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用于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373.22 KB
- 文档页数:2
多模式镇痛是加速康复外科疼痛管理的发展趋势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主办,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提供学术支持的“解放军总医院第十二届创伤骨科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骨科专科能力建设大会”3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200余位知名专家和近5000名国内骨科医师出席大会。
12年来,这一学术盛会已在业内产生巨大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创伤骨科事业的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严世贵教授在题为《以ERAS为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报告中,介绍了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发展历程和临床优势。
严世贵教授认为,多模式镇痛是一种先进的镇痛理念,是ERAS疼痛管理的发展趋势。
减少应激是ERAS核心理念严世贵教授首先介绍说,ERAS最早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Kehlet教授于1997年提出,并首先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通过改进一系列围术期处理措施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1年欧洲率先成立ERAS协作组,2022年欧洲ERAS协会成立,迄今该协会已发布12个针对不同手术的ERAS指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教授于2007年将ERAS引入中国并率先应用于胃癌手术,从此中国ERAS步入探索阶段。
近年来,ERAS在我国外科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也越来越多。
2022年1月,《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22版)》发布。
该指南对围术期模式下我国ERAS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严世贵教授说,ERAS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采用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和降低手术对患者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应激与创伤,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ERAS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一种理念,是对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措施的优化,通过对现有技术和流程的整合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ERAS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减少痛苦,加快康复;次要目标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多模式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简杨建治;于燕;黄崇亚【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00)009【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同镇痛方式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水平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多模式复合镇痛,对术前及术后VAS评分、细胞因子及皮质醇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术后1 d、2 d、3 d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 IL-8、TNF-α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48 h IL-6、IL-8、TNF-α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 Cor较对照组显著下性降(P<0.05);术后48h Cor及ACTH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围手术期多模式复合镇痛可通过减轻术后炎症状态及应激水平,有效缓解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总页数】4页(P116-119)【作者】杨建治;于燕;黄崇亚【作者单位】汉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相关文献】1.多模式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J], 杨建治;于燕;黄崇亚2.多模式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J], 杨建治;于燕;黄崇亚;3.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J], 白清林;阎文正;戴启宇;马俊杰4.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及其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J], 吕健勇;王左峰;黄翠源;刘莉;欧珊5.不同镇痛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J], 戴书静;刘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试题1. 本文件规定了成人手术后疼痛的() [单选题]A. 评估方法与内容、评估时机、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正确答案)B. 仅评估方法与内容C. 仅护理措施2. 本文件适用于() [单选题]A.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正确答案)B. 所有医务人员C. 患者3. 成人手术后疼痛是指() [单选题]A.手术后发生的慢性疼痛B. 手术后发生的急性伤害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正确答案)C. 手术后任意时间发生的疼痛4. 患者自控镇痛(PCA)是指() [单选题]A. 一种使用自控镇痛装置给药的技术,患者可根据镇痛需要,自行给予医生预先设定剂量的止痛药物,以满足个体化镇痛需求(正确答案)B. 医生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镇痛药物的技术C. 护士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镇痛药物的技术5. 应对所有手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应遵循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处理流程,遵循预防为主、多模式镇痛的原则,对手术后患者落实镇痛措施,鼓励患者及主要照护者参与疼痛管理,并给予针对性教育,评估镇痛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并处理。
以上说法() [单选题]A.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C. 部分正确6. 进行疼痛评估时,应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患者存在疼痛时,应询问或使用体表图评估疼痛部位,宜使用下列疼痛评估工具评估疼痛程度,判定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应询问疼痛性质和持续时间,应观察疼痛是否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或呕吐等伴随症状,宜采用FAS评估疼痛对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宜评估加重或缓解手术后疼痛的因素。
