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的位置关系1:平面及公理
- 格式:docx
- 大小:453.04 KB
- 文档页数:16
1.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集合的语言:点A 在直线l 上,记作: A ∈l ;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 A ∈α;直线在平面α内(即直线上每一个点都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 注意:点A 是元素,直线是集合,平面也是集合。
2.平面的三个公理:(1)公理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而内.符号语言表述:A ∈l ,B ∈l , A ∈α, B ∈α⇒l ⊂α ; (2)公理二: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即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符号语言表述: A,B,C 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 ∈a, B ∈a, C ∈(3)公理三: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 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语言表述: A ∈α∩β⇒α∩β= a, A ∈a.3. 平面基本性质的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例1.【解析】(1)D;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这条直线一定在平面内,公理1保证了A 正确;公理2保证了C 正确;如果两个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则它们的交线是过这两点的直线,公理3保证了B 正确;直线不在平面内,可以与平面有一个交点,故D 错误.(2)①错误,如果这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比如过正方体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就无法确定一个平面;②正确,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③错误,必须是不共线的三点,如果是共线三点,则有无数个平面;④正确,两条相交的对角线确定一个平面,四个顶点都在这个平面内,故是平面图形;⑤错误,两个平面若相交,公共点必是一条直线;⑥错误;若四点共线,则可以有无穷多个平面过这四点,若是对不共线的四点,该命题正确.【备选】 已知点A ,直线l ,平面α,① αα∉⇒⊄∈A l l A , ② αα∈⇒∈∈A l l ,A ③ αα∉⇒⊂∉A l l A , ④ αα⊄⇒∉∈l A l A , 以上说法表达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解析】④直线不在平面内,可以与平面有一个交点,故①错误; 直线是点集,故只能用l ⊂α,②错误;直线是平面的真子集,故不在直线上的点可以在平面内,③错误; 一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则直线上任一点都在平面内,故④正确。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基础知识1.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2.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共面直线⎩⎨⎧ 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 平面内(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②范围:⎝ ⎛⎦⎥⎤0,π2. (3)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在平面内三种情况.直线l和平面α相交、直线l和平面α平行统称为直线l在平面α外,记作l⊄α.(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二、常用结论1.公理2的三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异面直线判定的一个定理过平面外一点和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3.唯一性定理(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4)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考点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B1C1D1中,E,F分[典例]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别是AB和AA1的中点.求证:(1)E,C,D1,F四点共面;(2)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如图,连接EF,CD1,A1B.∵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EF∥A1B.又A1B∥D1C,∴EF∥CD1,∴E,C,D1,F四点共面.(2)∵EF∥CD1,EF<CD1,∴CE与D1F必相交,设交点为P,如图所示.则由P∈CE,CE⊂平面ABCD,得P∈平面ABCD.同理P∈平面ADD1A1.又平面ABCD∩平面ADD1A1=DA,∴P∈DA,∴CE,D1F,DA三线共点.[变透练清]1.如图是正方体或四面体,P,Q,R,S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则这四个点不共面的一个图是()解析:选D A,B,C图中四点一定共面,D中四点不共面.2.(变结论)若本例中平面BB1D1D与A1C交于点M,求证:B,M,D1共线.证明:连接BD1(图略),因为BD1与A1C均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对角线,故BD1与A1C相交,则令BD1与A1C的交点为O,则B,O,D1共线,因为BD1⊂平面BB1D1D,故A1C与平面BB1D1D的交点为O,与M重合,故B,M,D1共线.考点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典例](1)(优质试题·郑州模拟)已知直线a和平面α,β,α∩β=l,a⊄α,a ⊄β,且a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b和c,则直线b和c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或平行B.相交或异面C.平行或异面D.相交、平行或异面(2)G,N,M,H分别是下图中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1)如图,取平面ABCD为α,平面ABFE为β.若直线CH为a,则a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为CD,BE,此时CD,BE异面,即b,c异面,排除A;若直线GH为a,则a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为CD,EF,此时CD,EF平行,即b,c平行,排除B;若直线BH为a,则a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为BD,BE,此时BD,BE相交,即b,c 相交,排除C.综上所述选D.(2)图①中,直线GH∥MN;图②中,G,H,N三点共面,但M∉平面GHN,因此直线GH与MN异面;图③中,连接MG,GM∥HN,因此GH与MN共面;图④中,G,M,N共面,但H∉平面GMN,因此GH与MN异面.所以在图②④中,GH与MN异面.[答案](1)D(2)②④[题组训练]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在空间中,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一定平行;②与同一直线都相交的三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③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它也与另一条相交;④空间四条直线a,b,c,d,如果a∥b,c∥d,且a∥d,那么b∥c.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选B①错,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②显然正确;③错,若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和另一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④由平行直线的传递性可知正确.故选B.2.如图,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AM与CC1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与BN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与MB1是异面直线;④直线AM与DD1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直线AM与CC1是异面直线,直线AM与BN也是异面直线,所以①②错误.