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壮医—壮族医学特色诊疗云海
- 格式:docx
- 大小:25.12 KB
- 文档页数:9
壮族传统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壮族传统医药是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医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壮族传统医药,并探索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壮族传统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一、壮族传统医药概述壮族传统医药是壮族民族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的产物,它包括草药疗法、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
壮族传统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阴阳五行”、“气血”、“脏腑经络”等,它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注重平衡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
二、壮族传统草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1. 草药药方的研究壮族传统医药中使用的大量草药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深入研究。
许多草药具有明显的药理学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壮族传统草药黄芪被发现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被应用于癌症治疗中。
壮族传统草药剑麻也被发现具有降压、抗菌和抗炎作用,在高血压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2. 中草药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壮族传统草药在慢性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壮族传统医药中可以找到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
例如,壮族传统中草药秋水仙能够降低血糖和血压,在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针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壮族传统医药中的针灸疗法已经逐渐在现代医学中得到认可和推广。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机体的功能,它在疼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壮族传统针灸疗法如舌针、炙针等在现代医学中被广泛运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有明显效果。
四、壮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壮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是推动壮族传统医药应用的重要途径。
现代医学的技术和设备可以为壮族传统医药提供科学依据,而壮族传统医药则可以为现代医学带来更多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双方的结合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壮族传统医药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民族医药特色汇报材料
《民族医药特色汇报材料》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民族医药资源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传统和特色。
以下是关于民族医药特色的汇报材料:
一、藏医药特色
藏医药源远流长,结合藏族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医疗体系和诊疗方法。
藏医药强调平衡治疗,注重调整人体气血和脾胃功能,使用大量草本植物和动物药材进行治疗。
二、苗医药特色
苗族医药历史悠久,擅长采用苗药、汤药、膏药等方式进行治疗。
苗医药注重辨证施治,尊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擅长针灸和草药疗法。
三、壮医药特色
壮族医药以土法取药、水煎服药、风培直接药等为主要特征,善于运用当地的药材和资源进行治疗。
壮医药讲究药食同源,注重饮食起居和治疗结合,对于调养和保健也有丰富的经验。
四、哈尼医药特色
哈尼族医药擅长采用土法、水煎、沸煮、炒茶等方法,注重保健和治疗结合。
哈尼族医药在云南省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特色药材和特色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五、维吾尔医药特色
维吾尔族医药注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擅长使用当地植物药材和中药饼剂进行治疗。
维吾尔医药还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强调饮食和饮水的安全卫生。