以上说法() [单选题]A. 正确(正确答案)B. 错误C. 部分正确7. 在手术结束转运到护理单元交接时和患者主诉疼痛时,应进行疼痛评估,无痛或轻度疼痛时,应每日进行至少1次疼痛评估,直至出院;期间若使用PCA泵,宜每班进行至少1次疼痛评估,术后评估为中、重度疼痛时,应遵医嘱镇痛治疗后复评,静脉给药后5 - 15min,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后30min,口服给药或直肠给药后1h,或根据药物说明书药效达最大作用时进行复评,直至转为轻度疼痛或无痛,在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疼痛评估。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摘要】术后疼痛是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单一药物镇痛管理方法在控制术后疼痛方面存在局限性,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多模式镇痛管理则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包括药物、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能够更全面地缓解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减轻疼痛,还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为了更好地处理术后疼痛问题,多模式镇痛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多模式镇痛管理的实施方法,提高其效果和普及度,以更好地服务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关键词】术后疼痛、多模式镇痛管理、单一药物镇痛管理、优势、实施方法、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术后疼痛的重要性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副作用,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医疗成本。
疼痛不仅造成患者身心的不适,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效果。
有效管理术后疼痛至关重要。
术后疼痛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患者身上,还会对医疗机构造成负担。
疼痛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增加医疗费用。
及时有效地管理术后疼痛,不仅关乎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关乎医疗机构的运营和管理。
在现代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术后疼痛的管理对于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镇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不仅需要关注手术本身的技术,还需要重视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
2. 正文2.1 单一药物镇痛管理的局限性单一药物镇痛管理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单一药物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术后疼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患者在术后疼痛的类型、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表现出差异,而单一药物可能无法有效地应对所有这些情况。
长期使用单一药物可能导致耐受性和依赖性的发展。
患者可能需要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镇痛效果,而且一旦停止使用药物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
术后自控镇痛三种模式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03-29T16:15:59.9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作者:孙祖波陈兴忠[导读]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医院麻醉科 PCA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并能持续给药,已成为急性疼痛治疗的金标准。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医院麻醉科孙祖波陈兴忠(655000)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绪体验。
疼痛是主观的,对损伤的防御性反应,是大多数疾病的共同症状,为躯体提供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
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现代医学新观点认为“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缓解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和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007年,我国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将在二级以上医院开设“疼痛科”。
术后疼痛是一个重要的但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患者自控镇痛泵(patient一eontrolled,PCA)是1976年随着第一台PCA泵在英国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止痛技术,可由患者自己控制,使用简单、方便。
此法有静脉PCA,硬膜外PCA,皮下PCA等3种给药途径。
PCA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并能持续给药,已成为急性疼痛治疗的金标准。
对镇痛效果而言,合理的给药方式如PCA模式的设置比采用何种镇痛药物更为重要。
本人抽取2014年.01一2015年.06我院应用PCA泵术后镇痛患者13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男41例,女96例,年龄19-82岁,ASA分级Ⅰ-Ⅲ级。
手术种类:(1)普外科:包括疝、胃修补术,乳癌根治术等7例,占5.1%; (2)泌尿外科:包括前列腺电切,肾切除,输卵管切开取石等8例占5.9%;(3)妇产科:包括子宫全切、剖宫产、异位妊娠等80例,占59.2%;(4)骨科: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四肢骨折,关节置换手术等40例,占29.06%。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人手术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与手术相伴随的潜在问题之一就是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康复时间,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以专家为核心的团队共同研究并达成共识,旨在为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提供准确、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一、术前评估手术前的疼痛评估对术后疼痛处理至关重要。
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疼痛史、敏感性和期望值等因素,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镇痛计划。
对于有心理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精神状况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镇痛方案1. 多模式镇痛:在术后镇痛中,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被认为可以提供更好的效果。