点B,B1,N在平面BB1C1C中,点M在此平面外,所以BN,MB1是异面直线.同理AM,DD1也是异面直线.答案:③④[课时跟踪检测]1.(优质试题·衡阳模拟)若直线l与平面α相交,则()A.平面α内存在直线与l异面B.平面α内存在唯一一条直线与l平行C.平面α内存在唯一一条直线与l垂直D.平面α内的直线与l都相交解析:选A当直线l与平面α相交时,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内任意一条不过交点的直线均为异面直线,故A正确;该平面内不存在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故B错误;该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l垂直,所以C错误,平面α内的直线与l可能异面,故D错误,故选A.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线段BC,CD1的中点,则直线A1B与直线EF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异面C.平行D.垂直解析:选A由BC綊AD,AD綊A1D1,知BC綊A1D1,从而四边形A1BCD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B∥CD1,又EF⊂平面A1BCD1,EF∩D1C=F,故A1B与EF相交.3.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由“直线a和直线b相交”可得“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反之不成立.所以“直线a和直线b 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4.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图),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样的平面α()A.不存在B.只有1个C.恰有4个D.有无数多个解析:选D设四棱锥的两组不相邻的侧面的交线为m,n,直线m,n确定了一个平面β.作与β平行的平面α,与四棱锥的各个侧面相交,则截得的四边形必为平行四边形,而这样的平面α有无数多个.5.在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GH相交于点P,那么()A.点P必在直线AC上B.点P必在直线BD上C.点P必在平面DBC内D.点P必在平面ABC外解析:选A如图,因为EF⊂平面ABC,而GH⊂平面ADC,且EF和GH 相交于点P,所以点P在两平面的交线上,因为AC是两平面的交线,所以点P 必在直线AC上.6.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又与CC1共面的棱有________条.解析:依题意,与AB和CC1都相交的棱有BC;与AB相交且与CC1平行有棱AA1,BB1;与AB平行且与CC1相交的棱有CD,C1D1.故符合条件的有5条.答案:57.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E,F分别为侧棱PC,PB的中点,则EF与平面P A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平面AEF与平面ABCD 的交线是________.解析:由题易知EF ∥BC ,BC ∥AD ,所以EF ∥AD ,故EF ∥平面P AD ,因为EF ∥AD ,所以E ,F ,A ,D 四点共面,所以AD 为平面AEF 与平面ABCD 的交线. 答案:平行 AD8.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点E ,H 分别是边AB ,AD 的中点,点F ,G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CF CB =CG CD =23,有以下四个结论.①EF 与GH 平行;②EF 与GH 异面;③EF 与GH 的交点M 可能在直线AC 上,也可能不在直线AC 上; ④EF 与GH 的交点M 一定在直线AC 上.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连接EH ,FG ,依题意,可得EH ∥BD ,FG ∥BD ,故EH ∥FG ,所以E ,F ,G ,H 共面.因为EH =12BD ,FG =23BD ,故EH ≠FG ,所以EFGH 是梯形,EF 与GH 必相交,设交点为M .因为点M 在EF 上, 故点M 在平面ACB 上.同理,点M 在平面ACD 上,所以点M 是平面ACB 与平面ACD 的交点,又AC 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所以点M 一定在直线AC 上.答案:④9.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1)AM 和CN 是否共面?说明理由;。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及应用一、直线与平面的空间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 线面平行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拓展: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2. 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如果一条直线a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垂直于平面α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1. 两条直线平行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判定定理:(1)如果两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拓展: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四个公理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语言:,,l B l A ∈∈且.,ααα⊂⇒∈∈l B A图形语言: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形语言:ABC ∆确定一个平面.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语言:,,l P P =⋂⇒∈∈βαβα且.l P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语言:.////,//c a c b b a ⇒二、三个角的定义三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b a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b b a a ''把b a ''与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b a ,所成的角(或夹角).2 线面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图形语言:3 二面角: 在二面角βα--l 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直,在半平面 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图形语言: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合语言:.//,//,,αααa b a b a ⇒⎪⎩⎪⎨⎧⊂⊄2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合语言:.//////αβααββ⇒⎪⎪⎪⎭⎪⎪⎪⎬⎫=⋂⊂⊂b a P b a b a3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符合语言:.//,,,//b a b a a ⇒⎪⎩⎪⎨⎧=⋂⊂βαβα图形语言: 定理:平面外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直线也平行于这个平面.符合语言:.//////αααb b a b a ⇒⎪⎭⎪⎬⎫⊄4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合语言:.////b a b a ⇒⎪⎭⎪⎬⎫=⋂=⋂γβγαβα定理: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符合语言:.,αα⊥⇒⎪⎪⎭⎪⎪⎬⎫=⋂⊂⊥⊥a O c b c b c a ba 定理:两平行直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直线也垂直这个平面. 符合语言:.//αα⊥⇒⎭⎬⎫⊥b a b a6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符合语言:.βααβ⊥⇒⎭⎬⎫⊂⊥aa7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符合语言:.//baba⇒⎭⎬⎫⊥⊥αα定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符合语言:βαβα//⇒⎭⎬⎫⊥⊥aa.定理: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符合语言:.baba⊥⇒⎭⎬⎫⊂⊥αα8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合语言:βαβαβα⊥⇒⎪⎪⎭⎪⎪⎬⎫⊥⊂=⋂⊥alaal.