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彩画独特的韵味之美的体现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水彩画的当代性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水彩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绘画技法,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装饰绘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彩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中国水彩画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韵味,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
在当代社会,中国水彩画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貌。
当代中国水彩画家们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他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刻把握,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创作特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水彩画将继续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不断创新和突破,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为世界艺术界贡献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和精彩的表达。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当代性,通过对中国水彩画的历史发展、特点以及当代中国水彩画家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水彩画的特点和影响,总结出当代中国水彩画的独特之处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从而展望未来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通过对当代中国水彩画的探究,将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水彩技法与当代艺术表现的结合,为推动中国水彩画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2. 正文2.1 中国水彩画的历史发展中国水彩画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近代中国绘画史上的20世纪初。
起初,中国水彩画受到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描绘对象和风格上,其中以描绘花鸟、人物和风景为主。
随着中国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西方水彩画技法的引入,中国水彩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20世纪中叶至今,中国水彩画在表现形式和题材上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中国水彩画家在传统绘画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探索水彩画的表现力和想象力,使之更加富有现代性和个性化。
中国水彩画家也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水彩画的先进经验和技法,拓展了水彩画的表现领域和风格特点,为其赋予更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论中国水彩画之“意象”与“表现”摘要水彩画虽是舶来品,但其发展过程却孕育了深深的中国情缘。
水彩画这种艺术形式一经与本土文化相承接,必然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意象”精髓、审美趣味和笔意气韵,展现出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水彩画意象表现中图分类号:j22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水彩画起源于欧洲,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大陆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画种。
水彩画艺术作为一种舶来品传入我国仅百余年,中国水彩画家在借鉴、融合、反思和实践中推动水彩画艺术向前发展。
水彩画兴起、发展、成熟在西欧,但亦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绽放,这是由水彩画的特质所决定的。
水彩画从材料技法的处理方式、表现形式的语言特点以及审美思想的传达手段上,都非常适合中国人。
