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杨万里诚斋体诗作的艺术风格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诚斋体诗歌的魅力:语言通俗生动,风趣幽默,贴近民众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自创的一种诗体,其特点是语言通俗生动,大量化用口语俚语入诗,善于以诗人的独特眼光发现和捕捉景物的生动形象,以及风趣幽默、诙谐洒脱。
诚斋体一改江西诗派专事搜求书语源、无一字无来历的做法,而是大量化用口语俚语入诗,使诗歌更加贴近民众、贴近生活。
杨万里号诚斋,因此其所创的诗体被人称为诚斋体。
诚斋体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活泼灵动,富有幽默感和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
杨万里的诚斋体诗歌深受当时文人学士的喜爱,对后世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析杨万里诗歌里童稚心态分析杨万里诗歌里童稚心态引言:杨万里的“诚斋体”诗,具有新、奇、活、快、风趣王幽默的鲜明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来分析杨万里诗歌中表达的童稚心态,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在中国诗史上,南宋诗人杨万里可以算是一位极具独创性的诗人了,他的“诚斋体”就表明了其独创性。
用批评家严羽的话讲,就是:“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注: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80页。
)而诚斋体的伟大,在于所咏的都是十分平常的景物或人生经历,但读来却给人以新鲜感,充溢其间的童心、童趣,活泼自然。
杨万里是一位理学家,但理学思想并没有窒息他活泼的思绪和透脱的胸怀,而是增进了他对平凡事物中蕴含的哲理的思考,他的诗努力要和自然界融为一体,努力要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而且没有哪一位古代诗人能像杨万里那样,写出那么多生气勃勃的儿童形象,保存那么多率真活泼的生活气息,让我们在品诗的同时也品味着他带给我们的那份童真。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注:《<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第6页)这说明文学创作的真谛所在就是感情真挚,而杨万里也积极地实践着自己所说的“万象毕来,生擒活捉”,他的心眼拥有天真,跟事物接触的亲近,自然诗句也新鲜起来。
他的诗有时以儿童活动为契机,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悟和解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留酸软尺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多么自然的夏日情思,柳花上下飘飞,或飘于半空中,或在地面上打转,惹得小孩嬉戏追逐,或追或踩,而作者却漫不经心优哉游哉的“闲看”,你很容易就从诗作中体会到诗人当时悠闲的心情,而这也正形象的表达了他感悟人生的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在沉静恬淡、消愁释虑的环境背景下发生的。
其精细的观察,逼真的描写,加上真挚浓厚的情感,让人读完之后颇为心动,仿佛也徜徉在夏日午后那个恬淡的境界里,而杨万里也是主张通过不断地参究来达到“透脱”境界的。
第9卷第3期2012年3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r.2012Vol.9No.3自严羽《沧浪诗话》以人论诗,将杨万里后期诗歌概括为“诚斋体”后,各种对于“诚斋体”的评价相继产生。
我们可以将历年来对于“诚斋体”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发展期和高潮期。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切入,对“杨诚斋体”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分析。
其中,“杨诚斋体”的审美特性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诚斋体”作为一种独特的诗体,具有以下审美特性。
一、师法自然的创作原则自谢灵运之后,诗人们着意创作山水诗。
至盛唐,王孟将山水诗的创作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山水田园诗派。
而杨万里于此之上,又有自己的创造,即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山水诗的创作。
“诚斋体”师法自然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个人意识的突显,即从“无我”变为尽可能的在诗中展现个人的意识情感,真正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1];第二,以乐代悲的诗歌情感,托物寄兴难免会有伤春悲秋之感,山水寄情寄得多是悲情,而杨万里一反常态,将乐观的情绪注入诗中,改变了上古以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悲观主义色彩;第三,议论入诗,与宋诗的主体风格一致,诚斋之诗亦重视理性体悟,在诗中难免哲理之思、议论抒怀。
“诚斋体”山水诗的妙处就在于“心”与“造化”的巧妙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杨万里的自然观与其理学思想、禅学思想甚至道学思想都具有密切关系。
他以宁静的心态、哲理的思维方式去勾画、探索自然与生活的奥秘。
师法自然的创作方式十分普遍,备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的推崇,这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有关,它的渊远流长,可以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先民神话意识的转型。
