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井轨迹精准控制技术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8.96 KB
- 文档页数:4
大偏移距水平井轨迹设计方法研究摘要:随着钻井技术特别是大偏移距水平井的不断发展,钻井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对钻井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和计算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大偏移距水平井需大幅度扭方位作业,加大了轨迹控制的难度,且钻具及套管受力较复杂,摩阻扭矩较大,水平段托压严重,易引发井下事故。
针对大偏移距水平井轨迹设计难点,本文通过对大偏移距水平井的定义进行阐述,分析了该类水平井的轨迹设计方法,对今后钻井工程设计及现场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大偏移距;油田;钻井;水平井;大偏移距水平井的最大特点是水平位移大,裸眼段长,在斜井段的钻探过程中,不仅要增加井斜,还要对方位进行同步调整,极大地增加了钻柱和套管柱在井筒内的摩阻扭矩,严重制约了三维水平井的发展。
基于工厂化平台钻井模式普遍应用,水平井井眼轨迹逐渐往大偏移距方向发展。
一口井井眼轨迹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由井眼“狗腿”度决定。
“狗腿”度对摩阻具有很大影响,主要是因为在弯曲井段管柱的刚度效应明显增强,钻柱与井壁间的接触力增大,导致摩阻也随之增大。
一、大偏移距水平井定义三维水平井是指井口不在水平段方位线上的水平井,其井口到水平段方位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偏移距。
偏移距大于200m的三维水平井称为大偏移距三维水平井,偏移距介于100~200m的三维水平井成为中偏移距三维水平井,偏移距小于100m的三维水平井称为小偏移距三维水平井。
如图1所示,在水平投影图中,靶点A与靶点B构成的靶体与井口坐标O不共线,OD就是其偏移距。
OA是水平段的靶前位移,是AD实际有效靶前位移,大偏移距三维水平井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主要参考有效靶前距AD、偏移距OD及垂深对实钻剖面进行优化,φ是水平井的设计方位角,φA、φB分别是靶点A、靶点B的闭合方位,φD为先期定向方位角。
图1 带靶前位移的大偏移距水平井概念描述图二、大偏移距水平井轨迹模型分析1、大偏移距水平井几何评价模型以往的水平井轨道设计优化及最优控制技术均是建立在数学或力学模型基础上,约束条件多、迭代次数多、计算复杂、无成形软件可供计算,对井眼轨迹实际可优化性及操作性不高。
吉林油田大情子油田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吉林油田大情子油田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的难点进行阐述。
通过井眼轨迹优化与钻具组合的优化选择解决了岩屑床堆积和托压等多方面问题,形成了适合该地区水平井施工一整套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钻具组合井眼轨迹优化狗腿度控制井眼清洁1 概述该地区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难点主要有:(1)直井段长,直井段井斜控制难度大;(2)靶前位移短,造斜率高,pdc钻头工具面稳定难度大,造斜率不稳定,造斜率难以保证;(3)由于地面的条件限制,需要靶前扭方位(10°-60°),现场施工难度大,井下风险高;(4)目的层有效厚度2m左右,水平段延伸长(700米)钻遇率要求高(90%),油气层的垂深不确定,构造变化大,井眼轨迹增斜降斜变化不规律,增加了水平段的控制难度;(5)在大斜度段和水平段井眼内摩阻和扭矩大,造成滑动钻进时加压困难;2 针对该地区定向施工中的技术难点采取的技术措施 2.1 钻具组合的优化设计该地区水平井一般设计在1320米左右造斜,井斜控制要求高(500米内<0.5°,至造斜点<1°)。
直井段采用防斜塔式钻具组合,采用高转速(120r/min),低钻压钻进(2t)。
坚持每钻进50米测斜一次,发现井斜超标或者增斜趋势明显及时采取小钻压吊打和提高转速的方法控制井斜,必要时下入动力钻具纠斜。
直径段钻具组合如下:φ228.6mmpdc钻头+φ172mm双母接头+托盘+φ178mm非磁×1+φ178mm钻铤×6+φ165 mm钻铤×8+φ127mm钻杆+133mm×133mm 方钻杆直井段进行通井作业,采取慢下方式休整井壁。
在造斜点以上50米下入mwd,根据实钻直井段的连斜数据在造斜点之前对井眼轨迹进行修正。