中国水彩画家以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精神作为建立水彩画艺术体系的基础,从简单模仿西方技艺构成到注入本民族传统绘画的内在特质,推进了水彩画中国特色艺术语言的建立。
现如今,水彩画已成为中国美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水彩画的中国情缘水彩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之所以在中国得到大众的认知并生根、发芽、开花,与两个重要因素密切相关:第一是技术材料,第二是审美思想。
从技术材料层面上看: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语言特征很相似,这让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在水彩画中的表达成为一种可能。
首先是“水”——中国传统水墨画用水调和墨彩作画,而水彩画的作画媒介也是水,两者都追求一种挥洒淋漓的自然韵味,利用水渗化流动的性质,以及随机应变的笔触。
其次是“彩”——水彩画颜料不宜反复涂抹、厚堆、修改,与中国画的墨和颜料的特性类似。
因此水彩画清爽神俊,或浓或淡,不管针对什么对象,都充满着一股清透气息,具备优雅的格调。
如再配合干湿技法的运用,便使水彩画面带有了浓浓的水墨画的意境之韵。
再就是“纸”——水墨和水彩都在纸上作画,尽管纸张性质有所不同,但都巧妙利用“水”和“彩”的特性,使色与水在纸上浸染、碰撞,表现出水色淋漓、浑然一体的效果,追求一种飘逸空灵的意境。
浅析水彩画在中国的风格演变水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现代表现形式,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20世纪初引进中国后,中国的水彩画风格经历了多次演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水彩画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和演变过程三个方面,浅析水彩画在中国的风格演变。
一、中国水彩画的历史渊源水彩画最早起源于古代西方国家,但是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短。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水彩画被引入中国,迅速受到了艺术家们的关注和探索。
中国的水彩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与西方水彩画的表现形式,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彩画风格。
二、中国水彩画的风格特点中国水彩画的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溶入水墨、传统与现代并重、写意与真实共存”。
在中国水彩画中,艺术家们常常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审美观念和技法为基础,同时又加入了西方水彩画的色彩表现和写实技巧。
这种融合使得中国水彩画在风格上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又有现代水彩画的新潮与活力。
在中国水彩画的传统中,写意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强调意境和意象的表达,不拘泥于细节的描绘。
这种写意的理念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使得中国的水彩画在表现主题和气氛上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更加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创新。
中国水彩画的风格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初步引进期、探索与融合期、走向成熟期。
初步引进期(20世纪初~1949年)探索与融合期(1949年~1978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艺术观念的转变,中国的水彩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与融合的阶段。
水彩画家们开始尝试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审美观念和技法为基础,同时吸收西方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使得中国水彩画在风格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在这一时期,水彩画家们在探索中不断突破传统,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理念。
艺术家们的作品逐渐呈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和意境、西方水彩画的色彩和光影,创作出了许多兼具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水彩画精品。
美术视点The art viewpoint33看似简明却独有一番韵味,水彩画继承和发扬了国画的特征与优势,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例如,贝戌民先生创作的《春雨》,该作品采用了留白、水色晕染的手法,结合泼墨的技法,使整个画面充满朦胧感,贝戌民先生在创作时更多的是追求水、色、意的有机融合。
