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材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物理》。
复习内容为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具体包括:5.1动量守恒定律,5.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复习,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动量守恒的日常生活实例,如碰撞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复习动量的定义、表达式,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3. 教材内容梳理: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题目:1. 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v1与质量为M的大车以速度v2相碰撞,求碰撞后两车的速度。
答案: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六、教学内容拓展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如粒子物理学、宇宙学等。
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七、课后作业布置1. 复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多例子。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
1. 熟练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知识点;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3. 提高物理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复习内容。
1. 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物体的平抛运动。
3.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4. 牛顿运动定律。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6. 动能和动能定理。
7. 功和功率。
8. 能量守恒定律。
9. 机械能。
10. 机械能守恒定律。
11. 力的研究方法。
12. 弹力。
13. 弹簧振子。
14.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15. 圆周运动的基本定律。
16. 圆周运动的应用。
三、复习重点。
1.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掌握;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4. 圆周运动的基本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复习方法。
1. 多做物理习题,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2. 多进行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3. 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科学思维。
五、复习建议。
1.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2. 多与同学讨论物理问题,共同提高;3. 多参加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4. 多进行物理习题的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复习评估。
1. 每周进行一次物理知识的测试;2. 每月进行一次物理实验,检验动手能力;3. 每学期进行一次物理综合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物理水平。
七、复习心态。
1. 积极乐观,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物理知识;2. 虚心学习,勇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3. 勇于挑战,敢于解决物理难题;4.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
八、复习计划。
1. 第一阶段,对物理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每天安排2小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温故;2. 第二阶段,加强物理实验能力的训练,每周进行一次物理实验;3. 第三阶段,进行物理习题的训练,每天安排1小时进行物理习题的练习;4. 第四阶段,进行物理知识的综合复习,每周进行一次物理知识的测试;5. 第五阶段,进行物理综合考试的模拟,每学期进行一次模拟考试。
高中物理期中考试复习教案
主题:力和运动
一、复习重点知识点:
1. 力的性质和计算: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公式;
2. 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二、复习重点题型:
1. 选择题:力的分类、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应用题;
2. 计算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斜面运动的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等;
3. 简答题:力的平衡条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
三、复习方法:
1. 复习梳理知识点,重点关注力的特性、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牛顿运动定律;
2. 多做选择题和计算题,掌握解题方法和计算步骤;
3.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查漏补缺,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4. 多讨论问题,与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复习时间安排:
1. 第一周:力的概念和计算;
2. 第二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3. 第三周:牛顿运动定律。
通过以上复习,相信大家可以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物理高三总复习教案七篇物理高三总复习教案七篇物理高三总复习教案如何写?高中物理,为了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些会由定性讨论改为定量计算,如力与运动的关系、动能的概念、电磁感应、核能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物理高三总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物理高三总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
2.掌握功率的计算:(1)能够用公式P=W/t解答有关的问题。
(2)能够用公式P=Fv解答有关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1.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
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
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1.功率初中同学们学习过功率的有关知识,都知道功率是用来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我们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A.W1=W2,t1B.W1=W2,t1 p=C.W1 W2,t1=t2;D.W1 w2,t1=t2。
p=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
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并板书如下: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复习教案
主题:运动学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等。
教学内容:
1.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2.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3.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的运动
4.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断改变的运动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点。
3. 分别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这两种运动的区别。
4. 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从不同角度来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评估方式:通过练习题和课堂讨论来评估学生对于运动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延伸活动:让学生自行设定一个实验或者观察现象,通过运动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教学资源:课本、习题集、实验材料等。
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例子和互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理解知识点,避免单纯的灌输教学方式。
高中物理基础复习教案
主题:力学
一、知识回顾:
1. 牛顿三定律
2. 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方程
3. 力的分类和性质
二、重点概念讲解:
1. 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它要么静止,要么以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成正比,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同,大小与加速度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练习题:
1. 一个物体质量为5kg,受到一个力为10N的作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2. 两个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
3.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为5N的作用力,它对另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多少?
四、拓展练习:
1.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但没有产生加速度,说明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什么?
2. 物体的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有何区别?
3. 重力对物体的影响是如何产生的?
五、课堂讨论:
1. 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很重很静止的情况?
