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读后感800字 - 读后感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21.61 KB
- 文档页数:1
《屈原》郭沫若读后感郭沫若的《屈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作为一部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它不仅展现了屈原这位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更深刻地探讨了人性、忠诚与背叛、权谋与野心等永恒的主题。
通过对《屈原》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郭沫若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为这部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所震撼。
首先,郭沫若在《屈原》中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十分成功。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离骚》等作品至今仍被人传颂。
然而,在《屈原》中,郭沫若将他的形象描绘得更加丰满和立体,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和忠诚,更展现了他的坚韧与不屈。
在政治斗争的洪流中,屈原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权势所屈服,最终选择了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理想。
这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也让我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郭沫若在《屈原》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展现也十分精彩。
通过对楚国的描绘,他展现了这个古老国度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当时的政治风云。
在《屈原》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楚国的盛世,也可以看到楚国的内乱和外侵。
郭沫若通过对楚国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郭沫若在《屈原》中对人性的探讨也十分深刻。
在这部作品中,他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的本质。
在政治斗争和权谋之中,人们的忠诚与背叛、友情与仇恨、爱情与婚姻等问题都得到了深入的探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了人性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屈原》是一部充满了中国古代文化魅力的作品,它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深入地思考了人性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郭沫若在《屈原》中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十分成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展现也十分精彩,对人性的探讨也十分深刻,这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屈原》读后感作文《屈原》读后感作文1 《屈原》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充满激情,诗人对光明,对毁灭的歇斯底里的狂吼,深深地感染了我。
《屈原》作于五四时期,带有很强且鲜明的时代感,对黑暗旧社会的强烈憎恶,对革命的强烈期盼。
全诗以风、雷、电、火四个毁灭的象征为革命的代表。
用风:哪怕吹不醒这已经死去的一切,可还能让洞庭湖,让长江,让东海汹涌、与你一起咆哮,还可以吹走沙石、吹动草木,这是唤醒民族的天籁;用雷:代表你车轮滚动的声音,带“我”远离这污秽、阴谋的泥潭,去到那新的、干净的“中国”;用电:撕裂这压抑、沉郁的黑暗,即便这黑暗如水,尽管这撕裂是抽刀断水,而电,正是我心中的利剑,能让光明光临这世界,是为革命吹响号角的先锋;用火:焚尽这一切,在火里得到重生!在诗中,风、雷、电、火都是破除黑暗的力量,而它们都是“你”,是宇宙中之伟大者,是毁灭这黑暗的红莲。
这首诗选取了屈原《九歌》中除“山鬼”以外的'八个人物进行了述说,东皇太一、云中君,他们是黑暗的制造者,一如只会脸红的东君(这句写得蛮精当,太阳是赤红的,这太阳神该也是个红脸“关公”),不过是“土偶木梗”,在这烈焰下终将覆灭;大司命、少司命也不过是只会唬人的“军阀”;湘君、湘夫人却是为这痛哭伤心之人,他们是又一个除痛哭外且让自己人“痛苦”的存在;剩下的河伯是“我”的慰藉,而这善良的娃娃却为了“婵娟”与一群强盗理论……在中国的历史上,屈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诗人,他的诗作备受佳评,我想郭先生以屈原为题是否是对屈原“愚忠”的一种质问与怀疑,以彰显革命、除旧的精神,既然楚王不鸟我,大可以弃之而去,或是自立门户,为何要吊死在一颗树上,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干个体户”。
破而后立是全诗的精神,也是诗人的心声与政治目的,在当时的中国,豺狼当道,虎罴横行,只有毁灭这一切才能建立新的世界,一个崭新光明的世界。
《屈原》读后感作文2 今天,我读了《爱国诗人屈原》我深有感触。
屈原列传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屈原列传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当品位完一本经典著作后,坚信大伙儿的视线一定发展了许多,这时必须深思熟虑阅读感想要怎么写了哦。
如今你是不是对阅读感想一筹莫展呢?下边是我用心梳理的屈原列传读后感范文,仅作参考,大家一起来瞧瞧吧。
屈原列传阅读感想1屈平词赋悬日月,赵王台谢空山坡——作文题记扫去历史时间的颗颗浮尘,走入那漫漫长路五千年历史。
捡取这历史时间海滩中的颗颗珍珠贝。
诶,这一颗竟然这般的洁白如玉,绚丽多彩。
原先它是一颗闪亮的天然珍珠。
楚人的天然珍珠,也是大家的天然珍珠,这就是为大家所景仰的屈子,灵均。
时至今日,你是性情之独特,品行之优雅。
你以芰荷为衣,以玉兰为裳。
"朝饮花木兰之坠露兮,夕餐雪梅之落英。
"时至今日,你是学富五车,博学多才,你"入则与王图议国家大事,以出命令;出则接遇客人,解决诸侯国。
"时至今日,你是以天下为己任,心怀天下无可奈何地传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连声悲叹。
时至今日,你是忠君爱国,视君为佳人。
你博闻强志,娴于辞令,也曾申明赫赫有名,贵为左徒。
你青睐改革创新,执行美政。
可终究还是碰触到封建社会皇室的共同利益,她们只在意自身的权益,置老百姓中华民族的权益于背后。
她们妒贤嫉能,视你为肉中刺,肉中刺,恨不能将你万劫不复。
这就是你常说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吧!而这时你所日思夜想的"佳人"确还搞不懂你的用心良苦,不区分善与恶,不辨正邪,察纳雅言。
对你是避之唯恐不及。
应对这般严厉打击你并沒有灰心丧气,由于你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壮志未酬,又怎能说舍弃就舍弃呢?因此在秦朝正提前准备严厉打击燕国之时,你便务求合纵抗秦,殊不知,怒张仪之奸诈,哀赵王之愚钝。
便为公孙衍的商於六百地所蒙骗,进而使齐楚两国之间此后断缴。
导致燕国遭到袭击,而无一国救援,燕国也是屡败屡战,合纵抗秦秘术也早就有名无实了。
屈原列传读后感
读《屈原列传》,让我对屈原的无私、自由的精神深深感动,也对他在不幸中创造的生活精神坚强有了崇高的敬仰。