以上是关于民族医药特色的汇报材料,每个民族医药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价值,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宝贵的医药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大美育观为广西民族医药“医+X ”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经验启迪和思想理论指导。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广西民族医药文化资源开发与活化重构“医+X ”美育模式,融合“三香一美”、“和合校园”文化、健康科普“四进”工作等开展美育资源开发、科普队伍建设和科普路径拓展,丰富“医+X ”美育活动体系,深化广西民族医药“医+X ”美育进社团、进课堂、进岗位的实践改革,完善多维评价机制,以期全方位提升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关键词]大美育观;“医+X ”;广西民族医药;美育;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2-0122-05[收稿时间]2023-07-26[基金项目]202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民族医药文化‘医+X ’美育工作模式构建与实践”(2022SZ040);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中医学教师创新驱动机制及团队建设模式研究”(2022KY1382)的阶段性成果;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课题“政校行企‘三维共进’协同构建大健康文化传播场景效果评价与路径优化研究”(2023KY1410);2023年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党的建设专项重点课题“五维党建联盟助推健康乡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机制研究”(2023ZJY195)。
[作者简介]陈卫东(1982—),男,河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通信作者:常雪松(1979—),女,河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论和教师队伍建设。
大美育观的生成和发展为构建广西民族医药“医+X ”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美育方式方法、提升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成效,提供了思想基础、历史经验和理论指导。
广西民族医药“医+X ”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在大美育观的指引下,将医药与艺术、体育、音乐、手工创作等各育人要素、育人手段相结合,探索融合式美育,为深化医药院校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价值引领和路径启迪。
壮族古老传统医药知识壮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中,古老的传统医药知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古老的医药知识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界的理解,还为他们提供了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壮族古老的传统医药知识。
一、植物药物壮族传统医药中广泛使用各种植物药物来治疗和预防疾病。
许多壮族人相信,大自然中的植物具有神奇的疗效。
他们使用植物的根、叶、花、果实等部分来煮汤、研磨成粉末或直接食用。
例如,壮族人民相信鸡骨草可以治疗感冒和咳嗽,他们将鸡骨草晒干后研磨成粉末,然后用温水冲服。
除此之外,壮族人还使用龙胆草、黄药子等植物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这些植物在壮族古老的传统医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动物药物除了植物药物外,壮族传统医药还使用动物药物。
壮族人相信某些动物的器官和部位具有治疗和保健的功效。
他们使用动物的骨骼、皮肤、肌肉、内脏等部分来制作药物。
例如,壮族人民相信熊胆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的问题,他们将熊胆煎煮后食用或制成药丸。
此外,壮族人还使用虫草、鹿茸等动物药物来滋补身体和治疗疾病。
动物药物在壮族古老的传统医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针灸和推拿除了草药和动物药物,壮族人民还常常采用针灸和推拿的方式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一种通过插入和转动细针来刺激穴位的方法,以平衡身体的气血和调整人体的功能。
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按揉来刺激身体的特定部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的技术。
壮族人相信通过针灸和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四、饮食调理在壮族的传统医药中,饮食也被视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壮族人民相信通过饮食调理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根据传统医药理论,某些食物的性质可以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壮族人相信食用绿豆可以清热解毒,他们会在炎热的夏天食用绿豆汤来降温。
此外,壮族人还注重食物的搭配和烹饪方式,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总结起来,壮族古老的传统医药知识涵盖了植物药物、动物药物、针灸、推拿和饮食调理等方面。
中国壮医学内容
中国壮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主要流传于中国云南省壮族地区。
它包括了中医、巫术、草药、按摩等多种疗法,强调身体与自然界的和谐,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壮医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在治疗疾病时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情况,强调病因与病机的综合分析,并将人类的健康与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壮医学的临床技术非常独特,如“针灸”、“火针”、“拔罐”、“刮痧”、“足疗”、“推拿”、“吹箫”等。