造斜段井斜角小于45°的井段采取以下钻具组合:φ215.9mm钻头+172mm马达(1.5°)+箭式浮阀+定向接头(172mm)+φ165mm非磁(mwd)+φ165mm钻铤×6+ 127mm加重钻杆×30+φ127mm钻杆+133mm×133mm方钻杆.该钻具组合增加了钻具的刚性,工具面稳定,造斜率波动变化小。
冀东大位移水平井轨迹精细控制技术【摘要】井眼轨迹精细控制技术的应用是满足井身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大位移水平井轨迹控制进行的八个关键因素分析是确定造斜、稳斜、增斜和稳斜等各井段的轨迹精细控制工艺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
该技术在4口水平位移超过3000m 水平井上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轨迹精细控制关键因素大位移水平井南堡深层大位移水平井主要用于海上、滩海和其他地面条件受到限制的油田,可减少钻前费用,有效降低成本。
冀东油田潜山构造大位移欠平衡水平井主要集中在南堡2号构造,钻井目的为滚动开发南堡2号构造潜山组油藏。
井眼轨迹精细控制技术在4口水平位移超过3000m水平井上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南堡23-平2016井水平位移达4013m,技术水平位于国内先进行列,标志着位移超过4000米的大位移水平井井眼轨迹精细控制技术的日臻成熟,形成了深层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的主要部分,为冀东油田深部潜山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1 井身结构设计冀东油田潜山构造大位移欠平衡水平井自上而下主要钻遇地层:平原组、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奥陶系潜山。
井身结构设计为五段制,以南堡23-平2016井为例,井身结构为:φ660.4mm*284m+φ444.5mm*2003m+φ311.1mm*4203m+φ215.9mm*5379m+φ152.4mm*5600m2 井眼轨迹精细控制技术关键因素分析(1)选择工具造斜率。
工具造斜率按照高于理论值10%~20%来选择或设计工具。
(2)不同井段造斜率的优化。
若实钻高于设计造斜率,降斜相对容易。
若实钻造斜率低于设计造斜率,不能确保下一段造斜率增上去。
通常造斜率的选择采取先高后低方法。
(3)垂增的控制。
垂深对井斜有一种误差放大作用,垂增相差很小可能造成滞后或提前进靶着陆。
(4)方位调整。
控制中提前调整方位。
若入靶前进行方位调整,造斜率很难控制在预计范围内。
1 井身轨迹控制常规的水平井都由直井段、增斜段和水平段3部分组成。
由直井段末端的造斜段(kop)到钻至靶窗的增斜井段,这一控制过程为着陆控制;在靶体内钻水平段这一控制过程称为水平控制。
水平井的垂直段与常规直井及定向井的直井段控制没有根本区别。
水平井井眼轨道控制的突出特点集中体现在着陆控制和水平控制,设计到一些新的概念指标和特殊的控制方法。
1.1 水平井井眼轨道控制技术的特点水平井钻井技术是定向井技术的延伸和发展。
水平井的井眼轨道控制技术与定向井相比有类似之处,但也有显著差异,体现了水平井轨道控制的突出技术特征。
1.1.1中靶要求高定向井的靶区为目的层上的一个圆形,通称靶圆,靶圆中心称为靶心。
靶心是井身设计轨道中靶的理论位置,而靶圆是考虑到因误差而造成的实钻轨道中靶的允差范围。
一般来说,定向井的目的层越深,其靶圆半径也越大。
例如一口井垂深为1800-2100m的定向井,其靶圆半径通为30-45m,如上所述,水平井的靶体是一个以矩形靶窗为前端面的呈水平或近似水平放置的长方体或与之接近的几何体(拟柱体,棱台等)。
靶窗的高度与油层状况有关,宽度一般是高度的5倍,水平井长度则和水平井的增斜段曲率半径类型有关。
例如,对厚油层,其靶窗高度可达20m,但对薄油层,该高度可小到4m甚至更小。
按我国对石油水平井的规定,水平段井斜角应在86°以上,长、中、短半径3类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一般分别不得小于500m,300m,60m 。
很显然,水平井的目标(靶体)比定向井的目标(靶圆)要求苛刻,前者是立体(三维),后者是平面(二维),因此中靶要求更高。
对于水平井来说,井眼轨道进入目标窗口(靶窗)还不够,还要防止在钻水平段的过程中钻头穿出靶体造成脱靶,而对定向井来说,只要保证钻入靶圆即为成功。
1.1.2控制难度大由于上述定向井和水平井的目标性质与要求对比可知,水平井轨道控制难度大于定向井。
而且,由于常规定向井的最大井斜角一般在60°以内,不存在因目的层的地质误差造成脱靶的问题。