自然这一主题不仅是中国的古老话题,也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三大母题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难看出“杨诚斋体”自身带有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杨万里的诗有什么特点 杨万里,南宋大臣,著名文学 家、爱国诗人,与陆游 、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关于杨万里的诗 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杨万里,号诚斋。
杨万里诗歌 大多描写自然景物, 且以此见长, 为七言绝句, 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 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 体”。
杨万里的诗特点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 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
绍兴三十 二年以前, 他是学江西派风格的, 这诗作后来被他烧掉了。
此后到淳熙四年(1177), 是他诗风转变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他一方面向张浚、张栻学习和切磋理学的奥 旨, 同时把从日常生活中体验与领会理致的见解挪移到文学创作中来淳熙五年以 后,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风格基本形成,他的诗学观点也基本成熟。
“诚斋体”的形成,不仅是重视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获取新颖生动素材, 还要求具有透脱的胸怀与哲理的思考;诗人在热情地投入自然万物与日常生活, 与之打成一片而彼此交融的同时, 又必须跳出来冷静理智地观照与领悟其中所涵 蕴的人生哲理,这样写成的诗,才不仅有自然与生活的盎然生机,而且富于理趣 “诚斋体”在创作方式上的特点: 一是善于敏感地发现与迅速地捕捉在自然万物 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人所不能发现或容易忽略的富于情趣与美感的景象, 这正 是他抛弃堆垛古人、剥扯古语、模仿古诗 而热情地投入生活的结果;二是注意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 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即所谓“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 新”(《蜀士甘彦和寓张魏公门馆,用予见张钦夫诗韵作二诗见赠,和以谢 之》),这则是他把理学及禅宗观物体验方式引入诗歌的产物。
“诚斋体”在语 言方面以自然流畅、风趣活泼为基本特征。
由于杨万里的诗主要描写寻常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 以表现其中的勃勃生机和自己内心中的人生体验, 那种生涩或过于典雅的语言反而会妨碍他所要表现 的内容, 所以他在语言形式方面不太用力, 而努力追求语言形式之外的某种意味, 这正如他自己说:“老夫不是寻诗句 , 诗句自来寻老夫。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深受理学思想濡染,讲究品节,有较强烈的爱国思想。
有《诚斋集》传世。
杨万里开创的“诚斋体”在当时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诚斋体”主要体现为:1.活泼自然,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感受等,于常人忽略或难见处提炼诗情,且能使之富有情趣。
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的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2.想象奇特,立意新巧。
处理常见题材,于别人意象不到处落笔。
如:《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清澈明净的池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柳条未必垂到了水中,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暮热游荷花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边乘凉。
池边的小草摇头晃脑,向诗人报告“风来了”。
诗人急忙敞开衣襟,企图把这阵西风全拦住,不让它溜走一点,好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凉风。
虽然已经到了傍晚,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绿的荷叶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脸来呢。
3.善于调侃谐谑,作品富有幽默风趣,为哲理诗的幽默化作出了贡献。
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
《宿灵鹫禅寺》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浅谈“诚斋体”之特色摘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杨万里,不仅有着深厚的思想修养,更重要的是在诗歌方面开创了独具一格的诚斋体,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诚斋体诗歌,以活法为诗,取材来自自然,平易幽默,多采用拟人的创作手法,具有特殊的诗歌艺术魅力。