中国的水彩画从发展到繁荣,在受到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的同时,也与国画在用色、用墨、用水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以此,创作国画时所用的技巧在创作水彩画时也同样受用。
二、国画技巧在水彩画中的体现国画技巧对水彩画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国画创作时常用的技巧包括:留白、泼墨、积、染、浓、干、渍、淡、湿、烘、破等。
水彩画中水色的变化与水墨画中墨色的变化相类似,都是把水作为介质使画面更加丰富,如水墨画中的“墨分五色”。
在笔法运用上,国画笔法讲究很多,其中包括正侧、涩滑、轻重、快慢等,与此同时,国画进行构图时主张“意在笔先”。
基于国画创作与水彩画创作都需要使用柔软且弹性较好的笔这一因素,因此中国的水彩画家在创作时,通常会把国画用笔的技巧应用于水彩画创作过程中。
比如,王维新先生创作的《渔民兄弟》就属于水彩画作品,同时主张笔法的使用,营造出一种或浓或淡、虚实结合的场景,创造出“中国情怀语境下的水彩”。
三、国画精神在水彩画中的体现艺术结合的关键点就在于精神结合。
精神在国画元素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意境,其二是写意。
国画在创作意境时主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以及黑白得当,水彩画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是遵循这种规律。
例如,柳毅先生在创作《水随天去》这幅水彩画作品时,就充分运用了计白当黑、且虚且实以及意象造型等国画创作的手法,在转变画风的同时使整幅作品充满生命力,在西方水彩画中很难营造出这样的意境。
然而国画所描绘的并不是只有这些,国画在营造意境时主张简、露、拙、繁、巧、藏等,在不同时代、不同区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国画巧妙结合了儒、释、道的思想,使哲学思想与意境有机融合,逐步营造出拙生于巧、似藏似露、大繁似简等多种意境追求,主张个人修养的同时还强调对民族、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
水彩绘画的中国传统与文化元素水彩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都有独特的发展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介绍水彩绘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并探讨其对现代水彩绘画的影响。
中国古代绘画以水墨为主要媒介,因此水彩绘画作为一种以水为基础的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密切。
在中国传统水彩绘画中,常见的主题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
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也展现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画以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追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水彩绘画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山水的灵动和变幻之美。
中国山水画注重“以形写神”,通过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来表现物象的形态和神韵。
而水彩绘画则可以通过水的流动和颜料的渗透来表现山水之美,使画面更加生动、细腻。
花鸟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花鸟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界万物的生命力和美丽。
水彩绘画能够通过其透明、清亮的特性,更好地表现花鸟的鲜活和细腻。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画家注重表现鸟兽的神态和羽毛的质感,以及花朵的颜色和形态。
水彩绘画可以通过颜料的渐变和柔和,更好地表现出花鸟的色彩和质感,从而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观赏性。
人物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人物形象和表情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和情感世界。
水彩绘画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可以借助透明度和水色的变化来表现肤色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物更加立体和生动。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画家注重表达人物的神态和情感,以及服饰的细节和纹饰。
水彩绘画则可以通过线条的勾勒和水色的渲染来表现人物的神韵和情感,从而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水彩绘画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并发展出了独特的表现方式。
