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集成-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31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1-5章口诀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的考试内容广泛,涉及多个章节和知识点。
以下是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1至5章的口诀,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第一章信息化知识1.信息的传输模型:解译转(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等)。
2.信息的质量属性:确实完全靠经验(精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可验证性)。
3.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上鹰、下鸡、左人、右龟、中间织张网(此口诀为形象记忆,具体要素需对应记忆)。
4. CRM客户数据:描触角(描述性数据、促销性数据.交易性数据)。
5. CRM应用功能设计:孵小鹰(自动化的客户服务、自动化的销售、自动化的市场营销)。
6. ETL过程:●数据ETL的服务内容:签合同,换窗帘(数据迁移、数据合并.数据同步、数据交换、数据仓库、数据联邦)。
●商业智能的实现层次:挖多宝(数据挖掘、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报表)。
●实施商业智能的步骤:分仓取表试镜(需求分析、数据仓库建模、数据抽取、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系统改进和完善)。
7.大数据的5V特点:多价真高(大量、多样、价值、真实性、高速)。
8.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5层结构:赶往算数会(物联感知层、通信网络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支撑层、智慧应用层)。
●3个支撑体系:运保镖(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
第二章信螅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1. ITSS与信息技术服务生命周期:鬼不服禁赌(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监督管理)。
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离开云香(立项阶段、开发阶段、运维阶段、消阶段)。
3.开发阶段的五个阶段:花粉色实验(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验、系统验收)。
4.常用的开发方法:结缘对象(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
5.对象的三个基本要素:标形状(对象标识对象行为对象状态)。
6.数据仓库的概念:主机win10 (面向主题、集成、相对稳定、反应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管理,规范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为,保障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是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以及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支持的服务。
包括信息技术咨询、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及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实施、运行维护和运营服务等。
第四条国家鼓励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发展。
第二章资质管理第五条从事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条资质证书有效期四年,持证企业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内按时向相关部门提交年度数据信息。
未能按时提交年度数据信息的企业,视为自动放弃资质证书。
第七条资质证书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复制、出租、出借或者转让。
第八条企业应当在资质证书允许的范围内从事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活动,不得超越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接项目。
第三章服务管理第九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包括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控制等。
第十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应当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合理的服务方案,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期限、服务费用等。
第十一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项目按期完成,质量合格。
第十二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对从事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四章质量与安全第十三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应当保证提供的服务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确保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质量。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高公司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有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指公司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和八大业务应用。
“一体化平台”包含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和企业门户;“业务应用”包含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业务应用。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遵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及其配套文件《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执行。
第三条信息系统安全主要任务是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崩溃,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公司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
第四条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坚持“分区、分级、分域”总体防护策略,执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管理信息网络分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实现“双机双网”,信息内网定位为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业务应用承载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信息外网定位为对外业务网络和访问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
信息内、外网之间实施强逻辑隔离的措施。
电力二次系统实行“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安全防护策略。
第五条在规划和建设信息系统时,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应按照“三同步”原则,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区域电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和公司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XX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需求分析报告(模板)建设单位:承建单位:日期:xxxx年xx月xx日版本控制页状态:创建、修订、作废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第二章客户现状...................................................................................................................................................2.1客户基本信息.........................................................................................................................................2.2管理现状 ..................................................................................................................................................2.3现有信息安全风险................................................................................................................................2.4现有安全保障措施................................................................................................................................ 