其中,针灸和火针是壮医最常用的手段,针灸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火针则是用火烧热针头来刺激穴位。
拔罐、刮痧和足疗则是通过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
此外,壮医还注重草药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壮医还有一些独特的疗法,如“摇病”、“扫病”、“吹箫祛邪”等。
摇病是指通过摇动患者的身体来调整气血,扫病则是用竹帚扫拂患者的身体来驱走疾病,吹箫祛邪则是用特制的箫吹出特定的音乐来清除邪气。
总之,中国壮医学是一门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它强调个体化治疗、环境与人的关系,注重预防和治愈,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得分78分)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为了实现从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广西区域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包括()个平台建设和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等内容。
[2分]A4B5C6D72. 下列不属于广西10个千亿元产业的是()。
[2分]A食品B汽车C有色金属D农业3. 下列不属于广西特色农业创新发展背景与意义的是()。
[2分]A创新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是实施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B创新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是鼓励制糖企业与国内大型食品、饮料、医药等用糖企业进行战略重组的需要C创新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是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D创新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是实施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4. 不属于发展特色水果主要内容的是()。
[2分]A加强水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B发展跨境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
C加强水果采摘后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技术、果品质量追溯技术开发与应用。
D引进域外品种,树立特色品牌5. 开发特色健康产品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2分]A鼓励中药壮瑶药产业发展壮大B传统中医技术创新C打造大健康产业服务平台D加快发展健康食品产业6. 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业不包括()。
[2分]A桂糖产业B特色水果产业C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D桂茶产业7. 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路面这项技术是由()与广西正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
[2分]A广西民族大学B广西师范大学C桂林理工大学D广西大学8. ()药是广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分]A藏医B壮医C苗医D瑶医9. 少数民族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走()道路,可以让壮瑶医药在民族医药体系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分]A集约化发展B规模化发展C市场化发展D产业化发展10. 下列不属于代表先进制造业的特点的是()。
壮族民间传统医术的疗效与价值壮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壮族民间传统医术作为独特的宝贵财富,一直被传承并在当地广泛使用。
本文将探讨壮族民间传统医术的疗效与价值,介绍其中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壮族民间传统医术的疗效在当地人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几千年来,壮族民间传统医术一直在解决人民的健康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壮族民间传统医术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方式,采用多种独特的方法,如点穴、推拿和拔罐等。
这些疗法既独具特色,又深受壮族人民的信任和喜爱。
壮族民间传统医术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对于常见的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壮族民间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
例如,壮族民间医生常用柴胡、黄连等中草药来治疗感冒,通常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并加速康复。
此外,壮族民间传统医术在一些慢性疾病治疗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许多壮族民间方剂在降低血压、调节血糖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除了疾病治疗外,壮族民间传统医术还在保健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壮族人民注重保持身心健康,并用传统医术来达到这一目的。
他们相信通过调理身体,可有效预防疾病并延缓衰老。
