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行测选词填空解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2023国考行测辅导:“固定搭配”巧解选词填空题1500字固定搭配是行测考试中常见的题型,需要考生在选词填空题中选择合适的词组来填空。
正确的固定搭配不仅可以帮助考生更准确地理解句意,还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固定搭配,并提供一些巧妙解题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与“思考、决策、评估”等概念相关的固定搭配。
在行测考试中,常见的题目会涉及到考生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理解与这些概念相关的词组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1. 开拓思路: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拓宽思维、拓展思路2. 深思熟虑:充分考虑、深入思考、仔细斟酌、成竹在胸3. 决策权:最终决策、决策人、决策层、决策机构4. 临机应变: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应对、机动灵活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固定搭配的特点来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个空格的搭配是与“思考、决策、评估”等概念相关的。
然后,我们要根据选项的意思和该搭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判断选项的合理性。
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些描述“关系、发展、变化”等动态过程的固定搭配。
在行测考试中,常见的题目会涉及到考生对事物关系、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的理解,因此理解与这些概念相关的词组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1. 发展趋势:潜在动向、良性循环、逐渐改善、逐渐提高2. 实现目标:追求目标、达到目标、实现目的、达成目标3. 变换策略:转变策略、调整策略、改变策略、采取策略4. 关系密切: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紧密结合、关系亲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通过固定搭配的特点来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个空格的搭配是与“关系、发展、变化”等动态过程相关的。
然后,我们要根据选项的意思和该搭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判断选项的合理性。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些描述“影响、解决、影响因素”等问题解决的固定搭配。
在行测考试中,常见的题目会涉及到考生对问题的解决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因此理解与这些概念相关的词组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行测备考技巧:选词填空必拿分选词填空题包括实词、虚词、成语和文言词填空等,而实词是考察的重点,这里着重考察实词词义的辨析。
而辨析词义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做题时思维一定不能局限,以下就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词义辨析。
1、考察语义轻重。
有的词语语义相近,但是轻重程度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语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
例如“破坏”和“毁坏”,“破坏”一般指普通的破坏比如“破坏桌椅等”;而“毁坏”的程度较重,而具体用哪个词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
2、考察语素差异。
语素差异是指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相近但语义上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侧重点就是语素差异。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大多数汉字的字形中凝固了一定的意义,考生可以排除相同的汉字表述,重点观察不同的汉字表达,然后找到每个汉字的基本含义,从而判断二者之间的语素差异何在。
比如“鉴别”和“鉴赏”都有同样的语素“鉴”,不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
因此考生应重点观察另外两个不同的汉字,“别”意为“区别、分别”,指区别二者之间的不同、好坏、优劣等。
“赏”意为“欣赏”,其对象一定是好的美的东西。
3. 考察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蕴涵着对人或者对事物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包括常规意义上的褒义、贬义、中性三类感情色彩,比如“成果”“结果”“后果”三个词,“成果”这三个词,就可以通过明确的感情色彩进行区分,分别为褒义、中性、贬义。
另外,题目中现有的句子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我们可以根据语境提供的信息确定文段作者的态度倾向性属于积极的感情色彩还是消极的感情色彩,从而在选项中选择一项与文段感情色彩相符合的进行匹配。
4、考察语体风格。
语体色彩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风格而形成的风格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韵文语体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言语理解选词填空解题技巧选词填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题型,所占比重也比较大,近几年维持在20题左右。
在各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中选词填空也常作为重点考查。
在考试中考生易受相似选项的干扰而纠结于不同选项之间,把握不准答案,因此掌握必要的技巧对正确解题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行测的备考整体来看,这部分并不算难点,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就结合历年真题来探讨选词填空的基本解题思路。
