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简介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342.13 KB
- 文档页数:4
帕金森病的现代药物治疗进展作者:倪锡森陈剑浩龙金瑶陈晓婧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6期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呈进行性发展,好发于老年群体,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PD的发病率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本文概述PD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帕金森病;药理学;西药;中药;;针药结合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呈进行性发展,由于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消失【1】,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及步态异常等症状。
PD好发于老年群体,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PD的发病率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分为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康复治疗、外科治疗等。
1967年,临床研究表明口服左旋多巴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确立了其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地位【2】。
至今,左旋多巴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有效药物【3】。
但这类西药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应用数年后,其疗效减弱,出现开关现象、剂末现象等【2】。
如今,PD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左旋多巴胺的替代治疗,然而治疗效果不佳【4】。
本文概述PD的治疗药物。
一、PD的治疗药物P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脑内多巴胺含量密切相关。
多巴胺若氧化脱氨则失去功能,单胺氧化酶(monoamineoxidase,MAO)可抑制多巴胺氧化,相对增加了脑内的多巴胺水平。
同时MAO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抑制自由基和神经毒素的形成,从而达到延缓PD发生发展过程。
2018年临床用药在MAO上有了新的突破,以雷沙吉兰【5】、沙芬酰胺【6,7】为代表,但由于其投入临床时限较短,疗效与不良反应或尚未明确,故不做深表。
普拉克索是早期早发型帕金森病单药治疗的理想選择【8,9】,能减少副作用多的美多芭的使用,联合多巴丝肼片用药则优于单独用药,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辛伐他汀【10】提示治疗PD的机制可能与调节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并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降解异常蛋白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简介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创刊于1975年,是国内神经病学、精神病学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学术性核心期刊,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居临床医学期刊前列。
我刊主要报道我国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成果,介绍相关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组织专题学术讨论和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
辟有包括专家论坛、论著、短著述、研究简报、临床荟萃、讲座、综述、疑难病例讨论等诸多栏目,全面、实时地反映最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其从基础到临床的广阔领域给致力于神经科学发展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博大的舞台。
我刊在历届编委、全国各地专家和广大神经内、外科和精神科医生的大力支持下,不断进步,取得了系列优异成绩。
1992年起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检索系统(CMBdise),随后亦被收入其英文版。
1996年起一直被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鉴定委员会评定为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的核心期刊,同年起被中国科学院情报中心确认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统计源,并一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998年开始,我刊被国际著名检索工具《化学文摘》(CA)收录,学术地位已初步获得国际承认。
2001年我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同年获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2001年由国家科技部和卫生部的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根据我国生物医学期刊在国内外重要科技信息检索系统收录的情况期刊论文被引用率、影响因子等指标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确定我刊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国药监市[2001]278号文,允许我刊刊播处方药广告。
2004年应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邀请加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库)。
2008年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效果刘锐芬;周晶;曾庆;何龙龙;黄国志【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计算机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人工认知训练,计算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人工认知训练基础上增加基于六六脑(R)脑康复云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1次/d,30 min/次,5次/周,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对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独立能力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和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评分法.结果 (1)认知功能变化:治疗12周后,两组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计算机组命名、注意力、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和定向力项目评分和对照组延迟回忆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计算机组MoCA 总分要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日常生活和独立能力:计算机组MBI、FIM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MBI、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计算机组MBI、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六六脑(R)脑康复云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与传统人工训练结合应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人工认知训练.【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9(040)010【总页数】4页(P1401-1404)【关键词】脑卒中;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认知康复【作者】刘锐芬;周晶;曾庆;何龙龙;黄国志【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5102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R493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和预后影响极大,是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1-2]。
有关医学会领导致辞6篇医学会领导讲话稿1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行:你们好!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初夏,我们感受到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同仁们对人民医院的一片盛情,这种缘于医学科学崇高的关爱,也增添了我们投身医学研究,献身医学科学的信心和勇气。
