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座-失眠的中医治疗与预防调理
- 格式:pdf
- 大小:191.46 KB
- 文档页数:7
中医调理失眠多梦让你重获安稳睡眠失眠和多梦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睡眠问题。
长期失眠不仅会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还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失眠和多梦是体内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失眠多梦的方法,帮助你重获安稳睡眠。
一、中医理论解析失眠多梦的原因根据中医理论,失眠多梦主要是因为心脾肝肾失调、阴阳不平衡所致。
心脾失调表现为心神不宁、思虑过度、胸腹胀满,肝失调表现为烦躁易怒、健忘、情绪不稳定,肾失调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频繁。
此外,阴阳失衡也会导致人体内外环境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睡眠障碍。
二、中医调理失眠多梦的方法1. 草药调理: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能够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常用的中药有远志、酸枣仁、菊花等,可入药物或泡茶饮用。
但是在使用草药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要针对个体特点进行调理。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在维护身心健康中的重要性。
失眠多梦者可选择富含维生素B、镁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糙米、鱼类、豆类等,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平衡。
此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油腻食物和咖啡因的摄入,也能改善睡眠问题。
3. 穴位按摩:中医有许多调理失眠多梦的穴位,如太冲穴、涌泉穴、神门等。
自行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疲劳和紧张,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但是,在进行穴位按摩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指导,避免错误操作。
4.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改善失眠多梦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己的阴阳特征,有人适合早睡早起,有人适合晚睡晚起,需要根据个体特点来调整作息时间。
此外,也要注意不要过度熬夜和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睡眠氛围。
5. 心理调适:中医认为,身体与心理是密切相关的,调理失眠多梦也需要从心理上入手。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压力,学会放松自己,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给大家做一场关于中医健康知识的讲座。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这场讲座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医的基本原理、健康养生的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等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界的万物相互关联。
人体的健康受到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关系的影响。
中医通过观察、问诊、脉诊和舌诊等方法,诊断病人身体的阴阳失衡及病理变化,然后采用针灸、中药、推拿和饮食调养等综合手段来治疗、调理疾病。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中医健康养生的方法。
中医非常重视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首先,中医提倡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情绪管理,认为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中医注重饮食调养,强调站在自然之位,遵循季节和谐的食物与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夏季多吃清凉的水果蔬菜,冬季多吃温补的食材。
此外,中医还倡导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舒筋活血、调理身心的运动方式。
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注重以病为本,而不是以症为本。
中医治疗常常从调整整体状态入手,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例如,对于头痛、失眠等病症,中医常常从调理气血、标本兼治的角度入手,采用中药调理或针灸疗法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中医强调全面的调理,通过药物治疗、针灸以及饮食调控等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病情。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因此同样的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个体化的治疗也是中医的特点之一。
通过这场讲座,我希望大家能对中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更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和防病保健的理念。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注重健康养生,有需要时也可以选择中医作为治疗手段。
