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93.60 KB
- 文档页数:2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防治水稻纹枯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许多抗病品种,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
2. 种植健康种子。
种植健康种子是预防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
种子应该来自健康的水稻植株,经过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种植。
3.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关键。
要注意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避免过度密植和过度施肥。
4. 使用化学药剂。
化学药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可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药剂的毒性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喷洒。
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
可以利用一些天敌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防治水稻纹枯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使用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合理田间管理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纹枯病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如杂交水稻品种等。
抗病品种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2.适宜密植:合理控制水稻的密植程度,保证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繁殖。
3.早中稻轮作:合理进行早中稻轮作,避免连作。
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保持田间环境的平衡。
二、病害监测和预警1.定期巡田:定期巡田,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和叶片病斑情况,及时发现病害的初期症状。
2.病害预警:根据病害发生的规律和气象条件,进行病害预警,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三、合理施肥1.合理施氮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和施肥时间,避免氮肥过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2.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四、药剂防治1.化学药剂:可使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三唑酮、百菌清等。
但要注意用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农产品产生污染。
2.生物防治:可使用一些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拮抗菌等。
生物防治对水稻和环境的影响较小,且能够提高水稻的自身免疫能力。
五、病害源防治1.秧田消毒:在播种前对秧田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
2.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使用一些种子处理剂进行浸种,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六、适当灌水1.合理灌水:合理控制水田的灌水量和灌水时间,避免积水过深,减少病害的发生。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措施,如合理田间管理、病害监测和预警、合理施肥、药剂防治、病害源防治和适当灌水等。
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Z i x u n t a i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常见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近几年水稻纹枯病随着垦区水稻面积的增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多年老水田,发病率呈几何增长。
纹枯病的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水稻稳产及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作为一项基本的农艺措施普及。
一、纹枯病简介及识别方法病原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无性态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
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云纹、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
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
二、纹枯病发病趋势9月3日-4日对全场水稻田,按照不同品种抽样检查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如下:随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种植年限的增长,纹枯病已经成为了垦区水稻的又一重点病害,该病害严重的制约了垦区水稻的产量及稻米品质。
防治水稻纹枯病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成功防治该病害将给水稻稳产高产提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药剂筛选,化学防治(一)试验材料1、试验品种:水稻,空育1312、靶标生物:纹枯病3、试验产品:24%噻呋酰胺30%噻呋酰胺噻呋酰胺+嘧菌脂井冈蜡芽菌对照为满穗或30%爱苗或清水4、试验地情况:试验地设在前锋农场科技园区试验田,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3.4﹪,碱解氮141mg/kg,速效磷16mg/kg,速效钾54mg/kg,PH值5.57,前茬水稻秋翻地更深18-20cm。
常规施肥尿素为10kg,二铵5kg,33﹪硫酸钾10kg,共计亩施肥25kg,氮肥的施用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的模式,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基肥和穗肥的比例分别是60﹪和40﹪。
2017 年第 12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44科研◎农业科学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曹顺生1 朱贻发2 周小华3 丁科宇3水稻纹枯病,俗称云纹病、花脚秆,属真菌性病害。
是近年来南方水稻经常发生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1 发病症状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