第三章客户需求...................................................................................................................................................3.1项目功能需求.........................................................................................................................................3.2项目性能需求.........................................................................................................................................3.3项目安全需求.........................................................................................................................................3.4网络设备安全需求................................................................................................................................3.5数据安全需求.........................................................................................................................................3.6传输安全需求.........................................................................................................................................3.7备份与恢复需求..................................................................................................................................... 第四章项目需求分析报告................................................................................................................................4.1项目需求分析.........................................................................................................................................4.2资源需求分析......................................................................................................................................... 第一章项目背景XX单位计划对XX单位内部进行网络安全升级改造,增加部分监控摄像枪对部分XX单位区域进行安全防控等;由于XX单位原网络出口缺少高性能的网络安全设备,对于XX单位内部的重要应用系统及数据的防护不足,此次项目建设要从整体上解决XX单位网络安全的隐患。
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一、章节体系二、知识点2.1 信息系统及其组成2.1.1 分析典型信息系统1.网络订票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模块、客票管理模块、订票管理模块。
网络订票系统操作记录:登录系统→形成“数据流”,身份验证后,交给订票模块,形成“事务流”。
选择行程→选择车票性质、出发地、目的地等信息形成“数据流”,同时也相伴产生“信息流”。
生成订单→工作移交至客票管理模块,生成“事务流”。
支付费用→通过网络付费给订票系统账户,形成“资金流”。
获取票据→获取票据后,产生“物流”。
2.自动售货机系统包括用户管理、商品管理、售货机管理、财务统计、系统维护、实时检测等模块。
3.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学籍管理、教材管理、图书管理、教学辅助系统等模块。
2.1.2 信息系统的组成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资源等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
1.用户:信息系统中的人,是使用者、维护者、管理者和设计者。
2.硬件与软件:硬件是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和网络平台。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管理程序、调试程序、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
3.网络:实现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换。
4.数据资源:数据资源的组织、存储和处理。
是信息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和内容。
2.2 信息系统的功能2.2.1 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把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或信息以一定格式,收集并记录下来。
2.2.2 处理功能对输入或条件做出的系统响应或转换,如传输、加工、存储、查询、检索、分析、计算、预测、评价等。
2.2.3 存储功能将获得的或加工后的信息和数据保存起。
涉及数据安全措施,防窃取、篡改、破坏。
可用加密与认证、数据备份或灾难恢复技术。
2.2.4 控制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对信息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进行控制。
2.2.5 传输与输出功能把经过信息处理生成的有用信息进行传递,并以合适方式呈现。
第二章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体系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四控、三管、一协调”,其中“三管”是指()。
[单选题] *A.整体管理、范围管理和安全管理B.范围管理、进度管理和合同管理C.进度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D.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正确答案)2.对于()应实行旁站监理。
[单选题] *A.工程薄弱环节B.首道工序C.隐蔽工程(正确答案)D.上、下道工序交接环节3.以质量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管理工作是由三方分工合作实施的,这三方不包括()。
[单选题] *A.主建方B.承建方C.评测单位(正确答案)D.监理单位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要遵循“四控,三管,一协调”进行项目监理,下列()活动属于“三管”范畴。
[单选题] *A.监理单位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验证B.监理单位定期检查、记录工程的实际进度情况C.监理单位应妥善保存开工令、停工令(正确答案)D.监理单位主持的有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参加的监理例会、专题会议5.某企业的邮件服务器经常宕机,按照IT服务管理要求,为彻底解决该问题应启动()流程。
[单选题] *A.事件管理B.问题管理(正确答案)C.发布管理D.变更管理6.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活动被概括为“四控、三管、一协调”,其中三管是指()。
[单选题] *A.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正确答案)B.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C.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沟通管理D.采购管理、变更管理、风险管理7.监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控、三管、一协调”,其中四控包含()。
①质量控制②风险控制③投资控制④进度控制⑤范围控制⑥变更控制 [单选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⑥(正确答案)8.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四控、三管、一协调”,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四控”的是() [单选题] *A.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B.队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C.信息系统工程安全控制(正确答案)D.信息系统工程变更控制9.信息技术服务业态有:技术咨询服务、设计开发服务、信息系服务、数据处理和运维服务等,其管理核心可用4个要素来描述。
第二章课后习题3,4,5,14.3、假设使用凯撒密码加密,请找出与下面密文信息相对应的明文。
VSRQJHEREVTXDUHSDQWV答:明文是:spongebobsquarepantr{最后一位的r应该是s,则明文为spongebob squarepants (海绵宝宝)NO}4、给出如下密文信息,请找出对应的明文和密钥。
CSYEVIXIVQMREXIH提示:密钥是常规字母表的偏移量。
答:(参考)估计使用的加密方法是简单替换方法进行加密,统计每个相同字母出现的频率,C,H,M,Q,R,S,Y都是出现了1次,E,V,X 都出现了2次,I出现了3次,频率最高,对照课本英文字母的频率统计表可知,E出现的概率最大,所以可以认定可能是用I代替E,取推移四个单位的字母代替明文进行加密,轮换的偏移量为4,即密钥为4.因此将密文的每个字母前移四个位置即可以获得明文为:YOUARETERMINATED (NO)明文是:youareterminated 密钥是:45、假设我们拥有一台计算机,每秒钟能执行2的40次方个密钥测试。
(1)如果密钥的空间大小为2的88次方,那么通过穷举式密钥检索找到密钥,预计需要多长时间(以年为单位)?(2)如果密钥的空间大小为2的112次方,那么通过穷举式密钥检索找到密钥,预计需要多长时间(以年为单位)?(3)如果密钥的空间大小为2的256次方,那么通过穷举式密钥检索找到密钥,预计需要多长时间(以年为单位)?解:(1). 3600243658.93(年)(2). 3600243651.50(年)(3). 3600243653.34(年)14、加密如下消息:we are all together用4行乘4列的双换位密码进行加密,使用的行置换如下:(1,2,3,4)→(2,4,1,3),使用的列置换如下:(1,2,3,4)→(3,1,2,4)解:w e a re a l lt o g et h e r变换行:(1,2,3,4)→(2,4,1,3)e a l lt h e rw e a rt o g e变换列:(1,2,3,4)→(3,1,2,4)l e a le t h ra w e rg t o e密文为:LEALETHRAWERGTOE第三章课后习题1.什么是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答:流密码加密:也称序列密码,它是每次加密(或者解密)一位或者一个字节;分组密码加密:也称为块密码,它是将信息分成一块(组),每次操作(如加密和解密)是针对一组而言。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系统集成运维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系统集成运维工作的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3. 依法管理,责任到人。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公司系统集成运维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实施公司系统集成运维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应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系统集成运维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系统集成运维安全管理员职责:1. 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系统集成运维安全管理制度;2. 定期对系统集成运维工作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 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部门员工进行安全培训;4. 及时向公司系统集成运维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安全隐患和事故。
