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岩类地质填图要求2——岩浆岩
- 格式:ppt
- 大小:9.75 MB
- 文档页数:30
地质填图方法及三大岩类分类和命名原则目录一、地质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2二、地质填图精度要求 5三、勘查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1/1万~1/2千)基本要求 11四、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原则 12五、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原则 24六、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原则 71七、中国年代地层表 99八、图片展示 101一、地质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填图比例尺:1、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2、中比例尺:1/25万、1/20万、1/10万3、大比例尺: 1/5万、1/2.5万4、勘查区大比例尺:1/1万、1/5千、1/2千、1/1千、1/500(一)沉积岩区沉积岩采用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方法填图(包括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层序地层单位等)1、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主要物质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层序、化石内容、沉积特征(结构、构造及组构特征)、厚度、产状、形态、成因、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等。
2、正确建立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即正式命名的)与非正式(即不必正式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研究它们与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进行多重地层单位的划分和研究对比。
3、进行沉积环境、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岩层形成和发展演化历史的研究。
(二)侵入岩区侵入岩采用岩性+时代的方法填图1、查明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形态与规模、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组构特征(流动构造和变形构造)、包体特征(捕虏体、残留体和深源暗色包体)、脉岩(派生脉岩和区域性脉岩)的规模、产状和组分等。
2、查明花岗岩类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用、同化混染作用以及分异作用的特征。
3、研究花岗岩复式岩体内部的脉动、涌动和超动等接触关系;根据侵入体的相互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侵入体的侵入时代与侵入顺序并讨论它们的时空分布规律。
4、按花岗岩类的成分序列或结构序列的基本概念,划分侵入体,建立正式或非正式填图单位,并探讨岩浆作用的演化历史,研究侵入体的就位机制,以及侵入体与矿产的关系。
岩浆岩2011-03-25 12:42:15|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岩石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在成分和结构上具有一定规律的集合体。
岩石是构成地壳的最基本单位,按其成因可将地壳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与人们的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关系。
岩石不仅是研究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矿产等的基础,而且也是人类一切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和原材料。
为了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必须从岩石入手去探讨工程地质问题。
下面分别介绍三大岩类的主要特征及常见岩属。
一、岩浆岩及其产状岩浆涌向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处,因其理化环境即压力和温度条件发生了变化,使之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岩浆岩按其生成环境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岩浆侵入地壳深处,在高温高压下缓慢冷却结晶而成的岩浆岩称为深成侵入岩。
如果是在接近地表不远的地段,但未上升至地表面而凝结的岩浆岩称为浅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在常压下迅速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配图土32页图3-1)岩浆岩生成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大小称为岩浆岩的产状。
1.岩基和岩株深成侵入。
2. 岩脉、岩盘和岩床浅成侵入。
3. 喷出岩的产状多形成火山颈、火山锥、岩流、岩被等。
二、岩浆岩的化学性质与矿物成分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多数是原生矿物、其中,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之间比例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
这种有规律的组合,是岩浆岩分类命名的主要依据之一。
1.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岩石的颜色。
绝大多数岩浆以硅酸盐为主。
其中O、Si、Al、Fe、Ca、Na、K、Mg、H 等九种元素占地壳的98.13%,以O、Si的含SiO2量为最多,两者占总重量的75.13%,其次还有Ti、P、Mn、Ba等元素,通常把这13种元素称为“主要造岩元素” ,这些元素一般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含量最多的为,高达57.64%;其次为Al2O3,两者占岩浆岩氧化物总量的70.09%,通常把这些氧化物称为“主要造岩氧化物”岩浆岩种的各种氧化物之间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当SiO2含量较低时,FeO、MgO等铁镁质矿物就高,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深色矿物增多;当SiO2和Al2O3含量较高时,则以Na2O、K2O等硅铝质矿物,如石英、长石、白云母类浅色矿物为主)。
地质填图记录要求基本描述(必须有,如果不同岩性分开描述):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面、风化面),风化程度(强中弱),赋存状态(致密坚硬、松散、破碎),结构、构造,结晶程度(岩浆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含量)、颗粒大小、形状(沉积岩颗粒磨圆度、变质岩与岩浆岩的等粒不等粒结晶或重结晶程度等)、矿物特征。
岩层组合特征(岩层组合、层厚/板理/片理等厚度,各层比例)产状。
补充描述(视地质点情况补充,本次重点围岩蚀变与矿化):围岩蚀变: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分布范围、蚀变强弱、重叠关系;蚀变与构造、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等。
矿化:分布范围、产状(产出形态)、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关系、粒度变化、矿化强度,矿化与岩性、蚀变、构造间的关系。
构造:包括褶皱、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片理等。
主要描述其形态、性质、规模、产状、发育程度、空间关系、与岩性关系。
对断层破碎带要详细描述其结构面特征,破碎带的宽带、破碎程度、充填物性质,角砾成分(磨圆度、粒度大小)、断层性质等。
接触关系(岩体):接触带特征,侵入岩岩相变化、原生构造;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接触带产状变化接触关系(侵入、整合、不整合、断层):性质描述、依据描述;1、沉积岩地区:首先搞清地层层序,然后对具体岩石进行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粒度、岩石命名、风化岩外貌特征、次生变化等),对地层厚度变化、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应详尽描述。