◆ 考查重点:实词辨析、成语辨析◆ 作答提示:1、注意横线处前后出现的提示性词汇,特别是表转折的关联词。
注意句子中出现的分号、破折号、冒号等提示性的标点符号,能从这些符号寻求突破。
2、注意对比选项,排除干扰项。
当无法直接确定答案时,则需要从选项出发,通过对实词或成语的辨析来确定答案。
◆ 解题思路:注意分析词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表达风格、词性功能等,找到解题突破口。
一、感情色彩感情色彩可以体现文章的一种情感倾向、态度和评价。
一个文段中,字里行间通常会透漏出作者的情感色彩,这就为我们找出合适的选项提供了依据。
【例题1】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是一样______的,而且在我们的身上还随带着很多不好的东西。
譬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爱争强斗狠,但是又爱贪懒好闲,这便种下了______的种子。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善良愚昧B.天真好胜C.聪明狡猾D.平凡堕落【解析】D。
递进关系引导的两个小分句,前后的感情色彩是一致的,由此可知,空白处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和“不好的”感情色彩是一致的,不能为褒义词,而选项中善良、天真、聪明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只有平凡倾向于中性,所以答案为D。
【例题2】波士顿城中的旧书店常常让我______。
那里有两家旧书店。
一家在老教堂的地下室,还有一家靠近波士顿绿地,规模更大,上下两层。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乐不思蜀B.流连忘返C.沉溺其中D.大开眼界【解析】B。
由文意可知,作者对波士顿的书店是喜欢的,所以空白处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应为褒义词,乐不思蜀和沉溺其中是贬义色彩的词语,所以排除。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选词填空技巧【字体:大中小】题型综述选词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词义的辨析能力和对语句的理解把握能力。
被辨析词的类型主要有:一、实词的辨析(以近义词为主)二、虚词的辨析(以关联词为主)三、成语辨析这种题型一般是先给定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处留出空格,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句中空格,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最完整。
题型分类破解一、实词的辨析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
实词是相对于虚词来说的,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对于实词,通常考查考生对词义相近的词的辨析能力,而辨析的对象,归根到底就是词语的语义。
只要我们能区分好词语的语义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就能轻松提高选词填空这一题型的正确率。
下面就如何掌握近义词的语义提供几种有用的方法。
1、辨词语的特定“方向性”有些词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选择时忽视这方面的意义,就会出现错误。
【例1】这家酒店刚开业,服务质量肯定不错。
我们今天就光顾它。
【解析】“光顾”,敬辞,表示欢迎客人到来。
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而不是顾客自己到商家去的用语,故“光顾”误用。
类似的词语还有“惠存”、“斧正”、“垂询”、“雅正”、“惠临”、“惠顾”、“惠允”、“光临”等等,这些词语所表示的行动都不是“我”或“我们”发出的,而是“对方”发出的。
2、看词语的适用对象如:“驱除”适用于具体的人或物,“祛除”适用于抽象的事物,比如:迷信或疾病。
【例1】爱护—爱戴—爱惜①周总理正亲切地关注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
②那是标志着学生们对老师衷心爱戴的歌。
③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例句①中的“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是上对下;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
例句②中的“爱戴”只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拥护。
例句③中的“爱惜”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如时间、生命、粮食等。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言语理解选词填空类解题方法公务员行测备考之言语理解选词填空类解题方法2013-07-22 09:54:16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应试者在考场上,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整个句子试图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应试者有较好的语感。
在平时,语感主要靠朗读而获得,在考场上就不能朗读了,主要是靠默读而找到的。
应试者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可将每个词都放到空格里去尝试一下,默念一遍,看哪个词更通顺、更自然,则选择该词。
如果一个词放到空格里后,读着绕口、生硬,便不能选择该词。
2.把握词义应试者在考场上,需在平时把握词义训练的基础上,准确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含义,即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含义,如兜销与兜售就是一对同义词,尊敬与尊重就是一对近义词。
如果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的意思比较接近,另外一个词义比较突出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当只需一个选项时,那就要选突出的这一项了。
当然,当四个选项有各自的含义时,那该题的难度就较大了。
但在掌握每个词的词义之后,找出正确答案也是不难做到的。
