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 格式:pdf
- 大小:162.84 KB
- 文档页数:8
1-1 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本科)教学计划及学时学分分配表(必修课部分)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总学时数总学分数每学期周学时数(学分数)每学期周学时数(学分数)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16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8周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公 共 基 础 课 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2 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18 1 1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概论68 4 4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 2 2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法)(文法)34 2 2 2 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Ⅰ--Ⅳ 284 16 4 4 4 4 4 4 4 4 英语听说Ⅰ英语听说Ⅰ--Ⅳ 144 4 2 1 2 1 2 1 2 1 大学计算机(IT) 34 2 2 2 程序设计基础模块程序设计基础模块51 3 3 3 体育体育134 4 2 1 2 1 2 1 2 1 小 计 803 40学 科 基础 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51 3 3 3 法理学法理学64 4 4 4 宪法学宪法学48 3 3 3 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48 3 3 3 民法总论民法总论34 2 2 2 债法债法51 3 3 3 物权法物权法34 2 2 2 刑法总论刑法总论68 4 4 4 刑法分论刑法分论34 2 2 2 商法学商法学51 3 3 3 经济法学经济法学51 3 3 3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51 3 3 3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51 3 3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68 4 4 4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51 3 3 3小 计 755 45专 业 课(不包括毕业实习和国际法国际法51 3 3 3 国际私法国际私法51 3 3 3 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经济法总论34 2 2 2 会计学会计学68 4 4 4 金融学金融学34 2 2 2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68 4 4 4 国际商法国际商法51 3 3 3 国际金融法国际金融法※ 34 2 2 2 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法※ 34 2 2 2 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技术转让法※ 34 2 2 2 世贸组织法世贸组织法34 2 2 2 法律英语法律英语102 6 2 2 2 2 2 2 小计小计578 34 实践教学课程 15 必修课合计必修课合计2153 135 27 25 25 23 25 23 22 20 17 17 8 8 2 21-2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选修课部分)课程 类 别课 程 名 称总 学 时 数总学分数每学期周学时数(学分数)每学期周学时数(学分数)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16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8周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学 科 基础 课 ︵10学分 ︶2 学分比较法学比较法学※ 34 2 2 2 法律社会学法律社会学※ 34 2 2 2 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学34 2 2 2 法律诊所法律诊所 34 2 2 2 外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34 2 2 2 4 学分经济应用数学经济应用数学68 4 4 4 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概论51 3 3 3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68 4 4 4 世界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 ※ 34 2 2 2 4学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34 2 2 2 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 34 2 2 2 外贸运输与保险外贸运输与保险 34 2 2 2 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谈判34 2 2 2 国际金融国际金融 34 2 2 2 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34 2 2 2 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 34 2 2 2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 34 2 2 2 2学分国际投资法国际投资法※ 34 2 2 2 国际反倾销法国际反倾销法※ 34 2 2 2 国际反垄断法国际反垄断法 ※ 34 2 2 2 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知识产权法※ 34 2 2 2 专 业课︵10学分︶ 国际税法国际税法※ 34 2 2 24 学分对外经贸英文契约实务(双)34 2 2 2 国际经贸文献(英语)国际经贸文献(英语)34 2 22 法律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双语) 34 2 2 2 外国民商法外国民商法 (双语) ※ 34 2 2 2 美国合同法美国合同法(双语) 34 2 2 2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选读(双)34 2 2 2 4 学分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法 34 22 2 2 中国区际冲突法中国区际冲突法※ 342 2 2 跨国公司与法律冲突 342 2 2 欧盟法律制度欧盟法律制度 ※ 34 2 2 2 国际环境法国际环境法※ 34 2 2 2 国际民事诉讼法国际民事诉讼法 ※ 34 2 2 2 国际商事仲裁法学国际商事仲裁法学※ 34 2 2 2 全校选修课全校选修课 180 10 选修课合计选修课合计 540 30 2 2 8 8 6 6 4 4总 计269316527252523252325232424141466注:带星号的为我校我院未开课程。
中南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2020年4月19日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它具体考察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以及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法学专业教育以教授法律专业基本理论与知识、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和法治文化为核心,以法学实践技能教学和训练为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法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关注和回应社会实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法治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因此,中南大学法学院坚持“创新”理念,高度重视本科教学中的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创新,培养复合型、实务型高级专门法律人才。
为此,法学院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本科生教学计划。
法学院本科生学制为4年,需至少修满188个学分,其中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教育课、法学专业教育课、个性培养课、实务训练课、毕业实习和论文。
通识教育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科教育课是中南大学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又一次改革措施,即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3个学院分别开出法学大类平台课。
法学专业教育课包括法学专业必修课和法学专业选修课,其定位是强化基础,鼓励创新。
强调完善课程体系,强化素质教育,鼓励创新思维,关注法律实务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法律职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格素养,要求学生面对中国实际,具备国际视野。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基本理论与法律实务技能,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具有法治理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及法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实务型法律人才。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030101 法学四年(3-7年)法学学士二、专业介绍和特点法学是以法或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型社会学科,法学也同样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从单纯为满足政治需要到广泛服务于社会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法学更贴近社会现实,并能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以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法学的自身发展来看,一方面是调整范围的不断扩大,法律、法规的制定逐步趋向法典化,分支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原来的知识型、能力型人才的培养,逐步转化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6)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操作技术;(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四、专业主干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外语一。