其敢于创新,事发自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字;杨万里诚斋体风格特点精神正文;作为一位在爱国热情,个人素质方面都皆有口碑的诗人学者,杨万里不仅仅有较为深厚的思想修养,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对中国诗歌发展的贡献上,师法自然的开创了独具一格的诚斋体,促进了中国诗歌创作的伟大进程。
杨万里号诚斋,故杨万里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其人善于从大自然汲取诗材,启发诗思,并将这些从自然美景中发掘出的某种活泼的奇趣熟练而巧妙地运用于其诗歌创作中,这样便形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
“诚斋休”的突出特点是以活法为诗,具体表观为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
这在杨万里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诗中表观得最为显著。
他对自然界有特别浓厚的兴趣,诸如高山流水、蓝天白云、日月星辰、风雷雨雪、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无不收拾入诗,而且独具眼光和心胸,观察得细致,领会得深刻,描写得生动趣。
首先,从内容而言,诚斋体的题材主要取自自然,描写自然景色,从自然界的美景中发掘出活泼的奇趣。
然而,古往今来,写景诗数不胜数,而杨万里的写景诗却能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想必其中必有过人之处。
首先是立意新颖。
比如,向来诗人容易伤春,眼看春光已尽,百花残落,不免十分惋惜,由无可奈何而产生伤感。
而杨万里却说:“拚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
”拚却,是拼掉了的意思。
换将,是换得了的意思。
诗人说拼掉了衰老的红花一万点,换得了新长的绿叶亿万重,岂不也很好吗?“诚斋体”诗歌的新还表现在艺术构思和遣词造句上。
隔着大树,青天从许多树叶缝里显现出来,诗人这样描写:“隔树漏天青破碎”。
一阵急风吹过竹丛,碧绿的竹竿竹叶随风摇动,诗人这样描写:“凉风度竹碧匆忙。
2021年第13期23文学研究杨万里诗歌研究——诚斋体中的童心李昕宇 周奇沛一、丰富多彩的儿童画卷农忙时节,即便是儿童也不能偷懒在家,纷纷下田地帮父母,“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插秧歌》),小儿年龄小,只能做些轻松的活儿,而大儿稍些年长,便也能做些力气活。
儿童赶来帮忙,帮助父母减轻负担,也展现了独属于孩童的生机活力。
再观小儿戏打春牛,又是一副可爱灵动的画面,“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头黄蹄白双角,牧童绿蓑笠青箬。
”(《观小儿戏打春牛》)小儿还不会如何赶牛,只能学着父亲的样子打牛,煞有介事,小儿和黄牛,相映成趣,黄色与绿色,两色相间,活泼而又轻松。
“前儿牵牛渡溪水,后儿骑牛回问事。
一儿吹笛笠簪花,一牛载儿行引子。
”(《安乐坊牧童》)这依然是一副孩童赶牛图,但这幅画面中的孩童不像上述的那般稚嫩,无论是“牵牛”还是“骑牛”,都可看出他们对牛儿的熟悉和赶牛的老练。
“五牛远去莫管它,隔溪便是群儿家。
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四蓑赶将去。
”(《安乐坊牧童》)贪玩依旧是孩童们的天性,因为对放牛的老练熟悉,他们便任由牛儿远去,自己在草地上玩耍,直到天降小雨,他们才赶紧将牛儿赶回家。
一幅雨中牧童赶牛图完美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孩童依旧是孩童,除了农活与赶牛,游戏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铜盆中的水结成了冰,儿童晨起将冰打碎取了下来,还将它们用彩丝串起来制成了银钲,孩子们快乐地敲了起来,敲的响声穿过了树林,突然听到一阵玻璃碎地声,原来是孩子们将冰打碎了。
明明不过是寥寥数字,却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游戏时的快乐,还有在冰碎那一刻的惊讶与失望,整幅画面清新明快。
除了游戏,学习也是孩子们无法避免的一门人生课题。
“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
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
”(《苦吟》)孩子日夜读书,已近夜晚,仆人来催着吃饭,但小儿依旧是埋头苦读,就连放在床头的那一碗面也早已冷却。
杨万里的诗特点杨万里的诗特点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下面一起看看杨万里的诗特点吧~1、杨万里,号诚斋。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2、人物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3、代表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4、诗特点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
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
”(《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
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赏析:展现了乡村的美好生活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宿新市徐公店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第一首诗通过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村歌社舞的乡土风俗,抒写了作者虽客居他乡却依然闲适的心境;第二首诗选取篱落、菜花、儿童、黄蝶等意象,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
