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科学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35 KB
- 文档页数:3
丰县高中自主招生试题及答案试题:丰县高中自主招生试题一、语文(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以下问题。
(共15分)(1)请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划线词语。
(5分)-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 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中的“国破”是什么意思?(2)请简述《岳阳楼记》的主旨大意。
(5分)(3)请写出《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赏析。
(5分)2. 现代文阅读(共25分)(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以下问题。
(15分)-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达主题?(2)请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10分)二、数学(共30分)1. 解方程:\( x^2 - 5x + 6 = 0 \)。
(5分)2. 证明:如果三角形ABC的两边a和b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c的长度,那么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
(10分)3. 计算下列定积分的值:\( \int_0^1 (3x^2 - 2x + 1)dx \)。
(15分)三、英语(共30分)1.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2. 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括号中选择适当的选项填入空白处。
(10分)3. 翻译:将下列句子从英文翻译成中文。
(5分)- "Knowledge is power."四、综合能力测试(共30分)1. 逻辑推理题:请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10分)2. 科学常识题:回答下列科学常识问题。
(10分)- 什么是光合作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时事政治题:请简述最近一年内发生的一个重大国际事件及其影响。
(10分)答案:一、语文1. (1)“床”指的是井边的栏杆;“国破”指的是国家灭亡或破败。
(2)《岳阳楼记》的主旨大意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3)赏析:此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落霞与孤鹜飞翔的景象,以及秋水与长天相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85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那些爱写田国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_____①_____。
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哈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
”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你听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
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_____②_____,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之外,别无他物,更毫无诗意。
我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为了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绿豆、小豆、豌豆、红豆,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
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1.文中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拟人、比喻、对比B.拟人、比喻、反问C.反问、借代、排比D.反间、借代、夸张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早晚的时候,露珠、月光酒在上面。
到了冬天,白雪盖在上面。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②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地发挥重要作用,③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智能化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基本方向。
④发达国家致力于运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优势保持制造业的领跑地位。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随着西方逻辑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应用,运用中西比较方法进行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出现了单一运用西方传统逻辑知识框架来解读中国古代逻辑的现象。
但就语言文字、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这一套完整论式来说,中西方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话语体系是以符号语言和形式逻辑作为基础的,西方的思维方式注重演绎分析、科学理性;中国话语体系则是基于汉民族语言的象形文字和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并重的思维逻辑基础,中国的思维方式偏重综合归纳、辩证整体。
因此,单一地追求中西逻辑思想之“同”,难以揭示中国古代哲学、逻辑思想的全貌。
②中华经典文献卷帙浩繁、学理深晦,梳理研究工作可谓艰难。
目前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成果涉猎的文献倾向于逻辑思想比较突出的文献案例,大多还是碎片化、未成体系的,较难呈现出一条清晰确切地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学派、人物之间逻辑思想关联起来进行比较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很难从历史广度中看清一种逻辑思想的传承演变及其现实价值。
此外,在立足中华经典文献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自身特点时,又容易出现拒斥中西比较研究或者片面“求异”的现象,这也不利于全面认识中国古代逻辑的价值和意义。
在运用中西比较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中国古代逻辑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情境。
百家争鸣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救世”的现实诉求对于诸子言说论辩、思想交锋起到了支配和驱动作用。
将中国古代逻辑规则与西方的形式逻辑进行比较时,忽视中国古代逻辑形成、应用和发展的具体实际境况,诸子的政治伦理主张,中华民族的思维偏向等问题,难以窥见中国古代逻辑的特殊样貌。
③中华文明话语体系的底层思维逻辑,不仅有言说论证需要遵循的逻辑规则,还包括明辨是非的标准以及政治伦理的应用逻辑等,这其中具有与西方逻辑学相通之处,更深层地揭露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广泛存在的政治伦理主张和道德价值标准。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试卷语文2024.5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23年是人工智能领域爆炸式发展的一年,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便是其中的代表。
