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443.57 KB
- 文档页数:155
第三章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3.1行为金融学的相关概念一、行为金融学定义1.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
2.行为金融理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
3.行为金融学的两大基石:套利限制和心理学4.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试图了解并解释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如在决策过程中,人类的情绪是否会影响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以及它是如何影响决策的。
本质上,行为金融学试图从人类的心理,行为角度解释投资者投资什么,为什么投资,如何投资的问题。
二、其他相关概念1.金融学* 金融学(Finance):以融通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金融可以划分为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两部分宏观金融:从经济整体角度分析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重点讨论货币供求平衡、通胀与通缩、金融体系与制度、金融危机等资产定价:是以研究投资者决策为出发点的微观金融:公司金融:以研究公司融资投资决策为出发点。
2.心理学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3.行为学行为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归属于管理科学行为学研究的范畴是灵魂性格:是先天赋予的行为本能,包括欲望、情感、智力和体能等人的灵魂知识:是后天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行为依据,包括习俗、技艺、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意识理念等方面。
------具有主导地位(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可以克服性格上的许多弱点。
三、举两个例子:1.猎人抓猴子在云南的某个地方,当地猎人捉猴子的方法非常简单:一个普通的木箱加上一个桃子就可以了。
他们制作了一个比较沉的木箱,然后在木箱上面开一个刚好能让猴子伸进爪子的小洞,在木箱里面放一个桃子,将木箱放在猴子进场出没的地方,然后远远地看着,这时候,如果有猴子过来把爪子伸进木箱抓桃子,那么这只猴子就跑不掉了。
《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1)一、导论:1、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经济学+心理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并且变化很快。
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合作可以可能。
社会学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何以合作。
2、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多因多果,不是单因单果。
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群体行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公共社会现象是从个体行为相互作用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秩序。
3、物体运动是质点的几何运动。
行为是生命的行为,只有生命才具有行为。
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4、选择:将各种可能的手段与方案作为一个集合,将可选方案对应的各种目标作为另一个集合。
在这两个集合之间,有一个映射,称为“选择”。
选择通常不是两难的。
5、判断:两难情境内作出选择。
在西蒙模型中,分为两种情况:(1)是在同一个类型中的选择,因为容易对比优劣,容易选择。
(2)是在不同的类型中的选择,因为不容易对比,所以通常难选。
比如:我是去旅游,还是换一份工作。
判断的目的:是追求价值。
企业家的职能,不是管理,而是判断,是在不知道如何选择时作出的决断。
6、文学的特征:刻画了不可重复的人类经验,不可验证。
7、经济学千招万式化为一式,就是:在约束条件下作出最优选择。
约束条件比如:道德、法律、诚信、幸福感。
将成本与收益实现均衡、道德与幸福实现均衡。
道德是一种成本,幸福是一种收益。
违反道德影响内心幸福感。
幸福感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情感组成。
道德、信仰,要么全有,要么全有。
不会有49%的信仰,51%的信仰。
8、关于“偏好”,怀特海有个三段论——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
表达是指:在自我意识中进行体现,感受到外界事物的重要性。
我意识你的存在,我感受到你的重要性,我进行了理解。
9、价值:就是感受到的重要性。