失眠的中医治疗失眠临床较为多见,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信神失养或心神被扰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并在平衡阴阳气血的基础上安神定志,重视预防护理,疗效甚佳。
标签:失眠;辩证论治;补虚泻实;平衡阴阳;安神定志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指经常性睡眠时间、深度减少的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难以再寐,甚者彻夜不寐。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激烈,失眠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
1 病因病机失眠在《内经》中称“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首称为“不寐”。
不寐的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情志之伤,或五志过极或情志不遂,影响五脏,皆可使人不寐,尤以过喜、过怒、过思、过悲常见。
心藏神,劳心过度,耗血伤阴,心火炽盛,扰动神明;或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而不寐。
肝藏魂,数谋而不决,或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皆可使魂不能藏而不寐。
脾藏意,主思,思虑过度则气结,气机不畅,脾失健运,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养心安神而致不寐。
如《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
”失眠病因其次为久病、年迈体虚,或禀赋不足、心胆虚怯。
此类病例或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或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或肝肾阴虚,肝阳偏盛,相火上亢,心火盛则神动,肾阴虚则志伤,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致失眠。
如《景岳全书.不寐》曰:“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或心胆虚怯,神魂不安,善惊易恐而致失眠。
如《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曰:“有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
”饮食不节亦为失眠病因之一,脾胃受伤,酿热生痰,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
如《张氏医通.不得卧》曰:“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总之,失眠的病因虽多,但其主要病机不外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信神失养或心神被扰。
2 辩证论治典籍中对失眠的辩证论治有许多论述,《灵枢.邪客篇》对目不瞑提出了具体的治法和方药:“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健康讲座-失眠的中医治疗失眠(I n s o m n i a)•中医称“不寐”•是指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或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或彻夜不眠,均属失眠。
一、常见证型:1.心脾两虚:• 多梦易醒,或寐而不酣• 心悸健忘,肢倦神疲,面色少华• 舌淡苔白,脉细弱。
2.阴虚火旺:•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 头晕耳鸣,健忘,腰酸,五心烦热,口干• 舌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细数。
3.余热夹痰:• 不寐头痛,头重,或时寐时醒• 痰多胸闷,吞酸恶心,心烦口苦• 苔腻而黄,脉滑数。
二、治疗方法:1.调摄情志• 说理开导:• 正确认识睡眠的生理、病理,消除顾虑,增强信心• 移情易志:• 消除心因性刺激,启发病人振奋精神,理性支配感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2.中药治疗:• 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 余热夹痰: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针灸推拿治疗• 针灸:神门、三阴交、内关。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厥阴俞,补法,加灸•阴虚火旺,加肝俞、间使、太冲、太溪,平补平泻•余热夹痰,加肺俞、丰隆、尺泽、平补平泻• 推拿:•点按印堂(半分钟)→抹法沿眉弓至太阳穴(往返5-6次)→按压眼眶周围→点压耳门、翳风→揉耳前、耳后(3-4次)→点按百会,揉头部→按拿风池、肩井。
4.饮食疗法:• 心脾两虚:酸枣仁粥;• 阴虚火旺:地黄枣仁粥;• 余热夹痰:百合杏仁粥5.体育锻炼• 气功:•临睡前做放松功,调节呼吸达到深、长、匀•暗示睡眠的意念活动,排除杂念,“我累了,该睡觉了” • 太极拳:•练简化太极拳,心静神敛,动中求静• 散步、瑜伽等运动6.娱乐康复• 音乐疗法• 观赏山水• 跳舞• 钓鱼等三、护理1.起居护理• 合理安排作息,注意劳逸结合。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居室温度适宜,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和不良刺激• 睡衣宜宽畅柔软,右侧卧位• 睡前不宜多看书、说话及思考问题• 夜间失眠者,可酌情不睡午觉2、饮食护理:• 清淡饮食,忌辛辣、肥甘、厚味• 晚餐不宜过饱• 睡前不宜吃零食、喝浓茶、咖啡,吸烟喝酒。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失眠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我参加了某知名失眠名医的讲座,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概述此次讲座由我国著名失眠名医主讲,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失眠的成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