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无论是定向井,还是水平井,控制井眼轨迹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按设计要求中靶。
但因水平井的井身剖面特点、目的层靶区的要求等与普通定向井和多目标井不同,在井眼轨迹控制方面具有许多与定向井、多目标井不同的新概念,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来作为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在长、中半径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模式的形成和验证过程中,针对不断出现的轨迹控制问题,建立了适应于水平井轨迹控制特点的几个新概念。
一、水平井的中靶概念地质给出的水平井靶区通常是一个在目的层内以设计的水平井眼轨道为轴线的柱状靶,其横截面多为矩形或圆。
可以把这个柱状靶看成是由无数个相互平行的法面平面组成,因此,控制水平井井眼轨迹中靶,与普通定向井、多目标井是个截然不同的新概念,主要体现是: 井眼轨迹中靶时进入的平面是一个法平面(也称目标窗口),但中靶的靶区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柱状体,因此,不仅要求实钻轨迹点在窗口平面的设计范围内,而且要求点的矢量方向符合设计,使实钻轨迹点在进入目标窗口平面后的每一个点都处于靶柱所限制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控制水平井井眼轨迹中靶的要素是实钻轨迹在靶柱内的每一点的位置要到位(即入靶点的井斜角、方位角、垂深和位移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矢量中靶。
二、水平井增斜井段井眼轨迹控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对一口实钻水平井,从造斜点到目的层入靶点的设计垂深增量和水平位移增量是一定的,如果实钻轨迹点的位置和矢量方向偏离设计轨道,势必改变待钻井眼的垂深增量和位移增量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待钻井眼轨迹的中靶精度。
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中所给定的钻具组合是在一定的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随着理性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经验总结,设计的钻具组合钻出实际井眼轨迹与设计轨道曲线的符合程度会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井下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个符合程度总是相对的。
DX1709小井眼侧钻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05-06T02:27:26.29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2期作者:李峰,树平,地力木拉提·热西提,那春雨,邹明[导读] DX1709井是为了提高滴西14二叠系梧桐沟组下气层产能和储量动用李峰,树平,地力木拉提·热西提,那春雨,邹明中国石油西部钻探井下作业公司摘要:DX1709井是为了提高滴西14二叠系梧桐沟组下气层产能和储量动用,而进行的一口侧钻水平井。
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井眼小,水平位移长,钻井难度较大,定向井钻井过程中存在机械钻速慢、钻压传递困难、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限制了定向井在开发钻井中的效益。
通过研究分析该区域地质特征、钻井难点以及已钻邻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在该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为该区域侧钻水平井单井安全提速创效工作积累了经验,对于其它类似区域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平井;技术难点;轨迹控制;提速一、区域地质概况滴西地区梧桐沟组气藏位于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东南部的滴南凸起西部,该区二叠系梧桐沟组地层与上覆三叠系百口泉组地层整合接触,与下伏石炭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为梧一段(P3wt1)和梧二段(P3wt2)两个亚组,其中气层分布在梧桐沟组一段(P3wt1),地层分布稳定,厚度在60m~80m左右(见附图5)。