2、变质岩区:记录描述岩石的产出状态、颜色、构造、主要及次要矿物含量,不同矿物的排列方式及不同岩性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特征矿物(白云母、黑云母、铁铝榴石、十字石、蓝闪石、矽线石等)的出现与否,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状、构造的叠加与否,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状、构造的叠加与否,有无混合岩及脉体情况、岩层厚度沿走向的变化情况及次生变化和风化外貌,特别要注意收集说明地层是否倒转或正常的证据。
3、侵人岩地区:(1)岩石的颜色和风化色(2)岩石的结构类型,对花岗岩进行一期结构、二期结构、微花岗结构、碎裂结构、改造结构描述。
图文并茂,瞬间学会识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学就会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种岩石是最基本的岩石。
1、(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2、沉积岩,顾名思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3、变质岩,顾名思义,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应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正变质岩和负变质岩。
......................................................................................................——岩浆岩/火成岩——Igneous Rock代表: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定义:岩浆岩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partial melting)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岩浆可以是由全部为液相的熔融物质组成,称为熔体(melt);也可以含有挥发分及部分固体物质,如晶体及岩石碎块。
01石英安山岩Dacite火山喷出岩的一种,有斑晶的特征,与安山岩的组成成分近似,但含有石英的结晶。
02角闪安山岩Hornblende Andesite属于钙碱性系列中性喷出岩,是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的安山岩。
具斑状结构,斑晶由中长石和角闪石组成,角闪石多为棕色。
03角闪紫苏辉石安山岩大多呈紫红灰色或粉红灰色,里面所含的铁镁矿物以角闪石及紫苏辉石为主。
04紫苏辉石安山岩05辉石安山岩Pyroxene Anderite以辉石为主要铁镁矿物斑晶的安山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图1三大岩类物质循环岩石的分类: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山H夕山、石浆石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在较深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深成岩,在较浅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浅成岩。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图2石英图3正长石图4角闪石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种类很多,其主要矿物有石英(图2)、正长石(图3)、斜长石、角闪石(图4)、辉石、橄榄石及黑云母等。
(2)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①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
按结晶程度,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全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大小,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②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与其他组成部分的排列填充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外貌特征。
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
岩浆岩最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结构和构造特征反映了岩浆岩的生成环境,因此,它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岩浆岩作用方式的依据之一。
(3)岩浆岩的分类及常见的岩浆岩根据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下面几类:酸性岩类(S iO2的含量>65%、中性岩类(S iO2的含量65%~52%、基性岩类(S iO2的含量52%~45%、超基性岩类(S iO2的含量<45%)。
图5花岗岩图6闪长岩图7玄武岩常见的岩浆岩描述如下:1 酸性岩类:花岗岩(P-1-6)、花岗斑岩、流纹岩。
2 中性岩类:正长岩、正长斑岩、闪长岩(P-1-7)、闪长玲岩、安山岩。
3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P-1-8)。
4超基性岩类:橄榄岩。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 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硬化而成的岩石。
思维导图做成的《三大岩》知识点大全,地学考试复习这篇就够了岩浆岩基本概念岩浆: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有挥发物质的高温熔融体。
岩浆作用:地球内部的物质经过部分熔融、熔体汇聚,并通过岩浆通道向上迁移,直到侵入在地表以下或者喷出地表的全过程。
岩浆岩:岩浆形成后由于温度降低而冷却固结形成的岩石。
分为喷出岩(火山岩)和侵入岩。
矿物成分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结构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构造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构造环境,以及距离当时地表的深度。
侵入岩产状侵入岩产状岩浆岩分类超基性岩基性岩注意: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的区别。
中性岩注意:安山结构和粗面结构的区别。
酸性岩火山碎屑岩由火山作用产生的各种火山碎屑物,经堆积、胶结、压紧或熔结而成的岩石。
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基本概念沉积岩: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深部来源物质、有机物质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水、空气、太阳能以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作用。
沉积分异作用:母岩的风化产物在搬运过程中,因其各自的性质不同,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按一定次序分别沉积下来的现象。
成岩作用:由松散沉积物变为沉积岩的作用。
矿物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
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岩形成后的各种作用影响下,使其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构造层理构造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颗粒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在沉积岩层面上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