第三章运维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系统安全防护:1. 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确保网络边界安全;2. 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加固,防止恶意攻击;3. 对重要数据实行加密存储和传输;4. 定期对系统漏洞进行扫描和修复。
第八条软硬件安全:1. 严格执行软硬件采购、安装、配置、升级等管理制度;2. 对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3. 对软件系统进行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第九条用户安全管理:1. 严格执行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制度;2. 定期对用户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 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操作行为。
第十条事故处理:1. 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各类安全事故;2. 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3. 对事故责任进行追究,严肃处理。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十一条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系统集成运维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十二条建立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员工的安全工作进行考核,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系统集成运维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第3版第二章《信息技术发展》详细知识点一、信息技术概述1:定义: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用于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
2:分类:按表现形态可分为硬技术(物化技术)与软技术(非物化技术)。
硬技术包括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如传感器、服务器、智能手机等;软技术则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语言文字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等。
二、计算机硬件与软件1:计算机硬件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控制器负责发出控制信息,使指令执行过程逐步进行;运算器对数据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则分别用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2: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中间件。
系统软件负责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应用软件则是用户可使用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及程序集合;中间件位于平台和应用之间,提供通用服务。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1. 物联网(IoT)·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2T)、人与物品(H2T)、人与人(H2H)之间的互连。
: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负责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网络层由互联网、广电网等组成,负责信息传递和处理;应用层则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实现智能应用。
·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等。
2.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定义: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通过网络将计算任务分解成小程序,通过多台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服务类型: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特点: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按需提供共享的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信息资源。
第二章信息系统及其组成知识点梳理一、知识框架二、知识点归纳(一)信息系统及其组成1、网络订票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模块、客票管理模块、订票管理模块。
2、物流:实物的流动过程,如物资的运输、产品原料采购等。
3、资金流:伴随物流而产生的资金的流动过程。
4、事物流:各种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如原材料的验收、登记、开票、付款。
5、信息流:伴随物流、资金流和事物流的的流动,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只会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资料。
6、网络订票操作过程的各种流说明:7、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资源等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
8、用户: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维护者、管理者和设计者。
(1)用户应该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发布、使用和传播信息,形成合理使用信息系统的良好习惯。
(2)用户应该熟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养成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9、硬件:是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平台。
(1)计算机硬件:信息系统的运行平台,指超级计算机、大型主机、重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
(2)网络平台:信息传递的载体和用户接入的基础。
10、软件:是帮助终端用户使用硬件、将数据资源转换成各类信息产品的资源,用于完成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控制以及输出等信息系统的活动。
(1)系统软件:是管理、控制和维护信息系统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管理程序、调试程序(Debug)、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
(2)应用软件:是处理特定应用的程序。
11、网络:将各个孤立的设备进行物理连接,实现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12、通信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通信与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是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
13、数据资源: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累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信息。
o 第一章绪论1.信息安全的6个属性是什么?包括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非否认性,真实性,可控性2.信息安全技术可归纳为哪5类?核心基础安全技术,安全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应用安全技术,支撑安全技术3.信息安全技术有哪几种?密码技术,信息隐藏技术,标识与认证技术,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主机系统安全技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技术,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技术,恶意代码监测与防范技术,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检测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第二章密码技术1.古典密码有哪几类?答:单表代换密码,多表代换密码,多字符代换密码2.古典密码为现代密码的设计提供了何种借鉴?(找不到)3.什么是分组密码?答:分组密码是将明文消息编码表示后的数字(简称明文数字)序列,划分成长度为n的组(可看成长度为n的矢量),每组分别在密钥的控制下变换成等长的输出数字(简称密文数字)序列. (网上找的)4.什么是公钥密码:公钥密码就是一种陷门单向函数5.杂凑函数:又称Hash函数,是认证和数字签名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任意长度的报文压缩成指定长度的数据。
(网上找的)6.消息认证码:是指消息被一密钥控制的公开函数作用后产生的,用作认证符的,固定长度的数值。
是用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工具(网上找的)7.数字签名:在因特网上,用来标志和证明网络通信双方身份的数字信息文件(网上找的)8.密钥管理包括几个方面1:密钥的生成和登记2:密钥的分配和协商3:密钥保护4:密钥撤销和销毁第三章标识与认证技术1.什么是口令/挑战响应技术?被认证者(声称者)可以通过声称知道某事获得认证,其中,“某事”一般包括口令与对相关问题的回答,相应的身份确认技术被称为口令或挑战-响应认证技术。
2.描述口令系统存在的威胁和分别可能采取的对策。
(1)外部泄露: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要求用户定时更换口令;建立有效的口令管理系统,原则上在管理系统中不保存用户口令,甚至超级管理员也不知道用户口令,但仍然可以验证口令。
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手册第一章:安全运维概述信息系统在当前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运维是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指南,以帮助组织有效管理和保护其信息系统。
