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13 MB
- 文档页数:7
肿瘤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肿瘤的定义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常见肿瘤的分类和病因。
3. 了解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4. 提升学生对肿瘤的认识和健康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肿瘤?肿瘤是由恶性细胞或肿瘤细胞组成的异常组织,其生长无法受到正常的生物调控机制所限制。
2. 肿瘤的分类:2.1 按病理性质分类:良性肿瘤:细胞生长有限,不侵犯周围组织,一般不转移至其他部位。
恶性肿瘤:细胞生长无限,可侵犯周围组织,还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
2.2 按组织来源分类:上皮性肿瘤:如乳腺癌、胃癌等。
间质性肿瘤: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2.3 按发生部位分类:原发性肿瘤:肿瘤起源于某一器官或组织。
继发性肿瘤:肿瘤起源于其他器官或组织的转移。
3. 肿瘤的病因: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遗传因素:某些肿瘤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3.2 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暴露于致癌物质(如致癌物、放射线等)等。
3.3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
3.4 其他因素:如感染病毒、慢性炎症、免疫功能异常等。
4. 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4.1 预防肿瘤的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如戒烟、限制酒量、避免暴露于放射线等。
接种疫苗:如宫颈癌疫苗、乙肝疫苗等。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肿瘤。
4.2 肿瘤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常用于早期肿瘤。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
化疗:使用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
靶向治疗: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
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肿瘤的定义、分类、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等知识点。
2. 提问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肿瘤的理解和认识。
4. 多媒体展示:运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供直观的教学内容。
#### 教案名称:中医肿瘤个案分析#### 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2. 掌握中医肿瘤个案分析的基本步骤。
3. 提高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2. 中医肿瘤的辨证施治3. 个案分析步骤4. 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 介绍肿瘤的现状和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 提出问题: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肿瘤的?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介绍中医对肿瘤的命名、病因病机等基本概念。
- 分析中医对肿瘤的治疗原则。
2. 中医肿瘤的辨证施治- 讲解中医辨证的方法和原则。
- 举例说明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案。
3. 个案分析步骤- 提出个案分析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辨证论治、制定方案、实施与评价。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 分组讨论,分析以下案例:- 案例背景:患者,男性,50岁,发现直肠癌晚期,已转移至肝脏。
- 案例分析:收集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中医辨证,制定治疗方案。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总结中医肿瘤个案分析的要点。
- 教师点评,强调中医肿瘤治疗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 教案范文:中医肿瘤个案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2. 掌握中医肿瘤个案分析的基本步骤。
3. 提高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对肿瘤的命名、病因病机等基本概念。
- 中医对肿瘤的治疗原则。
2. 中医肿瘤的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的方法和原则。
- 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案。
3. 个案分析步骤- 收集资料、辨证论治、制定方案、实施与评价。
4. 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患者,男性,50岁,发现直肠癌晚期,已转移至肝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介绍肿瘤的现状和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10.肿瘤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关于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和常见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掌握程度有所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初步诊断常见的肿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肿瘤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图解、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肿瘤的工作原理和发病机制,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教学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肿瘤的基础知识和常见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等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和治疗方案,加强交流与合作。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法: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角色,进行实践操作和病例分析,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七、教学准备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肿瘤学》等相关教材。
活页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活页教材,如肿瘤案例分析等。
肿瘤医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肿瘤医学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以及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培养学生对肿瘤医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能够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肿瘤医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肿瘤医学的概念和病因2. 肿瘤的分类和分期3. 常见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4. 肿瘤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5.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发展过程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病例的介绍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肿瘤医学的相关问题。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解剖的实际操作,以加深学生对肿瘤学的理解。
3. 讨论教学法:设置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一位著名的肿瘤医学专家的名言或报告,引起学生对肿瘤医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和病因阐述2.1 概念:介绍肿瘤医学的基本概念,如何定义肿瘤以及肿瘤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2.2 病因:探讨肿瘤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等。
3. 分类和分期讲解3.1 分类:介绍肿瘤的分类方式,如按病理学类型、组织来源、病程特点等进行分类。
3.2 分期:讲解肿瘤分期的意义和常用分期系统,如TNM分期、FIGO分期等。
4. 常见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4.1 临床表现:介绍常见肿瘤的临床表现,如乳腺癌、胃癌、肺癌等。
4.2 诊断方法:介绍肿瘤的常用诊断方法,如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4.3 治疗方法:讲解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5.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5.1 实验室检查:介绍肿瘤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肿瘤标志物检测、遗传学检测等。