二、快速解题技巧选词填空主要考査应试者的词语应用能力,应试者除了掌握词语应用的基本功外,在考试中还可以结合以下几种方法,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语境法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
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就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就是它的语境。
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
因此,应试者在考场上能否比较正确的理解字词,还得依赖于平时文化积累和思考。
【例题】在这种人才供需状况下,简单地把市场当时_不了的东西弄到某种库房里暂时存放,_它的上市时间,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_你能把它们在库房里放一辈子。
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你得能让这些人在出库时正好避开供大于求的行业,最好还落在供不应求的行业中。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选词填空题高分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选词填空有20题,这一部分对大部分考生来说得分系数相对较低,如何更好的结合语感与技巧得分是关键。
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技巧以助大家解题。
小编将本次讲解内容分成三部分,介绍常用的解题方法,首先是大家自身的语感使用技巧,其次是结合词语本身的含义侧重,最后是词语的使用的技巧。
一、语感与第一印象选词填空题考察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考生在考场上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积累,不要耗费大量时间在一道题上。
此外,有些词语习惯搭配我们也需要注意,这些就是考察我们的词语积累了。
【例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前安全形势依然_________,特别是煤矿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重大事故接连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疾病。
③老师和同学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_______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让同学们看见自己的眼泪。
A严重祛除委屈B严重驱除委曲C严峻驱除委曲D严峻祛除委屈【答案解析】D。
“严峻”也有“严重”的意思,但习惯与“形势”搭配;而“严重”常与“病情”“问题”“后果”等词语搭配。
“祛除”意为“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崇等)”,“驱除”意为“赶走、除掉”。
“委曲”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委屈”指受到不该有的指责,心里难过。
在出现“询问”、“了解”和“求全”等字眼时,用“委曲”;在出现“感到”“受”时用委屈。
二、过滤色彩词语的色彩分为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即要区分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如“妄想”“梦想”“理想”作动词都有打算的意思,做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
但“妄想”是贬义词,是狂妄的打算,是不能实现的打算。
“梦想”是中性词,是妄想、渴望是难以实现的打算;“理想”是褒义词,是对未来事物的理想或希望,是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行测逻辑填空备考:选词填空解题小妙招行测逻辑填空备考:选词填空的解题小妙招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最令人头痛的非选词填空莫属了。
很多考生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总是惯用语感去做题,但这样的准确率也并不是很高。
并且语感这种带有主观性的技巧也很难有所突破。
而在考试中选词填空的题量又比较大,所以说对于这部分内容很多考生来还是不想舍弃,还是想要尽力备考的。
那具体如何来解这种题呢,我们不妨跟着来一起看一看。
其实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应该先理解作者的想法,他想说什么。
其次,我们要知道设空处想表达的是什么内容,那如何得知?有个小方法,各位考生不妨去看看设空处的前后文信息。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例题:【例题1】领导人下台只是欧债危机的一个后果,并非医治危机的良药。
欧洲依然在艰难_________,并试图寻求外界的援助,但是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盟友已经_________,唯一有实力施以援手的是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中国。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挣扎形影相吊B.踯躅焦头烂额C.突围自顾不暇D.徘徊分身乏术答案:C。
【解析】这个文段主要是围绕欧洲是如何解决欧债危机来论述的。
首先第一个,想要说明的是“欧洲依然在艰难的_________,并试图寻找外界的援助。
”看到后文内容“试图寻求外界的援助”,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对于欧洲,它其实想要急于摆脱现在所处的欧债危机的处境。
所以来看一下选项,B踯躅、D徘徊,这两个词都指的是犹豫,拿不定主意,不敢往前。
对应原文并不符合语义要求,可以排除。
所以第二空可以排除B和D,保留A、C。
再看第二空想要体现的是“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盟友已经_________,唯一有实力施以援手的是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中国。
”所以第二个空想要体现的就是美国盟友没有办法去援助欧洲。
那再来看A项,形影相吊,指的是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而题干当中并没有体现美国盟友很孤单,而是想要说明美国盟友没有办法援助欧洲。
所以A项可以排除。
在看C项自顾不暇,暇:空闲。
行测言语理解选词填空技巧
1.预测词义:在阅读题目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预测空格处