2. 失眠的诊断标准:介绍了失眠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3. 失眠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生活习惯调整等。
4. 预防失眠的措施:如何调整作息时间、改善睡眠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二、心得体会1. 对失眠的认识更加深入通过此次讲座,我对失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原来失眠并非简单的睡眠不足,它还涉及到心理、生理、环境等多个方面。
这使我意识到,要想治疗失眠,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不能仅仅依靠药物治疗。
2. 了解失眠的成因,有助于自我调整讲座中提到的失眠成因,让我对自己的失眠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我发现自己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压力过大,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努力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3. 学习到多种治疗方法,为治疗失眠提供了方向讲座中介绍的治疗方法让我眼前一亮,原来治疗失眠的方法如此之多。
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我将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失眠讲座中提到的预防失眠的措施,让我意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失眠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努力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睡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从而预防失眠的发生。
5. 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讲座中强调,心理治疗在失眠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使我意识到,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心理治疗不可或缺。
我将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改善睡眠质量。
6. 中医治疗的优势讲座中介绍了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如针灸、中药等。
这些治疗方法副作用小,疗效显著,让我对中医治疗失眠充满信心。
一、前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问题越来越普遍。
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我参加了最近一场养生讲座,希望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总结。
二、讲座内容回顾1. 失眠的定义及危害讲座首先介绍了失眠的定义,即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睡眠质量差。
接着,讲师详细阐述了失眠的危害,如影响记忆力、情绪波动、免疫力下降等。
2. 失眠的原因分析讲师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分析了失眠的原因。
中医认为,失眠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西医则认为,失眠可能与压力、环境、生物钟等因素有关。
3. 改善失眠的方法讲座重点介绍了以下几种改善失眠的方法:(1)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
(2)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床铺舒适。
(3)调整饮食:晚餐不宜过晚、过饱,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适当运动:白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5)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
(6)中医调理:通过针灸、按摩、拔罐等中医方法改善失眠。
三、心得体会1. 认识到失眠的危害通过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失眠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改善睡眠质量刻不容缓,我决心努力调整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2. 学习到改善失眠的方法讲座中介绍的方法对我非常有帮助。
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调整作息时间、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调整饮食等,以期改善失眠。
3. 重视心理调节讲座强调了心理调节在改善失眠中的重要性。
我将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睡眠质量。
4. 积极寻求中医调理中医在改善失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我将尝试通过针灸、按摩、拔罐等中医方法,调理身体,改善失眠。
5. 重视睡眠质量监测讲座提醒我们要关注睡眠质量,我将定期监测自己的睡眠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改善。
四、总结通过参加养生讲座,我对失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到改善失眠的方法。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努力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饮食和生活习惯,提高睡眠质量,以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对失眠的分型及治疗方法失眠是指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内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或早醒等睡眠障碍现象。