故,每个人赋予同一事物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10、成本:就是在可选方案中被放弃的那些方案手段以及对应出现的目标与价值。
11、自我意识:外部的重要性在脑海中的表达与反应。
行为经济学讲解1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对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的拓展和发展,强调了人类的经济行为不仅仅是理性决策,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它结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通过实验和研究探讨人类决策的特点,分析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和行为偏差。
2行为经济学的背景实用主义思想最早流行于自然科学领域,然后逐渐延伸至社会科学领域。
这种思想主张根据需要处理现实问题的策略,而不是固守理论结果。
在20世纪70年代,哈伊克提出的新古典主义思想逐渐被怀疑,因为这种理论假设了人们都是理性的决策者。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将人类的行为视为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包括认知、非认知与情感元素。
这种思想发展成为行为经济学,为理解人类的决策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行为经济学的重要模型3.1亏损规避模型本模型描述了在经济行为中人们对亏损和收益的态度。
和理性经济学预测的截然不同,在亏损时,人们会比收益时更加敏感,并且会更倾向于保护现有的收益,而不是追求更高的收益。
3.2选择规则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人们如何根据一组规则来做选择。
这些规则往往不是完美的,但是人们在做选择时通常会根据这些规则进行粗略的计算。
3.3超限理性模型超限理性模型是反对理性经济学的一种思想,它认为人们常常做出不符合“理性”的行为。
例如,人们可以轻松做出成功预测,却还是错误地执行了一些行动。
4行为经济学的应用行为经济学可以解释许多专业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现象。
它使得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预测人类行为,并通过使用相关解决方案来规避得到不必要的后果。
以下是一些例子:4.1序言效应序言效应是指当人们在行为的早期接收到某些信息时,就会将这些信息纳入到后续的行为中。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此现象,设计出了一些可以协助人们更好地做决策的策略,例如对信用卡账单进行明细化、让患者在预约手术前仔细考虑什么时间最适合进行手术等。
4.2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是指当人们处于某些人数领域内时,就会受到这些群体特定的影响。
⾏为经济学讲义北⼤⾏为经济学课程优点,框架明确,点到即⽌。
缺点,不够丰富,缺乏深度。
⾏为经济学简介定义⾏为经济学(经济⼼理学)把⼼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们的⾏为如何系统性地偏离经济学传统的“理性⼈”假设。
历史给⼈感觉不重要,感兴趣可以看⼀看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兴趣使然也可以去学习⼼理学史意义对个⼈:意识到⾃⼰在经济决策中可能产⽣的⾏为偏误,意识到是修正最重要的⼀步对企业:在⼤数据时代为分析海量数据提供全⾯系统的理论指导。
从⼈的⼼理特征和决策机制出发,⽽不是从简单⼈⼝学背景出发。
⼈的⾏为偏误有⼀贯性,可以⽤来预测其他⽅⾯的⾏为。
对政府:宏观经济学的两⼤流派为,凯恩斯学派(假设⼈⾮理性,⿎励政府⼲预)VS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理性,反对政府⼲预)。
在⾏为经济学研究基础上做出好政策,⼀个好政策的表现为低成本和⾼效率。
理性与⾮理性⾏为什么是理性⼈假设?理性⼈可能是:⾃私⾃利的⼈;善于进⾏逻辑分析、精密计算的⼈;在给定约束下能够做出最⼤化⾃⼰⽬标的选择的⼈;不会冲动的⼈;⾏为前后⼀致的⼈...但以上只是思路拓展。
理性⼈的真正判断标准有两⽅⾯:完备性(⼈能够对选择进⾏排序)和传递性(⼈的选择是内在⼀致的,不能朝三暮四),合在⼀起即,理性⼈是决策内在⼀致的⼈(⾃洽的)。
理性⼈假设保证了⾏为决策的数学化和效⽤化,造就了经济学分析的基⽯。
什么是⾮理性⾏为?新古典经济学理性⼈假设(狭义)⾏为经济学假设(⾏为偏误)只在乎⾃⼰绝对的收益参照点⽐较与损失厌恶,社会性⽐较计划和执⾏⼀致执⾏偏离计划(⾃控问题、过度消费、拖延等)只在乎⾃⼰的利益复杂的社会性偏好(利他、公平、信任、互惠、报复、愧疚、诚实等)对概率事件准确判断概率判断谬误(赌徒谬误、热⼿谬误、过度⾃信等)什么是严谨系统的经济学框架?区别⾏为经济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理学以及⼀些案例研究、甚⾄⽹络段⼦的不同.应⽤实验室实验,⽥野实验和⼤数据研究(⼈的真实决策数据)等⽅法(区别于传统经济学),准确研究⼼理决策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更考验学者的研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