定理: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第三个平面,则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符合语言:.γβαγβγα⊥⇒⎪⎭⎪⎬⎫=⋂⊥⊥ll。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平面1.平面的概念:平面是一个不加定义,只需理解的原始概念.立体几何里所说的的平面是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平面抽象出来的.常见的桌面、平静的水面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局部形象.平面是理想的、绝对的平且无大小,无厚度,不可度量. 2.平面的表示方法:(1)一个平面: 当平面是水平放置的时候,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右图. (2)两个相交平面:画两个相交平面时,通常要化出它们的交线,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应把被遮住部分的线段画成虚线或不画(如下图)3. 运用集合观点准确使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空间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直线、平面线、平面看成是点的集合,因此还可借用集合中的符号语言来表示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αBAβαABαβαβBAAβαBA α∈ 点A 在平面α内A α∉ 点A 不在平面α内b a Aa b A =直线a 、b 交于A 点a α⊂直线a 在平面α内a α=∅ 直线a 与平面α无公共点a A α=直线a 与平面α交于点Al αβ= 平面α、β相交于直线l二、平面的基本性质1.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推理模式:A AB B ααα∈⎫⇒⊂⎬∈⎭. 如图示:或者:∵,A B αα∈∈,∴AB α⊂ 公理1的作用:①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②判定点是否在平面内; ③检验面是否是平面.2. 公理2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理模式:,, ,,,,A B C A B C A B C ααβ⎫⎪∈⇒⎬⎪∈⎭不共线与β重合或者:∵,,A B C 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B C α∈.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BA αAαAαaαaαa Aα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1)以上是确定平面的四个不同的条件,是判断两个平面重合的依据,是证明点线共面的依据,也是作截面、辅助面的依据.(2)“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要准确理解.这里的“有”是说图形的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唯一.因此,在证明有关这类语句的命题时,要从“存在性”和“唯一性”两方面来论证. 2.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推理模式:A A l A ααββ∈⎫⇒∈=⎬∈⎭如图示:或者:∵,A A αβ∈∈,∴,l A l αβ=∈公理3的作用:(1)判断两个平面是否相交及交线位置; (2)判断点是否在线上 1、证明空间三点共线问题通常证明这些点都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即先确定出某两点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再证明第三点既在第一个平面内,又在第二个平面内。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基础梳理1.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2)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 共面直线⎩⎪⎨⎪⎧ 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或夹角).②范围:⎝⎛⎦⎤0,π2. 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在平面内三种情况.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5.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一、选择题:1.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 、B 、C 、D 共面,点A 、B 、C 、E 共面,则A 、B 、C 、D 、E 共面;③若直线a 、b 共面,直线a 、c 共面,则直线b 、c 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A.0B.1C.2D.32.已知a,b 是异面直线,直线c∥直线a,则c 与b( )A.一定是异面直线B.一定是相交直线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3.如图,α∩β=l,A 、B∈α,C∈β,且C ∉l,直线AB∩l=M,过A 、B 、C 三点的平面记作γ,则γ与β的交线必通过( )A.点AB.点BC.点C 但不过点MD.点C 和点M4.已知直线l,若直线m 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m 与l 是异面直线;m 与l 的夹角为3(定值);m 与l 的距离为π.那么,这样的直线m 的条数为( )A.0B.2C.4D.无穷5.如图,E 、F 是AD 上互异的两点,G 、H 是BC 上互异的两点,由图可知,①AB 与CD 互为异面直线;②FH 分别与DC 、DB 互为异面直线;③EG 与FH 互为异面直线;④EG 与AB 互为异面直线.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6.以下命题中:①点A ,B ,C ∈直线a ,A ,B ∈平面α,则C ∈α;②点A ∈直线a ,a ⊄平面α,则A ∈α;③α,β是不同的平面,a ⊂α,b ⊂β,则a ,b 异面;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这三条直线共面;⑤空间有四点不共面,则这四点中无三点共线.真命题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7.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 1B 1、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B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342 (5555)A B C D 8.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P 、Q 、R 分别是AB 、AD 、B 1C 1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的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9.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棱A 1B 1的中点,则A 1B 与D 1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510 B.1010 C.55 D.10510.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E 是SB 的中点,则AE ,S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13B.23C.33D.23二、填空题:1.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各边边长均为1,若BD=1,则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DD 1的中点,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P 为棱A 1B 1上任意一点,则直线OP 与直线AM 所成角的大小等于________.3.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给出下列五个命题:①直线AC 1在平面CC 1B 1B 内;②设正方形ABCD 与A 1B 1C 1D 1的中心分别为O 、O 1,则平面AA 1C 1C 与平面BB 1D 1D 的交线为OO 1;③由点A 、O 、C 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④由A 、C 1、B 1确定的平面是ADC 1B 1;⑤若直线l 是平面AC 内的直线,直线m 是平面D 1C 内的直线;若l 与m 相交,则交点一定在直线CD 上.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4.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为棱C 1D 1、C 1C 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AM 与CC 1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 与BN 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 与MB 1是异面直线;④直线AM 与DD 1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的结论为____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5.