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208.02 KB
- 文档页数:2
体育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摘要】体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高中生不喜欢体育课,在心理上形成了体育学习障碍。
尽管造成体育学习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体育学习障碍学生的研究,发现体育学习障碍群体只有一小部分人是体育基础较差和某些客观原因造成的,而相当一部分体育学习障碍者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影响。
本文结合足球教学谈谈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足球运动;足球教学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和理想、情感和意志以及良好的习惯与能力之外的但却制约着智力活动效益的一切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三种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是动力作用,它是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
如学习中的废寝忘食即是鲜明的体现。
其次是定型作用,它使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具有稳固性。
如治学严谨就是一种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是补偿作用,就是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与能力在某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如勤能补拙即是一例。
可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目的在于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界定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分别就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足球教学实践中如何对以上非智力因素加以利用等作了详细的分析。
指出足球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足球运动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1.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
狭义上讲,非智力因素由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五个方面组成。
2.足球运动特点与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需求。
足球属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
该项群要求足球运动员要有团队凝聚力,顽强的意志力、强烈的斗争性、稳定的心态与高度自我效能感、注意能力等心理品质,因此,足球运动是一项强烈竞争、对抗性激烈的运动,充分体现了西方竞争、开拓的文化内涵,经常参与足球运动可使他们有效缓解来自这些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培养□赵斌【摘要】要实施三维目标的整合,优质地培养四有新人,必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本文介绍非智力因素的内涵、作用,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转化诱导;激趣生情;启智求真;乐育英才【作者单位】赵斌(1969 ),男,江苏宜兴人,宜兴市和桥职业高中教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当今新课改已要求教学过程应进入师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师生的精神世界,让师生身心作为生命体共同参与。
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由此焕发生命活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将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不竭动力,将使教者做到真情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染学生,使更多学生明确目的,认真上课,发挥内因,主动进取,要求进步,自我转化,提高品位,早日成为四有新人。
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谈一些粗浅之见。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与作用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非智力因素是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性概念,包含一系列的多元心理活动。
它由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它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组成的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不包括影响学习活动的客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二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即是一般常见的由动机、兴趣、情志、意志、性格等多种因素组成;三是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即与学习活动息息相关的直接与密切的要素组成。
如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自制性、顽强性、独立性等多项因素组成。
在教与学过程中,智力因素是核心、非智力因素是动力,两者发展是同步的。
任何学生学习、掌握、运用有关知识,都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
而且非智力因素是引起智力因素发展的内驱力,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起互补作用。
实践证明:智力因素可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反之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又可使学生坚定信念,稳定情绪,强化动机,创造热情,排除干扰,活跃智力活动,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智慧。
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能力和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
它不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却起着积极支持、引导、推动和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
如学生的意识、动机、兴趣、个性及情绪、情感等因素。
心理学研究证明:非智力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积极推动,强化作用,对一个人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以,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体育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而且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能起着独特的作用,拙文想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发掘运用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谈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重视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中长跑,越野跑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磨练学生的坚强毅力。
当学生体力处于疲惫时,讲述运动员为国争光故事,激励他们要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坚持到底。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时要安排有一定内容的运动量,分阶段确立目标,让学生能坚持独立完成各阶段任务,逐步增强学生的意志和信心,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并能坚持参加小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集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重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根据体育教学特点,首先向学生宣布本课教学内容、任务、要求及目的意义。
这样,学生对各课的学习目的明确,练习有目标,就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次,在课堂学习每个动作内容时,教师要明确给学生指出学习该动作知识、技能应达到的要求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注意给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生知道了自己学习动作要领的进度成绩,可以更好提高学习热情,增强信心。
同时,通过反馈,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动作错误缺点,激发上进心,及时改进。
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成功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因素的总称。
它包括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理智、个性等等。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在对学生体育教学中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应,但需要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
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在体育教学中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对终身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养身健体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在广大体育教师中已经形成共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具有潜在的作用。
通过实践探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下面就谈谈我在体育教学中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动机我们知道火车没有动力不能奔驰,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
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他将一事无成。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
缺乏了动机,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有时应付了事,觉得体育课可有可无,上与不上就是一回事。
那么,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一是学习目的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
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把握时代的脉搏,如当前掀起的全民健身的社会环境,对学生进行健身强体的教育,使学生知道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同等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样在事业上将一事无成。
只有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性,他们在体育学习中会积极地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是锻炼可以健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特别是青少年。
因此,我们要及时捕捉住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
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探析[摘要] 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
体育教学中的经验表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有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增强体质培养人才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
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
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我们对学生教学中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应。
它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
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深刻地揭示出,学生学习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下取得的。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就会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制约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因此,面对新形势,新阶段人才的竞争,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在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体育教学的育人效果。
一、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结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
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育身,而且要育心。
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而且不应忽视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和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摘要: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
体育教学中的经验表明,重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的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把学生学习动机的确立,兴趣的培养、意志的锻炼、情感的熏陶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体育教学;培养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
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人的学习水平发展除先天等因素,还与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经济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体育对学习能力的开发促进。
学校体育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具有培养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
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体育教学中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
1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智力的开发可以更好的引导体育教育的开展。
人脑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恰恰能更好的开展体育运动,发展体育事业。
首先,体育锻炼需要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注意力。
"全神贯注"的主要内容是指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处于紧张状态,这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智力水平。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首先要对体育项目的动作进行全面的观察,特别是对动作姿势、运动方法、节奏变化等,要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再到全貌全新观察,进而才能予以领会,模仿和演练。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只强调智能发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已被事实证明是片面落后的。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1.1动机的激励作用动机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最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的诸多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动机既是推动个体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技能学习的催化剂。
它能够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内心良好的体育动机,时时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成为其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提高体育意识和能力、锻炼意志品质的前提。
1.2兴趣的导向作用导向作用是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兴趣来实现的。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并具有良好的情绪色彩,它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地接纳基本知识,联系技能,在运动中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将来从事什么专业还是未知数,兴趣的导向作用更加明显,决定着他们的进取方向。
1.3情感的感化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切身体验。
感化作用则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情感活动的结果。
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以及同学们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师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一句肯定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精神焕发,干劲大增;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神饱满、情绪激昂学生便会精神振奋、热情高涨,直接提高了教学效率。
可见师生情感融洽是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1.4意志的维系作用意志是人们自觉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人知识的学习和发展不仅有赖于直接参与的智力因素,而且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为重要。
由于体育教学是融知识、技能、意志、情感以及道德品质为一体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复杂的双方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的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显得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通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呢?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一、体育教学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1.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唤起人们响应的情感,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应引导学生产生某种健康积极的欢乐情绪,课堂的环境和体育场地、器材设置都要符合教学的要求,以适应学生以学习积极性的情景。
2.对学生意志的影响意志是指自觉的确定目的,并用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并在意志行动中得以表现,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必须从意志品质的培养入手,体育教学以独有的特性,成为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手段。
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的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
体育教学是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与意志品质为一体的教育过程。
它不仅需要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同时也能使之得到有效的培养。
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伴随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关系到现代人才全面培养的效果。
3.注意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青春期后的女生,一般来说容易害羞,不太想念自己的力量,胆小。
因此在一些需要胆量勇气、克服困难的联系中,女生和男生相练,往往表现出意志不够坚强,完不成练习,如:跳马、单双杠、跳高等,女生往往有害怕心理不愿练习,因此,对有不定期危险或女生害怕的动作,要加强保护帮助,让学生有安全感,这对克服困难信心有良好的心理作用,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她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她们,善于引导,对她们的品德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她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