一年多的时间里,ChatGPT的版本从3.5升级到4.0,进步明显:专门训练它的硬件设备升级,其中央处理器(CPU)内核和专用图形处理器(GPU)分别增加到28万个和1万个;它有1万亿个参数,知识的获取从检索固定的数据库发展到可以自行上网寻找资料;它不但可以解读用户发送的图片,还可以根据文字描述生成图像……人工智能产品研发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
ChatGPT展示出人工智能应用的巨大价值,OpenAI 公司的估值因此一飞冲天,最大的外部投资者微软公司更因此获利巨大。
其他几家科技巨头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尤其是谷歌公司,多年来一直被认为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如今被OpenAI抢了先机,谷歌只能寻机后发制人。
果然,谷歌在2023年底推出了“双子座”(Gemini)。
这款多模态大模型人工智能产品在32项功能的评测中有30项的表现超过了ChatGPT。
除了在文字方面的输出看上去与ChatGPT 不相上下,它还对图片和视频有着超强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同时可以针对提问给出混合文字和图像的多模态输出——这是ChatGPT尚不具备的。
2024年初,谷歌的聊天机器人Bard已融合了Gemini的能力,升级版Bard的表现完全不逊于ChatGPT。
而与此同时,OpenAI又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它能根据提示词生成60秒的连贯视频,这预示着一个新的视觉叙事时代的到来。
差不多同时,DeepMind公司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的Mobile ALOHA机器人问世。
它是一对可以使用锅碗瓢盆、操作家用电器乃至洗衣叠被的机器臂,精细程度不输人类。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答案和解析在每套试卷后教师资格考试_初中_语文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12套(20题)***************************************************************************************教师资格考试_初中_语文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12套1.[单选题]某版初中语文教材《女娲造人》一课中有这样一则课后练习题: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以下对这则练习题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在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的理解和感受B)意在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行文思路C)意在让学生精读课文、学会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D)意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口语交际能力2.[单选题]教师在讲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说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下列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高尔基莫泊桑欧·亨利B)乙: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C)丙:高尔基契诃夫莫泊桑D)丁:莫泊桑高尔基契诃夫3.[单选题]教师教学完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后,对课后的“词义和语境”部分进行了拓展学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对词语本义的理解,教师举出以下例子,其中划横线词在句中表示本义的一项是( )。
A)她带着个孩子嫁过来,大家都说她带了个大包袱。
B)老一辈的人渐渐都不在了,现在需要我们年轻人挑大梁。
C)在这狭隘的山道里,他想挪一步都很难。
D)这昏官生怕丢了乌纱帽,一句话都不敢说。
4.[单选题]教授完契诃夫《变色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整理文学作品中具有“变色龙”特点的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 )。
2024年松江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2024.0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和考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文言文(35分)(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丙】季布为.河东守,孝文①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②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
(选自《史记》)1【注释】①孝文:即汉文帝刘恒。
②使酒:耍酒疯。
5.【甲】诗作者是(朝代)的陈子昂,【乙】文中的“臣”是(人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臣不胜.受恩感激()(2)季布为.河东守()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3分)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语言苍劲奔放,其第三句以空间的苍茫辽阔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六校联合体学情调研测试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
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
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
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
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
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
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
而一个确定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
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以“爱国情怀”为主线,设计了集体朗诵稿的提纲,请看——“爱国情怀”朗诵稿提纲段落内容需准备材料第一节无私奉献,血肉筑长墙寻找特殊历史时期的爱国人士第二节爱国明志,史册照丹心搜集古诗文中的爱国诗句第三节不懈奋斗,追逐爱国梦整理生活和作品中的奋斗事例1.下面是第一节的朗诵片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ū)躬尽瘁(chì)热情怀(2)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是()。
(3)请根据文段内容,用《红岩》中的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补全横线。
(《红岩》中主要人物:许云峰、江姐、成岗、华子良……)(第一节)无私奉献,血肉筑长城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少不了“无私奉献”的□(chì)热情怀。
每到历史的重要时刻,总有人会以血肉重筑长城!国家建设时期,“两弹一星”邓稼先□(jū)躬尽瘁,死而后已。
放弃国外的丰厚条件,毅然回国,扎根西北,以血肉之躯研制核武器;太空探索时期,“航天英雄”杨利伟沉着冷静,勇敢坚毅,首飞太空,屏(A.bǐng B.píng)息凝神,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航天任务。
