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姜夔的《鬲溪梅令》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
4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2论宋代歌曲《鬲溪梅令》音乐的“中和”之美周永彦摘 要:本文将从宋代词曲家姜夔歌曲《鬲溪梅令》的音乐本体分析出发,对歌曲在调式、节奏、结构等音乐元素中所表现的“中和”之美进行分析之后,运用引证法、考据法、分析法、归纳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作者姜夔通过歌曲《鬲溪梅令》所要表现的“中和”音乐思想,进而探究出歌曲《鬲溪梅令》在其所具备的“中和”之美上展现出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鬲溪梅令》;姜夔;音乐;中和;情感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周永彦(1999-),女,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歌曲《鬲溪梅令》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所著《白石道人歌曲》卷二中的一首自度曲(图1)。
首先,笔者将对歌曲音乐本体进行分析,同时探究在音乐元素中《鬲溪梅令》音乐表现的“中和”之美,所分析谱例选自杨荫浏先生撰写的《白石道人歌曲研究》中第二次所译版本(图2)。
图1:图片截取自姜夔《白石道人歌曲》①图2一、歌曲《鬲溪梅令》的音乐表现与西方的纵向性和声曲式不同,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以线条化的形式展现,因此,在对歌曲《鬲溪梅令》音乐本体的调式调性、节奏、音乐结构的分析中要注重旋律的上下行进起伏对于情感的抒发所发挥的作用。
(一)音乐结构图示《鬲溪梅令》音乐分析图示谱例版本音乐元素原谱译谱调式调性仙吕宫g 羽清乐七声节拍无标注4/4结构乐段上阙 下阙乐句5句(按歌词划分)5句(按歌词划分)音乐形象景物描写,借景抒情梦境描写,以梦抒情50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二)音乐本体分析1、音色音乐是听觉艺术,是抽象艺术,与有着绚丽夺目的各种色彩的视觉艺术——美术不同,但音乐也有色彩,发声物体的材质决定音色,有粗有细,有轻有重,有高有低,而音乐的色彩是通过联觉的情绪反应而表现的,例如喜悦、忧愁、期待、悲痛等等。
歌曲《鬲溪梅令》的发声主体是人声,人声是最为“中和”的声音,但人声各不相同,不能单从发声体去论歌曲《鬲溪梅令》的音色,不然便是诡辩了。
读姜夔《鬲溪梅令》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雅致的恋情——读姜夔《鬲溪梅令》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姜夔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
姜夔是耿介清高的雅士,浪迹江湖、寄食诸侯,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
与周邦彦一样,姜夔也长于自度曲,“鬲溪梅令”就是作者的自度曲,可能暗寓“好花”被溪水阻隔、望而不见的意思。
双调四十八字,全宋词中此调没有第二首。
这首词前面有一小序“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丙辰即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词人这一年同时作《江梅引》,也有一段小序:“丙辰之冬,予留梁溪(无锡),将诣淮南(指合肥),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二词皆以梅名调,都是怀念合肥情侣之作。
词作是这样的:好花不与殢香人。
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
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翠禽啼一春。
爱情是词中不灭的主题,这也是一首恋情词,但与北宋的恋情词却很不同。
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
姜夔的恋情词,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给人以新的审美情趣,这也许是姜夔的重要贡献之一。
说这首词为雅致的恋情是不为过的,因为自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但至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高雅你,被奉为雅词的典范,这种审美情趣与心态是高读吻合的。
“好花不与殢香人。
”中的好花即梅花,亦暗喻所念之情人。
以“好”形容花,纯然口语而一往情深。
殢香人是词人自道。
好花不共惜花人,实际上是借花写出自己的遗憾,似是轻描淡写,但却富有哲理,具有典型的哲学意蕴,也揭示了“美人不与怜香惜玉者”的悲剧性。
“浪粼粼”“浪粼粼”,指梅花所傍的湖水,暗指因水而将自己与花相隔,乃至只能对花徒然遥望,无法近身,暗合“鬲溪梅”之意。
姜夔曲词的音乐审美特征晏红,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罗琦卿,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西南昌*****)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
他所处时代正值宋、金和议之际,南方经济渐趋繁荣,人民生活暂时得以安定。
他少年丧父。
屡试不中,终身未仕,尝漫游于湘、鄂、赣、皖、江、浙地带,过着游离不定的清贫生活。
“(姜夔)气貌若不胜衣,而余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
图史翰墨之藏。
汗牛充栋。
襟期洒落,为晋宋词人。