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第一首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首诗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译文及注释第一首诗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第二首诗译文春天刚来,只能在杨柳梢头看得出,有人挑选几根杨柳长条折下来插到酒楼头。
虽然现在身在他乡,就权当在家里过寒食节一样,看那村社里搭台唱歌跳舞,实在是潇洒风流。
注释新市:地名。
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一说湖南攸县东北,一说当涂县(今属安徽马鞍山)东五十里。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
走,跑的意思。
柳梢:柳条比较细的一头。
拣:挑选、选择。
长条:指长柳条。
寒食:即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原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后来直接与清明节并为一日,因此寒食节就是清明节。
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
创作背景这组诗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彼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诗题中的“新市”,是当时一处城镇,在今浙江德清东北,位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建康之间。
这里水陆环绕,舟车通利,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
作者途经这里,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赋写这组诗。
从杨万里咏荷诗看诚斋体“活法”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赞美西湖风光的脍炙人口的小诗,和西湖同样出名。
它的作者,就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一生写诗二万多首,流传下来四千二百余首,有《诚斋集》传世。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把其诗称为“诚斋体”。
对诚斋体诗歌的艺术成就,杨万里的朋友张镃及与杨万里差不多同时代的诗人周必大、刘克庄,都曾把它归结为善用“活法”。
何谓“活法”?最早提出活法理论的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吕本中,他说:“学诗当识活法。
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
”杨万里继承和发展了活法理论,并在实践中冲破江西诗派生硬滞涩诗风的束缚,走师法自然的道路,形成了自己清新活脱的独特风格,取得了巨大成就。
因此,可以说“活法”是统摄诚斋体诗歌的艺术精髓,透过它,可以窥见诚斋体诗歌的总体艺术风貌。
基于这点认识,本文试图从杨万里的咏荷诗着笔,谈谈诚斋体“活法”诗的几个基本特征,供教师备课及学生拓展阅读时参考。
1 新奇巧妙首先是题材和意境的新奇。
杨万里对自然景物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他“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
”在他看来,“城里哦诗枉断髭,山中物物是诗题”,“古今百家景物万象皆不能役我而役于我”,因此,他的诗作触及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草木虫鱼,他都能信手拈来,并且总能除去陈言俗意,力造新意奇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诚如他自己所言:“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以至姜夔戏言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请看这首《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细泉小池,曲柳风荷,是文人雅士常常吟咏的诗题,倘无新意,极易落入俗套,而杨万里独具慧眼地选择了小池的一角,只用淡墨勾勒出细细流涌的清泉,浓荫照水的树丛,特别是那只停立在新荷尖角上神态顽皮而又可爱的小蜻蜓,点活了整个画面,不仅增添了小池的无限神韵,也给小池带来了勃勃生机。
诚斋体的特点
杨万里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其主要特色:就内容而言,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以新奇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描绘特定的生活场景,表达特有的生活情趣,它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颖奇妙,语言通俗自然、活泼明快,风格流转圆活、风趣诙谐。
尤其是他的五七言绝句,有意用晚唐体绝句的空灵轻快来矫正江西体的以学问为诗,变宋诗以人文意象为主为以自然意象为主。
减少了诗中的理趣,增加了诗的机趣,改变了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一变而为天真自然,生动活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大关键。
他继承了宋诗的创新精神,变埋首书斋为走向自然,变活用定法为无待于法,变避熟就生为化生为熟。
使其诗具备新奇、灵活、风趣、流转圆美、曲折多变、语言浅近口语化等特征,被公认是真正的“活法”诗。
杨万里诚斋体的名词解释杨万里,明代杨士奇字,字万里,号诚斋。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诗人。
