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妇女地位探析_樊文杰
- 格式:pdf
- 大小:72.89 KB
- 文档页数:2
从精神面貌看唐代妇女地位的变化作者:赵楠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09期摘要:唐代前期,由于经济繁荣,国家稳定,社会风气开放,妇女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身心的自由和解放,勇敢地面对社会和参与社会,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唐代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国势衰微,皇权削弱,统治者为了摆脱政治危机,积极倡导儒学。
随着儒学地位的恢复,唐朝社会由开放、自由向封闭、压抑转变,与此同时,女性受到“遵礼法,守妇道”观念的影响,逐渐向传统角色转变。
妇女个性受到压抑。
唐代后期妇女地位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妇女地位;精神面貌;服饰;面貌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时期。
这个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
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清明以及较长时间的稳定,整个社会比较开放、自由,妇女的地位也较高。
但是,妇女在整个唐代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并不是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安史之乱后,唐代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从繁荣稳定开始走向衰落,统治危机加剧,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开始加强对人的控制,对女性的控制尤为突出。
因此,唐代前期与后期,妇女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精神面貌的比较,来了解唐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在中国数千年封建宗法社会里,女性长期在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和支配下,遵从君主、父母、丈夫之命,个性受到压抑,毫无人身自由,充其量不过是男方家族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
但是,在唐代前期,社会比较开放,女性思想观念相对比较开放,使得女性的个性能自由地发挥,突出表现在女性着装风格和面部妆饰方面。
在穿着服饰方面,唐代前期妇女在服饰上追求健康美,充满蓬勃向上的开放气息,而且样式繁多。
平常是小袖长裙,长裙为束胸、曳地大幅长裙,外面穿着短袖衫,有绣带双垂,常常裙束在外露腰。
这种短小紧身的褥衫配上艳丽宽阔的褥裙,更展现出女性健美、婀娜动人的体态。
当时,在社会上还流行一种袒胸窄袖服。
周濆《逢邻女》道:“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来罗裙半露胸。
浅谈唐代妇女地位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统思想逐渐渗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之中,尤其是宋代程朱理学出现之后,纲常伦理的道德观念对人民的束缚越来越严重,到了清末,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封建文化的愚昧落后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在这些封建糟粕中,男尊女卑思想呢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伴随着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始终。
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中国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社会主义的今天,依然可以看到男尊女卑的影子。
比如在财产继承方面,如今依旧主要为儿子继承,女儿得到的很少;在生孩子问题上,人们也往往重男轻女,许多人为了要个儿子不惜罚钱生二胎。
纵观古代社会,妇女的地位始终不高,但是其地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妇女的地位历经了曲折的变化。
自秦至隋唐五代,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上升发展的时期,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统治相对较为宽松,自汉武帝起儒家思想虽然成为官方正统,但封建礼教在现实生活中对广大妇女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约束力还相当有限,所以妇女地位相对较高。
到唐朝,妇女可以说是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风气最开放、社会最文明的时期之一,妇女地位可谓迎来了一个高峰。
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却成为了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后,妇女地位就不断下降,尤其是宋代起伴随着程朱理学的盛行,三从四德观念的深入人心,妇女的身心自由被逐渐限制。
妇女贞洁的要求逐渐强化,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逐渐增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近代,女性的地位才开始逐渐得到提高。
但是在唐代一朝,妇女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开国初,由于受长期受胡人影响,胡化之风盛行,妇女所受约束较少,地位也就相应的较高。
唐代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政治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武则天,太平公主等人参政,表明妇女在政治上曾显赫一时。
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妇女的地位逐渐下降。
为了防止妇女干政,统治者开始重用宦官,由此解决了妇女干政,但也为唐代宦官之祸埋下了祸根。
唐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地位的变迁引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繁荣的时期之一,许多杰出的作家和诗人涌现出来。
在这个时期,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唐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她们在社会地位变迁过程中所经历的转变。
唐代女性形象的特点1.田园女性: 许多唐代诗歌中描绘了农村女子所面对的生活和情感,她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淳朴、纯洁、贤良轻柔的美德。
2.花间仙子: 在一些诗歌中,女性被描绘成妖娆而神秘的存在。
她们身姿曼妙、容貌美丽,在花丛中舞动着轻盈的步伐。