药物镇痛、物理疗法以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相结合,可以减少疼痛感知和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2. 药物治疗:短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可用于急性疼痛的缓解,但其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容易导致药物滥用和疼痛加重。
对于轻度到中度疼痛,非甾体抗炎药(NSDs)和醋氨酚等也可作为替代选择。
此外,还可以选用外用贴剂和局部麻醉药物来减轻术后疼痛。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和运动疗法等在术后疼痛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感;冷敷则可缓解术后局部炎症和肿胀。
4. 心理支持: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处理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态度和应对策略,减少疼痛感知。
三、团队合作术后疼痛处理是一个跨学科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
包括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在内的多个专业应参与到术后疼痛管理中,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风险评估和并发症处理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需要对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尤其是老年人和存在慢性疼痛的患者。
同时,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减少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
多模式术后镇痛的应用早在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疼痛为人体第5大生命体征,他们希望凭此观点的提出,以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疼痛的重视度和认知度。
疼痛是大部分疾病都会表现出的共同症状,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者潜在损伤相关的产生不愉快主观情绪和感受的体验。
自从疼痛医学被设为单独的独立学科,已发展有50年左右的历史,但目前仍然以单一的模式进行疼痛治疗的方式居多,而事实上,这样的单一药物治疗或单一方法治疗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疼痛缓解效果的,并且也不能在很大几率上减少疼痛所带来的副作用。
1多模式术后镇痛的概念所谓多模式术后镇痛即是突破单一的镇痛方式,联合应用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者不同的镇痛措施,通过多种技术联合来达到镇痛效果或是获得更好的镇痛作用,尽量减少由于术后疼痛所带来的副反应,代表着今后临床镇痛技术的发展方向。
2多模式术后镇痛的阶梯性治疗方案多模式术后镇痛的阶梯治疗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癌性疼痛治疗是相仿的。
首先按照疼痛等级将其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以及最后的疼痛消失。
在轻度疼痛阶段,也就是阶梯治疗的第一阶段,主要使用到的镇痛药物为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加其他的辅助药物。
而在中度疼痛阶段,也进入到了阶梯治疗的第二阶段,使用到弱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以及相应添加或减少其他辅助药物。
在进入到阶梯治疗的第三阶段时,已经面临着重度疼痛,此时需要使用到强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以及其他辅助药物。
3多模式镇痛方法多模式镇痛实现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联合应用于外周抑制疼痛信号的触发为目的的NSAIDs和区域阻滞以及能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的阿片类药物实现的镇痛效果。
一般比较常用的联合镇痛方法分为以下九种,分别是:(1)NSAID和其他类药物例如阿片类药物联合;(2)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复合用药;(3)复合神经阻滞;(4)外周和中枢的联合用药;(5)神经源性疼痛的治疗;(6)脊髓联合镇痛治疗;(7)病人自控镇痛;(8)不同镇痛方式的联合应用;(9)超前镇痛。
普通外科患者疼痛管理的多模式策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外科患者疼痛管理的多模式策略研究进展,分析其应用效果及优缺点。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发现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但实施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仍存在。
同时,不同镇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药物镇痛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也存在争议。
因此,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进一步完善疼痛管理体系、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等,以更好地为普通外科患者提供疼痛管理服务。
关键词:普通外科;疼痛管理;多模式策略引言在普通外科中,疼痛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对其心理、情绪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管理已成为外科护理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其旨在通过综合应用多种镇痛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本文将对普通外科患者疼痛管理的多模式策略进行综述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多模式疼痛管理模式在传统的疼痛管理中,医护人员主要依赖于单一的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疼痛程度和类型的不确定性,单一的镇痛药物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镇痛效果,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成瘾性风险。
随着人们对疼痛机制的深入认识和护理模式的改进,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逐渐在普通外科中得到应用。
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在普通外科患者中应用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以及个体化镇痛等多种方法。
其中,药物镇痛主要包括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等;非药物镇痛包括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电刺激等)、按摩、音乐疗法等;个体化镇痛则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镇痛方案。
通过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减少副作用、加快患者康复。
二、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的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在普通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包括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个体化镇痛等多种方法。