1.1 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的概念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是指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确保系统数据和资产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
1.2 安全运维的重要性安全运维是信息系统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不仅可以防止潜在的威胁和漏洞,还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系统和敏感数据。
第二章:安全运维策略和原则2.1 安全运维策略为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组织应制定相应的安全运维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风险评估的安全策略制定- 安全运维团队的组建和培训- 确保时刻保持对系统的监控和日志记录-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 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安全软件- 做好应急响应和灾备恢复准备2.2 安全运维原则在信息系统的运维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完整性原则:确保系统的数据和程序没有被非法修改或篡改。
- 机密性原则:限制系统信息和数据的访问权限,只授权给合法用户。
- 可用性原则:保证系统始终正常运行,业务无受到影响。
- 不可抵赖性原则:确保系统操作的可追溯性,防止否认。
- 责任划分原则:明确安全运维团队和用户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章:安全运维流程3.1 安全运维流程概述安全运维流程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了对系统进行运维和安全管理的一系列步骤和流程。
3.2 安全运维流程详解3.2.1 风险评估与规划: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和规划,明确安全目标和策略。
3.2.2 安全控制与策略:制定安全控制和策略,包括授权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3.2.3 安全监控与检测:建立并维护日志监控和安全事件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规定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集团公司办公室负责集团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全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二)协助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查处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故障、损坏、数据丢失或涉密信息泄露事件。
(三)负责集团公司本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设备的审批、备案。
第五条各单位保密主管领导对所属单位和人员在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过程中的保密工作负全责,分管领导负具体组织领导责任。
(一)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法制教育和防范意识教育,加强防范技能培训。
组织安全保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协助查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泄密隐患及事件。
(二)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员,并进行日常保密管理工作。
(三)各单位信息网络管理部门要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中的保密安全,发现重大隐患要及时整改,并将情况及时报单位保密办。
第六条信息管理部门是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
各单位、各部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上,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信息系统安全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使用信息系统的单位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与义务,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和操作机制,加强保密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保密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置机制,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第四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止事故为重点的原则。
第二章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基本要求第五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坚持依法治理,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规定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二)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目标与策略,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三)保护国家、商业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四)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的有效性和切实可行性;(五)加强人员保密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意识和技能;(六)建立健全保密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置机制,及时处置安全事故,防止信息泄露和被攻击。
第三章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组织架构第六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组织架构应当包括以下部门或岗位:(一)指导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政策法规,并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技术支持和保密培训等工作;(三)技术保障部门: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支持和维护工作;(四)保密保障部门:负责对信息系统进行保密审查和保密工作的组织协调;(五)监察检查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置工作。
第四章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的内容第七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保密责任:明确保密责任的主体和范围,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有效开展;(二)保密保障措施:包括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逻辑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三)信息系统审计: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的审计制度,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四)保密培训:加强对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保密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保密意识和技能;(五)信息系统维护:制定信息系统的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维护;(六)安全事故的处置:建立安全事故的报告、处置和追究责任的机制,及时处置安全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化;(七)保密监督检查:建立保密监督检查制度,对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二章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一、服务管理体系1.中国特色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体系:①信息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信息系统监理资质管理;②信息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信息系统监理相关人员管理;③国家计划(投资)部门对规范的、具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和人员的建议性要求;④信息系统用户对规范的、具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和人员市场性需求。
2.ITS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集成资质由高到低: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3.申请资质企业基本条件:①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②能够提供与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相关的证明材料;③承诺并遵守行业公约,并认同《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暂行)》。
4.系统集成等级评定条件7方面:①综合条件;②财务状况;③信誉;④业绩;⑤管理能力;⑥技术实力;⑦人才实力。
5.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
以流程为向导、以客户为中心。
6.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
7.ITS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组织要素:人员(People)、流程(Process)、技术(Technology)、资源(Resource),简称PPTR。
8.IT服务生命周期5阶段:规划设计(Planning & Design)、部署实施(Implementing)、服务运营(Operation)、持续改进(Improvement)、监督管理(Supervision)。
(PIOIS)把消化知识的功夫用在平常,每章一练,每日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