”(陈郁《藏一话腴》)姜夔好学、好客、好音乐,多才多艺,诗词歌赋、音律书画,无一不熟谙精通,特以曲词见长,深得当时名流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萧德藻的推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的《白石道人歌曲》等著作,内存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律吕字谱;词调17首,旁注俗字谱;自度曲17首(内旧曲词2首,范成大曲1首),旁缀工尺谱;琴歌《古怨》1首,旁缀减字谱。
这是中国音乐史上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代乐谱文献资料,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弥足珍贵。
然而细审《中国音乐美学史》和《中国文学史》,对其曲词的审美特征研究者鲜见。
本文将拟从音乐美学角度,对其曲词的审美特色作一初步探索,为创作新时代音乐作品之借鉴。
一、灵动的动象美我国音乐文献《乐记》载: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即是说,音乐是“心之动”之“象”。
心动是指人之情动,因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音乐具有以“声”动,表现心动、物动的审美特征,因而音乐之“象”,不同于文学、绘画等艺术之“意象”、“形象”。
而是“动象”。
人们有感于外物(人、事、景、物)而引发情感的激动、感动和心灵的震动。
触动灵感而创作音乐。
所以说,音乐是以“声之动”表现“心之动”的艺术,具有动感特性的美学特征。
论姜夔自度曲《鬲溪梅令》的意象美作者:范霞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3期摘要:姜夔的自度曲风格独特,反映出他清幽淡雅,孤寂高洁的人品气质和内心情感。
意象是分析古诗词的关键,通过对古诗词的意象分析能更好的解读诗词的内涵深意。
《鬲溪梅令》是十四首自度曲之一,其意内敛高雅,其象优美朦胧,其调幽婉动人。
关键词:姜夔;《鬲溪梅令》;意象姜夔,号白石道人,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没有入官为仕。
著作可考的大约有十多种,现今尚存者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续书谱》、《诗说》、《绛帖平》等。
现存诗160多首、词80多首。
姜夔精通音乐、工书法、善赏鉴、长于诗词,因出众的文学才华而“得盛名于天壤间”。
在音乐方面造诣极高,深通音律、擅长吹萧弹琴,且精通乐理、能配曲填词,他的词调歌曲既能反映他独特的人格气质、情感内涵,又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体现出声情韵律的高度统一。
《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十四首自度曲是姜夔音乐创作中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一类作品,所谓自度曲是指不采用原有传统沿袭下来的固定曲牌,由词人自己重新创作编曲的歌曲。
这些自度曲文美曼妙、曲调雅致,具有重要的文学和音乐价值,姜夔突破了词牌前后两段完全一致的套路,使乐曲的发展更为自由,在每首自度曲前,他都写有小序,序的内容信息涵盖丰富,既有明确表明创作时期、情境的,也有表达创作主题的,涵盖音乐理论知识的,还有兼具文学散文性的。
中国古代诗词一贯以来都十分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也就是“情”与“景”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
何为意象呢?其内涵如下:1、象是指一切具客观存在物,也包括不可见的物质和人自身的一切外在表现,如声音、风和人的行为情态等。
意是指作者主观的意识活动,所思所想,如感情、志趣、认识、幻境等。
2、意象的本质是寄托心意,委婉含蓄,不直接言意而将意寄托隐藏包含于象中,因而意象具有双重意义,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
3、意是主,象是客;意是内容,象是载体;意是目的,象是手段。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摘要:本文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从序和文的结合、以虚处传神、善用虚笔的手法、化用前人诗句和诗意及音节谐婉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姜夔词艺术风格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的社会身份是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
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
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
陈廷焯评:“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及“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
”①黄升道“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②他开创了清雅词派,对南宋后期词人及至清代浙西词派都有很大的影响。
姜夔现存词仅八十四首,却得此殊荣。
值得我们研究。
下面我就从以《扬州慢》为例,来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序与词的完美结合姜词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
苏轼之后,词题序已成为常例,但姜词的小序却有新的发展,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白石词除一些小令外,大多有精美的小序。
序与词是一个整体,一散一韵。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这段是词的序。
白石的序有两类:一类与词的内容完全不相干:如《长亭怨慢》中借瘐信《枯树赋》作序以寄托思念。
鬲溪梅令[宋·姜夔]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
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
