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块实验1
- 格式:xls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冰块制作幼儿教案冰块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教具之一,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物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以冰块为主题,设计一些适合幼儿园教学的教案,帮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冰块的制作。
首先,我们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冰块。
在教室里准备一些小容器,让幼儿们将水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冰箱中冷冻。
在等待冰块凝固的过程中,可以向幼儿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他们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当冰块凝固后,可以让幼儿们观察冰块的形状和质地,并比较冰块和水的不同之处。
二、冰块的融化实验。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冰块的融化实验。
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
可以让幼儿们用手触摸冰块,感受冰块的温度,然后用温水浇在冰块上,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了解冰的融化是受温度影响的,从而加深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认识。
三、冰块的颜色实验。
除了观察冰块的物理变化,我们还可以进行冰块的颜色实验。
在制作冰块的时候,可以在水中加入食用色素或果汁,制作成不同颜色的冰块。
然后,让幼儿们观察不同颜色的冰块在融化后的变化,并比较不同颜色冰块的融化速度。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了解颜色对物质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四、冰块的绘画活动。
除了实验,冰块还可以用来进行绘画活动。
将冰块放在画纸上,让幼儿用手指或画笔在冰块上涂抹,观察冰块融化后在画纸上留下的痕迹。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冰块融化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冰块的宝藏探险。
最后,我们可以组织一场冰块的宝藏探险活动。
将一些小玩具或小装饰品放入冰块中,然后让幼儿们使用温水或太阳光来融化冰块,找到隐藏在里面的宝藏。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冰块融化的乐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加深对物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并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
学生能够描述水的不同状态的特点及变化过程。
二、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水杯、冰块、热水、锅、电热水壶、玻璃杯、塑料杯等。
实验材料:冰块、水、热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水有哪些不同的状态吗?你们观察到过水的怎样的变化?”等待学生回答。
2. 实验演示(让学生目睹水的不同状态和变化)a) 实验1:观察冰块的状态- 将一个冰块放在教室桌上,观察冰块的外观、温度和状态。
- 让学生描述冰块的性状和触感。
b) 实验2:观察热水的状态- 向学生展示热水(注意安全),让学生观察热水的外观、温度和状态。
- 让学生描述热水的性状和触感。
c) 实验3:观察水的状态转变- 在一个锅里加热水,等水烧开后,围绕着锅的边缘倒入玻璃杯中。
- 观察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描述水的性状和触感。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并归纳规律)a)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观察到的冰块、热水和水在外观、温度和状态上有什么不同?”b) 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水的不同状态及其性质,如固态(冰块)、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4.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a)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有不同的状态呢?你们能举例说明吗?”b) 让学生讨论并写下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四、课堂巩固与拓展1.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能力巩固:出示一系列图片或观察水的实际情景,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描述水的状态及性质。
2. 课后巩固与拓展:布置作业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的不同状态与性质的小文章,要求包括观察、实验结果及个人思考等内容。
五、板书设计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与性质教学目标:- 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并了解其性质。
- 描述水的不同状态的特点及变化过程。
实验演示:- 冰块状态观察- 热水状态观察- 水的状态转变观察总结:- 归纳水的不同状态及其性质拓展:- 思考其他物质的不同状态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水的不同状态和性质。
绳子提冰块实验作文三年级
好啦,看着我是如何把这个枯燥的标题变成生动有趣的人类风格文章的!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做过"绳子提冰块"的游戏呢?听起来有点古怪,对吧?不过别担心,这可是一个超级好玩的实验哦!
