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分析原理和分析结果解释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3
细胞周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了解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探索影响细胞周期进程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包括 G1 期、S 期和 G2 期)和分裂期(M 期)。
细胞周期的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细胞内的信号通路、细胞外的生长因子等。
通过使用特定的试剂和技术,可以对处于不同细胞周期阶段的细胞进行标记和分析,从而了解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细胞系:选用了人宫颈癌细胞系 HeLa 细胞。
2、试剂:细胞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PI 染液(碘化丙啶)、RNase A 等。
3、仪器:流式细胞仪、倒置显微镜、离心机等。
(二)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 HeLa 细胞接种在培养瓶中,加入含有 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在 37℃、5% CO2 的培养箱中培养。
待细胞融合度达到 80%左右时,进行传代培养。
2、细胞同步化为了获得处于相同细胞周期阶段的细胞,采用了血清饥饿法进行细胞同步化。
将培养的细胞更换为不含血清的培养基,培养 24 小时,使细胞停滞在 G0/G1 期。
3、细胞收集与固定用胰蛋白酶消化同步化后的细胞,离心收集细胞。
用预冷的 70%乙醇固定细胞,-20℃保存过夜。
4、 PI 染色将固定后的细胞离心,去除乙醇,用 PBS 洗涤细胞。
加入 PI 染液和 RNase A,在 37℃避光孵育 30 分钟,使细胞染色。
5、流式细胞仪检测将染色后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
四、实验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到了细胞周期各阶段的分布比例。
结果显示,在血清饥饿同步化后,大部分细胞停滞在 G0/G1 期,比例约为70%;S 期细胞比例约为 20%;G2/M 期细胞比例约为 10%。
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培养后,再次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发现 G0/G1 期细胞比例下降,S 期和 G2/M 期细胞比例增加,表明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分裂。
细胞周期的划分及各期特点【摘要】本文主要是对细胞周期的划分进行简单描述,对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行归纳整理。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质; DNA;细胞增殖周期,简称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分G1、S和G2期。
分裂期又分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
细胞在分列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在细胞分裂期中,不仅要进行DNA复制,还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1.分裂间期间期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三个阶段。
1.1 G1期是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这段时间,又称DNA合成前期。
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
在这一时期mRNA、rRNA、tRNA的合成加速,导致结构蛋白和酶蛋白的形成。
G1期又分为G1早期和G1晚期两个阶段;细胞在G1早期中合成各种在G1期内所特有的RNA和蛋白质,而在G1晚期至S期则转为合成DNA复制所需要的若干前体物和酶分子,包括胸腺嘧啶激酶、胸腺嘧啶核苷酸激酶、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等,特别是DNA聚合酶急剧增高。
这些酶活性的增高对于充分利用核酸底物,在S期合成DNA是不可少的条件。
在此期中,细胞要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合成一定数量的RNA和某些专一性的蛋白质。
有些学者把这种蛋白质称为触发蛋白(trigger protein),触发蛋白的积累有助于细胞通过G1期的限制点进入S期。
这种蛋白又称为不稳定蛋白,简称U蛋白。
此外,在G1期中还有Hl组蛋白的磷酸化,脱氧核苷的库存增加等变化。
Groppi和Coffino发现,G1期也有组蛋白的合成。
在G1期中产生了一种称为抑素的物质,与细胞停留在G1期有关。
流式检测细胞周期操作步骤1. 细胞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106cells/ mL以1mL接种24孔板或2mL接种于6孔板内,进行所需的处理(比如加入药物),特定时间后终止培养,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2. 细胞固定:800rpm离心5min,收集细胞沉淀,弃上清,用预冷PBS洗涤两次,加入预冷75%乙醇,于4℃固定4h以上。
3. 细胞染色:1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以3mL的PBS洗涤一次,加入400uL溴化乙锭(PI,50ug/mL),100ul RNase A(100ug/mL ),4℃避光孵育30min。
4. 流式分析:以标准程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般计数2~3万个细胞,结果用细胞周期拟和软件ModFit分析。
注:上机前要以50um尼龙网膜或35um细胞过滤器过滤细胞!因为PI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容易使细胞聚团!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图解读1、纵坐标Cell Number:即计数的有效细胞数;2、横坐标DNA Content:即DNA含量;3、G1、G2、S三期在图中已经标示;4、右侧数字含义:Dip G1-53.84% at 55.56,即G1期DNA含量平均值为55.56;53.84%即G1期细胞数占总数的53.84%;Dip G2-5.64% at 107.72,即G2期DNA含量平均值为107.72,5.64%即G2期细胞数占总数的5.64%;以此类推…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图的意义,主要从细胞周期的角度看各参数的意义:1、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
1、细胞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①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②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③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④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细胞周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 G1 期、S 期、G2 期和M 期,以及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通过对细胞周期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生长、分裂和遗传物质传递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细胞周期的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通路和蛋白质复合物。