2. 有哪些常见现象能够解释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
3. 物体在做作用之前是什么运动状态?物体在施加力之后的运动状态是什么?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基础复习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复习教案怎么写(精品8篇)高中物理复习教案怎么写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力目标: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我们周围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教法建议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3)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法:学生参与实验教具: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准备乐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音方法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方法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二)新课教学一、音调方法1: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实验1]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实验1]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方法2: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响度:1.响度的概念: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方法1: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鼓、鼓锤和镲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归纳总结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方法2: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演示]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实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总结结论.2.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参考书37页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三、音色: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三)总结、扩展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板书设计探究活动1)某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2)了解某种乐器的制作过程【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通过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加深对乐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尝试制作乐器;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尝试制作乐器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不一定成功).3.和其他成员交流.高中物理复习教案怎么写篇2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高中物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复习并巩固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复习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及公式,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板书、实物教具等。
2. 学生准备:复习课本、笔记本、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或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复习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内容1. 复习基本概念:对高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如力、运动、能量、场等。
2. 复习基本原理:对高中物理中的基本原理进行复习,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3. 复习定律及公式:对高中物理中的定律及公式进行复习,如动摩擦力、重力、浮力、电容、电阻等。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三、巩固练习1. 基本题练习:针对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及公式,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综合题练习:设计一些综合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如阅读相关物理科普文章、观看物理实验视频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一、背景介绍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物理学生进行一轮全面复习,总结重点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二、目标
1. 温习和复习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重点知识;
2. 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为考试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
本教案主要围绕高中物理的以下内容展开复习:
1. 力学;
2. 物理光学;
3. 热学;
4. 电学;
5. 声学。
四、教学方法
1. 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结构;
2. 练习解题,加强应用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五、教学步骤
1. 复习力学知识,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2. 复习光学知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等;
3. 复习热学知识,包括热力学定律、热传导等;
4. 复习电学知识,包括电流、电阻、电容等;
5. 复习声学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六、教学评估
1. 定期组织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组织讨论和解题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 随堂考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提升。
七、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
2. 关注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的范本,希朥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祝学生学业有成!。
高中物理复习教学探究
摘要:现在的高中生升学压力大,对物理学习比较重视,但大多数学生只会搞题海战术,缺乏必要的复习技巧,学习效率低。
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多,知识点琐碎,学生可以用于物理复习的时间又很有限。
如何让学生花较少的时间、做较少的练习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复习效率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复习教学分层次教学解题方法
在高三最后的总复习阶段,由于物理知识内容丰富,学生难以面面俱到,复习起来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
有的学生缺乏复习思路,只能通过搞题海战术提高物理成绩。
这样盲目的复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且复习效率低下,势必影响学生整体复习进度。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物理复习教学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分层次教学,明确复习目标
不同学生的物理基础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要达到的复习目标是不同的。
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层次,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制订相应的复习方案。
只有明确了自身的知识水平,物理复习才能有的放矢。
要让学生感受到每天通过复习能掌握一些之前没有掌握好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复习的兴趣。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建议加强分子、热和功、光学等知识的复习,因为这部分知识相对简单,但特别容易忘,
拿分相对容易。
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注意培养推理的严密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前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并不缺乏物理常识,但缺乏系统的知识网络,遇到问题,学生往往只能在一定的思维局限下思考,缺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系统意识,把分散、独立的知识编织成网,形成自己的一套物理知识体系。
通过建立物理知识网络,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对于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能形成全面的认识,从而促使复习顺利进行。
三、抓典型例题,避免低效率重复练习
物理教学和复习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意义不大。
学生只有在利用知识技能解题的过程中,才能对知识进行消化。
然而,很多学生缺乏选择性,盲目地采用题海战术,这种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复习效率。
有些物理教师认为讲得愈多愈好,面面俱到,一讲到底,结果必然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
教师只需指出注意事项,或者对困难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
建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多研究经典例题,标注重点、难点、易错点。
通过选择典型例题进行练习,总结解题方法。
另外,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寻找“一题多解”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解题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很多学生忽略教师在复习课堂上的精彩讲授,课后花大量时间进行弥补。
事实上,教师对知识的讲授系统性强,复习课的容量非常
大。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
五、考试大纲与教材、复习资料相结合
教材是根据大纲编写的,高考考题也是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命题的,因此,要做好高中物理复习,必须把考试大纲、教材和复习资料结合在一起使用。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试题难度比较稳定,内容未超出教材。
但是,单纯学好教材并不能确保高考成绩的有效提高,教材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的难度、能力要求高于教材很多。
在掌握好考试大纲的基础上,适当地利用复习资料十分重要。
总之,复习既要抓住教材,以大纲为依据,又不能局限于教材,需要结合高质量的复习资料补充复习内容。
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
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帮助学生认识到各种相关规律的内在联系。
把问题向纵向和横向展开,通过变条件、变待求量、变过程、变题型等,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拓宽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边做题边看答案,甚至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急着翻答案,缺乏独立思考意识。
长此以往,学生必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三阶段时间紧、内容多,但必要的学习独立练习一定要确保。
七、注意总结解题方法
物理学科,复习过程中解题方法的总结很重要。
这里简单介绍几个例子。
例如建立模型的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然后
用物理知识求解;分析法,从待求量出发,列出方程,联立求解;临界法,利用临界条件进行求解。
其他的还有归纳法、演绎法、假设法、等效法等。
八、分轮进行复习
第一轮复习一般按照顺序进行,但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适当穿插横向练习,总体上确保第一轮复习的完整性,为第二轮复习奠定基础。
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按照专题,例如力学、电学等知识分专题进行复习。
第三轮主要是进行高考真题,模拟试题练习,通过综合性练习,查缺补漏。
对于第三轮复习来说,很多学生存在求量不求质的问题,这点一定要特别重视。
九、注意整理错题
复习的第三个阶段时间最紧迫,在这个时间段的后期,学生整理出来的易错题会起到重要作用。
可让学生通过看错题归纳常见错误,分析错误规律。
同一道错题,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错因。
有的是审题马虎,有的是概念用错了,有的是运算错了。
对于不同的错误原因,必须对症下药。
通过改正、总结错题,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丢分,这是复习最后阶段提高成绩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任睿.高中物理复习课课堂有效教学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235-236.
[2]周晓丽.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
资讯,2011(33):186.
[3]宋红美.高中物理有效复习策略[j].学周刊,2013(26):50.
[4]刘付生.对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2,0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