多模式镇痛用于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酒石酸布托啡诺及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用于直肠癌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方法将全麻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模式组和对照组。
多模式组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帕瑞昔布40mg静脉注射,随即接镇痛泵(舒芬50ug+布托啡诺5mg+托烷司琼5mg+0.9﹪NS共100ml),手术结束时给予布托啡诺0.01mg/kg静脉注射。
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后接镇痛泵(舒芬100ug+托烷司琼5mg+0.9﹪NS共100ml),手术结束时给生理盐水5ml。
镇痛泵流速均为2ml/h,自控量0.5ml/次,锁定时间为15分钟。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用镇静评分法(Ramsay)评价镇静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术后镇痛并发症。
结果两组术后镇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结论多模式术后镇痛效果可靠,副作用少。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多模式镇痛自控镇痛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创伤大,术后疼痛强烈,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采用术后镇痛有助于减轻各种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选择适合的镇痛药物对于确保镇痛和患者的安全意义重大,我们将多模式镇痛用于直肠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直肠癌根治术60例,年龄35~76岁,体重46~80kg,ASA1~2级,既往无麻醉药过敏史及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异常出血及消化道溃疡史。
随机分为多模式组和对照组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2mg,芬太尼3ug/kg,丙泊酚1.5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
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6~10ml/kg,通气频率12~15次/分。
麻醉维持为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4~6ug/kg/h。
阿曲库安0.3mg~0.6mg/kg/h。
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胃肠道肿瘤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杨福明【摘要】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在胃肠道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实施胃肠道肿瘤切除术的15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3组,每组50例,Ⅰ组术后使用羟考酮40mg,Ⅱ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120μg,Ⅲ组术后使用羟考酮30mg+舒芬太尼80mg,比较3组术后4h、8h、16h、24h及48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Ⅲ组术后4h、8h、16h、24h疼痛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低于Ⅰ、Ⅱ组(P<0.05);Ⅲ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但与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能够给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6(051)009【总页数】3页(P961-963)【关键词】羟考酮;舒芬太尼;胃肠道肿瘤;临床疗效【作者】杨福明【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胃肠道肿瘤术后疼痛刺激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患者的恢复,采用有效的镇痛方式可明显减少术后的疼痛应激反应[1]。
舒芬太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术后镇痛,但临床研究发现其难以完全消除内脏疼痛,并且剂量过大还可引起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2]。
羟考酮是当前临床上唯一的阿片双受体激动剂,临床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多模式镇痛的基础用药之一[3]。
本研究将羟考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医院普外科收治住院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50例,其中男85例,女65例,年龄33-75岁(52.7±3. 1)岁,其中胃癌72例,结肠癌33例,直肠癌45例。
多模式镇痛治疗对加速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后康复的临床研究高洁;黄东晓;丁娴【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7(0)S3【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应用于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后加速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E组)各24例,实验组术前开始采取多模式镇痛直至术后48小时,对照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48小时,比较二组患者VAS评分(术后0、2、8、24、48小时)、术后呕吐、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置留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术后48小时舒适度的对比。
结果:E组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呕吐、胃管置留时间E组低于C组,E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要早于C组,术后舒适度E组高于C组。
结论:多模式镇痛用于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可达到加速术后康复的目的,治疗过程有效易实施。
【总页数】2页(P332-333)【关键词】多模式镇痛;加速术后康复;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作者】高洁;黄东晓;丁娴【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R735.3【相关文献】1.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临床指标和体液免疫的变化 [J], 韩述岭;李国新;秦嘉若2.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J], 黎振平;陈裕强;黄卓梅;高晓枫;汪飞;杨骥云3.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联合术后加速康复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及认知功能的作用[J], 李胜杰4.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J], 常素霞5.