还有许多英雄没有留下名字,我们以特殊的称呼缅怀他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经历松骨峰战斗,火场救助朝鲜儿童,战场吃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__________;哈尼小姑娘“梨花”在哀牢山上建造小屋,提供粮食,为人民服务,淳朴无私地发扬“雷锋精神”。
2.请你根据主题,完成第二节朗诵稿创作搜集单。
第二节朗诵稿创作搜集单主题爱国古诗文名句歌咏山水(1)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志向高远(2)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心忧家国(4)万里赴戎机,。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34年。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主人公翠翠的恋爱悲剧为主线,展现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
茶峒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四周环山,一条清澈的河流穿城而过。
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生活节奏悠闲。
翠翠是茶峒镇上大户人家的女儿,美丽、聪慧、纯真。
她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她与船夫二老之间。
一天,二老驾船从上游而来,翠翠在河边观看。
她被二老的英俊和勤劳所吸引,心中暗生情愫。
然而,翠翠的父亲是当地的大地主,对这门亲事坚决反对。
他担心女儿嫁到船夫家会降低家族地位,影响家族的声誉。
尽管如此,翠翠和二老的感情越发深厚。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翠翠在河边等待二老归来。
她看到二老在风雨中奋力划船,心中充满了感动。
然而,二老在途中遭遇了意外,不幸身亡。
翠翠悲痛欲绝,她相信二老是为了她才遭遇不幸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翠翠一直未能从悲痛中走出来。
她的父亲也因愧疚而抑郁成疾,最终撒手人寰。
翠翠继承了家业,她决定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二老,将茶峒镇建设得更加美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茶峒为背景,展现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 小说中的翠翠形象鲜明,她的美丽、聪慧、纯真等特点使她成为小说的灵魂人物。
C. 小说通过翠翠与二老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D. 小说结尾翠翠继承家业,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二老,体现了她坚强、独立的一面。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孤独似乎与生俱来,又伴随着人类成长。
从远古的穴居时代,先民们为了生存,必须学会与自然抗争,而抗争过程中,孤独便成了他们最为直接的情感体验。
在《呐喊》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展现了孤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不同表现。
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是唯一的吗?吴炎20世纪7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即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宇宙之一,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
到了20世纪80年代,现代宇宙学中的某些理论则证明,这样的“平行宇宙”的确可能存在。
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宇宙”在我们的宇宙中遗留的痕迹,他们认为有可能证明了多元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胀”产生更多宇宙?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转瞬即逝的超高速扩张阶段,科学家将这个阶段称为“暴涨宇宙”模型。
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在极其短的时间(远小于1秒)内,将其体积瞬间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
而如果膨胀的速率稍微改变一点儿,那我们的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暴涨宇宙”模型。
他们提出,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泡沫,也就是说,存在无数个宇宙。
所有的宇宙有着同样的或者说类似的机制进行各种限制,每个宇宙都经历了一次大爆炸,它们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的,并且存在着相同的物理学定律。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来,只要将大爆炸的“参数”进行细微的调整,各种宇宙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了。
多元宇宙论的观点支持“宇宙永恒膨胀论”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多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不管是我们的宇宙还是其他的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同时也有更多宇宙产生,此观点也被称为“多元宇宙论”。
其他宇宙的特性与我们的存在差异,但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共存。
虽然“宇宙膨胀说”仍然没有切实的理论模型,但理论表明,的确可以有若干宇宙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膨胀。
在这个更为广大的“多元宇宙”中,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罢了。
《经典常谈》名著概况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于1942年出版,几十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经典佳作。
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分别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通俗流畅,见解上鞭辟入里,可以使读者对古文更亲近、更有熟悉感,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阅读的入门佳作。
作者概述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情节梳理朱自清先生在这本小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五经四书,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
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
书中的语言极其地通俗,而条理又是那样的分明,留心的读者不仅会感到经典流变的基本脉络,更会学到做学问的一般方法。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
全书见解精辟,史笔卓越,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已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的朱自清,不但以其清隽沉郁的文风、洗练秀丽的文笔著名,他对中国的古代典籍亦有极深的造诣与研究。
现代汉语高级教程(修订版)三上练习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一:1. 答案:C解析:根据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社会变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道德情操的培养,这一切都为我国诗歌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知,社会的变革、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为中国诗歌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答案:B解析:根据第二段第一句话“白居易的父亲是他的第一个老师。
