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新版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94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备课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亿以内数的认识(2)数的读写方法(3)数的组成和分解2.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角的定义和分类(2)角的度量方法(3)角的性质和应用3.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乘法的应用4.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乘法的应用5.第五单元:面积(1)面积的定义和单位(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6.第六单元:图形的运动(二)(1)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图形运动的性质和应用7.第七单元:平均数(1)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8.第八单元:数据分析(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数据的图表表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角的度量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四、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亿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入亿以内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亿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数的读写方法:讲解数的读写规则,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亿以内数。
(3)数的组成和分解:通过实例讲解数的组成和分解方法,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计算方法。
2.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角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角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角。
(2)角的度量方法:介绍角的度量工具,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度量角的大小。
(3)角的性质和应用:讲解角的性质,让学生能够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排序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3. 掌握数的排序方法。
教学难点:1. 数的排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数的大小比较的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1.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 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向学生展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快速读出这些数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读写数字,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数的读写规则。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本中的相关例题,向学生讲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通过课本中的相关例题,向学生讲解数的排序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与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排序相关的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并与全班共同讨论、比较不同答案的优缺点。
2. 引导学生总结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排序的方法和技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与全班分享。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按时完成并及时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青岛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备课师范附小“博雅和乐”教育“121”课堂教学教案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主备人:修改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4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出示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
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红门、中天门、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2)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列式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生:计算太麻烦了。
那么用什么工具能使计算简便哪?2、揭示课题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1、认识计算器;(1)合作学习向小组成员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交流;计算器有很多种,一般都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
2、使用计算器,交流方法学生试试开机关机并介绍按什么健。
还认识计算器上的哪些键,互相说一说。
出示题目,你会用计算器上你认识的键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观察,怎样按键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计算完第一道题,怎样才能开始算第二道题?应该先按什么键?认识清零键——AC键3、计算比赛,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阅读教材“你知道吗?”。
了解小知识。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 1、2、3、4、7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4-6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学生现状分析:共有学生近200 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
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上课精力不能集中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及结构本册教材包括: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统计,可能性教材的编写特点: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的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回佣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地、3、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 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够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四、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2、3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三)怎样解决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造地时间(年)造地面积(平方千米)2 25×2=503 25×3=754 25×4=100(四)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1、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
2、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3、我发现求造地面积时,只有一个因数在变化。
……(五)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小组讨论一下。
(讨论后,全班交流)预设:1、直接用25乘年数,就写成25×年数。
2、用△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
3、用□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
想一想,上面的△、□在这里可以代表几年?预设:1、可以代表2年。
2、可以代表3年。
3、可以代表4年。
4、可以代表任意年数。
(六)、大家说得很好,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那么,t年造地的面积怎样表示?生:t年造地的面积可表示为:25×t。
小结:你回答得非常对。
但有件事要说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作“.”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视频展示台展示)①α×χ②χ×χ③5×α④χ×3⑤α×b ⑥α×8 ⑦b×b ⑧α×12、书第4页 3 、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写理由。
(1)t=8表示什么意思?表示8年造地的面积。
(2)把t=8代入式子5450+25t求出结果。
板书过程:5450+25t=5450+25×8=5650(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代入过程,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强调: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
三、拓展练习。
1、补充练习: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
很高兴能为大家介绍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本教案以《数与运算》、《图形与计量》、《数据的收集与分类》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包括了总体设计、分章设计和课时设计三个层次,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详尽且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
一、总体设计本教案从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特点、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了以下总体思路:1.面向学生的教学体验本教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应付教育考核,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尝试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2.简洁、清晰的教学框架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中灵活发挥,本教案以简洁明了为设计理念,简化繁琐的教学内容,分类分模块进行课程设计,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易懂。
3.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了解数学,并成功入门,教案设计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创造多元化的教材内容将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