一般造成减产1至2成,严重发生时,减产超过3成或更多。
随着水稻分蘖后、禾苗封行、温度开始升高后,水稻开始发生纹枯病、并不断扩展;进入拔节、孕穗期后,田间密度进一步增大,田间通风透光光性能显著减弱,湿度明业增大,如果此时再遇高温季节,纹枯病会迅速加重发生,禾苗病丛率和病株率明显加快上升,连续阴雨天气更容易造成病害迅速流行;直到水稻灌浆中后期,随着田间湿度慢慢下降,纹枯病的发生又会逐步减轻。
2 重发条件2.1 菌源菌核数量是决定病害流行的基础。
每亩残留菌核量达6万粒以上时会引起纹枯病大流行,菌核生活力强,在干燥田里6个月仍有80%以上存活,一年半以后还有50%以上存活,水淹半年也有30%以上存活率。
2.2 品种易感品种发病率比一般品种发病率高出15%左右。
2.3 密度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2.4 天气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2.5 施肥氮肥过多,生长过旺有利发生。
2.6 水份田间长期灌深水纹枯病重发。
3 防治适期纹枯病病菌由土壤传播,在水稻分蘖封行后,田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流传播,在密植的稻株丛中间菌丝也能相互蔓延传病,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末期,主要在株间或稻株丛间相互扩展,导致田间病株和病丛相互感染,病株率和病丛显著的增加,然后感病部位从下位叶鞘向上位叶鞘和上部叶片逐渐发展,危害水稻上部功能叶片,造成水稻的秕粒增多。
因此药剂防治纹枯病必须抓好两个时期,一是水稻封行期,也即是水稻分盛蘖至分蘖末期,当发病株率达10%时,喷施药液杀死气生菌丝,抑制病害菌丝在稻株间水平横向扩展。
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方法: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纹枯病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纹枯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提高植株的免疫力。
注意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引起病害的滋生。
4. 防治病原菌传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和杂草,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避免使用感染病菌的种子和秧苗。
5. 合理灌溉管理:避免过量灌溉和积水,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保持田间的通风和排水良好。
6. 化学防治:在病害初期,可以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7. 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天敌或有益微生物进行防治,例如利用寄生性真菌等对纹枯病菌进行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纹枯病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及时观察田间病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损失。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纹枯病是由灰飞虱为传毒媒介的病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
其病原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病毒可经卵传递。
获毒灰飞虱在第6年的第40代仍有较高的传毒能力。
带毒的灰飞虱在水稻上取食数分钟即能染病,经过13~17d的潜伏期后显症。
该病一旦侵深,便难以防治,具有毁灭性,被称为水稻上的癌症。
近几年水稻纹枯病发病较多也较严重,得病田块一般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30%或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
1.识别一般从水稻的分蘖期开始发病,先危害叶鞘,再侵害叶片。
初发病时,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象开水烫了一样,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
病斑边缘褐色,中部淡褐色或灰白色。
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病斑基本相似。
天气潮湿时,肉眼可见病斑上长出象蛛丝状的菌丝体,以后菌丝体集结成紫褐色籽粒状的菌核,易脱落。
2.气候条件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病害。
发生轻重主要受温湿度综合因素影响。
田间湿度大,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日平均气温达22°C又有雨潮湿时,开始零星发生,在23°C-35°C并伴有相当湿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病情扩展。
发生程度与湿度高低关系密切,湿度越大,发生越重。
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病情,若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
多雨寡照的天气对病源菌扩展有利,田间小气候对病情扩展有一定影响,高温高湿最有利于病情蔓延危害。
3.栽培条件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株间郁蔽,长势过旺,叶片浓绿披垂,磷、钾肥不足,稻株抗病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和蔓延。
长期灌深水的稻田,特别是孕穗至灌浆期保持深灌病害更重。
浅水勤灌,干干湿湿,湿润管理病情发生较轻。
直播稻田密度大,通风透光能力差,抗病力下降,有利于纹枯病发生。
纹枯病怎么防治,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回答纹枯病是一种可发生在水稻上的常见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毫升、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克、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80-120克,兑水量30公斤,搅拌均匀后喷雾防治。
喷药前田间保持好浅水层,喷药时将药喷到水稻茎秆基部,以提高药效。
一、纹枯病怎么防治
1、对于水稻纹枯病,应该适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毫升、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克、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80-120克、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100克、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量30公斤,搅拌均匀后喷雾。
喷雾时田间最好浅水层,将药喷到水稻茎秆基部,以提高药效。
2、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硅肥,分期追施氮肥。
并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排水晒田,控制水稻徒长,增强水稻抗病力。
二、纹枯病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1、水稻纹枯病防治最佳时间为孕穗期和灌浆期,在这两个时期进行防治效果好,施药不宜过早、过迟。