中医学认为,失眠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中医分型,每一种分型都有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一、心血不足型失眠: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等。
这种失眠通常是由于心脏功能不足、气血不足、心神不安等原因造成的。
治疗方法:补心益血,安抚心神。
可采用中药如黄芪、党参、当归、远志等进行调理。
此外,适当进行心理疏导,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也有助于改善失眠问题。
二、肝郁脾虚型失眠:症状表现为易怒、焦虑、郁闷、胸闷等。
这种失眠通常与情绪不稳定、肝气郁结、脾气虚弱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可采用中药如柴胡、香附、白术、枸杞子等进行调理。
同时,也需要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三、心火旺盛型失眠:症状表现为心烦易怒、多梦、失眠,可能会伴有口干舌燥、心慌等。
这种失眠通常是由于内热过盛、心火旺盛、心神不宁等原因造成的。
治疗方法:清热降火,安抚心神。
可采用中药如丹皮、赤芍、牡丹皮、合欢皮等进行调理。
此外,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兴奋等也有助于改善失眠问题。
四、脾胃虚弱型失眠: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易倦乏、失眠等。
这种失眠通常与脾胃功能不佳、气血不足、津液亏损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健脾胃,补益气血。
可采用中药如党参、黄精、白术、川牛膝等进行调理。
同时,饮食上应注意多摄入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五、肾虚型失眠:症状表现为失眠、耳鸣、头晕、腰膝酸软等。
这种失眠通常与肾脏功能减退、精气亏损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补肾壮阳,调和阴阳。
可采用中药如淮山药、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等进行调理。
此外,戒除不良习惯如熬夜、过度用眼等也有助于改善失眠问题。
总之,中医对于失眠的治疗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治疗失眠还注重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减少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饮食上应注意均衡营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023年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关于失眠的中医理论失眠的介绍1、心脾两虚:主症是思虑过重、不寐或多梦易醒、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懒语、心悸健忘、纳差,或有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而弱。
治法是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党参15克、当归12克、元肉12克、白术15克、陈皮6克、木香6克、茯神12克、枣仁12克、远志6克、炙草6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0克、牡蛎10克(先煎)2、心肾不交:主症是心烦不眠,难以入睡、或彻夜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口干、腰膝酸软,男子易不振,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10克、肉桂3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阿胶10克(后溶)、龟板30克、牡蛎1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3、肝郁化火:主症是烦燥易恕、胸胁胀满、善叹息、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苦目赤、小便黄短、大便秘结、纳差,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去火安神。
方药:龙胆草12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柴胡12克、木通6克、泽泻12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茯神15克、郁金10克、生大黄5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10克(先煎)4、心虚胆怯:主症是心悸胆怯、难以入睡、易惊醒、恐怖不安、头晕目眩、或呕吐苦水,舌质淡胖,脉弦细。
治法:温胆益气安神。
方药:人参9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熟地15克、半夏15克、茯神15克、竹茹9克、陈皮6克、枳实10克、石菖蒲10克5、痰食积滞:主症是睡眠不安、多梦易醒、胸闷痰多、嗳气吞酸、恶心,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滑。
治法:清热消导,化痰安神。
方药:黄连10克、陈皮6克、茯神10克、枳实10克、竹茹9克、枣仁12克、生山楂30克、焦六曲12克、莱服子3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珍珠母30克(先煎)、琥珀2克 (冲服)二仁粥:取柏子仁15克,炒酸枣20克,粳米100克。
先将柏仁、枣仁捣碎,和粳米一同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蜂蜜,再煮一二沸,睡前服食。
健康讲座-失眠的中医治疗予预防调理
一 中医中药治疗:
主要原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年迈、禀赋不足(阴虚)
主要病位:心,由心神失养、心神不安所致。
分型:
1心火炽盛: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或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安神宁心