它以其透明、清亮的色彩和流动、渗透的特性,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自然、灵动和细腻之美。
水韵 彩味 诗境——水彩画艺术特征概述蒋 跃 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
——丹纳《艺术哲学》 绘画,是人们为满足某种精神需求而创造的一种视觉艺术。
无论什么画种,在本质上都要求画家借助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念、理想和追求。
但由于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及物质媒介的不同,产生了各自的绘画语言体系。
画种间的界定也以此为依据,特定的绘画材料带来了特定的视觉效果和与之相适应的技法手段。
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透明的水性颜料作画,产生了透明、水韵、彩味、笔意、诗境等独特的艺术内涵和形式魅力,并区别于国画、油画、版画等画种。
中国水彩画又以极具中国民族风貌而有别于西方和海外的水彩画,并在世界画坛占据了应有的一席之地。
自本世纪初西洋水彩画传入中国至今,中国水彩画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无论在题材、手段,还是在制作、表现力等方面都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充分认识和发挥水彩画艺术的独特性,仍然是该画种值得重视的问题。
从广义上理解,“美术”一词本身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美,是思想内涵、精神品位、审美意识、格调追求,属于“立意”范畴的东西,是各画种的共同要求;术,是技术手段、工具材料、驾驭能力、表现载体,属于“操作”范畴的东西,各画种各有特点。
水彩画中水的流动性和色彩的透明性所拟就的水色交融以及透明重叠后产生的微妙效果是其他画种难以实现的。
这,正是水彩画的语言特质和优势所在。
如果抹去这一点,那么该画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就绘画材料的肌理效果而言,油画使用浓厚、富有粘着力的油料颜料、挺劲的画笔、坚利的刮刀、缜密的帆布,以调色油为中介媒体,使画面呈现一种浑厚、滞重、丰富的物质感受,好比是乐器中的钢琴;中国画使用稀薄、透明的墨汁,柔软的毛笔、吸水性极强的宣纸做材料工具,以水为中介媒体,笔行墨至,水浸墨润,自然匀透,表现出幽冥玄化的东方韵味,好比是乐器中的古筝;版画因其工艺制作的需要,而常常把画面作概括处理,印制后作品的版面材料所带来的印刷肌理非常美妙,把心智表达和复印效益相结合,好比是乐器中的小号;水彩画使用水性颜料、软硬适中的水彩笔至纹理粗密的水彩纸做材料工具,也用水为中介媒体,在水、色相溶的轻歌曼舞之中,幻化出一种透明、流畅、灵动、清新、滋润的迷人效果,成为水彩画显著的艺术特色,恰似乐器中的长笛。
试析中国水彩画中的“水”与“意境”作者:李敏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国水彩画的用水特点展开分析,分别从构图的设计经营、黑白虚实的处理、中西文化环境差异等方面分别阐述了中国水彩画画面中的独特意境美。
[关键词]水彩水虚实相生意境气韵[中图分类号]J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058-01水彩画,顾名思义,必然离不开“水”这个重要载体元素,而中国水彩画家较好地用水,营造出画面良好的意境和气韵美,除了体现画面格调品格的高低之外,也同样传达出画家的气质修养和审美品位等。
中国水彩艺术在本民族文化语境及美学思想的支配下,保留水彩自身材料的优越性同时,很好地结合中国传统水墨精神,充分发挥“水”的写意性,通过泼、冲、洗、积、染形成水色淋漓、幻化多变,亦或是清丽幽雅、深邃空灵的画面意境。
画家利用“水”这一特殊媒介,结合中国水墨的相关元素,注重物质的本质特征和意韵的表现,更加强调寄喻性和抒情性。
所谓“水能生韵”,“水”也同样是中国水彩画家借以抒情达意,体现东方文人画气息的形式语言之一。
画家常常借助“水”的流动特征,结合一定的颜色、技法等,本着“浓不滞凝,淡不浮薄”的美学原则,对画面元素进行经营组织,形生“虚实相生”“水色淋漓”,并且“透明流畅”“简练概括”“层次丰富”的画面效果。
中国水彩画家对于“水”这一特殊媒介的特殊重视和不断钻研,客观上强化了中国水彩画画面意境和气韵的表现,同样也突显出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写意性和抒情性的美学特征,以下分别从构图和文化差异角度简单分析阐述。
首先,从画面构图角度来看,“水”在中国水彩画作品中的运用,直接掌控着画面的“布局”“虚实经营”等,决定了画面的格调高低和意境韵味。
中国水彩画艺术结合一定的传统构图法则,注重画面“黑白”的分布,结合一定的西方美学特征,借助中国传统的笔墨精神,画面写意性强,强调水色交融的写意性,强调用水的淋漓酣畅感,文人气息浓厚,画面传达给人的是一种“虚实相生”“空灵旷达”的艺术感受。
水彩画水、色、形在风景画意境中的表现水彩风景画在继承和兼容中开拓新的绘画理念,不仅在意境表达的内涵上有了较大的丰富和扩充,在外在的表现形态上也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其在意境的营造上也更具独特性和时代特色。
1 水彩画的基本要素水对风景画独特意境的营造水彩画作为以“水”与“彩”为媒介的画种,充分发挥水的韵味和彩的透明性,是水彩画艺术特性的根本所在。
准确美好的处理水色关系,恰是水彩画艺术性、技巧性的高度体现,也是水彩画营造其独特意境的最根本因素。
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之间有着紧密的“水缘”关系。