3.文雅才女: 有些作品描写了知书达礼、才情出众的女性形象。
她们通常具备博学多才、聪慧绝顶和卓越才华等特点,能够在男性主导的文化圈中脱颖而出。
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1.武则天时期: 作为唐朝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打破了传统的男权制度,使女性能够更多地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
2.受儒家思想影响: 随着儒家思想在社会上的盛行,对于女性的限制和压抑逐渐增加。
女性被要求依循传统的三从四德,在家庭中充当贤良淑德的角色。
3.张九龄、韩愈等理学派大师倡导平等观念: 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倡男女平等观念,认为女子也应该接受教育,并有机会参与社会事务。
结论唐代文学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从田园女性到才情出众的文雅才女。
随着时间推移,在社会地位方面也经历了起伏和变化。
虽然受到儒家思想和传统观念的限制,但是唐代仍然出现了一些具备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女性。
唐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变迁的认知和探索。
从唐代的婚姻状况看妇女的社会地位摘要】今天我所选定的例子是中国的唐代社会,这不仅仅是因为唐朝是中国乃至世界在封建时代中最为辉煌的时期,而且因为很奇怪的在唐代女性的地位是比较高的,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分析出哪些因素造就了当时女性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推测出决定女性地位的原因了。
【关键词】唐代;妇女;婚姻;社会地位目录1 引言一、唐以前社会正统思想的力量变化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二、民族融合而带来的新气息三、战争的影响四、唐以后儒学伦理及缠足对妇女的影响男女两性的地位问题,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是最经常被讨论的问题之一,众所周知自从母系社会结束父系社会开始以来,整个古代社会之中女性的地位一直是低于男性的,这种地位差异甚至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还有很强的表现。
但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中国人把对女性的压迫全部解释成封建文化的毒害,这种说法未免有些片面;一些女权主义者把女性的社会地位现状全部归罪于男人的卑鄙圈套,这种解释也实在太过极端。
实际上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很多,有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影响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客观要求,要逐一分析各种因素,无疑需要长篇累牍的繁长论述,好在正如中国古话所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我们只需要具体的分析一个有代表性的社会中影响女性地位的原因,就可以从一斑而知全豹,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了。
说唐代的妇女地位较高,这是有事实可以证明的。
比如从婚恋问题上来讲当时女性地位较高,贞节观念淡薄,使唐人婚姻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特点。
唐代婚姻的开放风气,首先表现在青年男女择偶相对自由和美满婚姻的大胆追求上。
《唐律?户婚》规定:子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只有未成年而不从尊长者算违律。
这条规定,从法律上为张生和莺莺们的自由择配开了绿灯。
其次封建社会时代的所谓贞节则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这是对妇女的一种片面要求。
唐代前期和后期妇女地位比较浅论摘要:纵观中国妇女发展史,妇女地位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唐代而言,唐代社会发展的轨迹,是以天宝末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为转折点,而将其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同样,这一时期妇女地位的发展变化也大致遵循这一发展的演变轨迹,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
这前后两个阶段在参政、婚姻自主、家庭事务决策、受教育状况,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
唐前期的妇女地位呈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妇女的自然天性和社会能力在当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而唐后期的妇女地位逐渐下降的趋势,对妇女的桎梏束缚逐渐增多,妇女观向宋明理学过渡。
关键词:唐代前后期妇女地位比较社会发展妇女作为占人类社会总人口一半,作为性别社会中的一大群体。
妇女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就曾经充分肯定过妇女的历史作用。
“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的衡量。
”1妇女地位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女性自身的发展,而且对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以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和社会开放而著称于世的。
在这个时代,作为长期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群体,也因社会文明与进步,相应地获得了较多的人身自由和解放,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也较后世有明显的提高。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妇女作为受男权同志的社会性别,其地位并非不变,而是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这不仅表现在封建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有差别,而且同一朝代不同时段因社会环境“变迁”也会出现差异。
就唐代而言,本人认为这一时期的妇女地位可以以天宝末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两个不同阶段。
由于“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轨迹的变化,使得唐代前后期妇女地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要想对唐代前后期妇女地位作一个大致准确的比较,就必须对什么是妇女地位作一个明确的阐述。
1关于唐代女性地位探究这一选题,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研究,即唐代女性的家庭地位与其社会地位。