方药:朱砂安神丸。
黄连 朱砂 生地 当归 炙甘草
2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车前 黄芩 柴胡 生地 栀子 龙胆草 木通 当归 泽泻
3痰热内扰
症状: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1
方药:温胆汤。
茯苓 半夏 枳实 橘皮 竹茹 生姜 大枣 甘草
4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
山药 生地 茯苓 山萸肉 丹皮 泽泻 黄连 阿胶 鸡子黄 黄芩 芍药
5心脾两虚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
黄芪 白术 人参 茯神 酸枣仁 龙眼肉 木香 当归 远志生姜 大枣 炙甘草
6心胆气虚
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2
茯苓 茯神 远志 人参 石菖蒲 龙齿 知母 川芎 酸枣仁 甘草
二失眠调理:
做好三个“准备”:卧室准备、个人准备、心理准备
两个“调节”:长期调节、短时调节
卧室准备:
1安静、舒适,卧室温度在190C-200C最宜,
2卧室的主颜色以粉色系列为主,
3空气保持新鲜,白天应开窗通风,晚上室内不摆放绿色植物,
4卧床要舒适,不能过硬,枕被要保持洁净。
5不用强烈的灯光。
个人准备:
1坚持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晚间9时半前后上床睡觉。
2睡前应心无杂念,没有其他的念头,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能回顾、计划工作,3尝试睡前沐浴或沐足:睡前用温水洗个澡,温水洗脚。
心理准备:
注意自我精神调摄,情绪疏理,尽量做到喜怒有节,解除忧思焦虑,保持精神舒畅,心情平和。
长期调节:
1寻找乐趣,怡情养脑:
3
培养爱美、乐观、开朗的性格。
适当读书看报,开阔视野;
种花植树,绿化阳台,欣赏生态美;
书法绘画,唱歌跳舞,体验文化美;
衣着得体,感受仪表美;
对人真诚,说话和蔼,乐于助人,展现情操美。
2合理营养,食物补脑:
合理饮食包括:对饮食食谱和饮食时间的合理调整:
食量以八成为限,晚餐少至七成,
晚饭避免吃油腻的食物,
晚上不喝咖啡、茶和酒精饮料,不吸烟,
睡前可喝一杯牛奶,喝一小杯红葡萄酒,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
适当摄取氨基酸、谷氨酸、卵磷脂,以及锗、铜、锌、磷、铁、钙等微量元素, 适当摄取玉米、小米、绿豆、红薯、豌豆等杂粮。
3加强锻炼,健身健脑:
坚持每天清晨40分钟的健身运动,
从深呼吸开始,扩胸、甩手、转腰、下蹲到五官按摩,
从头部的左摇右扭前俯后仰,到搓手揉指,
晚上睡前步行30分钟,促进夜间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4
4远离污染,严防伤脑:
禁绝烟酒,远离噪声,
避开汽车尾气,避开鞭炮烟雾,
不卷入烦恼和忧伤的感情纠葛中,
每天早晨饮一杯温开水,
在家用能源上,用煤气和电,不用煤炉退役,
在餐桌上,不食或少食腌鱼、腌肉、腌菜和烤羊肉串,
不观看暴力凶杀的影片。
5一张一弛,科学用脑:
上午以深思维为主,从事写作和读书,
下午以浅思维为主,读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其间,安排时间,分担家务零活,
让体力和脑力交替使用,劳逸结合。
短时调节:
主要是药物介入调节了,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食疗:
1水果食疗:
香蕉:钾含量高,有显著的消肿和通便效果,睡前食用1-2根。
适用证型: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草莓:钾和镁的含量均高,睡前生食3-4个草莓,或捣烂冲水加少许糖饮用。
5
适用证型: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苹果:含有果糖、苹果酸,睡前服。
适用证型:各个证型
桑葚:味甘性寒,能养血滋阴,补益肝肾。
桑葚水煎取汁,入陶瓷锅内熬成膏,加蜂蜜适量调匀贮存,每次1-2匙,温开水冲服。
适用证型:阴虚火旺
红枣:性温、味甘。
红枣去核加水煮烂,加冰糖、文火熬制,睡前食1-2调羹。
适用证型:心脾两虚
龙眼:其味甘、性温,具补心益脑、养血安神之功效。
睡前饮用龙眼茶、取龙眼加白糖煎汤饮服。
适用证型:心脾两虚
莲子:莲肉味湿性平,莲心味苦性寒,均有养生安神之功效。
睡前莲子用水煎,加盐少许或将莲子煮熟加白糖。
适用证型:莲肉:各个证型
莲心: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核桃:味甘性温,粳米、核桃仁、黑芝麻,慢火煨成稀粥食用,可用白糖调食,睡眼前食用。
适用证型:心脾两虚
2药膳食疗
龙眼猪脑煲:龙眼肉30克,猪脑一具,炖熟加冰糖服用。
适用证型:心脾两虚
6
五味鸽蛋汤:五味子50克煎汁,鸽蛋30枚先煮熟去壳后,放入五味子汁中略煮后,浸泡在汁中2天后食用。
每次吃鸽蛋3枚,日1—2次。
可连服2周。
每次食前需煮沸。
适用证型: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柏子仁猪心汤:柏子仁15克,猪心1个,精盐、料酒、香油、葱片各适量。
把猪心先洗干净,切成厚片,同柏子仁放入有适量清水的锅中,加入料酒、精盐,在小火上炖至猪心软烂后,加入香油、葱花即成。
佐餐食用。
适用证型: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枣仁莲子粥:枣仁9克,莲子20克,大米100克,煮粥,加糖少许,可经常吃。
适用证型: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桂圆芡实粥:桂圆、芡实各25克,糯米100克,酸枣仁20克,蜂蜜20克。
把糯米、芡实分别洗净,在锅里加入适量清水。
加入桂圆,大火烧开,移小火煮25分钟,再加入枣仁,煮20分钟,食前调入蜂蜜。
分早晚2次服食。
适用证型:心脾两虚
远志枣仁粥:远志15克,炒酸枣仁10克,粳米75克。
把粳米淘洗干净,在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加入洗净的远志、酸枣仁,用大火烧开移小火煮成粥,可做夜餐食用。
适用证型: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百麦安神饮:小麦、百合各25克,莲子肉、首乌藤各15克,大枣2个,甘草6克。
把小麦、百合、莲子、首乌藤、大枣、甘草分别洗净,用冷水浸泡半个小时,倒入净锅内,加水至750毫升,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煮30分钟。
滤汁,存入暖瓶内,连炖2次,放在一块,随时皆可饮用。
适用证型: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