传统水彩中的笔触、水迹是为造型服务的,结合光、色的表现,尽量贴切地描绘物象外在形貌、质感、空间等,属于西方传统绘画观念体系的范畴,其中艺术表现成分蕴含于对笔触、水迹的把握处理之中。
而东方人对这些形式因素的理解,可谓博大精深,其见解同样可用于现代水彩画的创作实践。
水彩画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其水性的特征是根本的,其潜能是无限的。
因此,对水性的研究和不断挖掘也是必要的。
就拿“水渍”来说,在过去是水彩画技术上的大毛病,而如今却反过来利用这种缺点。
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和研究“水”的魅力而不能变成极端的执迷于”水”。
事实上,一个水彩画家对形、色的理解远远重于对水的掌握。
以水控制色彩,用光创造情调,使水彩画成为表现自然与人的情感的最佳载体。
正所谓“成在水,败也在水,”水份的表现不是孤立的,水、形、色互为因果,互为条件,二者完美结合为佳,由于水分在时间的掌握上必须要把握好分寸,要求造型尽量概括、简炼,但又不失表现力。
在表现上或色块叠加,或水色浸润、渗化,或小笔塑造,或大面积渲染,都要有非凡的控制力。
有时起笔不落,水色淌洋,一气呵成;有时则按步骤,分阶段,有计划的完成。
总之,用最恰当的施水技法表现恰当的形式,营造完美而独特的意境美。
2 色彩对水彩风景画独特意境的营造色彩是绘画重要的艺术语言,是与人类情感联系非常紧密的。
作为西画的一个标志,依然具有重要位置。
5位享誉世界的水彩画家!人物画精彩至极,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水彩▼艺术界中,国外能人大神的画看多了感官都有了偏差现在一看到作品第一反应都是画的真好今天小编介绍的这几位中国水彩大神可以说是充分挖掘了对细节的掌控力不禁让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水彩1/ 柳毅 /柳毅1958年出生上海现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设计院副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水彩水粉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中国水彩画坛实力派画家水彩画传播的使者观赏柳毅的水彩画,尤其是难度极高的水彩人物画,你会十分惊叹他对人体形态及素描基础的扎实把握。
你还会被他那种画面似乎笼罩着一股“氤氲迷雾”的氛围久久吸引,不愿离去。
甚至觉得,他的有些作品,其“耐看性”已经超过了油画的审美效果。
柳毅说:“水彩是一种始终贯穿着偶然性因素,充满灵气的艺术样式,也是一种展现画家综合与控制画面能力的艺术形式。
正因为如此,二十多年来,我被其内涵和魅力深深地吸引着。
”他用水彩展现芭蕾少女风姿,传达经典神韵;用水彩表现民族风情,演绎天籁之音;用水彩描画江南烟雨,抒发园林诗情……他的水彩艺术之美,美到惊艳,引起了行内外普遍的共鸣,已数十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得殊荣。
他的水彩画不但有准确生动的造型,而且把“水”和“彩”的绘画功能及内涵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在他的画中,水色交融,自然流畅,干湿浓淡恰如其分,其“驾轻就熟”的程度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形成了他的水彩画“用色简洁、色调淡雅、清丽飘逸”的、具有海派水彩独特魅力的“湿画法”。
2/ 刘云生 /1937年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是中国一位有影响力的画家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材料是水彩画的特色,也是它的局限,水彩自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诞生几百年来,因为媒材的局限性,致使其在创作手法上不具备像油画在语言表现上的丰富性,所以,怎样保留其特色而又发展其表现力,在这方面,刘云生可以说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
他对人物眼神刻画十分细腻,小孩天真清澈懵懂、少女迷茫纯洁思索,老人历经沧桑平静,对于质感的表现,使得真实的虚实和虚幻结合,对于人物感情的刻画,不追求浓烈,宛如一杯红酒,回味深长,极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中国画色彩表现的特点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色彩表现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
国画的色彩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色彩的含蓄与克制:中国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因此色彩运用较为克制,以黑、白、灰、墨为主基调。
这种含蓄的色彩表现使得画面更加深沉、悠然,给人以意境的美感。
2. 水墨的运用:中国画常使用的材料为墨、宣纸和水。
水墨是中国画色彩表现
的重要工具,通过运用水墨的深浅、浓稀、渗透和挥洒等技法,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层次和氛围。
3. 以线条为主导:中国画注重笔墨的运用,通过线条的勾勒和描绘来表现事物
的形态和结构,并以墨色的渲染和水墨的渗透来表现阴影的层次和质感。
这种以线条为主导的表现方式使得画面更加简练、灵动。