屈原安之若素,不论环境如何困顿、艰难,他依然保持着勇敢的心、正直的品行和自我奉献的精神,把他无私的情操传递给了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一片暗室中找到生命中属于自己的光明。
他曾流泪,也曾笑谈,今时古时,他都是一个崇高的生机勃勃的英雄。
屈原用他命运冲击的青春热血激荡出一片生命的艳丽;用他的生命落花流水般的高尚品行绘制出一副思想的天宝地图。
他的故事,激发着我们每个人心中最伟大、最振奋的正能量,让我们在看到他的传奇和爱国精神时放声高歌,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以及我们今天生活得更加明朗而歌唱!。
郭沫若《屈原》读后感每当到了端午节。
我就想到了屈原。
一个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的大英雄。
却因为有一个昏庸无能的昏君,送掉了这样大好河山以及一名这么心怀抱负的英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
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
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
你,就是这一跃。
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
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
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
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
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国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一一屈原。
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己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想你现在知道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
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今天,我们仍然过着这端午节,为的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一屈原!。
心得体会《屈原》读后心得体会范文
《屈原》读后心得体会。
《屈原》是一部描述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生平和他的诗歌创作的传记体小说。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屈原的生平和他的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读《屈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
他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和误解,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而他的诗歌作品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屈原的诗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创作风格也非常独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屈原》,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屈原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艺术表现,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总的来说,读完《屈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和政
治家,他的生平和诗歌创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发,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
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读屈原列传的读后感6篇读屈原列传的读后感篇1太史公在《屈原列传》中塑造了一个“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屈原,千古流芳。
就是这样一个屈原,居然被上官、靳尚、张仪等人不明不白地给害了。
呜呼!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而莫敢直谏,其后楚竟为秦所灭!暖乎!若是屈原不死,秦何以灭楚?何以定天下?历史也许因此而改写也!所谓贤人政治,就是说治乱由人,任贤臣而感天地泣鬼神,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用小人则灾祸由此而起,异变由此而生。
故周八百年江山是姜子牙之魂保佑,齐之霸业系由管仲,汉兴乃由张子房,蜀兴系由诸葛亮;同样,商亡是杀了比干,楚亡是去了屈原,秦亡是赵高作祟。
说来说去,君主只要会用人就可以了,本人才德并不重要。
齐桓公好色好小人,但只要全盘信任管仲仍可称王称霸;汉高祖无才无德,但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便可逼项羽乌江自刎。
一部中国政治史,由是留下了无数半人半神的名字。
贤人政治的产生,人皆道是人治体制造成的。
的确,西方政治史的名臣没人有像中国名臣被神化的地位,流放了但丁的佛罗伦萨也还是佛罗伦萨。
可中国人就真有这么大能耐,一人左右天下事么?最明显的例子,诸葛亮。
“伏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刘备将二人尽得,天下仍未安于蜀汉。
相反,蜀是三国中实力最弱者厂。
于是人们只好说,诸葛亮,寸运”不济,“生于末世运偏消”呀。
在人与天的较量中,人们似乎又默认了贤人未必应天而生,天未必感人而动了。
这,也算是不走运的“贤人”们的一条借口吧。
就以屈原来说,《史记》并没有独立的《屈原列传》,而是屈原、贾谊合传为《屈贾列传》。
贾谊何许人也?汉文帝时天才少年,献上的削藩、和匈奴、重农抑商、禁私铸币等等政策,都或早或晚被采用,对安定汉江山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可细看贾谊一生,竟发现和屈原一样很不得志,官最大也不到九卿,且又是被谪长沙又是为梁怀王太傅,最后还郁郁而死,才31岁。
其贡献胜于屈原,而遭遇却颇为相似。
屈原故事读书心得
读完《屈原》这部文学作品,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爱国志士,他为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一切,最终选择了投江而死。
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这个故事中,屈原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爱国者。
他为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幸福不顾个人得失,这种高尚的品质让我深受感动。
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让我深思,令我对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这部作品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更在语言上深具韵味。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让我深深地为之着迷。