相关史料主要分布在《旧唐书》《新唐书》《太平广记》,比较集中。
关于唐代女性的家庭地位,细分来看,又分为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三个阶段,史料主要集中在新旧唐书的各传中。
如《旧唐书·李光进传》载:“光颜先娶妻,其母委以家事,母卒,光进娶妻,光颜使其妻管钥家籍财物归于其女也。
”又如《新唐书·徐岱传》中有:“岱吝啬,自持家管钥,世所讥云。
”可见当时社会风气是主妇在家庭中担当财物的管理人。
此外,《旧唐书·列女传》《新唐书·公主传》等都可作为史料依据,反映唐朝一代女性特别是贵族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受到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较少。
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体现在女性参政,社会交往,受教育情况这几个方面。
女性权利达到顶峰是在女皇武则天时期,主要史料参考新旧唐书的《则天本纪》,其余女性参政资料分散于各传中,如《资治通鉴》卷194,卷209,《旧唐书》卷51,《旧唐书》上官昭。
关于女性社交,《太平广记》卷31,卷386分别记载了一些节度使夫人和都督夫人设宴招待下属夫人的事例,这对她们协助丈夫处理公务,协调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好处。
这就说明了当时的贵族妇女还没有完全沦为养尊处优的家庭奴隶,其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而《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士女,游春野出,遇名花则设席祭草,以红裙相插挂,以为宴幄”。
反映了唐代女性能够自由出入及旅游。
除了以上史籍,还有很多史料可以借鉴参考。
如《礼记》《全唐诗》《唐会要》等。
以上是关于这一选题的史料搜集情况,下面介绍当代相关的学术研究概况。
近年来有关女性地位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就,特别是在古代女性地位的研究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所以搜集材料相对便利。
现当代的学者这要侧重从经济、法律、婚姻家庭等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探究唐代女性的地位。
段塔丽于2001年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从夫妻关系看唐代妇女家庭地位的变化》一文,她说到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开放的时期,其“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皇朝内政外交等方面,而且还生动而具体地反映在家庭内部夫妻关系等方面。
浅述21世纪以来唐代妇女地位的研究作者:岳爱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12期摘要:妇女地位,是妇女研究领域中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论题。
妇女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大群体,妇女地位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女性本身的发展,而且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主要从唐朝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两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唐代妇女地位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唐代妇女地位;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中图分类号:K8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200-01一部中国古代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发展史。
多少历史的悲喜剧,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轮番演出。
从秦皇汉武到一代天骄,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目光投射在那些纵横捭阖、驰骋疆场的男人身上,而往往忽略了作为中国历史创造者之一的妇女在历史长河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妇女史的研究日趋重视,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朝代——唐朝的妇女尤为关注。
笔者就21世纪以来有关唐代妇女地位的研究成果做简单的概括和评述。
一、唐代妇女的家庭地位近年来,有关唐代妇女的研究数不胜数,成果颇丰,不少研究侧重以某一类型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如娼妓和贵族宫廷女子等。
很少有从家庭角色的角度来探讨妇女生活的,但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需要转换角色。
女性的一生,要面临几次身份转变,但最终不能脱离家庭这个大范畴,女性一生中主要承担的是“为人女”、“为人妻”和“为人母”这三种角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所谓“三从”之说,从家庭的角度观之,女性首先在其生长的家庭做女儿,出嫁后将组成自己的生育家庭。
未出嫁的女儿被称为“在室女”,她们固然听命于父、祖,但其在家庭里长幼的名分则不因性别而异,所以在《唐律》解释为“称‘子’者,男女同”。
赵凤喈在《中国妇女在发女上之地位》一书中便对唐朝家庭长幼有序的这一观念有清楚的论述。
唐代的女性地位与社会认可在历史上,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时期之一。
唐代女性地位的提升与社会认可有很多原因,例如唐代的进步思想、经济繁荣、诗歌的创作等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唐代女性地位与社会认可的问题。
一、唐代进步思想的影响唐代是一个充满进步思想的时期,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唐代的进步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中讲求天理人情,推崇温良恭俭让的道德标准,这种思想的影响让人们开始尊重女性;二是佛教的到来,佛教中强调因果报应,推崇慈悲与平等,这也给唐代女性地位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三是道教出现,道教中重视女性修行,女道士能够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这也为女性的地位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唐代经济繁荣的影响唐代的经济繁荣给女性的地位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唐代的繁荣使得女性能够参与到各行各业中去,特别是在商贸业中,女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唐代的物质文化的繁荣也使得女性的文化地位得到了提高,如在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到许多女性的杰出表现。