如图,矩形ABCD 中,AB =2,BC =4,将△ABD 沿对角线BD折起到△A ′BD 的位置,使点A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点O 恰好落在BC 边上,则异面直线A ′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三、解答题:1、如图,平面ABEF⊥平面ABCD,四边形ABEF 与ABCD 都是直角梯形,∠BAD=∠FAB=90°,BC∥ 12AD,BE ∥ 12FA,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2)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2. 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求证:(1)E 、C 、D 1、F 四点共面;(2)CE 、D 1F 、DA 三线共点.3.如图所示,S 是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A=SB=SC,且∠ASB=∠BSC=∠CSA=90°,M、N 分别是AB 和S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SM 和BN 所成角的余弦值.4、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E、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EF 与AB 所成角的大小.。
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位置关系学问点总结第一篇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下学问点需要我们去理解,记忆。
1、数学所说的直线是无限延长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2、数学所说的平面是无限延长的,没有起始线,也没有终点线。
3、公理1 假如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4、过不在同始终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5、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个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6、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7、直线在平面内,因为直线上有很多多个点,平面上也有很多多个点,因此用子集的符号表示直线在平面内。
8、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9、做位置关系的题目,可以借助实物,直观理解。
一、直线与方程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考试内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考试要求: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把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把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依据条件娴熟地求出直线方程。
把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依据直线的方程推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学问点总结第二篇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稳固深化练习:如图,四棱锥A—DBCE中,O为底面正方形DBCE对角线的交点,F为AE的中点.,求证:AB//平面教师点评,规范步骤,强调判定定理三条件,缺一不行.小组协作合作探究:如图,正方体中,P 是棱A1B1的中点,过点P 在正方体外表画一条直线使之与截面A1BCD1平行.教师引导小组商量,并进行各小组指导,最终汇总点评,总结关键点.如图,在正方体中,E为的中点,试推断与平面A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位置关系学问点总结第三篇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殊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留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留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直线两点,④截矩式: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⑤一般式:(A,B不全为0)留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别的方程如:(4)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二)垂直直线系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三)过定点的直线系(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ⅰ)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要点】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此平面内.注1:公理1用符号可表示为:若A l ∈,B l ∈,A α∈,B α∈,则l α⊆. 注2:公理1 的用途:可以证明“点在面内”或“线在面内”.2、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的公共点,并且这些公共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注1:公理2用符号可表示为:若A α∈,A β∈,则l αβ⋂=,并且A l ∈. 注2:公理2 的用途:确定两个平面的交线(在画截面图或补体时会用到)或证明“三点共线”、“三线共点”.注3:求证三点及三点以上的点共线,主要依据公理2,只要证明这些点都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的公共点,那么它们都在这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的交线上;求证三条直线或三条以上的直线共点的一般方法是:先证明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其余各直线都经过该点.3、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注1:公理3用符号可表示为:若A 、B 、C 三点不共线,则A 、B 、C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α,使得A 、B 、C α∈.注2:公理3 条件中的“三点”是条件的骨干,一般不会被忽视,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一条件容易被遗忘;公理3结论中的“有”是说平面存在,“有且只有一个”是说平面唯一. 因而,公理3的结论强调的是存在和唯一两个方面,“有且只有一个”必须完整地使用.注3:公理3 的用途:证明“两个平面重合”,用来确定一个平面或证明“点线共面”.注4:证明点线共面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用部分点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余下的点线都在此平面内;另一种是分别用部分点线确定两个或多个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是重合的.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注:公理4用符号可表示为:若a c ,b c ,则a b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6、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相交、平行和异面三种.注:空间两直线的垂直关系既可以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也可以是异面垂直.7、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已知两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 ,b b ' ,则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称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特别地,当两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直角时,我们称这两条异面直线a ,b 相互垂直,记作a b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两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90] .