五、专业特色课程法理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
六、课程结构及总学分学时构成表(见附表一)七、专业教学计划总表(见附表二)八、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三)附表一:法学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表附表二: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2、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请按2006年修订意见执行。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专业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恢复招生旳法学专业之一。
通过半个多世纪旳办学积累,在全国首批设置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西部地区率先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济法学科、诉讼法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已建成5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法学专业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依托,教学科研队伍力量雄厚。
2023年,法学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法教学团体、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体、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体先后成为国家级教学团体。
拥有刑事诉讼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法理学、商法学和民法学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5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
传承“务实创新”人才培养老式,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明显,被誉为新中国政法界旳“黄埔军校”,成为全国重要旳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旳培养具有系统旳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扎实旳实务技能,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旳科学文化素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及法学教育、研究等工作旳德才兼备旳务实创新人才。
三、培养基本规定(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旳基本原理,理解国家旳方针、政策和法规,可以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旳思想道德修养、过硬旳政治素质与合格旳法律职业素养,有敬业品质、团体合作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
(二)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措施,熟悉我国法律、政策和国外法律旳基本框架,理解法学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旳趋势;具有运使用方法学理论和措施调查、判断、分析问题旳能力以及运使用方法律知识管理事务、处理问题旳基本能力;掌握法学文献检索、法学资料查询旳基本措施,具有基本旳科学研究能力。
(三)掌握一定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良好旳语言文字体现能力、口头体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纯熟掌握一门外语。
(四)到达国家规定旳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原则,具有健全旳心理、健康旳体魄和良好旳社会适应能力。
宁波大学法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建设的需要,在国家立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行政执法部门、财税部门、法律服务机构、涉外商事机构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实际工作以及法学研究、法学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是法官、检察官、公务员、仲裁员、律师和企事业法务人员。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我国主要法律、法规、司法实际和有关方针政策;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和法学分析,研究和解决法律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民商事、行政和刑事案件,撰写法律文书,具有较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比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本专业的学位课程为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1。
所有学位课程达到75分是获取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2.主要课程:法学导论、法理学、政治学与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商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概论、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本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构成。
本专业设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和刑事法学等4个专业方向模块。
创新创业学分以相应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衡量,相关学分计算依照《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
注:1.带“★”号课程为学位课程,共3门。
2.带“◆”号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共6门。
法学专业法学基础教学计划一、引言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学科,为培养具备法学基础知识和法律思维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实施法学专业的教学,制订合理的法学基础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二、教学主题法学基础教学的主题应围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学素养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守则意识、逻辑推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法规遵守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法律文书写作、法律案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活动安排1. 理论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系统讲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并通过讨论与学生共同思考和解析案例,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进行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让他们扮演不同的法律角色,从而加深对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的理解。
3. 参观实习:考虑到法学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应鼓励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律实践场所,亲身体验法律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增强法律实践意识。
四、教材使用1. 教学参考书: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权威的法学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经典案例和学术论文等。
教材的选择应具有系统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2. 辅助教材: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使用相关的辅助教材,如案例集、实务指导书和经典著作等。
辅助教材的使用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互联网资源,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
例如,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法律案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学基础知识。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法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评估方式可以采用笔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