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胸段硬膜外镇痛与腹横筋膜阻滞对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综合效果的影响 [J], 温婧;严文婵;彭书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式镇痛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评分及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的影响李晓勤;王群;何晓兰;吕岩;王锦龙【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53)4【摘要】目的:探究多模式镇痛(MA)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评分及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39,给予传统镇痛方式)与观察组(n=3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多模式镇痛方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HPOI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镇痛药使用少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HPO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8、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呼吸抑制、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
结论:多模式镇痛能够有效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镇痛满意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缓解病情。
【总页数】4页(P475-478)【作者】李晓勤;王群;何晓兰;吕岩;王锦龙【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华蟾素对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继发骨侵蚀破坏患者疼痛缓解率及血清OPN、MMP-9水平的影响2.健脾扶正汤加减联合复方斑蝥胶囊对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及卡氏评分的影响3.超前镇痛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及血清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4.贝伐单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KPS评分及血清AFP和CEA水平的影响5.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E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KPS评分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黎振平;陈裕强;黄卓梅;高晓枫;汪飞;杨骥云【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7(14)10【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多模式镇痛组(A组)和患者自控镇痛组(B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VAS、BCS和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VAS镇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CS舒适状态评分A组高于B组(P<0.05),PCA实际按压次数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明显优于单纯患者自控镇痛,可减少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避免了阿片类药物剂量过大,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总页数】4页(P9-12)【作者】黎振平;陈裕强;黄卓梅;高晓枫;汪飞;杨骥云【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应用价值 [J], 马臻杰2.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对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J], 齐万红;徐萍;陈晖3.两种镇痛方案对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J], 王卉;吴学东;张侠4.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及其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J], 吕健勇;王左峰;黄翠源;刘莉;欧珊5.腹横筋膜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刘如锋;龙家棋;何凤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强烈,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因此,采用术后镇痛有助于减轻各种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对于镇痛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意义重大。
我们将多模式镇痛用于直肠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满意,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直肠癌根治术60例,年龄35~76岁,体重46kg~80kg,ASA1~2级,既往无麻醉药过敏史及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异常出血及消化道溃疡史。
随机分为多模式组和对照组。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2m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
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6~10mL/kg,通气频率12~15次/min。
麻醉维持为丙泊酚4mg~6mg/(kg·h),瑞芬太尼4μg~6μg/(kg·h),阿曲库安0.3mg~0.6mg/(kg·h)。
1.3镇痛方法手术结束前30min,多模式组给予地佐辛0.3mg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随即接镇痛泵。
镇痛泵配方多模组为舒芬50μg、凯纷5mg、托烷司琼5mg及生理盐水100mL,对照组为舒芬100μ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100mL。
镇痛泵均为流速2mL/h,自控量0.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
手术结束时多模式组给予凯纷0.1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mL。
1.4观察指标观察术后2、4、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评分法(Ramsay)和给药后出现的任何有关的不良反应。
VAS评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小于3分为轻度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大于6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
Ramsay 镇静评分:1分为不安静,烦躁;2分为安静合作;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为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为呼唤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呼唤不醒。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多模式组较对照组VAS评分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两组Ramsay 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doi:10.3969/j.issn.1008-4118.2012.04.19
多模式镇痛用于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黄明江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福建南安362300)
