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概论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48 MB
- 文档页数:233
幼儿园课程概论全套课程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幼儿园课程概论,主要围绕教材的第一章“幼儿教育与幼儿园课程”进行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教育的概念、特点、任务及其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原则、组织与实施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和特点,理解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
2. 使学生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原则以及组织与实施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幼儿园教学场景,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幼儿教育的概念、特点、任务,以及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原则。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概念、特点、任务目标、内容、原则组织与实施方法2. 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方法教学活动设计环境创设家园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教育的特点及其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2)阐述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原则。
(3)分析实际幼儿园教学案例,说明课程组织与实施方法。
2. 答案:(1)幼儿教育的特点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幼儿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
(2)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认知能力、行为技能等方面。
内容涵盖:身心健康、语言表达、社会适应、科学探究、艺术表现等。
0102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国际性。
定义特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01研究对象02任务主要研究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影响因素以及教育策略等。
揭示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儿童教育的原则、方法、手段等,提高教育质量;探讨儿童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发展历程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再到多元主义的发展历程。
趋势国际化趋势加强,跨文化交流增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注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速度非常快,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等方面的增长。
身体发育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完成更复杂的动作。
运动能力提高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在学前阶段逐渐发育成熟,为儿童感知世界提供了基础。
感觉器官发育学前阶段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如饮食、睡眠、卫生等方面。
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认知能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情感发展丰富学前儿童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包括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达和控制。
语言能力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运用更复杂的词汇和句子。
个性初步形成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开始显现,如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
01020304学前儿童开始理解社会规则、道德标准等社会认知方面的内容。
社会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逐渐丰富,如同情心、责任感等情感的培养。
社会情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前阶段是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如适应新环境、解决人际冲突等方面。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及教育01制定依据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