总的来说,读完《屈原》这部作品,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深情厚意,更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
希望能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智慧。
话剧《屈原》读后感第一篇嘿,朋友们!我最近看了话剧《屈原》,哎呀呀,那感受真是一言难尽!刚一开始,我就被舞台上的那种气势给震住了。
屈原那高大的形象一出来,我就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好像他的心里装着整个天下。
看着屈原和那些权贵们斗智斗勇,我这心里是又紧张又激动。
他那么正直,那么坚定地要为楚国的百姓谋福祉,可那些坏人就是容不下他,老是给他使绊子。
我真的是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骂那些坏蛋,怎么能这么对待咱们的屈原大大呢!还有屈原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的情谊,那也是让我感动得不行。
在困难的时候,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这种友情真的太珍贵了。
当屈原被流放,他那种孤独和无奈,我都能感觉得到。
就好像自己也跟着他一起经历了那些痛苦和挫折。
不过呢,就算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屈原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的坚持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骨气,要有追求,不能随便就被困难打倒。
看完这个话剧,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感觉自己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好多好多,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退缩!第二篇亲人们,我来跟你们唠唠我看完话剧《屈原》的感受哈。
这剧一开场,我就被深深吸引住啦。
那舞台布置,那演员的表演,简直绝了!屈原在剧里,那真是个大英雄。
他一心为了楚国,啥都不怕,敢跟那些坏家伙对着干。
我就佩服他这股子冲劲和勇气。
那些个权贵们,一个个心怀鬼胎,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把楚国搞得乌烟瘴气。
每次看到他们欺负屈原,我这气就不打一处来,恨不得跳进剧里帮屈原出口气。
还有啊,屈原写的那些诗词,通过演员的朗诵,简直太美太动人了。
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悲愤和无奈。
最让我感动的是,屈原就算遭受了那么多的不公和磨难,他依然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他的那份忠诚和执着,真的让我热泪盈眶。
看完这个话剧,我一直在想,咱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可不能像那些权贵们一样自私自利,得像屈原一样,坚守自己的本心。
这个话剧太精彩啦,让我收获满满,以后有机会我还得再看几遍!。
心得体会《屈原》读后心得体会范文
《屈原》读后心得体会。
《屈原》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作品,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体会到了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和政治家的伟大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屈原》中,作者通过对屈原的生平和思想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屈原在政治上秉持着忠君爱国的原则,他不畏权贵,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努力。
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同时,屈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他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奋斗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阅读《屈原》,我深刻体会到了屈原这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精神品质对于我们每个人都
是宝贵的财富,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我们能够学习屈原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屈原》读后感800字-读后感大全
《屈原》这部作品是我在晚上熄灯以后拿来翻看的。
借着台灯那微弱的白光,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看完。
其实每次静下心来看书,就会把书中所描绘的情节,在自己的脑海中放入一张幻灯片,让它清晰地在眼前放映出来.屈原,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世界名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高大而雄浑,深沉而奔放的屈原形象。
全书以《橘颂》开始,极力地塑造屈原诗意的灵魂,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从高的德行。
他教育弟子宋玉: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
他被张仪他们陷害,致使被革职,又被他们称为疯子。
在向风,雷,电的呐喊中,使人看了心情也跟他的一样,心潮澎湃,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那是反抗的呐喊,战斗的召唤;那是对黑暗的猛烈攻击,对光明的热切向往;那是高尚情操的独白,是凛然气节的赞颂。
最后,屈原与卫士甲一起到汉北去抵御强暴,捍卫祖国。
"最毒妇人心";。
也许我不该说这句话,因我是一个女孩。
但是看到南后这一形象,我又觉得我说这句话没有错。
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阴谋家,在轻佻,妖艳的躯壳里,藏着放纵和淫荡,身居高贵,荣耀的皇后之位,却阴险,冷酷,凶残,为巩固宠位,不惜残害无辜,诬陷忠良,与乱臣狼狈为奸,愚弄国王,把楚国和百姓推向覆灭的深渊。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喜欢里面的婵娟。
婵娟是屈原的侍女和弟子,她是一个心地善良,刚强不阿的女孩。
当屈原被蒙冤时,她却发誓要跟先生站在一起,她不相信外面的流言,她相信先生是清白的。
在与南后见面时,她丝毫没有表现出一点儿畏惧,南后要割她舌头,她没有临阵脱逃,相反,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被南后关进槛里后,宋玉和子兰来救她出去,但是她没有出去。
最后,由于误饮屈原的毒酒而死,她用自己的生命粉碎了敌人企图谋害屈原的阴谋。
一个那么善良的女孩,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国家,她是屈原精神的继承者,是真善美的化身。
郭沫若曾说婵娟在斗争中"化为永远之光明,永远之日光";。
屈原,婵娟的形象是伟大的,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沉思,南后的阴险毒辣,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