”和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白居易不但自己读书,还常常到老师家请教,和其他学习诗文的人一起切磋。
”可判断出白居易的父亲是他的第一个老师。
3. 答案:D解析:根据第三段第一句话“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涉及各个领域。
”和第三段最后一句话“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风格独特。
”可知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涉及各个领域,风格也很独特。
4. 答案:A解析:根据第四段第一句话“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是一首长达一千多字的叙事长诗。
”和第四段最后一句话“《长恨歌》独到的写法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精准表达使得这首诗歌成为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可知《长恨歌》是一首长达一千多字的叙事长诗,独到的写法和对历史事件的精准表达使其成为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5. 答案:C解析:根据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白居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唐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可知白居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被认为是唐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阅读二:1. 答案:B解析:根据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周总理常说:‘钟秉枢的优秀是全党的优秀’”可知周总理认为钟秉枢的优秀是全党的优秀。
2. 答案:D解析:根据第二段的第一句话“钟秉枢的一生共培养了三百二十多位研究生和博士生”可知,钟秉枢一生培养了三百二十多位研究生和博士生。
3. 答案:C解析:根据第三段的第一句话“钟秉枢是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是我国光学研究的奠基人。
”可知钟秉枢是我国光学研究的奠基人。
4. 答案:A解析:根据第四段的第一句话“钟秉枢是具有大智慧、大胆识、大情怀的科学家,他对光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晚上,蜘蛛想: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上面写着:“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
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蜘蛛累得趴倒在地上,心里想: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1)文中提到的两位顾客都是谁?(2)给长颈鹿织围巾为什么花费的时间又长,又累?(3)蜘蛛开“袜子编织店”时,为什么看到顾客却吓跑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你认为蜘蛛的做法可取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苹果落地牛顿是个大科学家,他从小就热爱科学。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书,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牛顿看见了,觉得很奇怪。
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可是,苹果为什么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呢?这里面一定有道理。
他就专心研究起来。
后来,牛顿发现了苹果向下落,是地球引力的作用。
(1)牛顿从小就______科学,长大后成了______。
(2)给多音字组词。
觉jiào______ jué______落là______ luò______(3)苹果往下落,牛顿开始认为是______,后来知道______。
(4)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中发现了()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正和小伙伴玩着跳房子,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铃声。
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55分)1.正确、工整连贯地抄写句子,注意字的大小一致,字距均匀。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联系语境,根据拼音写字词。
ㅤㅤ本学期中,我们看见了被洱海táo洗过的明月;听到了shān bēng dì liè的浪潮声;认识了令人jìng pèi的少年周恩来——他xiōng huái祖国,bào fù远大,一腔爱国热血bēn liú bù xī;领略了hū fēng huàn yǔ的科技力量——它将人们上天入海的yīn切愿望变成了现实。
3.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填序号)(1)补充词语震欲聋七竖八鸦雀声老龙钟锣鼓喧英无畏窃窃私通广大(2)表示声音很大的词语有(多选)、,表示没有一点儿声音的词语是。
(3)隔壁伯伯年事已高,显得。
(4)女娲,用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了。
(5)海底的鱼儿常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像是在。
(6)疫情期间,的白衣战士救死扶伤,为我们筑起了牢固的疫情防线。
4.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补充下列句子中的内容。
(1)名诗流传千古:诗中有画,白居易在《暮江吟》中用“,”描绘了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中有情,高适送别好友董大时用“,”表达祝愿和鼓励;诗中有理,苏轼《题西林壁》“,”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诗中有志,李清照用“,”抒发了“报效祖国,生死何惧”的爱国之情。
(2)古人充满智慧:八字成语“,”和卢钺的《雪梅》中“,”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气象谚语“,”讲出了一场场秋雨给人们的凉意。
5.按要求写句子。
(1)占上风、栽跟头、敲边鼓、碰钉子(从中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2)普罗米修斯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
(长话短说)(3)用上“忽然”“顿时”描写一个事物的变化。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学春天的到来,大量的科幻作品涌现,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
这就引起了科幻到底应该是科普性更强还是文学性更强的争论。
在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先生的主导下,科幻应该姓“科”的观点最终占了上风。
那么我们用钱老的观点,即科幻应该是科学家头脑中的幻想来衡量当前大获赞扬的两部科幻影视作品《流浪地球2》和《三体》,显然,它们都更像是姓“科”,这两部作品还包含了未来科技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的幻想,甚至包含了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哲学思考。
如乐《流浪地球2》除了“太阳带来的氦闪末日使人类不得不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设定与科学原理偏离得远了点儿之外,其中大部分太空科技和信息科技的内容都应该是符合基本科学原理的。