二、分章设计1.《数与运算》该部分主要包括十进制、整数四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十进制 1. 十进制的认识 2. 十进制的读法和写法 3. 十的倍数的应用第二章整数 1. 整数的认识 2. 整数的加减运算 3. 折线图的认识第三章数的应用 1. 长度单位——米 2. 容量单位——升 3. 货币单位——元角分第四章温度计 1. 温度的意义及读法 2. 怎样读取温度计的温度值2.《图形与计量》该部分主要包括周长、面积、体积三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周长及其计算 1.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 计算周长的方法第二章面积及其计算 1.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2.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计算面积的方法第三章体积及其计算 1. 直方体体积的计算 2. 计算体积的方法3. 具体问题的解决3.《数据的收集与分类》该部分主要包括数据调查、数据整理、统计图等三个章节。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015年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学科:数学;任课班级:四·一;任课教师:张吉宾;2015年 3 月 8 日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准备:1、师、生自备计算器。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计算器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课前小研究“十一”黄金周期间,泰山门票总收入约元。
各景点售票情况如下表。
景点名称桃花峪天外村红门天烛峰票价(元/人)80806060人数20840710307286013480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答吗?试一试。
我的问题是:我是这样解答的:学习目标:1、认识计算器基本键的名称及功能2、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小组互助: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相互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三、交流提升1、展示交流:预设:(1)桃花峪一共收入多少元?××××20840×80=(2)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多少元?÷7=(元)(3)“十一黄金周期间泰山工共接待游客多少人?”20840+71030+72860+13480=(人)(4)……2、师:计算太难了!能不能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计算呢?3、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了解多少?(请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4、集体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符号说出常用键的名称以及它的功能,也可能有学生会说如何使用计算器等。
)5、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器的有关知识,那我们能不能用计算器尝试着计算一下呢?(1)挑选几道题:÷7=进行计算。
(2)重点讲评,指名学生在实物台上边演示边说操作过程,其他学生补充、评议。
5、想一想: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
)四、达标测试1、(1)计算P5的第1题。
(2)师生第二次竞赛:第一组:左边的五个题第二组:右边的5个题2、、简单应用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0.66千克的水。
(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约重19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3)对于计算出来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4)如果这些水用来大家喝,你知道能解决学校几个班多少时间的饮水量吗?(课后可向学校事务室了解情况,并计算出结果。
)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41×6=246441×6=26464441×6=2664644441×6=266646(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交流)(3)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44441×6=×6=×6=(4)上面写出的答案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5)运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6)请你运用发现的规律,自己写出几个算式。
(小组交流)3、用计算器算出泰山门票的总收入是否是元。
五、总结拓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第二课时:——计算器(2)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学习目标:1、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较大数的计算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
二、小组互助: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相互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三、交流提升活动一:师:我们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了,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越性?(生答)师:我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你信吗?活动二:出示:99998×15,9999×19,9999×12、、、、、、你们用计算器,老师口算,咱们比比看。
你想知道其中的诀窍吗?如果学会了你也会算得比计算机还快。
请你用计算器完成42页的算式,学生汇报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9999×11=1099899999×12=1199889999×13=1299879999×14=139986师: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根据规律,你能不用计算器计算出9999×15的得数吗?你还能计算9999×19吗?你是根据什么算得?师:现在谁知道刚才我们比赛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总是赢吗?师:是呀,有很多的题目计算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寻找规律,就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
下面我们亲自来试试好吗?四、达标测试自主练习第4题,用计算器计算,独立完成,班级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独立完成第5题,拓展练习:第6题,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回文数。
自主练习第8题,通过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并用下面的数按照你发现的规律试一试,验证你的发现29、85、68、1643、69、758.五、总结拓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第一单元:我学会了吗?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重点难点: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能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四、课前准备(前置性学习)五、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出示课本第7页,说说看到了什么?说说与所学本单元有什么联系?体会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小组互助1、完成第7页的1题2、完成第2题,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三、交流提升:第一题通过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分析第二题的解题方法四、达标测试:配套练习册第二页的1、2、3、5题五、总结拓宽: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单元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单元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一些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时间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知道字母t表示时间。
2、在含有字母的算式里,当字母表示具体的数时,能够准确的计算.3、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题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题意。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课前小研究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知道字母t表示时间。
2、在含有字母的算式里,当字母表示具体的数时,能够准确的计算.课前探究:1、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自学第1和第2个红点问题,解决问题3、阅读第3页知识点,了解字母算式表示方法。
二、小组互助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把你的发现的疑惑分享给小组里的同学,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提升1、交流展示:【添加为: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进行点评、补充完善、修改错误并说明理由。
教师随机点拨)(1)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添加为: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修改理由:是所学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3)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25×2=50325×3=75425×4=100。
点拨提升: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个式子简明表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2、师小结: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那么,T年造地面积怎样表示?生回答但是有件事情要说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如:25T四、达标测评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课件展示)①α×χ②χ×χ③5×α④χ×3⑤α×b⑥α×8⑦b×b⑧α×12、书第4页3、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写理由。
3、书第5页第5题。
这是结合实物图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
第二组题关系比较复杂,练习时,要引导学生说清图中的意思,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红绳的长度。
4、书第5页第6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
练习时,要让学生明白,大坝的高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水面到坝顶的高度,另一部分是水面以下大坝的高度。
5、书第5页第8题。
五、总结拓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用字母表示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
3、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并初步掌握了由字母代替数字,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不同的练习,进一步掌握用字母代替数字的算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