杨万里诚斋体是他的书法作品中突出的一种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杨万里诚斋体进行名词解释,探究其中的艺术之美和文化内涵。
杨万里诚斋体是杨万里在书法创作中独特的一种艺术风格。
他在书写时以笔心、笔耳为依据,追求笔画的端正、秀丽,力求字形的工整和美感。
杨万里的诚斋体书法以其遒劲的笔画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给人一种清净、雅致、自然的感觉。
一、笔画遒劲杨万里诚斋体的笔画遒劲有力,线条流畅,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他的横线、竖线、撇捺等各种笔画相互衔接和谐,呈现出整体的均衡美。
同时,他的书法注重线条的线与线间的对比,形成一种韵律感。
这种刚柔相济的笔画特点,让人感受到他悉心雕琢的艺术功底和高度能掌握的技艺。
二、字形工整杨万里的诚斋体字形工整规范,注重笔画的精准和字形的稳定。
他的字体端正秀丽,不偏不倚,笔画饱满、匀称,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他在书写过程中注重笔画的递进与变化,使得每一个字都具有质感和鲜活的生命力。
三、布局独特杨万里的诚斋体书法作品在布局上具有独特之处。
他善于在作品中运用空白和留白,通过留白的处理使得作品更显得优雅、潇洒。
他的构图讲究平衡、和谐,注重字形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呼应。
通过恰到好处的安排,使得整体作品形成一种韵律感和美感。
杨万里诚斋体的艺术之美不仅在于其独特的书法风格,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杨万里的诚斋体书法作品常常表达着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体现了一种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他在书法中追求的是一种宁静、清雅的艺术享受,给人以内心的宁静和安定。
诚斋体书法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诚斋体在字体规范、韵律感、布局处理等方面延续了古代经典书法的传统,如楷书、隶书等,体现了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艺术追求。
同时,杨万里的诚斋体也受到了诗词和绘画的影响,汲取了其中的灵感,使得书法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谈谈杨万里诚斋体诗作的艺术风格
【摘要】南宋诗人杨万里,以开创“诚斋体”而享有盛名。
本文结合杨万里的诗作,对其艺术特色作以浅要的赏析。
【关键词】诚斋体;自成一家
杨万里不但是南宋著名的中兴诗人,也是中国诗史上重要的一员,他开创的“诚斋体”在当时及后代都享有盛名。
杨万里的创作道路主要经历了尊奉江西——学习晚唐——辞谢诸人而师法自然
三个过程,首先是沿袭发展江西诗论;其次是推崇晚唐异味和半山风格;最有意义的,是那些跳出前人窠臼、师法自然的主张。
杨万里较好的摆正了“源”和“流”的关系。
为此他提倡要敢于创新、敢于超出前人,自成一家,因此他的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这一点,被历代评论家所公认。
他们每用“活法诗”、“生擒活捉”、“活泼泼”、“活泼剌底”等形容诚斋体,恰如刘克庄所评:“诚斋出,真得所谓活法,所谓流转圜美如弹丸者,恨紫微公不及见耳。
”而短小轻灵的绝句最易体现活法,所以,从体裁上讲,杨万里又以绝句的成就为最高。
具体讲,诚斋体的“活”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细腻小巧,机智敏锐
杨万里的绝句最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和感受,于他人难见或忽略处提炼事情,且能使之富有情趣。
比之于其他文学作品,就更像一出出活泼的小品。
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
此诗写景抒情十分传神,如“留”字写初夏梅子的特征,“分”字画出家居的幽静环境。
“闲看儿童捉柳花”以动态描绘之笔传达作者悠闲心情,有锤炼之功,无斧凿之痕。
二、想象奇特,立意新颖
在处理常见的题材时,杨万里善于别出心裁,在别人意想不到处落笔。
这一点在写景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达到了他自我标榜的“别眼看天工”的境地。
如:“柳条百尺拂银塘,切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新柳》)诗中的“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拟人的手法,既体现新柳的勃勃生机,又呼应第一句的“百尺”之长,更表现了杨万里的“别眼看天工”的境地。
三、调侃谐谑,幽默风趣。
这类作品往往写的俏皮轻松,有的使“见者无不大笑”,这正是他的特色。
值得指出的是这类作品能在不经意间隐约体现一种理趣,为哲理诗的幽默化作出了贡献。
:如:“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此诗作者在轻松的谈笑中,以“一山放出一山拦”诗句,将人生之路的坎坷不平,人应该不断的与困难、挫折作斗争的道理具体形象的表达出来,在调侃中使人受到教益。
四、清新自然,平易通俗
杨万里的诗风,正如姜夔所评“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以自然美取胜。
语言很接近口语,使诗幽默活泼。
如:“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歌》)作者以口语化的诗句,活画出了农村生活的场景,生动、活泼。
杨万里的诗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特色,与他受理学及禅学的影响分不开。
加之自成一家的风格,对诗歌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史》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3]中学语文教材
[4]古诗文朗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