5.2 影像学检查:讲解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CT、MRI等。
6.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发展过程6.1 生物学特征:探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如无限增殖能力、浸润和转移能力等。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纵隔肿瘤的定义、分类、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掌握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纵隔肿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2. 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1. 纵隔肿瘤的诊断。
2. 纵隔肿瘤的治疗原则。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医学文献3. 纵隔肿瘤病例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纵隔肿瘤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纵隔肿瘤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二、新课讲授1. 纵隔肿瘤的定义和分类- 纵隔肿瘤是指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
- 纵隔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2. 纵隔肿瘤的病因- 纵隔肿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3.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典型的纵隔肿瘤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了解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纵隔肿瘤的理解程度。
二、新课讲授1. 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 X线检查:胸部X光片、CT扫描、MRI等。
-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 纵隔镜检查:观察纵隔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2. 纵隔肿瘤的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放射治疗:适用于部分恶性肿瘤。
- 化学治疗:适用于部分恶性肿瘤。
- 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镇痛等。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医学文献,了解纵隔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医科大学外科教研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肿瘤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肿瘤的诊断方法3. 了解肿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 能够分析肿瘤病例并制定治疗方案二、教学内容1. 肿瘤概述肿瘤的定义肿瘤的分类肿瘤的发病机制2. 肿瘤的诊断方法病史采集和体检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3. 肿瘤的治疗原则治疗目标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选择4. 肿瘤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5. 肿瘤病例分析病例展示诊断过程治疗方案的制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肿瘤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肿瘤的治疗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肿瘤病例的分析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肿瘤诊断与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肿瘤学教程或相关教材2. 病例资料:提供真实的肿瘤病例供学生分析3. 影像学资料:提供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图像4. 实验室检查结果:提供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周:肿瘤概述及分类,发病机制2. 第3-4周: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检、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3. 第5-6周:肿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4. 第7-8周:肿瘤病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病例分析报告5. 第9-10周: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肿瘤诊断与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4. 强调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需求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3.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案进行持续改进九、教学评估与考核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2.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对学生提交的病例分析报告进行评分,包括分析的准确性、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等3. 期末考试评估:设置理论考试和临床操作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肿瘤诊断与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4. 综合评估学生的学术成绩和临床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十、教学总结与展望1.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 关注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4.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的临床诊疗能力,为未来的医疗服务做出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肿瘤概述及分类,发病机制补充说明:详细讲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速度、侵袭性、转移途径等,以及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和常见病例。
肿瘤防治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了解肿瘤是发生的,是怎么分类。
2.使学生懂得如何预防。
主要内容:一、肿瘤的概念二、肿瘤的发病情况和趋势三、肿瘤的病因1.肿瘤预防2.各种肿瘤常见症状与就诊指南3.肿瘤的综合治疗四、肿瘤的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它生长旺盛,常呈持续性生长。
分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部位:全身各大器官、组织均可发生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趋势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趋势上述结果提示,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人口的死因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中老年性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趋势20XX年,我国每年有106万左右癌症新发病例,同时有106.7万左右良性肿瘤新发病例,两者合计约有212.7万,即肿瘤的全国发病率约在1.65‰左右;全国肿瘤患者总数约为450万人左右(0.35%)这8种癌症死亡人数约占全国癌症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为我国癌症防治重点!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肿瘤(占86%)五、肿瘤的病因肿瘤的四大病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4、遗传因素化学因素1、烟草全世界每年新增肺癌病人60万,98%的肺癌病人吸过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0倍;烟草吸烟导致的癌症:肺癌、唇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胰腺癌、肾癌,乳腺癌、宫颈癌化学因素2、食物烹调中产生的热裂解产物总称为:氨基咪唑并氮杂芳烃(又称杂环胺类化合物)分为四大类:喹啉、喹喔啉、吡啶的衍生物,含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煎烤的动物性蛋白。
化学因素3、致癌药物第一类:肯定致癌药物:硫唑嘌呤、甲基环己亚硝脲、环磷酰胺、噻替派等。
第二类:可能对人致癌药物:阿霉素、环己亚硝脲、氮芥、顺氯氨铂、盐酸甲基苄肼、非那西汀、氯霉素化学因素4、稠环芳烃类化合物煤焦油、重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木馏油等——皮肤癌、阴囊癌(二战英国男童扫烟囱)化学因素5、亚硝胺及亚硝酰胺类化合物来源:泡菜、腌菜不需要活化的直接致癌物化学因素6、职业性致癌物①无机物类:砷及化合物、铬的6价化合物、石棉(滑石粉);②有机物类:苯、沥青、烟焦油等。
骨肿瘤教案
以下是一份以骨肿瘤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骨肿瘤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骨肿瘤的特点及鉴别。
难点:理解骨肿瘤的诊断思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病例资料。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骨肿瘤。
大家先想想,你们对骨肿瘤有什么了解呀?