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翠禽啼一春。
【赏析】词人对于恋情词,或多依红偎翠的狎挚描写,或多秦楼楚馆的声色描写。
白石词则不然,有的只是“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抒情,给人一种可爱慕不可亵渎的高雅感觉。
这是因为白石本人用情专一,他除了在词中提到合肥情侣外,没有提过他人。
是的,真正刻骨铭心的恋情应该只有一次,而且是无可替代,九死其犹未悔的唯一。
于湖词中怀念李氏之作,白石词中怀念合肥情侣之作,皆写此种美好感情。
白石《鬲溪梅令》,正是怀人之词。
序云:“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丙辰即公元119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词人同时作《江梅引》,序云:“丙辰之冬,予留梁溪(无锡),将诣淮南(指合肥),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此词所寓之意,不应远求,当即《江梅引》所述之志。
二词皆以梅名调,亦不可忽视。
尤其白石怀人诸词多有恐怕归去迟暮之忧思,可以印证此词。
如《一萼红》:“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淡黄柳》:“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长亭怨慢》:“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点绛唇》:“淮南好。
甚时重到。
陌上生青草。
”此词所写:“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正是同一种忧惧归迟的心情。
故此词实为怀念合肥情侣之作。
在这首词中,词人灵心独运,用想象营造出一如梦如幻、恍惚迷离的意境,极富朦胧之美。
“好花不与殢香人。
”起笔运用提空描写,空中传恨。
好花即梅花,亦暗喻所念之情人。
以好形容花,纯然口语而一往深情。
殢香人是词人自道。
好花不共惜花人,美人不与怜香惜玉者,传尽天地间一大恨事。
“浪粼粼。
”词人寤寐求之,求之不得,想象之中,遂觉此梅花所傍之溪水,碧浪粼粼,将好花与惜花人遥相隔绝。
正是盈盈一水,隔断万古柔情。
此即调名“鬲溪梅”之意。
《诗·汉广》云:“没有游女,不可求思。
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摘要】姜夔自称“自度新词韵最骄”,他对词的格律有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姜夔的曲被著名诗人杨万里称“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他的曲子注重格律,追求艺术美;姜夔的音乐被纪晓岚称“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自度曲首首词曲俱佳,填词填曲之作也无比的成功。
其音乐作品中独特的韵味与意境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关键词】姜夔;词;韵味;曲;意境中国古曲,博大精深,古曲作家姜夔,在南宋称得上独领风骚。
一、姜夔生平简介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潘阳(今江西波阳)人,自幼擅长诗词之句,爱好音乐和书法,是南宋词坛上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诗人和音乐家,在词与乐的结合上成为南宋独树一帜的词人和音乐家。
姜夔成年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爽,因此布衣终生,未入仕途。
他一生四处漂泊,并在漂泊中写下了大量的诗词音乐作品,其作品收集在《白石道人歌曲集》一书,这也是他的一部唯一的传世之作,其曲调的珍贵超过了保留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的词调音乐。
该歌曲集共收有姜夔谱写的祭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格律谱;琴歌《古怨》一首,旁注减字谱,自度曲10首,这也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音乐;其余五首有为词填曲,也有为曲写词。
“关于姜白石词的音乐处理方式,大别之有两种,一是参酌现成乐曲,加以剪裁,填上新词;一种是根据新词,自制新腔”。
(1)姜夔的词乐作品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风格清新,感情真挚,曲子的韵味清苦而悠远,词的格调甚高,婉约而清秀。
二、词里的韵味——“自度新词韵最骄”姜夔的词在南宋自成一派,但其调的功底与造诣却远远超过了诗,他对词的格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
姜夔的作品大多以反映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为主,词里往往透着一种忧郁的情绪。
他曾用一首诗来评价自己:“自度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中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他遗留的作品,首首清空峭拔,曲曲格调甚高。
浅析姜夔词的艺术风格
姜夔是唐代后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
飘逸、明快、感性为主要特点,富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从诗歌的语言特点、主题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来浅析姜夔词
的艺术风格。
一、语言特点
姜夔词语言优美、自然,以朴实简洁为主要特点,讲究格律、
韵律、音节和修辞技巧转换。
其词的语言风格显得灵动、流畅且避
免厚重、繁琐之感,透露出一股青春的意境。
比如《减字木兰花》
中“分明世态尽轻肥,看取男儿泪几滴;白毛新燕脂香力,跳过明
月夜行云”一句,语言清淡明快,留有余地,使人产生想像和联想。
二、主题内容
姜夔的词主题涉及爱情、生活、自然、思乡等方面。