那天上课,老师拿出一根长绳子和几块冰块,大家都好奇地看着她。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老师神秘兮兮地说。
我们个个眼睛放光,拍手叫好!老师把冰块放在桌上,然后叫我们猜猜看绳子能不能提起这些滑溜溜的小家伙。
大部分同学都说不行,因为冰块太滑了。
不过我可是个爱探险的小伙子,说:"肯定可以的,只要我们动动脑筋!"老师很高兴地点点头,示意我们继续猜。
经过一番讨论和尝试,我们终于发现了绝妙的方法!原来只要先在绳子上系上一个活扣环,然后把它慢慢地从冰块底下穿过去,再用力一提,冰块就被牢牢地"捆"住啦!大家都被这个小窍门惊呆了,连连称奇。
从那以后,"绳子提冰块"成了我们最爱的游戏。
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我们学会了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也一定要试试看哦!。
幼儿园关于冰块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冰块的特性和变化,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冷热概念的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实验材料- 冰块- 热水壶- 毛巾- 温水实验过程1.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鼓励幼儿们提出问题和猜想。
2. 分发冰块给每个幼儿,观察冰块的特点,如透明度、形状等。
3. 让幼儿们用手触摸冰块,记录冰块的触感,观察有没有变化。
4. 在一个容器里加入温水,将冰块放入温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5. 让幼儿们触摸冰块融化后的水,观察和比较冰块和水的触感。
6. 借助毛巾,让幼儿们触摸湿漉漉的毛巾,引导他们感受蒸发的冷凉。
7. 借助热水壶,向幼儿们展示蒸发过程。
老师将一瓶有水的热水壶放在桌上,然后问幼儿们:为什么壶上会有水滴?8. 结束实验,带领幼儿们总结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观察- 幼儿们观察到冰块是坚硬的,透明的。
- 幼儿们触摸冰块时感到冰凉,但没有改变冰块本身的状态。
- 当冰块放入温水中,幼儿们观察到冰块逐渐融化,变成了水。
- 幼儿们触摸冰块融化后的水时,感到温暖而不再冰凉。
- 幼儿们通过触摸湿漉漉的毛巾,感受到了蒸发的冷凉。
- 幼儿们观察到热水壶上有水滴,明白这是因为水蒸发后凝结在壶上。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幼儿们深入了解了冰块的特性和变化。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了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认识到温度的影响。
同时,幼儿们通过触摸冷的冰块和湿漉漉的毛巾,感受到了蒸发的冷凉,加深了对温度和蒸发的理解。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他们学会了用实验来解决问题和验证自己的猜想。
通过实验的过程,他们也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增强了对冷热概念的认知。
这次实验不仅让幼儿们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互相帮助和分享自己的发现。
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了科学的乐趣,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这次实验,幼儿们不仅学到了关于冰块的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冰是一种常见的物质,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它。
无论是在冰箱里的冰块,还是在冬天的寒冷天气中结冰的水塘,都可以看到冰的存在。
然而,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冰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它也是一种有趣的科学实验材料。
在科学教育中,通过冰的实验,可以帮助幼儿观察、探索和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适合大班幼儿的冰实验,让他们能够在玩耍中学习。
实验1:冰的融化速度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幼儿观察和了解冰的融化速度。
首先,准备一些冰块,可以是在冰箱里制作的,也可以是事先准备好的。
然后,找到几个容器,如杯子或碗,将冰块放入其中。
把这些容器放在不同的地方,比如阳光下、室内和冰箱里,观察它们的融化速度。
请幼儿记录并讨论冰在不同环境中的融化速度。
实验2:冰的浮力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冰的浮力。
准备一些冰块和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如玻璃杯、碗和平底锅。
让幼儿把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的行为。
他们会发现,冰块会浮在水中,这是因为冰的密度较小,浮力比水的重力更大。
让幼儿尝试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冰块,看看它们是否仍然可以浮在水中。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浮力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实验3:冰的凝固过程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幼儿观察和了解冰的凝固过程。
准备一些水和冰块,将水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冰箱冷冻。
观察水的状态,当它逐渐冷却时,幼儿会看到水逐渐变成冰。
让幼儿描述这个过程,并绘制所观察到的变化。
这将帮助他们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凝固的概念。
实验4:冰的熔点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幼儿观察和了解冰的熔点。
准备一些冰块和热水,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让幼儿观察冰的变化。
然后,慢慢地加入热水,并继续观察冰的状态。
幼儿会发现,当水被加热时,冰会逐渐融化。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学习到冰的熔点是零摄氏度,并理解加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
实验5:冰的触感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幼儿观察和了解冰的触感。
准备一些冰块,并让幼儿用手触摸冰块。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清单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实验清单,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以下是全部实验内容:1.实验一:观察水的凝固与融化-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凝固和融化现象,了解冷热对物质的影响。
- 所需材料:冰块、水杯、温水。
- 实验步骤:将冰块放入水杯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加入温水,再次观察冰块的变化。
2.实验二:浮力-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 所需材料:小木块、水盆、水。
- 实验步骤:将小木块放入水盆中,观察木块的浮力;加重木块,再次观察其浮力变化。