常用的检测细胞周期的方法是利用流式细胞术,通过对细胞内DNA 含量的测定来区分不同的细胞周期阶段。
处于 G1 期的细胞具有二倍体的 DNA 含量,S 期细胞的 DNA 含量逐渐增加,G2 期和 M 期细胞具有四倍体的 DNA 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细胞株:选用_____细胞株。
2、试剂:胰蛋白酶、PBS 缓冲液、70%乙醇、PI 染液、RNA 酶等。
3、仪器:流式细胞仪、离心机、显微镜等。
(二)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细胞接种在培养皿中,在含10%血清的培养基中,置于37℃、5% CO2 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汇合度达到 80%左右时进行实验。
2、细胞收集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离心收集,用 PBS 缓冲液洗涤两次。
3、固定细胞将细胞沉淀重悬于 70%乙醇中,于-20℃固定过夜。
4、染色离心去除乙醇,用 PBS 缓冲液洗涤细胞,加入 PI 染液和 RNA 酶,避光孵育 30 分钟。
5、流式细胞术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分析细胞周期各阶段的分布比例。
四、实验结果(一)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比例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得到以下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比例:G1 期:_____%S 期:_____%G2 期:_____%M 期:_____%(二)结果分析1、 G1 期比例较高,可能表示细胞处于静止或生长缓慢的状态。
2、 S 期比例适中,说明细胞正在进行 DNA 合成,细胞的增殖活动正常。
3、 G2 期和 M 期比例相对较低,可能与细胞的生长条件或细胞本身的特性有关。
细胞周期简介生命是从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连续过程,因此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从头开始的过程。
细胞的生命开始于产生它的母细胞的分裂,结束于它的的形成,或是细胞的自身死亡。
通常将通过产生的新细胞的生长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并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与两个阶段。
间期又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first gap)从有丝分裂到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又称合成前期,此期主要合成RNA和核糖体。
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
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的准备。
(synthesis)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
DNA复制所需要的酶都在这一时期合成。
(second gap)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
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包括和等。
分裂期:细胞分裂期。
细胞的有丝分裂(mitosis)需经前、中、后,末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一般需1~2小时。
1. 前期(prophase)高度螺旋化,逐渐形成(chromosome)。
染色体短而粗,强。
两个向相反方向移动,在细胞中形成;而后以为起始点开始合成,形成。
随着相随的螺旋化,核仁逐渐消失。
开始瓦解为离散的囊泡状。
2. 中期(metaphase)细胞变为球形,核仁与核被膜已完全消失。
染色体均移到细胞的赤道平面,从纺锤体两极发出的微管附着于每一个染色体的上。
从中期细胞可分离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群,共46个,其中44个为,2个为性染色体。
男性的为44+XY,女性为44+XX。
分离的染色体呈短粗棒状或发夹状,均由两个借狭窄的着丝点连接构成。
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周期分析是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它描述了细胞在其生命周期内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过程。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能够完成自身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不断地为生物体提供新的细胞。
本文将从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调控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一般来说,细胞周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间期和有丝分裂期。
其中,间期是指细胞在不进行分裂的阶段,而有丝分裂期则是指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阶段。
细胞周期的长度和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会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以保证细胞能够按照一定规律完成分裂和增长。
细胞周期的分期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变化来确定。
根据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将细胞周期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G1期(Gap1期)、S期(DNA合成期)、G2期(Gap2期)和M期(有丝分裂期)。
G1期是指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DNA复制开始之间的时间,细胞在此阶段进行生长和准备DNA复制。
S期是指细胞进行DNA合成的阶段,此时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为两份。
G2期是指细胞在DNA复制完成后到有丝分裂开始之间的时间,细胞在此阶段进一步生长和准备有丝分裂。
M期是指细胞的有丝分裂阶段,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子阶段,其中细胞核的染色体分离、胞质分裂和细胞分裂都发生在M期。
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多个关键的调控蛋白激酶。
这些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调控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转变。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和细胞周期素。