应该填入什么词义。
可以根据题干的信息和逻辑推理,尝试猜测合适的词义。
2.排除选项: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再进行比较,选择最合适
的选项填入空格。
3.注意句法结构: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以及逻辑关系,选择填入的
词义需要与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相符合。
4.注意词性搭配:根据句子的语境和逻辑关系,选择合适词性的单词
填空。
比如,如果空格是一个名词位置,那么选项中应该选择名词。
5.注意词汇搭配:选项中的单词需要和句子中其他已有的词汇搭配合理,避免在意义和用法上产生冲突。
6.注意词汇形态:根据词汇的形态变化,选择合适的词形填空。
比如,要填入一个形容词,但选项中只有名词,那么可以通过加后缀或者变换词
根形式来得到一个形容词。
7.注意情感色彩:根据文章的情感色彩,选择合适的词义填空。
有时
候文章表达的是积极的情感,那么填写的词义也应该是积极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行测中,考查的不仅仅是词义理解能力,还有对逻
辑推理和语境分析的能力。
因此,除了关注单词的词义,还需要注重理解
文章的上下文,把握文章的意图和主题。
行测选词填空技巧之九大方法解决实词题方法1. 判断词义的大小一般来说,不同的实词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是"开垦"指的是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的是在原有的已经"开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扩充;"开辟"的意思则是新的开发,新的开创,其词义的范围最大,可以包括"开垦" 和"开辟"两个阶段。
因此,通过上下文关系,根据词义大小可以准确确定选择何种词汇。
方法2. 考查词义的轻重有的实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
方法3. 区分实词的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风格而形成的风格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韵文语体等。
口语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在对话、文艺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语;书面语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多用于郑重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
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
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语语体色彩浓。
方法4. 理解实词的态度色彩实词的态度色彩指的是词义中包含的对某事或某人的态度。
如"诞辰"和"生日"都指出生的时辰日期,但是"诞辰"带有庄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则没有,是一般性的表达。
公务员行测备考选词填空技巧(精选3篇)公务员行测备考选词填空技巧篇1(一)阴晋之战公元前389年,秦国约超过50万的大军,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
秦军在阴晋城外布下营垒。
形势危急。
魏国在河西驻守着一支精锐军队。
西河郡守吴起,面对这次秦军大规模进攻,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作为步兵,亲自率领反击秦军。
魏军人虽少,却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
魏军经反复冲杀,将50万秦军打得大败,取得了辉煌战果。
(二)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联军总数达4.5万人。
周武王誓师:“俗话说,母鸡司晨,是家中的不幸。
现在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连祖宗的祭祀也废弃了。
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却让逃亡的奴隶担任要职,让他们去危害贵族,扰乱商国。
今天,我姬发是执行上天的惩罚!……战士们,努力呀!”,周军将士们士气大振,进至牧野。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开赴牧野迎战。
联军大胜,商王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淝水之战前秦主苻坚为了灭亡东晋,统治全国,便调集90多万兵力,对东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面对前秦军的进攻,东晋内部一致主张抵抗,前锋都督谢玄率水陆军8万前往淮水一线抗击秦军,兵力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接着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
而秦军上下离心、将士厌战。
晋军及时抢渡淝水猛攻,秦军大败,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到了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苻坚中箭,逃往淮北一带,前秦灭亡。
(四)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了一统天下,便挥军南下,率领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此时的刘备在长坂被曹军大败后,在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表示想与孙权联手抗曹。
曹军兵力虽实有20余万,但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不善水战,疾疫流行,被孙刘联军阻击于赤壁。
曹军战斗力大减,初战受挫,被迫驻守江北乌林一带,隔江与联军对峙。
黄盖选择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延及岸上营寨,曹军死伤惨重。
在熟练掌握上述词表的基础之上,我们结合实例对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旨在提高考生作答的准确性及速度。
希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按部就班地顺序进行,首先讲词表的基础打牢,其次讲方法融会贯通,再结合历年真题详解进行总体复习,最后通过题型演练做到选词填空这种题型的全面提升。