生:好像听说过骨肉瘤。
师:对,骨肉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那咱们先来看看骨肿瘤都有哪些类型。
(展示课件)这是良性骨肿瘤,这是恶性骨肿瘤。
谁能说说它们的区别?
生:良性的是不是危害小一些?
师:没错,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没啥症状,而恶性的就不一样
啦,它生长快,还容易转移。
那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有哪些呢?
生:骨软骨瘤。
师:很好,那恶性的呢?
生:骨肉瘤。
师:对,还有骨髓瘤等。
那骨肿瘤有啥临床表现呢?(引导学生回答)
生:疼痛、肿胀。
师:对,还有可能出现功能障碍。
那怎么诊断骨肿瘤呢?(结合课件讲解)
生:要做检查。
师:对呀,像 X 光、CT 这些都很重要。
那对于骨肿瘤,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生:手术?
师:对,手术是主要方法,还有放疗、化疗等。
大家都明白了吗?
五、教学反思
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但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还需要进一步解释清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难点知识的细化讲解。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肿瘤的常见类型、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提高预防肿瘤疾病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肿瘤疾病的发生率。
教学重点:1. 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
2. 肿瘤的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1. 让学生了解肿瘤的严重性及预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肿瘤疾病的发生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引起学生对肿瘤预防的关注。
2. 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肿瘤预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二、新课讲授1. 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1)讲解肿瘤的常见类型,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等。
(2)分析肿瘤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
2. 肿瘤的预防措施(1)讲解预防肿瘤的方法,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加强锻炼等。
(2)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肿瘤的重要性。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预防肿瘤的措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预防肿瘤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预防肿瘤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拓展延伸1. 讲解肿瘤的预防策略,如定期体检、接种疫苗等。
2. 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肿瘤预防重点。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制定相应的肿瘤预防措施。
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针对不同人群制定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预防肿瘤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以“肿瘤预防”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肿瘤的常见类型、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让学生了解到预防肿瘤的重要性。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预防肿瘤疾病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课后记:
任课老师:张勇2017 年9月13日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教学内容及方法备注
教学内容:
一、首先展出一组图片
(一)抛出一个肿瘤的直观影像一、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二、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精讲难点,结合幻灯讲准基本概念;充分利用临床图片形象生动演示。
三、时间安排(一)理论课时间安排
讲述肿瘤的概念及初步认识
肿瘤(tumor)是机体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组织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特性:一旦形成,不因病因的消除而停止生长,它不受机体生理调节正常生长,破坏正常组织和器官
(二)多媒体教学、讲授
肿瘤的分类及命名首先展示一组
肿瘤的图片,讲
述肿瘤的危害,
引出肿瘤的概
念
命名和分类
以图表的形式
呈现出来
生长方式和转移
举临床的具体例
子来一一讲述
1.概念2’
2.命名分
类:2’
3.生长方式
及转移5’
(三)肿瘤的分化和生长及转移
生长方式:良性,外生或膨胀,挤压周围组织
恶性,外生或膨胀,主要浸润性生长
转移方式: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以及种植转移(四)肿瘤的临床表现
肿块
疼痛
溃疡
出血
梗阻
转移症状
(五)肿瘤的诊断
1.家族史或遗传史
2.前期病变或相关疾病史
3.饮食习惯,或职业因素
4.实验室检查
5.各种辅助检查
病理形态学检查为目前确定肿瘤直接而可靠的依据
(六)肿瘤的预防
重点拓展开,让大家要认识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概念结合2016年中国癌谱调查讲解诊断:其中的金
标准一定要大家
掌握
肿瘤的预防作
为重点内容讲
解:重点拓展
开,让大家要认
识到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的概
念
结合2016年
中国癌谱调查
讲解
4临床表现
5’
5.诊断 5’
6.肿瘤的预
防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