【例题选讲】题型1:平面的性质例1、下列命题:①空间不同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③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④三角形是平面图形;⑤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都是平面图形;⑥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⑦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也必和另一条相交;⑧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④_________.【解析】由公理3可知,空间中不共线的三点才能确定一个平面,所以①错;当这三个公共点共线时,有可能出现两个平面只有一条公共线,所以②错;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有三个交点或一个交点. 若有三个交点,则由公理3可知,这三线共面;若只有一个交点,则可确定一个平面或三个平面,所以③错;由公理3可知,三角形必为平面图形,所以④对;由公理3可知,平行四边形、梯形必为平面图形,而四边形有可能是空间四边形,所以⑤错;在一个正方体中易见,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所以⑥错;在一个正方体中易见,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和另一条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所以⑦错;在一个正方体中易见,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可能是一个空间四边形,所以⑧错;故只有④正确题型2:多线共点问题例2、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点F 、G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23CF CG CB CD ==,求证:三条直线EF 、HG 、AC 交于一点.【证明】∵EA EB =,HA HD =∴EH BD ,且12EH BD =又∵23CF CG CB CD == ∴FG BD ,且有23FG BD =,即23FG BD = 于是有EH FG ,且易知EF 不平行于HG ∴四边形EFGH 为梯形于是梯形EFGH 的两腰EF ,HG 必相交于一点P 又P ∈直线EF ,而EF ⊆平面ABC∴P ∈平面ABC ,同理可得:P ∈平面ADC 于是点P 在平面ABC 和平面ADC 的交线AC 上 故三条直线EF 、HG 、AC 交于一点.题型3:点线共面问题例3、已知1l 、2l 、3l 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21l l ⊥,32l l ⊥31l l ⇒B. 21l l ⊥,32l l 31l l ⊥⇒C. 321l l l ⇒1l 、2l 、3l 共面D. 1l 、2l 、3l 共点⇒1l 、2l 、3l 共面【解析】当12l l ⊥,23l l ⊥时,1l 与3l 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或异面,所以A 错误; 当12l l ⊥,23l l 时,必有13l l ⊥,所以B 正确; 当123l l l 时,1l ,2l ,3l 不一定共面,例如三菱柱的三条侧棱两两平行,但它们分别在三个平面内,所以C 错误;当1l ,2l ,3l 共点时,1l ,2l ,3l 不一定共面,例如正方体中从同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分别在三个平面内,所以D 错误; 故选B例4、已知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点E 、F 分别是11C D 、11B C 的中点,P BD AC =⋂,Q EF C A =⋂11.(1)求证:D 、B 、F 、E 四点共面;(2)若C A 1交平面DBFE 于点R ,证明:P 、Q 、R 三点共线.【证明】(1)∵EF 是111C D B ∆的中位线∴11EF D B又∵11D B DB∴EF DB故EF 、DB 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即D 、B 、F 、E 四点共面(2)∵Q ∈直线11AC ,11AC⊆平面11A ACC ∴Q ∈平面11A ACC又∵Q ∈直线EF , EF ⊆平面DBFE ∴Q ∈平面DBFE于是点Q 是平面11A ACC 与平面DBFE 的公共点,同理可得:点P 也是平面11A ACC 与平面DBFE 的公共点∴平面11A ACC ⋂平面DBFE PQ =又直线1AC ⋂平面DBFE R = ∴R ∈直线1AC而1AC ⊆平面11A ACC ∴R ∈平面11A ACC于是点R ∈平面11A ACC ⋂平面DBFE PQ = 故P ,Q ,R 三点共线题型4:异面直线的判定例5、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a,直线b在平面α内,直线c在平面β内,⋂=,c ab a A. 求证:b与c是异面直线.【证明】假设b与c不是异面直线则b与c平行或相交(i)若b c则由c a⋂=”矛盾,而这显然与已知“b a A,有b a故b与c不平行(ii)若b与c相交,不妨设b c B⋂=则由B∈直线b,b⊆平面α,有B∈平面α;B∈直线c,c⊆平面β,有B∈平面β于是点B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公共点又∵平面α⋂平面β=直线a∴B∈直线a又B∈直线c∴c a B⋂=,而这显然与已知“c a”矛盾故b与c不相交综合(i)和(ii)可知,b与c是异面直线题型5: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应用例6、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为AB、BC、CD、AD上的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2)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为矩形?(3)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证明】(1)当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AD 边上的中点时,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证明如下: ∵E 、H 分别是AB 、AD 边上的中点 ∴EH BD ,同理可得:FG BD 于是有EH FG又∵E 、F 分别是AB 、BC 边上的中点 ∴EF AC ,同理可得:HG AC 于是有EF HG故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2)当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AD 边上的中点,且AC BD ⊥时,四边形EFGH 为矩形,证明如下: 当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AD 边上的中点时, 由(1)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又∵AC BD ⊥,HG AC ∴HG BD ⊥又FG BD∴HG FG ⊥,即90HGF ∠= 故平行四边形EFGH 为矩形(3)当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AD 边上的中点,且AC BD ⊥,AC BD =时,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证明如下: 当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AD 边上的中点,且AC BD ⊥时, 由(2)知,四边形EFGH 为矩形 又∵AC BD =,12EF AC =,12FG BD = ∴EF FG =故矩形EFGH 为正方形。
高中数学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解析!一、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平面的基本性质的应用① 公理1:公理1② 公理2:公理2③ 公理3:2、平行公理主要用来证明空间中的线线平行 .3、公理 2 三推论:① 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唯一确定一个平面;② 两条平行直线唯一确定一个平面;③ 两条相交直线唯一确定一个平面 .4、点共线、线共点、点线共面问题① 证明空间点共线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再根据公理 3 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② 证明空间三线共点问题,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这点,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点在直线上 .③ 证明点线共面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一: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方法二: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α ,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β,最后证明平面α,β 重合 .【例题1】如图所示,四边形ABEF 和ABCD 都是直角梯形,∠BAD = ∠FAB = 90°,BC ∥且= ½ AD,BE ∥且= ½ FA,G , H 分别为 FA , FD 的中点 .