(一)实词辨析学习和掌握近义词辨析的方法,最主要的是从词义上对近义词加以辨析。
一般来说,词义包括理性意义、色彩意义、搭配意义、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
1.词语的理性意义要确切地了解词语的意义,首先要区分近义词的理性意义,一般来说,几个近义词之间多带有相同的语素和不同的语素,相同的语素是他们意义相近的基础,而不同的语素则体现着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别。
如“亲密”“亲切”和“亲热”,三个词都有共同的语素“亲”,意思上也都带有“关系近、感情好、态度好”的意思,但是他们又有不同的语素“密”“切”“热”,这三个语素又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密”和“疏”相对,指距离近,因此“亲密”侧重指关系近、关系紧密,常常用来描写关系、友谊等;“切”侧重“密切”“恳切”,因此“亲切”侧重表示感情真挚、恳切,常常用来描写照顾、关怀、教导、声音等方面,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感受某一事物时的心情;“热”是“热情”的意思,“亲热”侧重指“亲密而热情”,常用于对人的态度等方面。
在词语的理性意义里,我们给出考生几方面的标准进行量化考察,从而能够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①词义的大小一般来说,不同的词语有着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如“平凡”和“平庸”,两个词语都是指“一般的,不突出的”,但是“平庸”多指人,或者人的所作所为;而“平凡”则不仅限于人,还可以用于事物等多个方面。
又如“事件”和“事情”,两者都表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但是“事件”多指那些重大的、不平常的活动或社会现象,而“事情”则是泛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现象。
显然“事件”的适用范围要比“事情”小。
因此下面的句子应该选择“事情”,而不是“事件”:“这两年,发生了不少令人心烦的,好在他都挺过来了。
”(事件/事情)。
同样的还有“年代”和“年月”,“时代”和“时期”,“边疆”和“边境”等。
②词义的轻重有的近义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程度的轻重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这就是词义的轻重。
如“放纵”和“放任”,两个词都有“不加以管理,让其任意所为”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放纵”要比“放任”重得多。
又如“等待”和“期待”都等待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期待”要更重,意义更强烈,适用于意义较重的场合,如“全国的球迷都期待着中国足球队能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这里用“期待”比用“等待”更能突出全国球迷的急切地希望的心情。
此外还有“处罚”和“惩罚”,“显著”和“卓著”,“研究”和“探讨”,“希望”和“渴望”,“担心”和“担忧”,“轻视”和“蔑视”,“失望”和“绝望”等等③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
如“事变”和“事故”,两者都可以指突然发生的某一事情。
但是“事变”侧重在“变”上,意指那些能够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而造成某些重大改变的事件,多用于政治、军事等大的方面;“事故”则侧重指以外的损失或者灾祸,多用于一般性的生产、工作、生活、交通等方面。
因此,下面的句子要选择“事故”而不是“事变”:“在离前门不远的一个十字路口处,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
(事变/事故)④词义的具体与概括词语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如“桌子”这个词并不是指客观世界的某一张桌子,而是指所有的桌子这一概念,但是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这是指某一具体的桌子,这样的词语的意义是具体的。
还有一些词语只能表达集合性的、概括的概念,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如“家具”“工具”等。
有一些近义词的差别就在具体与概括的不同上。
如“船”和“船只”;“花”和“花朵”;“车”和“车辆”等。
这三对词语每对都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意义不同,如“船”和“船只”都是指水上的一种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但“船”的意义是具体的,可以指称某一艘具体船,可能是木船、轮船、游船等;而“船只”则是结合性的概括性概念,不能指称某一具体的船。
如我们说“江面上来往的船只很多”“江面上远远地漂过来一只船”。
同样,“花”和“花朵”;“车”和“车辆”也是如此。
如“这朵花真是太美了,可惜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孩子们就像是祖国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的呵护”“门口是停着一辆车,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所有报废的车辆,都将统一回收并销毁”。
同样的还有“书”和“书籍”,“河”和“河流”等。
2.词语的色彩意义从近义词的色彩角度进行辨析,主要是指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态度色彩等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①近义词的感情色彩一定的句子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而这个语境往往就是作者所褒扬或者所贬斥的,感情色彩指的就是词语中蕴涵着的对人或者对事物的褒贬的感情。
如“沟通”和“勾通”仅一字之差,意义上也都带有“彼此相通”的意思,但是“沟通”的意思是使彼此通连、相通,如“沟通思想”“文化沟通”等,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勾通”的意思则是相互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勾结或暗中想办法使言语串通一致,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如“勾结土匪”等。
因此在进行近义词辨析时,不仅要注意词语的理性意义,更要注重其色彩意义。
②近义词的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的语体的风格而形成的风格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韵文语体等。