举例来说,壮族民间医生常会推荐人们在特定的时间进行针灸,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身体功能。
这种保健方式被壮族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壮族民间传统医术的疗效和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体层面,还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传统医术的发展和传承,不仅保留了壮族独特的文化特色,还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许多壮族民间医生通过运用传统医术开设诊所或传授经验,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推动当地医药事业的发展。
同时,壮族民间传统医术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学习和体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播。
然而,壮族民间传统医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一些人更倾向于选择西医治疗,而逐渐忽视了传统医术的价值。
这使得壮族民间传统医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壮族的传统医学与中药疗法壮族是中国民族中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壮族人民一直秉承着自己的传统医学和使用中药疗法来治疗疾病。
这些古老的医疗传统深深扎根于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实践,为他们的健康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
壮族的传统医学起源于古代的原始崇拜和巫医文化。
根据传统医学的理念,人体与自然环境以及宇宙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因此,壮族的传统医学注重平衡和调和,强调身体与自然元素的和谐。
壮族医药将阴阳理论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认为疾病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
通过调整阴阳平衡,疾病可以得到治愈。
壮族的传统医学主要依靠自然草药来治疗疾病。
壮族人民对于植物的了解非常丰富,他们熟知各种草药的特性和功效,并且擅长配制草药方剂。
这些草药方剂具有独特的壮族特色,经过数百年的实践验证,被广泛应用于壮族地区的医疗实践中。
中草药疗法是壮族传统医学的核心。
壮族人民相信植物的自然力量可以调理身体、祛除疾病。
他们选用植物中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部分,制成草药,并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和症状进行组方。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连、当归、川芎、石斛等,它们在壮族的医药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中草药疗法,壮族的传统医学还包括针灸、拔罐、草药熏蒸等疗法。
针灸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来调节气血流通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壮族地区的医疗实践中。
拔罐则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负压,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驱寒祛湿、活血化瘀的效果。
草药熏蒸则是将熏药放在特定的容器中,让病人吸入草药的热气,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其便利性使一些壮族人民转向西医,但传统医学与中草药疗法仍然是许多壮族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在壮族的村寨中,仍有不少老人和巫医传承着古老的医学知识,他们根据传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用中草药和传统疗法帮助当地的居民治疗各种疾病。
壮族的传统医学与中草药疗法体现了他们对健康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和认知。
它不仅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医滚蛋疗法的研究现状
张莹;赵柯杭;潘明甫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1(27)12
【摘要】壮医滚蛋疗法作为壮医特色诊疗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单、适应症广、取材便捷,且无痛苦及不良反应,而被广泛用于壮、瑶、羌、彝等少数民族医学中。
本文将各少数民族滚蛋疗法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壮医滚蛋疗法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张莹;赵柯杭;潘明甫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1.8
【相关文献】
1.壮医特色针挑疗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彝医"滚蛋"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566例临床研究
3.壮医滚蛋疗法教学模式探讨
4.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维研究及壮医立体综合疗法优势分析
5.壮医滚蛋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医药—壮医—壮族医学特色诊疗云海诊断除了目诊之外,壮医还有不少颇具特色的诊断方法,而且多强调整体诊察、数诊合参,以其对疾病的本质获得较为正确的认识。
(一)望诊即通过肉眼观察而诊察疾病。
