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省一等奖)(20200524165211)
- 格式:pdf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1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运算的要求指出:1.在知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理解从一位数乘法到两位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迁移,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2.在具体情境中,利用乘法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乘法模型,知道模型中数量的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关键问题设计】一、基于教材梳理初探关键问题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采用“口算乘法→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单元学习活动系列,其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准备。
教材在口算乘法阶段初步渗透“先分后合”的思路,在研究笔算乘法的算理时,引导学生继续在探索交流中体会这一思想,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同时发挥点子图的作用,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
除了人教版教材,北师大、青岛版三下教材也在两位数乘法单元的例题或练习中安排了点子图,目的是让学生将竖式与点子图的各部分对应起来,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所以本节课最关键的问题是利用几何直观,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竖式各部分的算法及含义。
二、基于学情分析敲定关键问题学习了本单元口算乘法的内容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笔算乘法的前测调查,内容是:①你会怎样计算14×12?把能想到的方法都写下来。
②列竖式计算14×12。
调查结果显示:1.学生有“先分后合”的意识,但拆分方法单一。
受口算乘法的影响,学生基本能想到将一个乘数拆成几十和几,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最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多数同学对乘数的拆分仅停留在这一层,不能想出另外的拆分方法,只有极个别同学想到了如第三种这样的拆分方法,没有一个人写出两种以上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等奖说课稿1、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1、教学内容及简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学法: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想: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春游活动及游览公园为主线,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灵活运用;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现在正逢春季,因此,以学生去春游为背景素材,配予《找春天》的音乐,让美术、音乐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在情境图中标示出一个班共有48人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是12元,让学生准确的搜集提取信息,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学生在情境中搜集、提取出“48人”“每人12元”后,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估算之后,暂且不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等奖《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等奖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
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20×3040×5070×2030×2012×4013×7060×5080×40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1.理解图意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
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提出问题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
5.并揭示知识课题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生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三、巩固提高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
4、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龙门中心小学白清霞2013年4月9日【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动数学列车——复习铺垫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30×40=80×30=900×10=60×70=21×20=88×10=13×30=32×20=2、笔算:24×3=38×2=『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设计一等奖兰亭集序教案(一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程要求一、导入课文问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二、听录音(再出示碑贴全文)三、自由读四、赏析第一段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析"引以为流觞曲水……"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
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出示"流觞曲水"图片,伴白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一等奖《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简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这些内容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好了知识铺垫。
同时,本节课中掌握的知识以及形成的学习方法,将为进一步学习乘数数位更多的笔算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精心设计了与牛奶有关的生活场景,呈现了不同算法交流的场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策略去探索算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接着教学用竖式计算,重点解决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时应该帮助学生构通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形成技能,并在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沟通过程中感受知识的生长。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展示、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引导作业如下:1.用竖式计算282,说说怎么算的?2810你怎么算?2.思考2812,你有什么方法能得出答案?那2331你有什么方法能得出答案?3.认真阅读课本P30内容。
4.试着用竖式计算2812和2331,并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二、预习交流(一)理解算理:1.出示情境图1:提问:订一份牛奶2个月要花多少钱,怎么列式?(板书:282)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说一说怎么算?2.将图中的问题改为订一份牛奶10个月要花多少钱?:提问:怎么列式?(板书:2810)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前一课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么口算?【设计说明: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是本节课知识的基础,课始安排这两道题,让学生感受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生长过程,也便于学生对后面2812的算理的迁移与理解。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江阴市实验小学郑怡【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是按口算——估算——笔算的顺序编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又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和乘法估算”的巩固和应用。
笔算的教学又分为进位和不进位两个层次,本课时只学习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的顺序及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从而使学生能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四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做准备。
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并借助点子图,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算一算、说一说,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理解其算理。
在以往的教学中,面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知识时,学生们的反应有所不同,有部分学生立刻想到了拆数的方法,通过口算解决;有部分学生能在他人的帮助下计算出正确结果;还有的学生直接想到了竖式,可是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在计算完成24×1248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