层面构造变形构造沉积物沉积同时或稍后,沉积物仍处于塑性状态下变形形成的构造。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一、填图(区域地质调查)1、基本含义区域地质调查也称区域地质测量或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区调、区测或填图。
2、特点区域地质填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
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强、服务领域广等特点。
3、目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社会对于利用资源、改善环境、减轻灾害的需求。
区域地质调查不仅为地质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地质资料,而且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国土规划、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区域地质资料及相应的地质科学依据4、任务通过地面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测年等),查明图幅内的地层、岩石(沉、火、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球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
调查的总体目标任务•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或《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它有关规范、指南,采用数字填图方法,综合应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预期成果:•1.提交分幅(25万、5万可联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2.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6)》的要求,提交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数据资料、最终成果空间数据库和报告文字数据。
5、地质图类型地质图(基础图件)按用途或专业扩展为:地质矿产图、工程地质图、环境地质图、基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灾害地质图、旅游地质图等等2)按照精度的不同通常分为:–1:100万(小比例尺国际分幅经6纬4°)–1 : 50万–1 : 25万(1 : 20万、1 : 10万(中比例尺)–1 : 5万(大比例尺)–1 : 2.5万大、中比例尺或区域地质调查选区一般应符合下列原则:1、国民经济建设或国防建设需要的地区;2、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并已具备前期地质工作相适应的研究程度;3、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较好,或已有中、近期国家建设的发展计划,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地区;–1 :1万及其他不同的精度(1 :5000、1 :2000)地质图的表象图框外内容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步骤,是推动地质科学技术进二、区域地质调查—属基础地质研究基础地质研究意义步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变质岩填图方法体系变质岩的研究历史很长,从描述性岩石学-变质矿物平衡理论(如巴罗变质带)-变质相提出-变质、变形理论的形成,把变质作用同岩浆作用、构造作用联系起来,确立了变质作用在整个地壳演化中的地位。
尤其是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学在最近20余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与区域地质填图有关的成就主要有:1、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与花岗-绿岩地体(低级区)的关系:a早晚、不同构造环境;b同时但构造环境不同;c高级区为花岗-绿岩地体深部相产物•2、同变质构造的研究——多期透入性构造置换面理、塑性环境下的褶皱构造、韧性剪切构造。
变质岩区广泛发育的透入性面状构造,并非全是变余原生面(层理)。
韧性剪切带是了解地壳中深层次物质状态和构造特征的窗口。
第一期韧性剪切带变余糜棱岩•3、变质作用过程是一个与构造作用极为密切的动态演化过程。
以变质相系为基础讨论变质作用发生的大地构造环境(挤压造山、拉伸环境等)。
•4、变质岩石是变质环境动态演化的产物(变质因素)•5、变质作用过程的改造——“位态”“形态”和“物态”的改变。
发生“同岩异化”或“异岩趋同”的假象•6、区域混合岩和区域混合作用,就地部分熔融、边缘混合作用和构造混合作用。
早前寒武纪长英质片麻岩即有侵入成因,也有混合岩化成因混合岩的成因混合岩作为一个特殊岩石类型,一直受到岩石学家的重视,其成因与花岗岩成因密切相关,在历史上有过长期激烈的争论。
迄今人们对混合岩形成机制的,即部分熔融)、看法,可归纳为深熔(anatexesanatexes,即部分熔融)、岩浆注入、交代和变质分异四种基本机制。
其中,岩浆注入说和深熔说均把混合岩化过程看作岩浆过程,需要有伴生的花岗质岩体。
交代说和变质分异说均把混合岩化过程归为变质过程,不需要花岗质岩体伴生。
从化学角度,岩浆注入说和交代说均要求开放系统(以1m1m3尺度为准)。
而深熔说和变质求开放系统(以1m3尺度上,形成分异说均不要求开放系统,即在1m分异说均不要求开放系统,即在混合岩系统是封闭的,要求质量平衡混合岩的成因上述四种基本机制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
经典地质图集,彻底搞明白三大岩!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等)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它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Dan Bristy(爱尔兰)(图源@)Old Man of Hoy(苏格兰)(图源@)希腊岩洞(图源@)Rock Kicker(厄瓜多尔)(图源@)岩石按成因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先存岩石可以在高温等条件下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火成岩。
(图源@)先存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暴露于地表后经过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可以形成沉积岩。
或者在不同的温度、压力等外界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的改变,形成与原先岩石特征不同的变质岩。
岩石循环(图源@)这些岩石相互转化的过程被称为——岩石循环。
岩石循环产生的三大岩究竟有什么特征?一起来看看吧!(图源@)第1章-火成岩-火成岩又称岩浆岩,是在岩石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三大岩类的一种,是指岩浆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
(图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岩浆岩有700多种,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
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
板块边界火山分布(2015,UCLA制图)火成岩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火成岩的形成(图源@)第一种为侵入岩(Intrusive rocks),是指当上覆岩层压力减轻时,软流层中的岩浆就钻出,在地壳深处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例如闪长岩、辉长岩、花岗岩、伟晶岩和橄榄岩等。
侵入岩(图源@ClickView)闪长岩为典型的中性岩,整体呈暗灰色。
其中主要成分为白色的斜长石和深色的角闪石,还含有少量的辉石、黑云母和石英等。
闪长岩(图源@)辉长岩为来源于深部地壳或上地幔的玄武质岩浆经侵入作用形成,主要矿物成分为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广泛分布于地壳的各种构造环境和月球上。
辉长岩(图源@)伟晶岩是由巨粒矿物组成的淡色结晶岩,是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残浆,侵入到火成岩或围岩裂隙中缓慢结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