DX1709井是滴西17石炭系气藏部署的一口开发井,位于滴西176岩体西北部。
2014年4月4日开钻,6月10日完钻,完钻井深3800m,完钻层位石炭系巴山组。
该井二叠系梧桐沟组和石炭系均见油气显示,其中二叠系梧桐沟组钻遇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砂岩,电测解释气层2段6.6m,石炭系巴山组钻遇储层岩性主要为玄武岩,电测解释气层5段32.6m。
2014年7月~8月该井在石炭系巴山组、二叠系梧桐沟组试气,试气结论分别为“含气水层”和“气层”。
滴西14二叠系梧桐沟组气藏东部试气结果显示,DX1709井日产气仅1.856×104m3。
水平井井轨迹精准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在开展水平钻井施工作业时,其工施工难度相对较大,风险比较高,
为了能够保证水平井施工质量,需要加强井眼轨迹控制工作。
这是水平井钻井施
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对水平井井轨迹精准控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
需要掌握水平井井轨迹精准控制的主要意义,同时探讨在水平井井轨迹精准控制
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这样才能够从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求出发,对水平井井眼轨迹
控制技术进行全面掌握,提高水平井钻井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平井施工;井轨迹控制;精准策略
前言
水平井井轨精准控制是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
中必须以水平井井眼轨迹精准控制的主要特点为基础,准确掌握水平井着重中存
在的各种问题。
同时需要对现场快速对比和预测技术、测检盲区导向技术和科学
平滑轨迹控制技术等进行综合探讨,从而提高水平井井轨精准控制水平。
1.
水平井井轨迹精准控制的特点
与常规定向井相比,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以下方面:第一,中靶要求相对较高。
水平井的靶体一般是以三维靶体,将矩形
窗口作为前端,使其呈成水平或者近水平的长方体。
因此,对三维中靶要求比较高,井眼轨迹除了水平投影进入到靶窗范围内,垂深也要控制在靶框范围内,就
是通常说的着陆。
此外,在水平段钻进过程中,也要防止钻头穿出靶体而产生脱
靶问题。
第二,在水平井井眼轨迹迹定向过程中,对摆放工具面,也存在一定难度。
主要是因为随着井斜不断增大,钻柱摩阻扭矩不断增加,会导致工具面角摆
放难度加大并且工具面较难稳定。
第三,在对水平井井眼轨迹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因为地层的影响,螺杆造斜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再加上测量仪器距离钻
头位置还有一定的距离,会直接影响水平井着陆与水平井段控制质量[1]。
1.
水平井着陆中存在的问题(以甘肃庆阳地区为例)
在甘肃庆阳地区区域上属陕北斜坡西南段,局部构造位于庆阳鼻褶带,构造
性形态为一个西倾单斜。
长8层顶构造对油气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坡度平缓,
地层倾角约0.5-0.7°。
这一部分属于辩河状三角洲发育期,储层条件相对较好,形成的砂体厚度达,砂体厚度为10.5-20米左右。
因为储藏特点,在开发过程中
需要以水平井施工为主,该钻井方式能够扩大泄油面积,降低生产压差,对提高
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有积极作用。
但是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
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随钻测斜仪器在井底部位有盲区,会加大水平井着陆难度。
受随钻测斜仪器影响,在井底大约15米左右的井段有测量盲区,不能根据测井
的具体情况准确判断含油性以及物性,对薄层油层水平井顺利着陆产生极大影响。
第二,井眼轨迹调整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因为储层薄并且变化情况比较复杂,在
井眼轨迹调整过程中存在急剧变化的情况,并且井眼调整作业比较紧张也会导致
水平井着陆的难度大大增加[2]。
1.