3.实验三:磁铁的吸引与排斥- 实验目的:观察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了解磁性物质的特性。
- 所需材料:磁铁、铁钉、纸片。
- 实验步骤:使用磁铁吸引铁钉和纸片,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实验四:光与影- 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和影的形成。
- 所需材料:手电筒、物体、墙壁。
- 实验步骤:在暗室中,打开手电筒,照射物体并观察其在墙壁上形成的影。
5.实验五:空气的存在- 实验目的:观察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 所需材料:气球、吸管。
- 实验步骤:将气球充气后用手指捏住气球口,再用吸管轻轻吹气,观察气球的反应。
6.实验六:水的上升与下降- 实验目的:观察液体在中上升和下降的现象。
- 所需材料:透明、水、食盐。
- 实验步骤:将透明中加满水,加入食盐并观察水的变化。
7.实验七:电灯的发光- 实验目的:了解电灯发光的原理。
- 所需材料:电灯泡、电池、导线。
- 实验步骤:将电灯泡连接到电池上,通过导线形成电路,观察电灯是否发光。
以上为《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实验清单,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所需材料进行实施,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快速成冰实验步骤如下:
1.冰格加水放在冰箱冷冻层,最好提前一天准备好。
2.将两瓶纯净水放入冰箱冷冻两小时左右(时间根据冰箱
的温度和瓶内水的体积而定,需要自己摸索)。
3.将1瓶纯净水轻轻地从冰箱取出来,这个时候水还未冷
冻。
用力用瓶子撞击桌面,就会发现水瞬间结冰。
4.冰块取出放在一个碗或者玻璃杯里,从冷冻层取出另一
瓶纯净水,轻轻打开,慢慢浇在冰块上面,就会出现"
点水成冰"的现象。
实验原理:一般我们会认为,零度以下水就会结冰,其实还有一个必要条件是凝结核。
如果水过于纯净,缺少能作为晶核的杂质,那么在0℃以下依然可以保持着液态。
这样的水也叫过冷水,它是不稳定的,只要投入少许该物质的晶体甚至只是晃动一下,便能诱发结晶,并使过冷液体的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4.冰融化了【学习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4.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5.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6.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7.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学习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学习难点】水的三态变化与热量有关系,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实验材料】冰块、吸管、温度计、结冰的试管、烧杯、橡皮筋、清水等【学习过程】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活动一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冰了。
活动二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
1.分组实验:吸管吹冰块。
(1)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
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的快。
(2)组内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就会开始融化。
吹热气时,周围温度高于,所以冰块就开始融化了。
2.分组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有哪些变化。
(1)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上做上标记。
(2)把试管浸入热水中,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3)等冰融化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冰融化后,体积变。
(小大)(4)将我们的观察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与不同,并用箭头表示它们的转化关系。
完成在活动手册上。
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说一说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就会开始融化。
吹热气时,周围温度高于,冰吸收了热量,便融化成了水。
2.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固态变成了 。
3.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是同一种物质吗?冰是 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是 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判断题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 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冰》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幼儿们了解冰的特性和形成过程,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
冷冻水、水杯、冰块、盘子、勺子。
三、实验步骤
1.让孩子们探索冰块的来源,引导幼儿思考水在哪些情况下会变成冰块。
2.在盘子里放入几块冰块,让幼儿们观察冰块,借此让他们感受冰凉的触感。
3.将水杯放进冰箱冷冻室中,待目测水成为冰块后,取出并将冰块倒出。
4.让幼儿们观察、摸摸、品尝冰块。
同时可以询问孩子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冰块变成水。
5.接下来可以向幼儿介绍热量和冰的特性。
如果孩子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创造一些小
玩意儿,如让冰块在不同的容器中,看看它形状是否有变化;或者测试不同的温度下,冰块的融化速度会不会有所不同等等。
四、实验预期
1.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体验冰和水的转化,加深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
2.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思考不同的条件下,物质是否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发展,让他们从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并通过
实验,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必须有成人陪同,请保证安全。
2.鼓励幼儿自主操作,但要避免受伤。
3.实验时需要的冰要提前准备好,以确保学习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4.借此机会,老师还可以和孩子们交流一些关于环保的知识,如节约用水等成功经验,让
他们有意识地关注和保护自然资源。
这次冰实验,不仅可以让幼儿们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在乐观、自信的氛围中,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以及对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