CDK是一类蛋白激酶,通过与特定的细胞周期素结合形成活性复合物,进而调控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细胞周期素则是一类蛋白质,其表达水平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从而调节CDK的活性。
此外,细胞自身还具备一种机制来监测和修复DNA损伤。
一旦细胞发现DNA损伤,就会通过细胞周期检查点来阻止细胞继续分裂,并启动DNA修复机制。
细胞周期测定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一、细胞周期测定的简介
细胞周期是植物体、动物体及其他有核细胞的发育过程的一个特定时期,它指的是细胞从最初形成到重新分裂所经历的一个周期。
这是一个不
断重复的过程,每一个细胞代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所有的细胞都按照它
们自己的生命规律来生长、发育、分裂和凋亡。
通过研究细胞周期,可以
了解细胞的生长特性,以及其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对于
阐明多种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药物治疗的原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周期是一个复杂的发育系统,细胞周期的测定通常用于判断细胞
的健康状态,特别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细胞周期的测定可以为药效评价
提供重要依据。
在各种实验室中,细胞周期测定是常用的一种技术,它能
够提供有关细胞生命周期的详细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发育过程,从而推进研究进展。
二、细胞周期测定的实验步骤
1.准备细胞培养基:将液体细胞培养基仔细搅拌,并用铝箔烘烤来消毒,以去除其中的细菌及病毒。
2.细胞接种:将细胞悬液移植到液体细胞培养基中,放置在培养箱中,进行细胞接种。
3.培养细胞:细胞初始接种后,将其放置在37℃的培养箱中,进行
培养。
细胞周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包括间期(G1 期、S 期、G2 期)和分裂期(M 期)。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和技术,对细胞周期进行研究和分析,深入了解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以及不同阶段细胞的特征和变化。
二、实验原理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生化活动。
例如,在 S 期,细胞进行 DNA 合成;在 M 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通过使用特定的试剂和技术,可以对处于不同细胞周期阶段的细胞进行标记和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如 BrdU)标记处于 S 期的细胞,然后通过免疫染色检测 BrdU 的掺入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 DNA 含量的变化,从而区分处于不同周期阶段的细胞。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细胞系:选用了_____细胞系。
2、试剂: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 BrdU、抗体、PI(碘化丙啶)染液、培养基、胰蛋白酶等。
3、仪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离心机等。
(二)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细胞接种在培养皿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CO2 浓度等)培养,使其处于对数生长期。
2、 BrdU 标记向培养的细胞中加入适量的 BrdU,使其掺入到正在进行 DNA 合成的细胞中,标记 S 期细胞。
3、细胞收集与固定培养一定时间后,用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然后用乙醇固定细胞。
4、免疫染色对固定后的细胞进行免疫染色,检测 BrdU 的掺入情况,以确定处于 S 期的细胞。
5、 DNA 含量检测将细胞用 PI 染液染色,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 DNA 含量,根据 DNA 含量的分布确定细胞所处的周期阶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BrdU 免疫染色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部分细胞呈现 BrdU 阳性染色,表明这些细胞处于 S 期。
通过计数阳性细胞的比例,可以大致估计 S 期细胞所占的比例。
(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到的细胞 DNA 含量分布图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 DNA 含量的细胞群体。
细胞周期分析原理和分析结果解释
1、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
可分为四个阶段(见图):
① 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② 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
③ 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
④ 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
①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②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③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等。
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与物种的细胞类型有关,如: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周期为10小时,人类胃上皮细胞24小时,骨髓细胞18小时,培养的人了成纤维细胞18小时,CHO 细胞14小时,HeLa细胞21小时。
不同类型细胞的G1长短不同,是造成细胞周期差异的主要原因。
3、流式细胞结果图各参数的意义:
前面讲过,常用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方法是依据细胞DNA含量(横坐标)来分析的:
G1期:细胞DNA复制还没有开始,也是DNA含量最少的,即流式检测结果图的第一个峰;
S 期:细胞开始复制,到完成复制,是一个一倍DNA到二倍DNA的过程,在流式结果图中显示期跨度特别大(第二个不高但很宽的峰);
G2期:DNA复制完成至分裂的一段时间,此时细胞内含二倍DNA,在流式结果图中的第二个峰;
M期:细胞分裂过程,此时细胞内也是二倍DNA,用DNA含量的方法是无法与G2期分开,所以有第三峰明显升高时报告:G2/M期阻滞。
上图是DOS系统下分析细胞周期的一个示意图。
不同的机器分析结果参数表示略有不同,但主要看G1、G2、S三个期的数值即可。
1、纵坐标Cell Number:即计数到的有效细胞数;
2、横坐标DNA Content:即DNA量,为什么用DNA量来区别各周期我们等下再讲;
3、G1、G2、S三期在上图已经用箭头标示;
4、右侧数字含义:Mean G1=195.4即G1期DNA含量平均值为195.4;%G1=73.6即G1期细胞数占总数的73.6%;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