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建筑项目中,合理运用雨水利用系统可以起到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将雨水利用系统纳入到整体建筑设计中。
例如,在屋顶、庭院等区域设置合适的雨水收集设备,将雨水引导至地下储水池中进行蓄水。
另一方面,在建筑的运行和使用阶段,应合理利用储存的雨水进行绿化、冲马桶等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建筑的用水量,又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水平。
对于城市雨水利用与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的实施,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
首先,雨水的收集和储存需要合理的设备和管理措施。
例如,需要合适的排水管道、滤水设备和蓄水设施等,以确保雨水质量的安全和储存的充足。
其次,城市雨水利用需要建立政府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以推动社会各方参与和共同努力。
最后,城市雨水利用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雨水利用的认知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