(1) 证明:四边形 BCHG 是平行四边形;(2) C , D , F , E 四点是否共面?请说明理由 .例题1图【解析】(1) 证明:∵ G , H 分别为 FA , FD 的中点,∴ GH 是△FAD 的中位线,∴ GH ∥且= ½ AD ,又∵ BC ∥且= ½ AD,∴ GH ∥且 = BC,∴ 四边形 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证明:方法一:证明点 D 在 EF 和 CH 确定的平面内 .∵ BE ∥且= ½ FA,点 G 为 FA 的中点,∴ BE ∥且= FG,则四边形 BEFG 为平行四边形,∴ EF∥BG .由 (1) 可知BG∥CH,∴ EF∥CH,即 EF 与 CH 共面,又∵ D∈FH,∴ C , D , F , E 四点共面 .方法二:分别延长 FE 和 DC,交 AB 于点 M 和 M'',在证点 M 和 M’重合,从而 FE 和 DC 相交 .如上图所示,分别延长 FE 和 DC,交 AB 于点 M 和 M'',∵ BE ∥且= ½ FA,∴ 点 B 为 MA 的中点,∵ BC ∥且= ½ AD,∴ 点 B 为 M''A 的中点,∴ M 与 M'' 重合,即 FE 与 DC 相交于点 M (M'') ,∴ C , D , F , E 四点共面 .二、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不易操作);2、反证法先假设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即两直线平行或相交;再由假设的条件出发,经过严密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肯定两条直线异面 .假设法在异面直线的判定中会经常用到 .3、常用结论过平面外一点和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A) 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例题2】如图所示,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点 M , N 分别是 A1B1 , B1C1 的中点 .(1) AM 和 CN 是否是异面直线?请说明理由;(2) D1B 和 CC1 是否是异面直线?请说明理由 .例题2图【解析】(注:先给结论,再给理由,注意答题规范!)(1) AM 和 CN 不是异面直线 .理由:如图上图所示,分别连接 MN , A1C1 和 AC,∵ 点 M , N 分别是 A1B1 , B1C1 的中点,∴ MN∥A1C1 ,又∵ AA1∥且=CC1 ,∴ 四边形 AA1C1C 是平行四边形,∴ A1C1∥AC,∴ MN∥AC,∴ 点 A , M , N , C 在同一平面内,故 AM 和 CN 不是异面直线 .(2) D1B 和 CC1 是异面直线 .证明:∵ ABCD-A1B1C1D1 是正方体,∴ B , C , C1 , D1 四点不共面 .假设 D1B 和 CC1 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 D1Bㄷ平面α,CC1ㄷ平面α,∴ D1 , B , C , C1 ∈平面α,∴ 与ABCD-A1B1C1D1 是正方体矛盾,∴ 假设不成立,∴ D1B 和 CC1 是异面直线 .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关键是将其中一条直线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其与令一条直线相交,或将两条直线同时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其相交 .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① 通过作出平行线,得到相交直线;② 证明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 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的大小 .【例题3】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B = CD 且 AB 与 CD 所成的角为30°,点 E , F 分别是 BC 和 AD 的中点,求 EF 与 AB 所成角的大小 .例题3图【解析】要求 EF 与 AB 所成的角,可以经过某一点作两条直线的平行线,因为 E,F 都是中点,所以可以过点 E 或点 F 作 AB 的平行线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取 AC 的中点,平移 AB 和 CD,使已知角和所求的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解答过程】取 AC 的中点 G,分别连接 EG 和 FG ,则有EG∥AB,FG∥CD,∵ AB = CD ,∴ EG = FG ,∴ ∠GEF (或它的补角)为 EF 与 AB 所成的角,∠EGF (或它的补角)为 AB 与 CD 所成的角,又∵ AB 与 CD 所成的角为30°,∴ ∠EGF = 150° 或30°,由 EG = FG , 可知△GEF为等腰三角形,当∠EGF = 30° 时,∠GEF = 75°,当∠EGF = 150° 时,∠GEF = 15°,∴ EF 与 AB 所成的角为15° 或75° .。
平面在《西游记》中,如来佛对孙悟空说:“你一个跟头虽有十万八千里,但不会跑出我的手掌心”.结果孙悟空真没有跑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如果把孙悟空看作是一个点,他的运动成为一条线,大家说如来佛的手掌像什么?1.平面通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__平行四边形__,并且其锐角画成45°,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__2__倍,如图1所示;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立体感,被遮挡部分用__虚线__画出来,如图2所示(1)用一个__希腊字母__α,β,γ等来表示,如上图1中的平面记为平面α[归纳总结]习惯上,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在一个具体的图形中也可以用三角形、圆或其他平面图形表示平面.2.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表示A是点,l,m是直线,α,β是平面.或[归纳总结]从集合的角度理解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可以看成无数个点组成的集合,故点与直线的关系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平面也可以看成点集,故点与平面的关系也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3)直线和平面都是点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看成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故用“⊂”或“⊄”表示.3.公理1A∈l,B∈l,且A∈α,B∈α⇒__l⊂α__ 4.公理2A,B,C三点__不共线__⇒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α,B∈α,C∈α[归纳总结](1)公理2的条件是“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结论是“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公理2中“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要准确理解,这里的“有”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惟一,强调的是存在和惟一两个方面,因此“有且只有一个”必须完整地使用,不能仅用“只有一个”来代替,否则就没有表达出存在性.确定一个平面中的“确定”是“有且只有”的同义词,也是指存在性和惟一性这两个方面,这个术语今后也会常常出现.5.公理3P∈α∩β⇒α∩β=l且__P∈l__论是“两面共一线,且线过点,线唯一”.公理3强调的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要它们有一个公共点,其交集就是一条直线.以后若无特别说明,“两个平面”是指不重合的两个平面.预习自测1.下列命题:(1)书桌面是平面;(2)8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6个平面重叠起来厚;(3)有一个平面的长是50 m,宽是20 m;(4)平面是绝对的平、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A.1B.2C.3D.4[解析]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故(1)错;平面是无厚度的,故(2)错;平面是无限延展的,不可度量,故(3)错;平面是平滑、无厚度、无限延展的,故(4)正确.2.(2018·永春一中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D.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解析]A中三点共线时为直线,故A错误;B中四边形可为空间四边形,故B错误;C中共点的三条直线可能共面,也可能确定三个平面,故选D.3.已知直线m⊂平面α,P∉m,Q∈m,则(D)A.P∉α,Q∈αB.P∈α,Q∉αC.P∉α,Q∉αD.Q∈α[解析]∵Q∈m,m⊂α,∴Q∈α.∵P∉m,∴有可能P∈α,也可能有P∉α.4.空间5点,其中有4点共面,它们没有任何3点共线,这5个点最多可以确定__7__个平面.[解析]可以想象四棱锥的5个顶点,它们总共确定7个平面.