以情思、
游乐、怀古为主要内容,表现出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万象
的感叹。
比如《浪淘沙·北客行》这首词的主题就是对思乡的怀念
和热爱。
能以一首小词描绘自己的思乡之情,感情饱满却不流俗,
蕴含着淡淡的忧伤情感。
三、修辞手法
姜夔修辞手法的特点是临场灵活、多姿多彩,常常用一些幽默的、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和形象,让人们产生视觉的感受,使读者可
以在情感的共鸣中更好地理解文本。
比如《菩萨蛮·书愤》中“奉
法宝,傍莲花,分明是道家仙洞;拄杖子,排迷草,故事当年旧
社。
”一句,通过形象的词汇和动态的画面,将小说中的情节描述
得淋漓尽致,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总之,姜夔词以清秀、俊俏、意味深长、抒发哀婉、离奇玄异
而著称于世,其词风格新颖而又刚柔相济,深受后人的追捧和喜爱。
姜夔词《鬲溪梅令》全文的解读姜夔词《鬲溪梅令》全文的解读姜夔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卓然立足于两宋词坛,并以其神契“逸品”的人格与词风见许于后世,也因为如此,后世整理其词集者便层出不穷。
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姜夔词《鬲溪梅令》全文的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
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
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翠禽啼一春。
题解:“鬲溪梅令”是作者的自度曲,有学者认为,大约暗寓“好花”被溪水阻隔、望而不见的意思。
双调四十八字,宋词中此调没有第二首。
据小序,此词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冬天,作者从无锡回到杭州时所作。
“寓意”二字费解,作者到底想借这首词表达什么情意,无从考证。
很多学者认为仍是作者因思念合肥恋人所作,因为这首和前面的《江梅引》一样,是同时期的作品,甚至连词牌名也都带一个“梅”字。
这种看法也许是有道理的。
句解:好花不与殢香人。
浪粼粼。
起句借花写出自己的遗憾。
“殢”,黏昵、纠缠的意思。
好花,也就是眼前的梅花,梅花不能被黏昵爱好花香的人拥有,实在是一大遗憾。
所谓梅花,当指作者的情人;所谓爱花人,或者说惜花人,显然就是作者自喻,也是古代文人经常自封的称号。
这句词是作者暗指自己和情人相隔辽邈,无从欢会。
这句不但是作者自己的遗憾,恐怕也写出了人世间所有恋人们的心思。
“浪粼粼”,指梅花所傍的湖水,又可以暗指就是因为这泓湖水,将自己和花隔了开来,乃至只能对花徒然遥望,无法近身。
用水来比喻离人之间的阻隔,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
《诗经汉广》里说:“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就是例子。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梅花在初春开放,一旦暮春三月,蜂飞草长,群花争艳,绿树成阴,冰清玉洁的.梅花早已零落成泥,化为乌有。
则多情之客的惜花之情,何以排遣?“绿成阴”三字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叹花》诗意,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
论姜夔咏梅词的清雅特点论姜夔咏梅词的清雅特点摘要姜夔是南宋风雅词派的典型代表,其词作的整体风格被后人总结为“清空”、“骚雅”,这种风格尤其在其咏梅词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姜夔词现存八十四首,其中吟咏梅花或者意象中含梅花的的多达二十八首,约占其词总数的四分之一。
其咏梅词的清雅特点主要表现在三点:一、词作情感清高娴雅;二、词作意境清新典雅;三、艺术表现手法清奇幽雅。
关键字:姜夔;咏梅词;清雅;On Jiang Kui Poem’s Clear and Elegant of Poems onPlum BlossomAbstractJiang Kui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clear and elegant style of poetry,his overall ci style is summarized as "clear""elegant" by later generations. This style particularly reflected in his chant plum poem.Jiang Kui depositedeighty-fourpoems on plum blossom which chant plum or images contain plum up to twenty-eight,approximately composes a quarter of the total number of his poems.The clear and elegant characteristic of his poems on plum blossom shows on three respects:the noble feeling、the clear prospect and the elegant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of the poems.Key Words:Jiang Kui;Poems on plum blossom; Clear and elegant目录引言 (1)一、词作情感清高娴雅 (1)(一)以梅自喻现清雅 (1)(二)相思之情寄清雅 (2)(三)君子之交蕴清雅 (3)二、词作意境清新典雅 (3)(一)清中含雅 (4)(二)雅中蕴清 (5)三、艺术手法清奇幽雅 (6)(一)搥字用典见清雅 (6)(二)写梅不现梅 (7)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引言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又字石帚,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