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双变量不等式问题的两个“妙招”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
数
学
篇思路探寻
而t=x+x2+y2>0,所以t≥45.
当t=45时,x=310,y=25,符合题意,故选A.
我们引入新元t,通过等量代换构造关于y的一元二
次方程,即可根据方程有解的必要条件,利用Δ≥0建立
不等式,利用判别式法求得t的取值范围.四、利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解
在解答代数问题受阻时,我们不妨转换思考问题的
角度,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入手,利用解析几何知识来解
题.一般地,可将y=x看作一条直线,将y=x2+k看作
一条抛物线,将x2+y2=1看作一个圆,构造出几何图
形.这样便可通过研究直线、曲线、圆的方程及其位置关
系,确定目标式取最值的情形,从而求得目标式的最值.解:因为x,y>0,2x+y=1,所以该式可看作一条直线
的方程,
设z=x+x2+y2,该式可看作直线2x+y=1上在第
一象限的点P(x,y)到y轴的距离d与原点的距离之和.
设原点关于直线2x+y=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O1(m,n),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的方程组:
ì
í
îïï
ïï2⋅m+02+n+02-1=0,
(-2)⋅n-0m-0=-1,解得ì
í
îïï
ïïm=45,
n=25,
所以O1()45,25.由图形的对称性可得,|PO1|=|PO|,
所以z=|PO1|+d,所以当PO1⊥y轴时z最小,
故当且仅当x=310,y=25时,zmin=45.故选A.
我们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入手,将2x+y=1看作一
条直线,将z=x+x2+y2看作直线2x+y=1上在第一
象限的点P(x,y)到y轴的距离d与原点的距离之和,便
将问题转化为解析几何问题,利用点关于直线的对称性、
直线之间的垂直关系求得目标式的最值.
总之,求解多元最值问题,需运用发散性思维,将问
题与所学的知识关联起来,寻找各个知识点与问题中式
子、数量之间的契合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以获
得不同的解题方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双变量不等式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常客”,
且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问题的难度一般较大,侧
重于考查函数的单调性、导数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
不等式的性质等.解答双变量不等式问题,往往需通过构
造同构式、指定主元,才能将问题转化为常规的单变量不
等式问题,以利用函数、导数、不等式的性质顺利求得问
题的答案.
一、构造同构式
在解答双变量不等式问题时,我们可先将不等式进
行适当的变形,使不等号两边式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然
后根据其特征,构造函数模型,将双变量看作函数的两个
自变量;再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导数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判断出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
求得函数的最值,从而证明不等式成立.
例1.已知f(x)=12x2-ax+(a-1)lnx,其中1 证明:对于任意的x1,x2∈(0,+∞),x1≠x2,都有 f(x1)-f(x2) x1-x2>-1. 证明:设x1>x2,函数g(x)=f(x)+x, 由f(x)=12x2-ax+(a-1)lnx可得:g(x)=12x2+(1-a)x+(a-1)lnx, 对g(x)求导得g'(x)=x+a-1x-(a-1),破解双变量不等式问题的两个“妙招”李遐龄 5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数 学 篇而x+a-1x-(a-1)≥2x⋅a-1x-(a-1) =1-(a-1-1)2, 因为10, 所以g(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 又因为x1>x2,所以g(x1)>g(x2). 所以f(x1)+x1>f(x2)+x2, 则f(x1)-f(x2) x1-x2>-1. 同理可证当x1 x1-x2>-1. 我们先将不等式f(x1)-f(x2) x1-x2>-1化为f(x1)+x1> f(x2)+x2,即可构造出同构式,据此构造出函数g(x)= f(x)+x,转而将双变量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单变量函数g(x)的单调性问题,利用导数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 判断出函数的单调性,即可证明不等式. 例2.已知函数f(x)=lnx+x2-3x,对于任意 的x1,x2∈[1,10],当x2>x1时,不等式f(x1)-f(x2)> m(x2-x1) x1x2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将f(x1)-f(x2)>m(x2-x1) x1x2变形可得f(x1)- mx1>f(x2)-mx2, 设函数h(x)=f(x)-mx,即h(x)=lnx+x2-3x-mx, 求导得h'(x)=1 x+2x-3+mx2≤0, 将其变形可得关于m的不等式m≤-2x3+3x2-x. 设函数F(x)=-2x3+3x2-x, 求导得F'(x)=-6x2+6x-1=-6(x-12)2+12<0, 可知函数F(x)在[1,10]上单调递减, 所以F(x)min=F(10)=-1710,即m≤-1710, 所以参数m的取值范围为(-∞,-1710]. 先将目标不等式f(x1)-f(x2)>m(x2-x1) x1x2变形,构 造出同构式和函数h(x)=f(x)-mx,即可将问题转化为 关于单变量x的函数最值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求最值 时,不仅运用到了分离参数法,还用到了导数法.若无法 直接求得参数的范围,就可以考虑对参数进行适当的变 形,将其与题目中的条件相联系,把问题转变为求某一个函数的最值问题,这样可使解题思路柳暗花明.二、指定主元 对于双变量不等式问题,往往可根据已知条件和解题需求,指定其中一个变量为主元,根据两变量之间的联系,将问题转化为关于该主元的不等式问题来求解.通常可将已知取值范围或已知关系式的变量指定为主元,通过研究主元的范围、变化规律、最值来探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对于任意n∈N*,恒有(1+1 n)2n+a≤e2,求实数a 的最大值. 解:在(1+1 n)2n+a≤e2的两边同时取对数,可得(n+ a2)ln(1+1 n)≤1.由1+1 n>1,可得a2≤1ln(1+1 n)-n, 设g(x)=1ln(x+1)-1 x(x∈(]0,1), 则g'(x)=(1+x)[ln(1+x)]2-x2 x2(1+x)[ln(1+x)]2. 设h(x)=(1+x)[ln(1+x)]2-x2(x∈(]0,1), 则h'(x)=[ln(1+x)]2+2ln(1+x)-2x, h″(x)=2[ln(1+x)-x]1+x. 再设f(x)=ln(1+x)-x,则f'(x)=11+x-1<0, 从而可知f(x)在(]0,1上单调递减, 所以f(x) 所以h(x)在(]0,1上单调递减, 从而可知h(x) 所以g(x)在(]0,1上单调递减, 所以g(x)≥g(1)=1ln2-1, 即a2≤1ln2-1,所以实数a的最大值为2ln2-2. 我们将n看作主元,通过分离参变量,将a用含n的函数式表示出来.再构造函数,通过研究其导数,判断出函数的单调性,求得函数的最值,进而求得参数的取值范围.虽然双变量不等式问题较为复杂,但我们只要能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构造出同构式,或结合题意指定合适的主元,便能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单变量单调性、最值问题,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导数的性质来解题,快速求得问题的答案.(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思路探寻 5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