因人体有谷道、水道、气道与自然相通,龙路、火路沟通体内,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故通过观察外部变化可测知内部的病变,壮医望诊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除望目(即目诊外),还有望神、望面、望甲、望五官,望谷道、水道、气道、排泄物(废物)等。
对面部望诊,壮医尤为重视,认为人体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都可以从面部气色中诊察出来。
许多脏腑病症,也在面部有所表现。
如南宁地区一位善治“阴疮”的老壮医,从面部望诊就可作出诊断,而且能判断预后。
一些民间壮医还能从面部望诊中诊断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痧症,如羊毛痧、蚂蝗痧、七星痧等。
(二)脉诊目前已知壮医有两种脉诊法。
一种是流传于柳州、河池地区一带壮族民间的三指四肢脉诊法;另一种是流传于左、右江地区的单指脉诊法。
这两种壮医脉诊法均不同于汉族中医脉诊。
三指四肢脉诊法主要在四肢分区脉诊候内脏病变,不讲寸关尺,多用于妇科疾病诊断。
单指脉诊法除诊察脉象变化之外,比较注意脉诊部位皮肤温度,并以此为依据断定冷脉或热脉,以脉象的缓急候疾病之寒热性质及病情之进退情况,尤其注意脉诊与面部望诊相结合。
这种脉诊法可对某些危急重症进行预后诊断,还可诊察患者是否犯了食忌。
(三)甲诊壮医认为龙路、火路网络在爪甲部位分布较多,爪甲的不同颜色、形状变化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病机的变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其诊法是:在自然光下,病人伸手俯掌,各指自然伸直,医者于相距一尺处以目直接观察(亦可借助放大镜以观察)。
诊察时宜逐一检查各指甲体、甲床、月痕、皱襞及脉络,分辨其形状。
质地、颜色、泽度、动态等。
一般诊视两手指甲互相对比,必要时可以诊察两足趾甲。
已知的壮医甲诊辨证分类达28种,即本色甲、葱管甲、蒜头甲、鱼鳞甲。
瘪螺甲、鹰爪甲、匙形甲、扭曲甲、嵴棱甲、横沟甲、软箔甲、粗厚甲、竹笋甲、脆裂甲、胬肉甲、萎缩甲。
暴脱甲、白色甲、红紫甲、紫绀甲、蓝色甲、黄色甲、黑色甲、斑点甲、疰蚀甲、啃缺甲、?瘤甲等。
除本色甲外,每一种甲象都各有所指,提示一种或多种病证的存在及轻重缓急情况。
(四)按诊通过对患者的肌肤、手足、胸腹或其他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测知局部有无冷热、软硬、压痛、瘀块、结节等异常变化,以推断疾病的病位和病性。
其中,以流传于马山县的农氏腹诊法(其传人为著名女壮医农秀香)比较具有民族特色。
该法认为通过检查脐部及腹部血脉的跳动情况,可以诊断许多疾病,特别是妇科疾病。
因脐部在女性为花肠所在之处,又是龙路、火路的一个特殊网结,故人体先天后天之精气盛衰,入侵毒邪之浅重,皆可通过脐周血脉的诊察而得之。
可以说,这是壮医按诊与脉诊的结合形式。
(五)询诊即问诊。
多数壮医在临床中十分重视询诊,并以患者的主诉作为症状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般的询诊程序为:询主症、询伴随症、询发病及治疗经过、询一般情况、询远事、询家事。
询诊的主要内容可大致包括为:询寒热、询汗、询疼痛、询饮食口味及二便情况、询睡眠、询专科情况等。
询诊与其他诊法所得含参,就更能正确把握疾病的本质及发展趋势。
(六)闻诊即通过嗅气味来辨别疾病。
人体三道排泄之废物,如痰涎、呕吐物、大小便以及汗液、脓液、白带等,凡恶臭异常者多系热毒为患,或湿热之毒内阻。
如臭味不甚或无异味者,多为寒毒或阳虚。
(七)探病诊法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诊法。
凡疾病比较错综复杂,一时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或病者,“巧坞”已乱,昏不知人,无法询问的情况下可用此法辅助诊断。
常用的有痧病探病法、跌打探病法、预后探病法、表里反应诊法等。
以表里反应法为例,其法多在药线点灸疗法施行前使用,主要的按压患者体表龙路、火路网络上的某些特定穴位,再以这些穴位的反应及变化来推断体内脏腑的某些病变。
如压食背穴(位于手前食指掌指关节的中点)有胀痛者,提示有妇科疾病;又如太渊、经渠穴有压痛,提示肺(即“味钵”)有疾;大冲、中封穴有压痛,提示肝(即“味叠”)有疾等等。
痧病探病法也有多种多样,如野芋头探病法,生黄豆探病法,生烟油探病法,石灰水探病法等,均具有一定特色。
治疗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使壮医药积累了大量的单方、复方、秘方、验方。
这些壮医方药,一部分是专病专方,一部分是根据壮医的基础理论指导而灵活组方选用。
壮医药的治疗原则是调气解毒补虚,治法大体可分为外治法和内治法两类。
强调及时治疗,并十分重视预防。
壮医认为人体的大多数疾病,主要是因正气虚而受的痧、瘴、蛊、毒、风、湿等有形无形之毒的侵犯,致使天、地、人三气同步失调,或人体三道两路运行不畅,功能失调。
故在治疗上十分强调祛毒或解毒,既重视内治,更重视外治。
用药比较简便,贵在精专,组方一般不超过五味。
补虚则多配以血肉有情之品。
(一)内治法壮医内治法是通过口服给药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壮医认为,药物自口直接进入谷道,通过龙路、火路网络输布而达病所,从而起治疗作用。
在遣方用药上,以辨病论治和对因治疗为主,也讲究辨证和辨症论治,作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如对瘴疾,针对瘴毒,选用青蒿、摈榔、薏仁等药物;对痧病,选用救必应、金银花、板蓝根、三叉苦、山芝麻、黄皮果等方药;对瘀病,选用田七、桃仁、赤芍、苏木等药物;对疮肿,选用大青叶、蒲公英、地丁、七叶莲、两面针等药物,是为对因治疗。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兼症,结合对症治疗的药物,如外感热毒痧症,咽痛甚者可加毛冬青、鱼腥草、穿心莲、玉叶金花之类;咳甚加瓜蒌根、十大功劳、百部、穿破石之类。
由于壮医强调辨病为主,因此在治疗上大量使用专病专方。
现已收集的数千个壮医药专病专方,广泛应用于壮医临床各科,有的确实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从历史上著名的陈家白药、甘家白药,至现代广泛应用的百年乐、大力神、三金片、鸡骨草丸等成药,都是在验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
其他如胃病用山白虎胆、一枝箭、过江龙、金不换;痨病用不出林、铁包金、石油茶、穿破石、黑吹风;红白痢用凤尾草、地桃花、金银花藤;骨折用天青地红、小叶榕、七叶莲、泽兰、接骨草、铁板栏、两面针等,不胜枚举。