三、唐代诗歌的创作唐代的诗歌创作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代的诗歌中有许多优秀的女诗人,如著名的诗人李清照,她的作品《如梦令》成为千古绝唱,被誉为“诗史上的奇迹”。
诗歌创作让女性能够表达自我,让社会知道女性的才华,也为女性的地位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四、唐代女性地位与社会认可唐代女性地位的提高并不是一根筋的,而是受到社会认可的结果。
唐代的社会认可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唐朝的法律体系的完善、道德标准的演进、文化创作的繁荣等等。
唐代妇女始终是男性社会中的一个较低层次,但也可以看到唐代女性地位的确实提高,并受到了社会的认可。
总之,唐代的女性地位与社会认可是不可分割的。
唐代的女性地位提高与社会认可的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相互碰撞、互相影响,才共同推动了唐代女性地位的提高。
唐宋时期的妇女地位与妇女文化在唐宋时期,妇女地位与妇女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当时的社会仍然被男性主导,但妇女们逐渐开始发声并在文化领域有所成就。
本文将讨论唐宋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以及其对妇女文化的影响。
一、妇女地位的变化在唐朝,妇女地位相对较高。
唐太宗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女性,如武后、昭容等。
武后是唐朝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精明能干,对国家政务的处理出色。
昭容则是唐太宗的宠妃,她以美丽智慧著称,对唐朝的文化艺术有很大的贡献。
然而,到了宋朝,妇女地位有所下降。
宋朝是一个更加重视男女有别的时期,封建礼教更加严格,对妇女具有束缚力。
家庭以男性为中心,妇女的地位大大降低。
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主要局限在家庭生活中。
二、妇女文化的崛起尽管妇女地位下降,唐宋时期却是中国女性文化的重要时期,妇女文化开始崛起。
这主要得益于寺院和女学堂的兴起。
寺院为妇女提供了一处安静的学习场所,女性可以在这里学习文化和佛教。
而女学堂则专门为妇女教授诗词、书法等技能。
通过这些途径,妇女们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自由。
在唐宋时期,妇女文化的重要代表是诗歌。
许多妇女以诗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李清照是当时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深情而富有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妇女与家庭妇女在唐宋时期扮演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角色。
她们的母职地位被充分地体现和肯定。
妇女在家庭中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她们是家庭的中心,主要负责家务和子女的教育。
尽管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们对家庭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妇女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仅限于此。
许多唐宋时期的妇女拥有独立的意识和追求,她们通过文化活动和社交交往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她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灾民募捐、救助孤儿等。
这些举措证明了妇女在社会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妇女的审美观唐宋时期的妇女具有独特的审美观。
她们注重个性和文化修养,对美的追求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妇女的文学作品中,她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情感的表达也充满感染力。
略谈唐代妇女的地位和作用陆小蕙陆小蕙 北京市戏曲学校[摘 要]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时代,唐代社会又是很开放和比较宽松的社会。
唐代妇女尽管承受封建宗法制度的束缚,但是她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能和刻苦,使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经济上,她们在农业和手工业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商业上也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文化上,许多妇女能作诗文和能歌善舞,为唐代的文化增添了鲜艳的光彩。
婚姻上,她们争得了比较宽松的环境,甚至获得了“和离”(类似今日的协议离婚)的权利。
政治上,她们积极参政,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她们在唐帝国的建立和巩固,抵抗异族入侵和反对安史叛乱、增进民族和好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封建宗法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武周皇朝;安史之乱[中图分类号]K 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48(2002)03-0022-04 在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统治下,妇女地位低下,她们在承受封建君权、族权、父权的压迫之外,还要承受封建夫权的压迫。
她们既要完成人类繁衍的使命,又要与男子一道分担社会生产的重任。
尽管如此,她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刻苦,千百年来默默地不辞辛劳地完成着这些伟大的任务,同时也在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而尽力。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它又是一个很开放的社会,这使得唐代妇女处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也使她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唐朝经济的繁荣,主要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兴盛之上,中期以后,也建立在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之上。
唐朝实行均田法,规定男丁十八岁以上受田一顷。
老男、残废人受田四十亩。
寡妻、寡妾受田三十亩,如是户主,加二十亩。
同时,唐朝实行租庸调法:租——每丁每年纳粟二石或稻三石。
调——随乡土所产,蚕乡每丁每年纳绫、绢各二丈,绵三两,非蚕乡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庸——每丁每年服役二十日,闰月加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