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级别对照表
- 格式:docx
- 大小:3.17 KB
- 文档页数:2
地震等级的分类
地震震级(简称震级)共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震颡是表贻k震颡的量度,是次分震源放出的褚量大小的等窥。
单位是望时,通常用容母M表示,它与地震讦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故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次每相差1.1股,能量相差大5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震级是湎过没裸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囊度,考阁到比震波在待阍过程中的哀威震的优定需要耍考梅北震亲度和震中离。
汉定北震是依靠仪器记录的地震波。
取不同的地震波震湘可以求得不同的地震震极。
通常所的里氏震级是一种近震震级。
中国使用的是统一震级Ms,最后的结果是取多台的平均震级。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及破坏力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来进行分类的。
震级是指地震的能量大小,通常使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表示。
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的影响程度,通常使用烈度表来表示。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地震等级的划分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震等级划分标准:
1.中国地震局地震烈度表:将地震分为1-12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烈度等级。
2.美国地震学会地震烈度标准:将地震分为1-10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烈度等级。
3.里氏地震等级:使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的能量大小,震级越大,地震能量越大。
地震的破坏力与地震等级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地震等级越高,破坏力也越大。
地震破坏力的大小取决于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形地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影响破坏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力。
地震级别分类是根据地震释放的能量来划分的。
具体如下: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此外,地震灾害等级,是地震灾害大小的级别划分,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抗震设防烈度与级数对照表(我们一般讲的6级、7级、8级地震的对应建筑力学上的抗震设防烈度是多少)地震的等级是说遭遇自然灾害地震一次性释放的最大能量相当于世界公认的级别,这与建筑结构没有直接关系。
不论是几级地震,只要建筑结构处于震源中心附近,统统顷刻灰飞湮灭!抗震设防烈度是国家采取抗震设防划分的级别标准来对待,这要依据不同地质构成环境、有史以来震害大小、频率、震害对国民经济危害程度、人口稠密程度、已有工程对国家重要性等等来规定不同标准,以指导预防的投入。
我国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有详细的分类,及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例如丙类设防中,规定的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0.2g)、8度(0.3g)、9度等。
没有对应于地震等级的抗震烈度那种教材!设防烈度不与地震等级发生对应关系!回答你好亲1.一般抗震设防烈度6度是抗震等级为5级。
同一6度区,根据房子高度和结构、重要性等不同,抗震等级也是不同的2.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抗震等级一般可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更多1条按国家规范,房屋的设防烈度为7度,就是说至少能承受烈度为7度的地震。
抗震度数和地震的里氏级数不一样。
我国抗震设防烈度分6-9度,度数越高要求越严。
根据2002年起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要求做到: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50年一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475年一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1641-2475年一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扩展资料:一、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地震等级划分表地震等级划分表是指根据地震的震级大小,将地震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表格。
常见的地震等级划分表有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地震等级划分表和中国特有的中国地震烈度等级划分表。
里氏地震等级划分表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它是通过对地震波振幅进行测量,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字指标,称为“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根据这个指标,将地震分为以下5个等级:1. 震级小于3.5:微弱或无感知,只能被仪器探测到;2. 震级在3.5到5.4之间:能够被人感知,但一般不会造成重大损失;3. 震级在5.5到6之间:可能会引起轻微破坏;4. 震级在6到6.9之间:可能会引起中度破坏;5. 震级大于7:可能会引起严重破坏,并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
中国地震烈度等级划分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分类方法。
它是通过对地震后人类和建筑物的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将地震分为以下12个等级:1. 无感:无人感知;2. 微震:有些人能够感知,但不会造成损失;3. 轻微烈度:可能会引起轻微损失;4. 微烈度:可能会引起轻微破坏;5. 弱烈度: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失;6. 中等烈度:可能会引起中等程度的损失;7. 较强烈度: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损失;8. 强烈烈度: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损失,并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9. 极强烈度: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损失,并对广大区域产生影响;10. 特大灾害性质级别1-3(简称特大一、特大二、特大三):可以造成极其严重的灾害,对整个区域甚至国家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地震等级划分表是根据不同指标将地震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表格。
里氏地震等级划分表和中国地震烈度等级划分表是两种常见的地震等级划分表,它们的划分标准和等级数量都不同。
了解地震等级划分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震烈度表地震(earthquake)⼜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地震波的⼀种⾃然现象,⽬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年重新编订):1度:⽆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在完全静⽌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在静⽌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多数⼈,室外少数⼈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作响;5度:惊醒-室外⼤多数⼈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出现裂纹;6度:惊慌-⼈站⽴不稳,家畜外逃,器⽫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量崩塌,⽔⾯⼤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量倒塌,路基堤岸⼤段崩毁,地表产⽣很⼤变化;12度:⼭川易景-⼀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新中国成⽴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2010年04⽉21⽇:全国降半旗为⽟树遇难同胞祈福,全国为⽟树2064⼈遇难同胞默哀2010年04⽉14⽇09时25分许:青海省⽟树藏族⾃治州⽟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发⽣6.3级地震。