水平井井轨迹精准控制技术应用要点
1.
现场对比与预测技术
为了确保水平井顺利着陆,需要加强水平井眼轨迹精准控制工作,而对现场
快速对比和预测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储
层的实际情况对预测精度和钻井的客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构建现场快速精细对
比体系,提高预测作业的精度,保证其能够适应现场快速作业需求。
在现场快速
精细对比和预测过程中,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一,要建立着井目的层精细划
分和认识模型。
特别是在水平井着陆的过程中,可以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应用确
定井下的具体岩性。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沿着井身测量岩层的天然伽马射线强度。
一般情况下,岩石含有的放射性元素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并且会持续不断地放出
射线。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对具体的岩石特性进行准确掌握,实现精准测井,为
水平井顺利着陆奠定基础。
在火成岩中,酸性越大,放射性强度也越大;沉积岩内泥质含量越多导致放射性越强。
可以根据伽马曲线的检测结果对井下情况进行判定,科学划分钻孔地质剖面、砂泥岩剖面内的砂岩泥质含量,还可以对岩层的渗透性进行科学判断。
第二,需要构建现场快速精细对比方法和预测技术应用系统。
在现场岩性识别过程中需要构建目的层岩性组合系统,然后将其与邻井目的层岩性组合和模型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保证储层预测精度。
与此同时,需要对现场地层对比手段和方法进行完善和补充。
1.
测井盲区导向技术
为了有效解决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存在的盲区问题,可以对综合录井、导向技术进行充分应用。
这样能够对盲区的储层物性和含油性进行科学判断。
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利用近钻头综合录井技术对储层物性进行科学识别。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大量测井、钻井参数以及气测曲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获取钻井参数、气测曲线以及随钻伽马曲线等。
获取这些数据信息后,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对数刻度可以获取交会图,从而对盲区储层和非储层进行有效识别。
在深入研究过程中储层物性越好,含油饱和度越高,在钻探过程中的钻井参数值越低,气测值越高,可以对具体的识别情况进行准确掌握。
第二,需要利用近钻头综合录井技术对储层含油性进行准确识别。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气测解释方法获取相关信息。
1.
科学平滑轨迹控制技术
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精准控制的过程中,为了科学解决轨迹调整变化紧急复杂的问题,可以利用更加成熟完善的技术开展水平井井轨控制着陆工作。
利用科学平滑化轨迹控制技术可以降低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的施工难度以及安全风险。
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找油模式完成精细化对比分析,准确掌握预测信息和盲区综合信息。
以此为基础,利用科学完善的稳斜找油模式,确保井眼轨迹平滑。
除此之外,要根据水平井在着陆过程中存在的突发情况,利用有效安全
的补救措施,确保水平井着陆成功率。
如果储层变化的不可控性相对较强,需要
对补救措施进行充分应用,储层提前较多并且含有厚度相对较厚时,在轨迹控制
过程中可以对造斜率进行控制,直接增斜到储层的合理位置。
此外,储层提前较多,含油厚度比较薄或者储层变差,含油厚度较薄。
如果轨迹调整不能满足油藏
需求,要在确保产能的基础上,对井型、井别和完井方式进行改进[3]。
1.
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水平井着陆进行
深入分析。
特别要注意对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掌握。
要根据水平井
着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各种关键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使水平井可以顺利着陆,
提高水平井钻井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波,倪元勇,盛晨,等. 煤层气仿树形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研究[J]. 煤炭工程, 2019, v.51;No.493(01):57-60.
[2]侯大朋. 浅层水平井钻井轨迹控制技术[J]. 中国化工贸易, 2019,
011(003):64.
[3]惠晶晶. 水平井钻井轨迹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研究[J]. 石化技术,2020, v.27(09):16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