作为基本现代化医院、省首家二级甲等医院,省首届“十佳”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我们很荣幸能够承办这次临床神经外科医学学术会议,这对于我们,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学习机遇。
因为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在临床神经外科有着丰富经验,取得丰硕成就的着名专家为大家开展精彩的学术演讲,他们德高望重,着作等身,用我们的热烈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各位专家将会给本次会议带来国内外临床神经外科地方最新的研究成就,大家通过这次难得的交流对话的平台,可以就医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困惑求教于专家学者,彼此之间开展真诚而务实的多视角畅谈,零距离接触。
本次大会的演讲内容涉及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多个地方,各位专家尽管事务繁忙,仍然冒着天气的炎热,怀着一份责任与使命,开展了积极充分的准备工作,作为承办方,我们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无限的敬佩!我国临床神经外科医学的研究与成长,目前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突破。
多个研究选题走在了世界前列,不少研究成就填补了医学史上的空白。
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临床神经外科医学研究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我们有必要加以不断重视,在研究形式和研究内容上大胆走创新之路,才有可能取得更多的.新成就。
今日这次临床神经外科医学学术会议,受到了省有关学术机构、卫生局领导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兄弟企业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各级领导规定我们承办方,要精心策划,科学组织,热情服务,确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
同时规定我们,要以研究推动工作,以工作带动研究,加快临床神经外科建设与改革的速度,加大医学教育与科研的力度,从而赢得患者更大的满意度,为医院的整体成长做贡献,为该学科理论与实践成长注入新的元素,做人民满意的科研型医务工作者,为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成长,提高和带动本地区在临床神经外科医学上的研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医学会领导讲话稿2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行:盛夏时节逢盛会,洪湖岸边迎嘉宾。
度洛西汀联合乙哌立松对紧张性头痛伴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李晶; 徐翔; 陈颂春【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9(023)019【总页数】3页(P93-95)【关键词】度洛西汀; 乙哌立松; 紧张性头痛; 焦虑; 疗效【作者】李晶; 徐翔; 陈颂春【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紧张性头痛(TTH)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头痛,其发病率占头痛患者的80%左右,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部钝痛、头疼部位不定,具有束带感,疼痛持续时间长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1], 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
研究[2]认为,头颈部肌肉收缩、局部缺血及疼痛通路障碍等因素造成了TTH。
近年来, TTH的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有些患者治疗后仍未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且长期头痛易导致严重焦虑,而焦虑又加重头痛,形成了恶性循环。
目前,临床对于TTH常采用药物治疗,乙哌立松为中枢性肌肉松弛药物,对TTH的治疗效果较好,度洛西汀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与乙哌立松联合治疗TTH的疗效较好,但关于二者联合治疗TTH伴焦虑障碍的效果的研究尚较少。
本研究采用度洛西汀联合乙哌立松治疗紧张性头痛伴焦虑障碍的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50例TTH伴焦虑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
纳入标准: ① 符合2004 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TTH诊断标准[3]; ②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7分; ③ 入组时均处于头痛发作期; ④ 经头颅CT或MRI排除颅脑病变; ⑤患者或家属签署了实验知情同意书,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 ① 合并有其他精神疾病; ② 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 ③ 其他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头痛; ④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⑤ 对实验药物不能耐受者。
・学系简介・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首医)神经病学系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以下简称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神经内科联合形成的学系#学系成立于2004年,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学科群建设完整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神经疾病诊治中心、研究中心和高端人才培养中心。
学系主任贾建平教授曾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最新当选为第四届学系系主任。
系副主任郝峻巍、赵性泉、张拥波、王佳伟、胡文立、刘广志,多在各种学会担任常委、学组组长和委员,体现了学科实力及在全国同行内的领头地位。
自成立以来,首医神经病学系的临床优势不断强化,目前拥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等29家附属医院的神经内科,多个成员单位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医院管理局重点学科、科技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在中国医学科学院STEM科技排名中持续名列前茅。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为联合主体设置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进一步夯实首医神经病学系在国内神经病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学科诊疗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认知障碍和痴呆、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癫痫、神经重症、帕金森和运动障碍、神经肌肉病、中西医结合诊疗、神经眼科、神经康复、神经介入等众多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专科,常年担负大量的北京市神经科和全国范围内神经科疑难重症会诊及诊治任务、国家医疗救助和国际援助任务。
已经逐渐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卓越的神经疾病诊断治疗中心。
首医神经病学系以临床资源优势为依托,重视开展多中心的临床应用研究,同时进行针对疾病机制的深入基础研究。
目前已经建立起大型临床和科研数据库、研究平台及研究体系:如痴呆临床研究数据库、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数据库、帕金森病临床数据库、自体免疫性脑炎注册研究数据库等,为开展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近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的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脑血管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治疗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首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振华教授致开幕词。
赵教授指出,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他强调,本次会议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提高脑血管病的诊疗水平。