虽然,未来的技术路线是不是朝着那个方向走,或者说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是否容许那些方向成为现实并不是十分确定。
但是这些技术场景也许就是存在于科学家和工程师头脑中的梦想。
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人类为了生存下去选择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故事背景,就成就了一个可以说是基本上姓“科”的科幻电影。
关于姓“科”的特点,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
那就是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或许真的会有贡献。
回头看库布里克导演的经典电影《2001太空漫游》,其在1968年上映时,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还在研制过程中。
直到1969年7月20日,人类才第一次真正登上了月球,比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人类登月晚了1年。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科学幻想走在前面,而人类科技的发展走在后面的例子。
因此,识别一个科幻作品是否真的姓“科”,就是看看它其中的科技内容,是不是在多年后真的实现了。
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科幻和现实之间的互动。
与此类似的,有些科学家的梦想并不违背科学原理,但是目前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技术实现途径,比如通过基因再造生命,《侏罗纪公园》有涉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体阅读(一) 专项试卷班级姓名得分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古诗阅读。
(33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
1.补充诗句。
(10分)2.《元日》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的节日是,即农历。
(8分)3.诗中写了、、、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的节日气氛。
(10分)4.“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
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
(5分)二、[东城区]说明类文章阅读。
(33分)章鱼的“七十二变”①最近国外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会变成其他动物的章鱼,觉得它们很神奇。
这种章鱼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和巴厘岛的河流入海处,身长约60厘米,很长,全身呈棕色。
②这种章鱼可以随意改变身体的形状和颜色,模.(mómú)仿许多海洋有毒动物的外形,使自己的天敌不敢轻易靠近。
它们经常模仿的动物是鞋底鱼、狮子鱼和海蛇。
它们先通过喷水使自己达到一定速度,然后收紧全部腕足让身体变得像一片树叶一样,这样它们就立刻变成了随波逐流的鞋底鱼;它们伸直所有腕足模仿狮子鱼和它有毒的鳍(qí),然后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变成的狮子鱼模样能做到以假乱真....;它们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来模仿海蛇身上的条纹,同时收紧六条腕足,只留剩下的两条腕足在水中挥舞,看上去就像两条海蛇在游泳一样。
你瞧,当这种章鱼被小热带鱼袭击时,就会模仿成它们最大的天敌——海蛇,来吓走攻击者。
这种章鱼最有趣的地方,是它们可以根据逼近的敌人迅速决定要模仿哪种动物。
③科学家研究发现,是恶劣的环境锻炼出了章鱼的这种奇特的本领。
它们最初可能是因为捕.(bǔpǔ)食而从珊瑚礁搬到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滩上。
这里地形单调,缺少多样性,因此章鱼无处藏身,稍.(shāo shào)不注意,就很容易遭到梭鱼、鲨鱼和鲇鱼的捕食,而那些长得像鞋底鱼、狮子鱼或海蛇的章鱼则得以生存,于是章鱼的这种特性经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了下来。
《诗中有科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诗中有科学(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4) 。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
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
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
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
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
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
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
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
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
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
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
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
种一次,割多次。
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
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
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
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
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2.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
(4分)
13.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
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答:
14.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两句名句。
(2分)
15. 请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辛弃疾词中的两句名句。
(2分)
16.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
”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
答:
17.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
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
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
(2分)
参考答案:
13. 不能互换。
因为第③段中所举的例子不全是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错1字扣1分,直到扣完)
15.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错1字扣1分,直到扣分)
16. 应该放在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17. 示例:“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的虚幻的楼台城廓。
现多比喻虚幻缥缈的事物;“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另外还有:“炉火纯青”、“趁热打铁”、“一叶知秋”……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