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对话、文艺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语;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
如“父亲”和“爸爸”都和“儿子”相对,但是“父亲”带有书面语色彩,而“爸爸”则有很强的口语色彩。
前者适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后者则比较随便,适用一般性的场合。
如我们说“他是一名伟大的父亲”,却一般不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爸爸”,因为“伟大”是一个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的词,如果和口语色彩强的“爸爸”搭配,则有些显得不伦不类的感觉。
③近义词的态度色彩近义词的态度色彩指的是词义中包含的对某事或某人的态度。
如“庄重”“尊敬”“轻视”等。
如“诞辰”和“生日”都指出生的时辰日期,但是“诞辰”带有庄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则没有,是一般性的表达。
因此我们说“毛主席诞辰XX周年”而不说“毛主席生日XX周年”。
又如“驳斥”的意思是对错误的言论或者意见进行反驳;“反驳”的意思则是用自己的理由否定别人的看法。
“反驳”多用于一般性争论,语义程度较轻;“驳斥”多用于非一般性质的争论,着重在反驳的同时加以斥责,语义程度较重。
正是因此“驳斥”的语义程度重,带有“斥责”的意思,也使得“驳斥”带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色彩,而“反驳”则没有。
3.近义词的搭配意义①近义词的搭配范围近义词的搭配意义是指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的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严密”和“周密”,“严密”侧重指“周到、严格、紧密而没有疏漏”,多用于安全防范等方面;“周密”侧重“考虑周到、细致”,多用于思想、计划、安排等方面。
两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不同,是其最大的差别所在。
再如“坚定”和“坚强”,都有“坚持,不改变”的意思,但是“坚定”多和“立场”等搭配,而“坚强”多和“意志”等搭配。
这种搭配的习惯往往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理据可言,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掌握。
如“发扬”的对象常常是“优点”“工作作风”“传统”等;“发挥”的对象常常是“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改进”的对象常常是“工作”“方法”“技术”等的缺点、缺陷;“改善”的对象多是“生活”“关系”“条件”等。
②近义词的适用对象从词语的搭配意义来区分近义词还包括对词语的适用对象的分析。
如“爱戴”和“爱护”都指有深厚的感情,但是“爱戴”的意思是敬爱而且拥戴,其适用对象是“下级”爱戴“上级”,而“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加以保护”,其适用的对象是“长辈”爱护“晚辈”,或“上级”爱护“下级”,两者的适用对象正好相反,不能混用。
又如“关怀”和“关心”,前者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能用于对人;而后者则对人对物都可以用,也不分等级。
再如“抚养”和“赡养”,“抚养”侧重长辈对晚辈的养育,多指抚养孩子;“赡养”则是晚辈对长辈而言。
4.近义词的语法功能近义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近义词的词性和组句功能,一般来说,不同词性的词,尽管理性意义可能相同,但其做各种句子成分的能力不一样,如“金”和“金子”在理性意义上几乎一样,但是“金子”是名词,主要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如“金子是很值钱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金”是区别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做定语,修饰名词,如“她有一头漂亮的金发”“河面上浮动着一层金光”。
又如“公开”“公然”都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的意思,但是“公然”是副词,在句子中只能作状语,而“公开”是动词,也兼形容词,能在句子中充任谓语、定语、状语等。
如“X国竟然公然侵犯我国领海”“我们俩之间的事儿早就被公开了”“这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明天法院将对三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公开审判”。
同时,“公然”侧重无所顾及,多用于不好的场合,带贬义;而“公开”则侧重让人都知道,是中性词。
(三)成语的辨析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
对于成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
要想准确地使用成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成语的准确含义如“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
这里,“不刊之论”的使用是错误的,关键在于对“刊”的理解上,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理解,“刊”应该是“刊登”的意思,那么“不刊之论”的意思就是“不能够被刊登的言论或作品”,这就和其实际的意思大相径庭了。
“刊”的意思应该是“更改”,“不刊之论”的意思就是“不能够更改的言论”,形容言论不可磨灭。
2.成语的感情色彩如“谭嗣同愿意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没,康有为、梁启超两人确乎少些刚烈。
”这一句子中的“始作俑者”是错误的。
“始作俑者”的本意是第一个制作用来殉葬的木偶、土偶的人,现在用来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
说“谭嗣同”是“始作俑者”显然是褒贬失当。
3.成语与其它词语的搭配成语的意思往往比较独特,因此在理解了成语意义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成语和其所在句子中其他词语的搭配问题,注意是否得当,是否有语义上的重复累赘等。
如“面对无数个因为‘豆腐渣工程’而无辜丧生的人们,面对他们的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