接下来是精彩的学术交流。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分别就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康复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特别是在脑卒中防治方面,多学科联合开展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议还邀请了国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分享国际上脑血管病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与会者还参观了相关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展示,进一步了解了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在会议期间,与会者还就脑血管病防治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一致认为,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衔接,是解决脑血管病防治难题的重要途径。
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推动我国脑血管病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会议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和朋友,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脑血管病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近日,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北京圆满落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脑血管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国脑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就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年 第46卷 第12期763•会议纪要,“第二十三届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 论坛• 2020"会议纪要甘章平* *李立询doi: 10.3969/j .issn. 1002-0152.2020.12.01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刊中心(广州510080)® 通信作者(E-mail : zgsjjs@foxmail .com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中国神经精神疾 病杂志》编辑部主办的“第二十三届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 峰论坛・2020”于2020年11月27-29日在广州召开。
为了 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模 式,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主题演讲,线下参会注册人数 586人,线上注册人数4254人,会议期间直播访问6.69万 人次,参会代表来自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湖南、河 南、重庆、河北、贵州、黑龙江等多个地区。
开幕式上,首先 由本次论坛主席曾进胜教授致开幕词。
会议由卒中急救地 图发布、项目启动与专家会、专题讲座、Neuroscience • Day 青年科研人员优秀论文评选四部分组成。
1广东省和广州市卒中急救地图发布在广东省和广州市卫健委领导下,广东省各地市均积 极启动急救地图的建设工作,每个地市由一家高级卒中中 心牵头,联合区域内高级卒中中心、卒中防治中心和具有 急性脑卒中救治能力并达到要求的医院作为地图医院成 员,现共有186家医院参与急救地图的建设。
广东省神经 内科(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曾进胜教授主持广 东省卒中急救地图及广州市卒中急救地图发布仪式。
曾进 胜教授指出,广东省卒中急救地图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广东省神经内科(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作为地图 管理单位;广州市卒中急救地图由广州市神经内科医疗质 量控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地图管理单 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地图指导单位。
2021神经免疫学论文(专业范文8篇)范文 神经免疫学是神经学与免疫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组织和组成成分诱导免疫应答的条件、应答特点、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等。
本文整理了8篇“神经免疫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神经免疫学论文(专业范文8篇)之第一篇:我国神经免疫发展略览 摘要: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年的岁月,时间见证了祖国的伟大复兴,也见证了我国神经免疫事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
7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先后经历了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等发展阶段,我国神经免疫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
现就我国神经免疫研究发展做一概述。
关键词:神经免疫学,自身免疫疾病,发展 1经验医学阶段的诊疗初探 从建国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我国神经免疫领域的经验医学阶段,许多诊疗知识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医师的个人经验总结和经验的传承之上。
病例报道和临床病例观察研究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式,这些研究帮助我国学者逐渐了解了神经免疫疾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疾病分型和治疗应答等各方面的临床特点。
1.1观察性病例研究 早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就有各种神经免疫疾病的病例报道。
如这一时期出现了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临床特点的描述性研究,包括其“特殊亚型”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病例报道,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危象和合并胸腺瘤病例的报道,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急性和复发性的病例均有报道。
随后,关于神经免疫疾病的观察性临床研究文献陆续发表。
其中不乏较大样本量的临床观察,如1988年《上海医学》杂志发表了《多发性硬化81例临床分析——附1例病理资料》,1991年《上海中医药杂志》刊登了《50例重症肌无力症(重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等。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标准版)3篇Summary model of Medical Academic Conference (Standard Ed ition)汇报人:JinTai College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标准版)3篇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医学学术会议总结模板(标准版)2、篇章2: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总结范文(标准版)3、篇章3:白求恩国际医学学术会议样本篇章1:医学学术会议总结模板(标准版)“烟花三月、琼花盛开”,在古城扬州最美的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名重症医学同道齐聚扬州瘦西湖畔,参加20XX年4月24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次重症呼吸大会、中国长江医学论坛---20XX重症医学年会暨江苏省第五届重症医学大会。
为期两天的会议对重症医护人员而言,又是一次视听盛宴。
26日会议胜利闭幕。
大会主题:肺与肺外器官,主题明确,旗帜鲜明。
在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中,重症呼吸作为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丹麦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重症肺炎、ARDS、AECOPD、以及近年来的SARS、甲流、H7N9禽流感等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中均促进了重症医学的发展,呼吸疾病不仅仅是肺部本身的疾病,而是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组成部分、同时起步于肺部的疾病有可能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始动器官,站在肺的角度看全身、站在全身角度看呼吸,深入探讨肺与肺外器官的相互作用是本次的大会的主旨。
会议内容紧凑、丰富,体现国际学术前沿。