2、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时可引起水稻倒伏枯死。
3、纹枯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适宜范围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田间相对湿度为80%时病害受到抑制,田间相对湿度在71%以下时病害停止发展。
气温在18℃-34℃之间都可发病,22℃-28℃最适
宜发病。
因此,夏秋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应该加强防治工作。
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纹枯病是其主要的病害之一。
纹枯病是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病害,可以迅速导致稻谷的减产甚至完全丧失。
为了保护水稻生长和提高产量,开展综合的纹枯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帮助农民和种植者更好地管理纹枯病。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力强的水稻品种是纹枯病综合防治的基础。
通过培育和引进抗病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纹枯病的发生率。
同时,抗病品种的种植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2. 种植健康种子健康的种子是预防纹枯病的关键。
种子是纹枯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应该选择健康无病害的种子,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同时,种子应该经过消毒处理,以确保无害微生物的存在。
3. 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是保持水稻健康和增强其抗病性的重要措施。
土壤中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同时,过量的施肥也应该避免,因为过高的氮素含量会增加水稻受病害侵害的风险。
4. 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纹枯病主要通过病原菌传播引起的菌株扩散而传播。
因此,采取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的措施是纹枯病综合防治的关键。
合理的田间管理包括病害发生前及时采取草地翻整和秸秆还田等措施,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的病害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在纹枯病的防治中,可以利用一些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和昆虫等天敌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拮抗菌、寄主激活子、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来增强水稻植物的免疫系统。
6.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也是纹枯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农药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和扩散。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频率,遵循使用说明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7. 病害监测和警报系统建立病害监测和警报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纹枯病的发展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通过监测病害的流行程度和时间来计划和实施病害的防治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
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纹枯病,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农业专家们总结出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种植管理、病害监测和病害防治三个方面阐述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种植管理1. 种子选择:选择健康、无病害的水稻种子是预防纹枯病的基础。
在选择种子时要留意外观是否完整,无任何症状。
同时选择抗纹枯病的优质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2. 合理田间管理:在播种前进行田间地力的充分调整,营养充足的土壤有助于维持水稻的健康生长。
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杂草,以降低水稻受病害侵染的机会。
3. 平衡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配比氮、磷、钾等养分,并确保农田中的肥料均匀分布。
避免施肥不当导致营养过剩,加重病菌侵染的风险。
二、病害监测1. 定期巡视:定期巡视水稻田的病情,留意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叶片上的异常症状。
一旦发现纹枯病的病斑,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防病害扩散。
2. 病害监测系统:借助现代农业技术,建立病害监测系统来实时监测农田的病害情况。
利用红外线传感技术等设备及时掌握病情,预测病害发生的趋势和高发区域,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三、病害防治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畜禽等生物进行病害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培育和释放对纹枯病有抑制作用的寄生菌、细菌、线虫等,建立生态平衡,减少病害侵染。
2. 农药防治:针对严重的病害情况,可以选择适当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施用,避免过量使用或连续使用相同的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3. 防病耐病育种:通过育种技术选育具有抗纹枯病的优质水稻品种,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是长期而又根本的解决办法。
总之,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需要从种植管理、病害监测和病害防治三个方面入手。
在种植管理上选择健康的种子,合理田间管理和施肥,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
水稻纹枯病是由水稻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纹枯病特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如抗纹枯病的籼稻品种“京稻216”。
这样能够显著降低病害的
发生程度。
2.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水稻,尤其是连续两年以上种植水稻,可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降低发病风险。
同时,在轮作中适当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降低水稻纹枯病菌的传播和侵染的机会。
3. 病害监测和早期防治:定期巡查田间水稻的病情发展,一旦发现初期病斑或病叶,应及时进行喷药防治,并及时将发病植株拔除和销毁或深埋。