4. 色彩的象征意义:中国画色彩的运用往往还具有象征意义。
不同的颜色在中
国文化中具有特定的象征含义,比如红色代表喜庆和热情,蓝色代表沉静和清新,黄色代表豪华和财富等。
这种色彩的象征意义给人以审美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总之,中国画色彩表现的特点在于其含蓄克制、水墨运用、以线条为主导以及
色彩的象征意义。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画独具魅力,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
水彩画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简介水彩画作为一种古老而精美的绘画形式,以其独特的质感和细腻的色彩效果而受到广泛欢迎。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还与多种文化相互交融,赋予了这种艺术形式独特的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水彩画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带您领略这一艺术品的魅力所在。
1.水彩画的起源水彩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
早期的水彩画通常用于绘制壁画和装饰物品,其色彩鲜艳且充满活力。
然而,直到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水彩画才真正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崭露头角。
在这个时期,著名艺术家们开始将水彩画用于描绘风景和人物,展示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水彩画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彩画的技术和应用范围都得到了不断拓展和改进。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水彩画成为了风景画和插图的主要媒介。
由于其便携性和透明效果,它被用于绘制旅行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
著名的维多利亚时期水彩画家们通过创新的技术和审美观点,为水彩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初,水彩画进一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这个时期,水彩画家们开始将其运用于抽象艺术和表现主义等领域,展示出了水彩画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水彩画也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的核心创作媒介之一,如保罗·克利,蒙德里安等。
3.水彩画与文化交融水彩画作为一种多样性的艺术形式,不仅在西方文化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其他文化中产生了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西方水彩画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画中的水彩元素。
这种文化交融赋予了水彩画独特的东方韵味和哲学思想。
另外,在印度和日本等地,水彩画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这些地区独特的艺术传统和风土人情与水彩画的技巧相结合,创造出了令人赞叹的作品。
水彩画作为一种古老而精美的艺术形式,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与众多文化相互交融,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审美上的享受。
从其起源至今,水彩画不断发展和创新,呈现出了多样性和独特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真水无香大美行者作者:余希浠来源:《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07期摘要:水彩艺术起源于欧洲,在中国也有不小的影响力,如今水彩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
水彩画中色彩表现技巧至关重要。
刘寿祥教授作为中国水彩画的领军人物,其创造的水彩画表现技法更是别具一格,让众多水彩画学者心生向往。
刘寿祥老师的水彩画不单具有强大的造型能力,他的画面构图、细节把控以及色彩运用更是别出心裁,能准确地掌握画面各个部分的效果。
本文以刘寿祥的作品为例,探究其色彩表现技法的特别之处。
关键词:埋色;填色;色彩材料;表现技巧刘寿祥教授作为湖北省水彩的代表人物,从小便对绘画有极大的热情和天赋。
1958年,刘寿祥出生于武汉一个有名的中医世家。
刘教授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年幼时期,他便很喜欢画画、写字、读书,天赋极高,在中学时期,因聪慧过人,得到美术老师哈一文先生的赏识,被老师引荐给水彩画大家白统绪先生。
自此以后,刘老师便开启了他的水彩画之旅,与水彩画一生相伴。
在长达两年的知青生活里,刘寿祥也一直坚持画画。
虽然在农村,绘画条件一般,但是他还是积极思考,利用绘画特长开展黑板画报等,并且乐在其中。
1978年,时机契合,刘寿祥通过高考顺利进入湖北美术学院美术系师范班,学习国画专业。