分别就ARDS的预防与治疗、ARDS严重程度导向的机械通气策略、ARDS床旁可视化治疗、严重ARDS的救援措施,不同疾病导向的机械通气策略、不同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镇静镇痛策略,不同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策略,严重肺部感染与MDR治疗、SEPSIS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进展,无创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撤离、重症儿科呼吸、重症护理等方面进行专题学术报告。
儿童神经专科发展愿景一、神经专业的起步儿科神经专业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最早在美国从神经病学分离,成为独立的儿科学亚专科。
20多年后在我国才开始真正起步。
全国智能发育及癫痫协作组1982年在杭州举行的第3次会议,到会者仅50余人。
为适应和促进专业的发展,协作组成员进行了专业分工,左启华等部分专家以神经专业为主,郭迪教授等则以儿童发育和心理行为疾病为重点。
并决定次年举行正式的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业会议。
全国第1届小儿神经学术会议于1983年10月18至22日在四川省自贡市召开,得到自贡市卫生局及自贡市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其中正式代表47人,列席33人。
会议参考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发表的癫痫发作国际分类,提出"小儿癫痫发作分类建议",并刊登于1984年的《中华儿科杂志》[1]。
方案中创造性地提出婴儿痉挛的发作是一种特殊的癫痫发作类型(1981年ILAE原分类中尚未提到此等发作,直到2001年才正式列为一种发作)。
这是国内成人和儿童癫痫诊疗领域首次引进ILAE的国际分类体系,并在之后的多次全国会上进行讨论总结,为促进全国癫痫病学诊疗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后正式成立了全国小儿神经协作组,组长左启华,副组长汪梅先,组员:项全申、李树春、和光祖、杨善存、蔡方成,秘书:林庆、许积德、张要必。
随后于198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在武汉举行第9届会议时决定成立各专业学组。
全国小儿神经学组由左启华教授领衔正式成立。
二、神经专业的发展神经学组的成立引领和大大促进了本专业的学术发展,全国各地儿科神经事业蓬勃发展,学术交流十分活跃,每2~3年召开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其中19xx年x月在xx召开的第x届全国年会。
之后的历次全国年会都邀请国际著名专家参会讲演和讨论。
20xxx年x月由时任国际小儿神经协会(ICNA)执行委员吴希如教授积极争取和林庆教授等业内专家的协作支持,与ICNA、亚洲及大洋洲小儿神经协会(AOCNA)联合,在北京成功主办了2002国际暨亚洲及大洋洲(AOCN)小儿神经学术会议。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月第19卷第2期·临床用药论坛·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杨俊 陆敏艳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苏州 215228【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7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63.83%,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四项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早期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提升疗效、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性反应均有良好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早期;他汀类药物;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血脂;炎性因子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5249(2021)02-0069-02脑梗死又称为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疾病。
主要是因脑部血液供应的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致使管腔狭窄、闭塞,患者因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则易发生脑梗死[1]。
患者在发病时是以耳鸣、头痛、眩晕等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半身不遂及相关并发症,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而言,脂质代谢紊乱是其病变基础,为此,我科主张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加用调节脂质代谢药物,以提升疗效、预防脑梗死再发。
此次研究对94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研讨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小组,共计94例,入院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为《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术会
议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24(24)4
【摘要】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5月16-19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此类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总页数】1页(P272-2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2
【相关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通知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神经生化学术会议暨辽宁省医学会第十七次神经病学分会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东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德国艾兰根-纽伦堡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讨题目是:《癫痫规范、指南和进展》霍金莲咸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延安大学医学院教授、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副院长、干部病科主任研讨题目是:《抗栓丸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屈秋民教授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研讨题目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思路》陈慧玲教授曾任陕西省及西安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委、主任委员、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成员、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研讨题目是:《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徐严明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组委员,四川省中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委会委员兼秘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医学博士、副教授研讨题目是:《帕金森氏病规范、指南和进展》袁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专业学组成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博士、副教授研讨题目是:《老年性痴呆诊断及治疗进展》杨金升兰州军区总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讨题目是:《肌病的诊断与处理》迟路湘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重庆市介入心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讨题目是:《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何俐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省分会神经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分会神经病学专委、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教授研讨题目是:《脑血管病规范、指南和进展》周红雨中华医学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研讨的题目是:《多发性硬化规范、指南和进展》郑洪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博士先生研讨的题目是:《少见脑血管病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