4.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可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可以采用石灰熟土、田间高温蒸熏等方法进行土壤消毒。
5. 合理施肥:适量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增强水稻植株的抵抗力。
特别是要注意钾肥的施用,适当增加钾肥的供应有助于提高水稻植株对纹枯病的抵抗力。
6.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田间湿度和通风环境,避免大范围的干湿状况交替,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的藏身之地。
7. 合理使用农药:在发病严重的水稻地区,可以适时选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农药,以免造成病菌抗药性的增加。
以上措施是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常用方法,结合具体的环境和病情,可以综合使用,尽可能降低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水稻纹枯病连年流行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纹枯病的连年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水稻纹枯病连年流行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减少病害对水稻的危害,保障水稻的稳产高产。
一、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及危害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叶鞘和叶片上,严重时也会侵害茎秆和穗部。
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病斑,随后逐渐扩大为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灰白色。
湿度大时,病斑上会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并逐渐形成菌核。
水稻纹枯病会导致水稻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减弱,秕谷增多,千粒重降低,严重时可造成植株倒伏,减产可达 10% 30%,甚至更多。
此外,该病还会影响稻米的品质,降低其市场价值。
二、水稻纹枯病连年流行的原因1、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在水稻生长季节,特别是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温度适宜,就容易导致纹枯病的爆发和流行。
2、栽培管理因素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也是导致水稻纹枯病连年流行的原因之一。
(1)种植密度过大: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增加,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施肥不当:过量施用氮肥,会使植株生长过旺,叶片嫩绿,组织柔嫩,容易感染病害。
而缺乏磷、钾肥,则会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
(3)灌溉不合理:长期深水灌溉,会使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传播。
3、品种抗性不同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差异。
一些品种由于缺乏抗性基因,容易感染纹枯病。
在种植过程中,如果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就会增加病害流行的风险。
4、病菌越冬基数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如果上一年度病害发生严重,田间遗留的菌核数量较多,那么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菌核就会萌发产生菌丝,侵染水稻植株,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由纹枯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
该病在水稻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将介绍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1. 预感期:在感病后2-3天,叶片发黄,长出黄色到白色的白粉状菌丝。
2. 感病期:在感病后5-7天,感染部分出现小而圆的病斑,病斑边缘呈淡绿色,中央呈灰褐色。
3. 扩展期: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中心黄白色,边缘淡黄绿色。
病斑逐渐融合,导致叶片倒伏。
4. 枯死期:病斑继续扩大,颜色加深,变为深灰褐色,叶片逐渐枯死并干瘪。
防治方法: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水稻纹枯病抗性的品种,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2. 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田间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及时清理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3.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的营养充足,提高植物的抗性。
避免使用过多的氮肥,以免增加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4. 种植健康种子:使用健康种子,防止病原菌通过种子传播。
5. 化学防治:病情严重时可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如喷洒合适的杀菌剂,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6. 晚稻变换种植期:将晚稻种植时间推迟,可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因为晚稻一般在高温多湿的季节种植,利于病害的生长和传播,推迟种植可减少感病机会。
总结: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水稻病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种植抗病品种、良好的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种植健康种子、化学防治和改变种植期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保障水稻生产的正常进行。
水稻纹枯病如何防治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纹枯病的侵袭,给产量和质量带来巨大的损失。
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和土传播进行传播。
下面将介绍一些防治纹枯病的方法。
一、合理选种合理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首要措施之一、在选用时应该选择有抗性的品种,并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二、良好的田块管理1.良好的田间排水。
由于纹枯病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田间排水不良容易导致病菌滋生。