对于以虚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壮医治疗以补虚为主,并主张多用动物药。
如妇女花肠虚冷无子者,以山羊肉、麻雀肉、鲜嫩益母草、黑豆互相配合作饮食治疗;对阴伤干咳者,喜用猪肉或老母鸭、水鸭、鹧鸪肉煲莲藕,壮族地区动物药十分丰富,因而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虚,成为壮医用药的特点之一。
(二)外治法壮医外治法是通过外部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壮医认为,各种外治方法的治疗作用,归纳起来一是调气,二是祛毒。
在内容上包括外病外治和内病外治两个方面。
如疮痈疗毒、水火烫伤用壮药外敷,属外病外治;疴呕肚痛、遗尿泄泻用药线点灸,属内病外治。
在具体施治上,又分药物外治和非药物外治两大类,或者两者结合使用(如药线点灸)。
壮医外治法内涵十分广泛,方法丰富多采,疗效显著,在我国传统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科研课题。
壮医外治方法已知的就有数十种之多,兹简介已经进行发掘整理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药线点灸疗法、药物竹筒拔罐疗法和针挑等疗法。
1.药线点灸疗法本疗法原流传壮族聚居的柳州地区,其主要传人为著名女壮医龙蕈氏及其嫡孙龙玉乾壮医副主任医师。
1986年经黄瑾明、黄汉儒、黄鼎坚三位教授加以发掘整理和规范,撰成《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一书问世。
该疗法现已在全国300多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并传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1992年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并荣获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药线点灸疗法的治疗机理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疏调龙路、火路气机,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临床实践证明,本法具有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
其应用范围达100多种病症。
例如:感冒发热、痔疮发炎、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瘙痒、痛经、软组织损伤、乳腺小叶增生、小儿厌食、遗尿、泄泻、风寒湿痹、多发性脂肪瘤等等,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对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瘙痒、麻木不仁、身痒诸证,疗效尤佳。
药线点灸疗法所需设备仅一根线,一盏灯,点灸时略有蚁咬样灼热感,迅即消失,病人无痛苦,不留疤痕,安全可靠;药线点燃后无烟雾形成,无环境污染;疗效确切,费用低廉,容易学习及掌握使用,因而特别适合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推广使用。
药线的制备:甲苎麻搓成线,经特定壮药水(已获国家专利)浸泡加工即成,每条长约30公分。
分一、二、三号线,一号线直径1mm。
适用于灸治皮肤较厚处的穴位和癣疾,以及冬天用;二号线直径0.7mm,适用各种一般病症,使用范围广;3号线直径0.25mm,适用于治疗皮肤较薄处(如面部)的穴位及小儿灸治用。
药线点灸疗法常用的穴位有几种:一是壮医特有的经验穴位;二是龙路、火路的某些浅表反应点;三是引用部分汉族中医针灸穴位。
这里简要介绍一些较有特色的点穴位:梅花穴:即按照局部皮肤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组成梅花形。
适用于壮医外科病症及内科肿块。
莲花穴: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部位选取一组穴位,组成莲花形,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葵花穴: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部位取穴,组成葵花形状,适用于治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及皮疹类疾病。
结顶穴:淋巴结核(壮语为“勒努”)附近或转移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取肿大的淋巴结顶部为穴。
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长子穴: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脐周穴:以肚脐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右各取一次,配合使用,主治谷道即肠胃病变。
下关元穴:于脐下3.5寸处(关元穴下0.5寸)取穴,主治腹痛、阴痒、遗精、妇人带下及胞宫疾患。
关常穴:以各关节周围作为常用穴位,主治痹症关节肿痛。
下迎香穴:位于迎香与巨??连线中点,用于治疗感冒、鼻炎等病。
启闭穴: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边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连线组成的三角形中处取穴,适用于治疗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病。
鼻通穴:于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适用于感冒鼻塞、鼻炎等病。
牙痛穴:位于手掌侧面,当手第三、四掌指关节之中点处,主治牙痛、颞颌关节痛。
耳尖穴:位于耳尖上,用于目赤肿痛、偏正头痛、鼻炎等;止呕穴: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取穴,用于恶心呕吐。
膀胱穴:位于水道尿闭而隆起的膀胱(壮语“咪小肚”)上缘左、中、右3点,主治尿潴留症。
药线点灸的取穴有一定规律性。
根据龙玉乾壮医副主任医师及其祖母龙蕈氏的经验,可概括为“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治不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