在学习之余,他在武汉各地游访,坚持水彩写生。
毕业时,他在毕业创作展览上展出了自己的水彩画作品,收获了学院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这几幅水彩画作品打动了校领导,他们让刘寿祥留校任职。
作为现湖北美术学院教授,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美术馆收藏。
认识刘教授是从他的静物画“鲜果系列”开始的,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厚重、构图如此新颖的作品,可以说他是我水彩画的思想启蒙者。
刘寿祥带领湖北水彩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他一生潜心研究水彩画,坚持师法自然,在写生中掌握艺术的真谛,无论是在环境艰苦的时期还是生活富裕的时期,他都不忘初心,一心扑在水彩画事业中。
刘寿祥在专业水彩画画展上多次获奖,这也是对他水彩作品的肯定。
水彩绘画的特点与技法水彩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法。
本文将从颜色运用、透明度与层次感、湿度控制、笔触运用和纸张选择等方面,探讨水彩绘画的特点与技法。
一、颜色运用水彩绘画以其鲜艳、透明的颜色而闻名。
在水彩画中,颜色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艺术家可以通过调配不同的颜色,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效果。
在水彩画中,常用的颜色有红、黄、蓝等基本颜色,通过混合这些颜色,可以创造出各种中间色和次级色。
此外,水彩画还可以利用颜色的透明度来表现光线的效果,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二、透明度与层次感水彩绘画的一大特点就是透明度的运用。
通过调节水彩颜料的浓度和水的比例,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透明度效果。
透明的颜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叠加不同的颜色,形成丰富的层次感。
在水彩画中,透明度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具深度和立体感,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三、湿度控制水彩绘画对湿度的控制要求较高。
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掌握好水彩颜料的湿度,以便实现不同的效果。
湿度过高会导致颜料扩散,失去控制,而湿度过低则会使颜色难以融合。
因此,艺术家需要通过调节画笔上的水分,控制好颜料的湿度,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四、笔触运用水彩绘画的笔触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同的笔触运用,艺术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纹理和质感。
在水彩画中,常用的笔触有湿画法、干画法、刮画法等。
湿画法是指在湿润的画面上运用湿笔进行绘画,可以创造出柔和、流动的效果;干画法是指在干燥的画面上运用干笔进行绘画,可以创造出精细、细腻的效果;刮画法是指利用刮刀或其他工具在画面上刮出纹理,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质感效果。
五、纸张选择水彩绘画的纸张选择对作品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彩画常用的纸张有熟练纸、冷压纸和热压纸等。
熟练纸的表面光滑,适合绘制细节和精细的作品;冷压纸的表面有一定的纹理,适合绘制自然风景和大面积的颜色渲染;热压纸的表面光滑,可以使颜料更好地渗透和扩散,适合绘制湿润的效果。
中国水彩画独特的韵味之美的体现
新化县上梅镇枫林中学安蔚
摘要:水彩画的“韵”,即指水色交融的节奏韵律,也指因画面形神妙达所产生的“气韵”、“神韵”以及带给欣赏者的无穷“韵味”,同时它也是对画面形象精神气质的一种概括,还带有一种类似“味觉的感性品质”。
由于受传统中国画技法的影响,中国水彩画家在对水、彩、笔、纸等相互关系的驾驭能力上具有天生的优势,因此,形成了中国水彩画独特的水韵、色韵、纸韵、笔韵以及趣味之韵。
关键词:水彩画中国传统绘画韵
水彩画的“韵”,即指水色交融的节奏韵律,也指因画面形神妙达所产生的“气韵”、“神韵”以及带给欣赏者的无穷“韵味”,同时它也是对画面形象精神气质的一种概括,还带有一种类似“味觉的感性品质”。
由于受传统中国画技法的影响,中国水彩画家在对水、彩、笔、纸等相互关系的驾驭能力上具有天生的优势,因此,形成了中国水彩画独特的水韵、色韵、纸韵、笔韵以及趣味之韵。
一、水韵
水彩画的“韵”,离不开水彩画的重要媒介——水。
水是水彩画的重要成分,让流淌着的水色弹奏着优美的乐章;让水色流
淌着如同一首诗。
以水融色,方有水之淋漓和色之浓淡,以充分显示水彩画简约明快、湿润酣畅的效果。
让水韵动、跳跃、欢歌、酣畅而达到的境界,便是水韵,它在作画过程中通过水的流动、沉渍、渗化、冲洗等来发现和捕捉下意识过程中出现的美。
更为重要的是水的不确定性及水交融后在画纸上所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多样性,让欣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趣味。
二、色韵
一幅画,色彩整体感的关键在于“寻找色彩关系”,他包括了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冷暖、纯度、明度、色相等等对比。