命题方向1⇨文字、图形、符号三种语言的转化典例1 用符号语言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三个平面α、β、γ相交于一点P,且平面α与平面β交于P A,平面α与平面γ交于PB,平面β与平面γ交于PC;(2)平面ABD与平面BCD交于BD,平面ABC与平面ADC交于AC.[解析](1)符号语言表示:α∩β∩γ=P,α∩β=P A,α∩γ=PB,β∩γ=PC.图形表示:如图1所示.(2)符号语言表示:平面ABD∩平面BCD=BD,平面ABC∩平面ADC=AC.图形表示:如图2所示.『规律方法』学习几何问题,三种语言间的互相转换是一种基本技能.要注意符号语言的意义,如点与直线、点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只能用“∈”或“∉”,直线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只能用“⊂”或“⊄”.由图形语言表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的区别.〔跟踪练习1〕(1)若点M在直线a上,a在平面α内,则M、a、α间的关系可记为__M∈a,a⊂α,M ∈α__;(2)根据右图,填入相应的符号:A__∈__平面ABC,A__∉__平面BCD,BD__⊄__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CD=__AC__;(3)根据下列条件画出图形:平面α∩平面β=MN,△ABC的三个顶点满足条件A∈MN,B∈α,B∉MN,C∈β,C∉MN.[解析]如图所示命题方向2⇨点共线问题典例2 已知△ABC在平面α外,AB∩α=P,AC∩α=R,BC∩α=Q,如图.求证:P、Q、R三点共线.[思路分析](1)P、Q、R三点分别在哪几个平面上?(2)在两个相交平面上的点,有什么特点?[解析]证法一:∵AB∩α=P,∴P∈AB,P∈平面α.又AB⊂平面ABC,∴P∈平面ABC.∴由公理3可知:点P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R也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P、Q、R三点共线.证法二:∵AP∩AR=A∴直线AP与直线AR确定平面APR.又∵AB∩α=P,AC∩α=R∴平面APR∩平面α=PR.∵B∈面APR,C∈面APR,∴BC⊂面APR.又∵Q∈面APR,Q∈α∴Q∈PR.∴P、Q、R三点共线.『规律方法』证明多点共线的方法:(一)选择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它点在这条直线上;(二)证明这些点都在两个平面内,而两平面相交,因此这些点都在两平面的交线上.〔跟踪练习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求证:C1、O、M三点共线.[解析]由AA1∥CC1,则AA1与CC1确定一个平面A1C.∵A1C⊂平面A1C,而O∈A1C,∴O∈平面A1C.又A1C∩平面BC1D=O,∴O∈平面BC1D.∴O点在平面BC1D与平面A1C的交线上.又AC∩BD=M,∴M∈平面BC1D且M∈平面A1C.又C1∈平面BC1D且C1∈平面A1C∴平面A1C∩平面BC1D=C1M,∴O∈C1M,即C1、O、M三点共线.命题方向3⇨点线共面问题典例3 求证:如果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都与另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四条直线共面.[解析]已知:a∥b∥c,l∩a=A,l∩b=B,l∩c=C.求证:直线a、b、c和l共面.证明:如图所示,因为a∥b,由公理2可知直线a与b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α.因为l∩a=A,l∩b=B,所以A∈a,B∈b,则A∈α,B∈α.又因为A∈l,B∈l,所以由公理1可知l⊂α.因为b∥c,所以由公理2可知直线b与c确定一个平面β,同理可知l⊂β.因为平面α和平面β都包含着直线b与l,且l∩b=B,而由公理2知: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所以平面α与平面β重合,所以直线a,b,c和l共面.『规律方法』(1)证明点线共面的主要依据:公理1、公理2.(2)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①纳入平面法:先由公理2或其推论确定一个平面,再由公理1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②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α,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β,最后证明平面α,β重合.〔跟踪练习3〕已知E 、F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AB 、BC 的中点.求证:A 1、C 1、E 、F 四点共面.[证明]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綊CC 1,∴四边形ACC 1A 1为平行四边形 ∴A 1C 1∥AC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EF ∥AC . ∴A 1C 1∥EF .∴直线A 1C 1与EF 确定一个平面α ∴A 1、C 1、E 、F 四点共面于平面α. 命题方向4 ⇨线共点问题典例4 已知: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H 分别为BC 、AB 的中点,F 在CD 上,G 在AD 上,且有DF ∶FC =DG ∶GA =1∶2.求证:直线EF 、BD 、HG 交于一点.[思路分析] 先证EF 、HG 一定相交于一点,再证这一点在直线BD 上. [解析] 连接EH 、AC 、FG .∵E 、H 分别为BC 、AB 的中点,∴EH 綊12AC .∵DF ∶FC =1∶2,DG ∶GA =1∶2∴FG ∥AC ,FG =13AC ,∴EH ∥FG 且EH ≠FG∴E 、F 、G ,H 四点共面且EF ∥\ GH .∴EF 与GH 相交. 设EF ∩GH =O ,则O ∈GH ,O ∈EF .∵GH ⊂平面ABD ,EF ⊂平面BCD ,∴O ∈平面ABD ,O ∈平面BCD . ∵平面ABD ∩平面BCD =BD ,∴O ∈BD ,即直线EF 、BD 、HG 交于一点.『规律方法』 证明三线共点时,首先证明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再证这一点在另一条直线上.要证这一点在另一条直线上,可证这一点在以这条直线为交线的两个平面上.〔跟踪练习4〕三个平面α、β、γ两两相交,交于三条直线,即α∩β=c ,β∩γ=a ,γ∩α=b ,已知直线a和b不平行.求证:a、b、c三条直线必过同一点.[解析]∵α∩γ=b,β∩γ=a,∴a⊂γ,b⊂γ∵a、b不平行∴a、b必相交,设a∩b=P∵P∈a,a⊂β∴P∈β,同理P∈α而α∩β=c,∴P∈c.∴a、b、c相交于一点P即a、b、c三条直线过同一点.易错系列对于条件所给的点的位置关系考虑不全面典例5 已知A、B、C、D、E五点中,A、B、C、D共面,B、C、D、E共面,则A、B、C、D、E五点一定共面吗?[错解]因为A、B、C、D共面,所以点A在B、C、D所确定的平面内,因为B、C、D、E共面,所以点E也在B、C、D所确定的平面内,所以点A、E都在B、C、D所确定的平面内,即A、B、C、D、E五点一定共面.[错因分析]错解忽略了公理2中“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这个重要条件,实际上B、C、D三点还可能共线.[正解](1)如果B、C、D三点不共线,则它们确定一个平面α.因为A、B、C、D共面,所以点A在平面α内,因为B、C、D、E共面,所以点E在平面α内,所以点A、E都在平面α内,即A、B、C、D、E五点一定共面.(2)如果B、C、D三点共线于l,若A、E都在l上,则A、B、C、D、E五点一定共面;若A、E中有且只有一个在l上,则A、B、C、D、E五点一定共面;若A、E都不在l上,则A、B、C、D、E五点可能不共面.转化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是立体几何学习中需逐步培养的重要基本功.这项基本功扎实,就为立体几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下面是一些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A∈l,“点A在直线l上”,“直线l经过点A”a⊂α,“直线a在平面α内”,“平面α经过直线a”;a⊄α,“直线a在平面α外”.α∩β=l,“两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l是平面α与β的交线”;a∩b=P,“两直线a,b相交于点P”,“P是直线a与直线b的交点”;A∈α,“点A在平面α内”,“平面α经过点A”.学习过程中要训练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典例6 已知:a、b、c、d是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四条直线.求证:a、b、c、d共面. [解析](1)有三线共点的情况,如图.设b、c、d三线相交于点K与a分别交于N、P、M且K∉a.∵K∉a∴K和a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α.∵N∈a,a⊂α,∴N∈α∴NK⊂α,即b⊂α.同理,c⊂α,d⊂α,∴a、b、c、d共面.(2)无三线共点情况,如图.设a∩d=M,b∩d=N,c∩d=P,a∩b=Q,a∩c=R,b∩c=S.∵a∩d=M,∴a,d可确定一个平面α.∵N∈d,Q∈a,∴N∈α,Q∈α.∴NQ⊂α,即b⊂α.同理,c⊂α,∴a、b、c、d共面.由(1)(2)可知,a、b、c、d共面.课堂检测1.如右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MNPQ表示的平面不能记为(A)A.