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凯纷及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用于直肠癌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方法将全麻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模式组和对照组。
多模式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 给予地佐辛0.3mg静脉注射,随即接镇痛泵,手术结束时给予凯纷0.1mg/kg静脉注射。
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后接镇痛泵,手术结束时给予生理盐水5mL。
镇痛泵流速均为2mL/h,自控量0.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镇痛效果,用镇静评分法(Ramsay)评价镇静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术后镇痛并发症。
结果两组术后镇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多模式组低于对照组。
结论多模式术后镇痛效果可靠,副作用少。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多模式镇痛;自控镇痛;麻醉学
中图分类号:R61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2)04-0035-02
组别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术后24h
多模式组 3.5±0.79 3.3±0.65 3.0±0.41 2.92±0.46 2.73±0.58
对照组 2.25±0.51 2.18±0.49 2.0±0.37 2.15±0.41 2.61±0.43
35
(下转第42页)
多模式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例,嗜睡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呼吸抑制2例,恶心呕吐3例,皮肤瘙痒2例,嗜睡1例,尿潴留2例。
两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
讨论
术后镇痛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术后焦点问题,术后疼痛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大,伤口疼痛剧烈而且持久,疼痛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反过来加重了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对手术患者恢复不利[1]。
这对术后镇痛的质量和安全有更高的要求。
多模式镇痛是通过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方法阻断疼痛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时机和靶位减少外周和中枢敏感化而获得最佳疗效[2]。
其目的是提高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强阿片类激动剂舒芬太尼,药物的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5~10倍[3]。
因其镇痛强度大,起效快,作用时间长而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
但大量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限制其单独用于术后镇痛。
多模式镇痛可以大大减轻舒芬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3种药物作用于产生疼痛的多个环节,起到协助互补作用,小剂量的多种药物配合使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地佐辛是κ受体激动剂,也是μ受体拮抗剂,成瘾性小,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
地佐辛能缓解术后疼痛,其镇痛强度、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4]
,
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痛觉超敏,提高痛阈,达到术后镇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5]。
凯
纷本品由脂微球和其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
氟比洛芬酯为氟比洛芬的前体药物,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脂微球制剂具有靶向、控释、缩短起效时间的作用。
用于术后镇痛优点在于没有中枢抑制作用,不影响处于麻醉状态患者的苏醒,可在术后立即使用。
手术结束时给予0.1mg/kg 凯纷可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急性疼痛,缓解术后寒战和烦躁焦虑。
本研究显示地佐辛、舒芬太尼、凯纷小剂量复合的多模式镇痛的多重作用机制能完善地阻滞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在直肠癌术后镇痛上能达到满意效果,不良反应少,镇痛质量好,安全性高,可作为术后镇痛治疗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元敏.成人重症监护病房中手术后止痛和镇静药物选择指南[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1):21-24.
[2]Skinner HB,Multimodal acute pain management[J].Am J Orthop
(Belle Mead NJ),2004,33(5Suppl):5-9.
[3]杨焕杰,王应文,梁华贺,等.舒芬太尼用于老年食管癌术后静脉镇
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9(3):95-96.
[4]Cheer SM,Goa KL.Parecoxib(parecoxibsodium)[J].Drugs,2001,61
(8):1133-1141.
[5]Dahl JB,Moiniche S.Pre-emptive analgesia [J].Br MedBull,2004,71:
13-27.
收稿日期:2012-11-05
表2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Ramsay 评分(x -±s )
组别术后2h 术后4h 术后8h 术后12h 术后24h 多模式组 2.85±0.38 2.98±0.33 3.0±0.29 3.0±0.18 2.87±0.24对照组
2.75±0.41
2.90±0.4
2.84±0.33
2.79±0.32
2.68±0.36
(上接第35页)
发症发生,需要使用少量乙烯雌酚防止阴茎勃起以减轻疼痛和防止伤口裂开。
包皮环扎术是采用上海宏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HK 型环扎去除包皮专用器械,应用包皮环扎器将包皮结扎在对应规格包皮环上,使结扎远端包皮缺血,逐渐自然干性坏死、脱落而达到效果。
术后不需应用乙烯雌酚来防止阴茎勃起。
包皮环切术组有6例伤口出血及血肿,是由于术后结扎线松脱所致,经加压包扎或二次手术治愈。
2例伤口裂开是由于术后阴茎勃起导致缝线割穿少量包皮缘而致伤口裂开,经换药和二次手术治愈;而包皮环扎术组无术后出血、血肿和伤口裂开。
包皮环切术组8例感染和包皮环扎术组2例感染,均为阴茎
头分离后创面感染,均经伤口换药和外用抗生素乳膏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后治愈。
包皮环切术与包皮环扎术治疗小儿包茎比较,后者优势明显。
应用H K
型环扎去除包皮专用器械对小儿包茎行包皮环扎术操作简单,手术出血少或不出血,不缝合,低疼痛,无线结残留,包皮伤口边缘整齐光滑、柔软,疤痕小,美观。
术后护理简单,不用拆线,避免了二次痛苦。
术后并发症少。
适合于各级医院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Peter Mattei.小儿外科指南[M].李龙等,译.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
社,2006:72l-724.
[2]王果,李振东.小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901-906.
收稿日期:2012-11-23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