因此,及时疏通灌排渠道,保持田面的排水通畅,以减少纹枯病的滋生和传播。
2.深耕翻压。
在播种前进行深耕翻压,可以有效地将病菌埋入土壤深处,减少其侵染水稻的机会。
3.直播和条播。
直播和条播可以减少害菌的传播。
避免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菌的繁殖。
4.留茬整地。
要保持良好的栽培措施,留茬整地,及时清除作物残体和秸秆,减少病菌和虫害的滋生。
三、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通过科学施肥,提高水稻的养分供应,增加抗病物质的积累,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四、病害防治剂的使用1.选用合适的杀菌剂。
纹枯病菌对草铵膦类、苯醚氮、酮醇醛等杀菌剂,感受性较大,可以选用这些杀菌剂进行病害的防治。
2.合理施药。
在水稻拔节、孕穗期的前后进行喷洒防治纹枯病的药剂,对预防和控制病害具有一定作用。
3.根据病情调整药剂用量。
在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剂的用量和浓度,一般情况下每667平方米的田块,控制在150-200克的酯剂即可。
五、合理灌溉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纹枯病的发生。
冬灌时应该避免过量灌溉,以免造成土壤积水,增加病害的发生。
夏灌时应适当增加灌水量,保持冠层湿润,提高抗病能力。
六、合理田间管理1.及时除草。
纹枯病菌常常隐藏在杂草中,及时进行除草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机会。
2.及时防治害虫。
水稻纹枯病常常与害虫共生,纹枯病的防治也要同时进行害虫的控制,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水稻纹枯病防治的综合管理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水稻纹枯病是严重威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病害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需要综合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就水稻纹枯病的综合管理措施进行阐述。
一、合理选种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中,首先要从品种选育上入手。
选择抗纹枯病品种是预防和控制病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育种,培育出具有高度抗性或耐病性的水稻品种,可以大幅度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土壤调理良好的土壤状况有助于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
因此,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中,需要进行土壤调理。
首先,要注意田间排水,避免积水,以减少病原菌滋生的机会。
其次,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维持土壤的肥力和pH值。
三、病害监测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及时监测病害的发生情况对于控制病害至关重要。
农民可以通过观察植株叶片出现的纹枯病斑点,及时判断病害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可以利用专业设备进行病害监测,了解病害发生的程度和范围,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农业措施在综合管理措施中,农业措施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首先,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可以增加通风和阳光照射,降低病菌滋生的机会。
其次,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及时除草、中耕松土、定期病虫害防治等,有助于维持水稻健康生长,并减少病害的发生。
五、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水稻纹枯病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发病初期或轻度发病时,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阻断病害的发展。
但应注意合理使用杀菌剂,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使用频率进行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六、耐病栽培技术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增强水稻植株的抗病性。
例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合理调整水田水位,提供适宜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供给。
此外,还可以采用轮作和间作等方式,打乱病原菌的发生和传播路径,减少病害的发生。
七、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式。
可以引入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有益菌或利用天敌等生物控制病害发生。
病害防治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水稻纹枯病是水稻常发性和重发性病害之一,其发生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水稻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等,成为水稻第一大病害,给水稻高产稳产带来严重威胁。
1.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发病症状:又称云纹病。
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
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
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
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2.水稻纹枯病连续重发原因分析2.1水稻直播面积的激增水稻栽培方式呈现多元化,主要有手栽秧、机插秧、直播稻等多种方式。
其中直播稻由于省工、节本等特点,面积直线上升,部分地区直播稻种植面积比例高达80%以上,加重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2.1.1直播稻株型松散,加上种植密度高,药液难于喷淋到水稻基部,药剂防治效果下降。
2.1.2直播稻多为人工撒播,行株距不确定,田间通风透光性能差,为纹枯病发生创造适合的小气候。
2.2防治工作不到位2.2.1水肥管理不当:长期深灌,搁田过迟、不彻底,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蔽、徒长,均会促使水稻纹枯病发生和蔓延,加重危害程度。
2.2.2防治时间偏迟:水稻纹枯病一般在分蘖后期至抽穗期发病最盛,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为横向扩散,随后进入垂直扩展,水稻抽穗期前后病情发展达到高峰期。
根据纹枯病的发生特点,生产上应在水稻分蘖期发现病株后(病穴率达15%以上)就及早用药,以防止水平扩散。
适期早用药,一是早期水稻群体少,水稻尚未封行,药剂容易喷啉到纹枯病发病的水稻基部,防治效果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