平面MN B.平面NQPC.平面αD.平面MNPQ[解析]MN是平行四边形MNPQ的一条边,不是对角线,所以不能记作平面MN.2.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l上,l在平面α外”,正确的是(B)A.A∈l,l∉αB.A∈l,l⊄αC.A⊂l,l⊄αD.A⊂l,l∉α3.下面是一些命题的叙述语(A,B表示点,a表示直线,α,β表示平面):(1)∵A∈α,B∈α,∴AB∈α;(2)∵A∈α,A∈β,∴α∩β=A;(3)∵A∉α,a⊂α,∴A∉a;(4)∵A∈a,a⊄α,∴A∉α.其中命题和叙述方法都正确的个数是(B)A.0B.1C.2D.3[解析](3)正确.(1)错,其中的AB∈α应为AB⊂α.(2)错,其中α,β应该交于一条过A 点的直线.(4)错,因为点A可能是直线a与平面α的交点.4.看图填空:(1)AC∩BD=__O__;(2)平面AB1∩平面A1C1=__A1B1__;(3)平面A1C1CA∩平面AC=__AC__;(4)平面A1C1CA∩平面D1B1BD=__OO1__.A级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若一直线a在平面α内,则正确的图形是(A)[解析]选项B、C、D中直线a在平面α外,选项A中直线a在平面α内.2.如图所示,下列符号表示错误的是(A)A.l∈αB.P∉lC.l⊂αD.P∈α[解析]观察图知:P∉l,P∈α,l⊂α,则l∈α是错误的.3.下面四个说法(其中A、B表示点,a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①∵A⊂α,B⊂α,∴AB⊂α;②∵A∈α,B∉α,∴AB∉α;③∵A∉a,a⊂α,∴A∉α;④∵A∈a,a⊂α,∴A∈α.其中表述方式和推理都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C)A.①④B.②③C.④D.③[解析]①错,应写为A∈α,B∈α;②错,应写为AB⊄α;③错,推理错误,有可能A ∈α;④推理与表述都正确.4.三条两两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为(D)A.0 B.1C.0或1 D.1或3[解析]当三条直线是同一平面内的平行直线时,确定一个平面,当三条直线是三棱柱侧棱所在的直线时,确定三个平面.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B)A.经过正方体任意两条面对角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B.经过正方体任意两条体对角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经过正方体任意两条棱,有且只有一个平面D.经过正方体任意一条体对角线与任意一条面对角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解析]因为正方体的四条体对角线相交于同一点(正方体的中心),因此经过正方体任意两条体对角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故选B.6.如图所示,平面α∩β=l,A、B∈α,C∈β且C∉l,AB∩l=R,设过A、B、C三点的平面为γ,则β∩γ等于(C)A.直线AC B.直线BCC.直线CR D.以上都不对[解析]由C,R是平面β和γ的两个公共点,可知β∩γ=CR.二、填空题7.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所有棱中,既与AB共面,又与CC1共面的棱有__5__条.[解析]如图由图可知,既与AB共面又与CC1共面的棱有CD、BC、BB1、AA1、C1D1共5条.8.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2)(3)(4)__(填序号).(1)直线AC1在平面CC1B1B内.(2)设正方形ABCD与A1B1C1D1的中心分别为O、O1,则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 的交线为OO1.(3)由A、C1、B1确定的平面是ADC1B1.(4)由A、C1、B1确定的平面与由A、C1、D确定的平面是同一个平面.[解析](1)错误.如图所示,点A∉平面CC1B1B,所以直线AC1⊄平面CC1B1B.(2)正确.如图所示.因为O∈直线AC⊂平面AA1C1C,O∈直线BD⊂平面BB1D1D,O1∈直线A1C1⊂平面AA1C1C,O1∈直线B1D1⊂平面BB1D1D,所以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的交线为OO1.(3)(4)都正确,因为AD∥B1C1且AD=B1C1所以四边形AB1C1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1,C1,D共面.三、解答题9.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AB 的中点,F 为AA 1的中点,求证:(1)E 、C 、D 1、F 、四点共面; (2)CE 、D 1F 、DA 三线共点. [解析](1)分别连接EF 、A 1B 、D 1C ∵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 ∴EF ∥A 1B 且EF =12A 1B .又∵A 1D 1綊B 1C 1綊BC∴四边形A 1D 1CB 是平行四边形 ∴A 1B ∥CD 1,从而EF ∥CD 1. EF 与CD 1确定一个平面. ∴E 、F 、D 1、C 四点共面.(2)∵EF 綊12CD 1∴直线D 1F 和CE 必相交.设D 1F ∩CE =P∵D 1F ⊂平面AA 1D 1D ,P ∈D 1F ,∴P ∈平面AA 1D 1D . 又CE ⊂平面ABCD ,P ∈EC ,∴P ∈平面ABCD 即P 是平面ABCD 与平面AA 1D 1D 的公共点. 而平面ABCD ∩平面AA 1D 1D =直线AD∴P ∈直线AD (公理3),∴直线CE 、D 1F 、DA 三线共点.B 级 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空间中四点可确定的平面有( D ) A .1个 B .3个C .4个D .1个或4个或无数个[解析] 当四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经过这四个点的平面有无数个;当这四个点为三棱锥的四个顶点时,可确定四个平面;当这四个点为平面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时,确定一个平面;当其中三点共线于l,另一点不在直线l上时,也确定一个平面,故选D.2.设P表示一个点,a、b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D)①P∈a,P∈α⇒a⊂α②a∩b=P,b⊂β⇒a⊂β③a∥b,a⊂α,P∈b,P∈α⇒b⊂α④α∩β=b,P∈α,P∈β⇒P∈b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当a∩α=P时,P∈a,P∈α,但a⊄α,∴①错;a∩β=P时,②错;如图∵a∥b,P∈b,∴P∉a,∴由直线a与点P确定唯一平面α又a∥b,由a与b确定唯一平面β,但β经过直线a与点P,∴β与α重合,∴b⊂α,故③正确;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必在其交线上,故④正确,选D.3.如图,α∩β=l,A∈α,C∈β,C∉l,直线AD∩l=D,过A、B、C三点确定的平面为γ,则平面γ、β的交线必过(D)A.点A B.点BC.点C,但不过点D D.点C和点D[解析]A、B、C确定的平面γ与直线BD和点C确定的平面重合,故C、D∈γ,且C、D∈β,故C,D在γ和β的交线上.4.下列各图均是正六棱柱,P、O、R、S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这四个点不共面的图形是(D)[解析]在选项A、B、C中,由棱柱、正六边形、中位线的性质,知均有PS∥OR,即在此三个图形中P、O、R、S共面,故选D.二、填空题5.若直线l与平面α相交于点O、A、B∈l、C、D∈α,且AC∥BD,则O、C、D三点的位置关系是__共线__.[解析]∵AC∥BD∴AC与BD确定一个平面,记作平面β,则α∩β=直线CD.∵l∩α=O,∴O∈α.又∵O∈AB⊂β∴O∈直线CD,∴O、C、D三点共线.6.已知α、β是不同的平面,l、m、n是不同的直线,P为空间中一点.若α∩β=l,m⊂α、n⊂β、m∩n=P,则点P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为__P∈l__.[解析]因为m⊂α,n⊂β,m∩n=P,所以P∈α且P∈β.又α∈β=l,所以点P在直线l上,所以P∈l.C级能力拔高1.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作截面PQR,若PQ、CB的延长线交于点M,RQ、DB 的延长线交于点N,RP、DC的延长线交于点K.求证:M、N、K三点共线.[解析]∵M∈PQ,直线PQ⊂平面PQRM ∈BC ,直线BC ⊂平面BCD∴M 是平面PQR 与平面BCD 的一个公共点 ∴M 在平面PQR 与平面BCD 的交线上.同理可证,N 、K 也在平面PQR 与平面BCD 的交线上. ∴M 、N 、K 三点共线.2.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AA 1,D 1C 1的中点,过D ,M ,N 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的下底面相交于直线l .(1)画出直线l 的位置;(2)设l ∩A 1B 1=P ,求线段PB 1的长.[解析] (1)延长DM 交D 1A 1的延长线于E ,连接NE ,则NE 即为直线l 的位置.(2)∵M 为AA 1的中点,AD ∥ED 1 ∴AD =A 1E =A 1D 1=a . ∵A 1P ∥D 1N ,且D 1N =12a∴A 1P =12D 1N =14a于是PB 1=A 1B 1-A 1P =a -14a =34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