讲究色彩整体感的把握,色调的形成与作品的总体构思、主题以及画面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产生无穷的趣味。
水彩画具有通透、明亮、空灵的效果,水彩画讲究轻松、欢快,它来自于对色调的准确性、层次性的把握,水色的综合作用,色彩间的相互对比和色彩的纯洁性可以产生水彩画色彩的新鲜感。
画家通过对色彩的概括、提炼和夸张,使色彩富有简练、单纯、含蓄的整体性,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有一种别样的韵律美感。
论水彩画“韵”
三、笔韵
笔触是能更好的强调物的体面关系,使画面的效果更强烈。
它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当所表达出来的,一个艺术家所呈现的最高艺术精神,是表达韵的一个手段。
水彩画用笔非常丰富用底纹笔、水彩笔、毛笔、水粉笔、油画笔、油漆刷等都可以为之,使用不同的笔,便能产生不同的笔韵,这就大大丰富和增加了水彩画的美感。
水彩画的
笔韵,其实就是笔性韵,笔型韵、笔势韵和笔的灵动之韵。
水彩画的用笔相当灵活,涂、染、扫、揉、拖、擦、摆、点、勾等不拘一格,既可强调“写”,也可强调“塑”。
同样的用笔方法,由于笔的含水含色量的多少,运笔速度的快慢,落笔时的用力幅度等变化,也都会在画面上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笔触在画纸上
运动所产生的笔痕韵味,充分体现作画者的性情个性,也是绘画风格的突出表现。
奔放、洒脱的笔触显示出性情的豪迈与潇洒,严谨、准确的用笔反映出细腻、朴实的性格特点……所谓“画如其人”,这在水彩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也是水彩画独特艺术魅力的又一重要方面。
四、纸韵
水之韵,色之美,都要在纸上表现出来。
纸质特点与画面肌理也是表现水彩画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水彩纸一般具有吸水、爽快、通透、松软的特性.同时又因产地和种类的不同而具有细微的区别。
吸水性能有强弱之分,纸质纹理有粗细之别,此外,
纸面光滑度也有不同,凡此种种不同特性都会使纸上的水和色产生不同的效果。
比如,可以运用水彩纸粗面的网纹肌理,纸面上的水渍,以及水渍浸染化开后所形成的干爽的水痕边缘等等,来表现大干世界的种种自然现象。
水彩画的用纸品种多样,各种纸张都有各自的特点,能产生不同的纸韵。
但总体上看,水彩画的纸韵主要体现在纸的内在品质和外在感性上。
从外表上看,水彩纸纹有粗有细,有光有平,有条纹也有网纹,有冷色也有暖色的各种差异。
粗纹给人以丰厚、力度之感。
细纹给人以细腻、柔和、精致之感。
平光的纸面给人以挺刮、顺畅之感。
冷色纸面表现多了几分沉稳与含蓄,暖色纸面多了几分亮丽与爽朗。
从纸纹的品性上来看,有吸水性强的、有吸水性弱的、有渗化强的、有渗化性弱的。
吸水性强的纸给人以饱满硬朗之感。
吸水性弱的纸给人以单薄、平脆之感。
渗化强的给论水彩画“韵”人以滋润、甜畅之感,渗化性弱的给人却是凝练平和的感觉。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还要看画家的表现力如何,不能一概而论。
五、趣味之韵
趣味之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对趣味的审美表现是艺术创造活动的一种追求。
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情趣境界,即有情,也有趣。
水彩画家们在开拓水彩表现领域,丰富水彩画语言的同时,也使水彩画的趣味之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
如
水与油相渗所产生的不相溶的班驳气息;用食盐均匀地撒在画面上,吸去颜色,会出现均匀奇趣的斑点;以色调胶又能产生不渗和厚重的效果;以蜡涂于纸面辅之以色,能产生斑斓和颤动的感觉3。
水彩画的趣味之韵会随着技法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使水彩画变得更加让人喜爱和品位。
水彩画独特的艺术韵味,离不开所运用工具材料的本体特性,也离不开水彩画家的把握和发挥。
水彩画“韵”的发展,既要水彩画家在形式语言上不断进行探索实验,更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提高艺术品位,这样才能孵化艺术韵味的内在动力。
六、总结
“韵”本身就是个抽象词,是人为性的,“韵”存在于事物状貌中,事物个性化特征是生成事物独特韵味的基础。
水彩画之“韵”虽然是一种韵味的最终表象,但她最后要表达的是真实背后画家所传达出的一种真实的思想感情的流入。
即是水和彩之中体会
她现实与抽象间的意味,是艺术形式中节奏感和韵律感和虚实矛盾的一种表达。
水彩画以其轻快灵活,色彩变化丰富,像抒情诗一样的效果而独具风采。
从艺术表现上来看,或水气淋漓泼彩生辉;或用笔刚柔兼顾;或干湿交融泽凝重,构图疏密有致,风格多样,气韵生动。
中国水彩画“韵”,是在中国文化精神的特殊背景下产生
的。
其标志是作品散发出来的审美理念上的东方趣味、东方情调和东方气派以及制作效果上的挥洒写意,空灵飘逸。
水彩画虽为外来画种,但由于“水’’所具有的文化灵性,使得中国画家在接受该画种的同时,就以自己的认知思维去改造,使中西绘画观念在这一画种中自然融合,涌现了大量中国式的水彩作品。
参考文献:
[1]苏秀玲.论水彩画“韵”[J].中国水彩.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2]逍遥子.从与意.味.气之关系看中国艺术中的韵.
[3]沈鹏.论水彩画的韵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