2010年04⽉14⽇07时49分许:青海省⽟树藏族⾃治州⽟树县(北纬33.2,东经96.6)发⽣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
2010年3⽉4⽇8时18分50秒:台湾⾼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22.98度)发⽣6.7级地震。
2009年12⽉19⽇21时03分:台湾花莲东南⽅海域发⽣6.8级地震。
2009年8⽉28⽇09时52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治州(北纬37.6度,东经95.8度) 发⽣6.4级地震。
地震级数划分标准
一、地震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震级越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也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和地方震震级(Ml)等几种,在大多数情况下,Ms是最常用的震级,本书也以面波震级为主要介绍对象。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和古登堡创立的里氏地震规模,其分级标准如下:
1. 弱震: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2. 有感地震:3-5级,人有感觉,但无破坏发生;
3. 中等强度地震:5-6级,可发生破坏性地震,人可感觉到明显的摇晃,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 强震:7-8级,会发生较强烈的破坏,人感觉到剧烈的摇晃;
5. 大地震:8级以上,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地面的剧烈运动会导致山崩地裂等严重后果;
6. 烈度:烈度不只和震级有关,也和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烈度大,震源深、震级小则烈度小。
二、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是影响烈度的重要因素。
震源深度浅的地震,地表及建
筑物受破坏大,反之,地表及建筑物受破坏小。
根据震源深度可以将地震分为浅源地震(60公里以内)、中源地震(6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300公里以上)。
破坏性最大的是浅源地震,有时甚至会毁坏整个城市。
三、地表地质
地表地质不同,对地震的抗性也不同。
比如山区的河谷两岸岩性松散、高角度断层多、新构造隆起影响大的河谷地区均是地震易发区;反之,河谷两岸岩层完整、岩性单一、坡度缓、侧压力小、地下水位低或埋藏较深的地区则不易引发地震。
震级与烈度对照表
震级和烈度都是用来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本身所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烈度共分十二级。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相关参数
中国地震烈度表是中国地震学家根据中国地震的特点和历史经验制定
的一种评估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准。
它主要根据地震烈度来划分地震的
强度,以便于对地震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中国地震烈度表分为12度,从Ⅰ度到Ⅻ度,每一度代表着不同的烈度范围和破坏程度。
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参数包括烈度、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
其中,烈度是指地震在地表上产生的破坏程度,是衡量地震灾害的重要指标。
震级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衡量地震强度的重要指标。
震源深
度是指地震发生的深度,是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重要因素。
震中距是
指地震震源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是评估地震烈度和灾害范围的重要
参数。
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评估地震灾害,还可
以用于地震预测、地震工程设计等方面。
在地震预测方面,中国地震
烈度表可以根据历史地震数据和地震活动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
地震烈度和灾害范围,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重要参考。
在地震工程设
计方面,中国地震烈度表可以根据地震烈度和震级等参数,确定建筑
物的抗震等级和设计标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
总之,中国地震烈度表是中国地震学家根据中国地震的特点和历史经验制定的一种评估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准,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地震预测、地震工程设计和地震应急救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震级与破坏程度对应表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供地震震级与破坏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表,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影响和风险。
表格
注意事项
- 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会受到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和震源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以上表格仅供参考。
- 在地震发生的地区,人们应该密切关注政府和相关机构发布的地震警报和应急措施,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以上为地震震级与破坏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地震的性质和风险。
地震级别对照表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强度可以用地震级别来衡量。
地震级别是根据地震的震级大小来划分的,它是一个用于描述地震强度的指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地震级别对照表。
1. 震级1-2级:这种地震一般只能被地震仪器检测到,人们很难感觉到地震的存在。
2. 震级3级:这种地震可以被人们感觉到,但是一般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3. 震级4级:这种地震可以造成轻微的损失,如房屋的轻微震动、窗户的轻微摇晃等。
4. 震级5级:这种地震可以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房屋的轻微破坏、墙体的裂缝等。
5. 震级6级:这种地震可以造成较大的损失,如房屋的严重破坏、桥梁的倒塌等。
6. 震级7级:这种地震可以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如城市的大面积破坏、道路的塌陷等。
7. 震级8级及以上:这种地震可以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如城市的毁灭性破坏、大规模的人员伤亡等。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地震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提高人们的地震意识,做好地震应对准备工作,以减少地震对人们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地震预警服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