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陈旧性骨折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89.37 KB
- 文档页数:1
儿童肱骨髁间骨折治疗方法
儿童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等。
1. 手法复位外固定:对于影像学提示稳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学界公认手法复位是首选方案。
复位后,应使用石膏、支具或夹板等外固定于屈肘旋后位,一般屈肘于约90°,对屈曲型屈肘角度适当减小约70°有利于骨折恢复。
手法复位后应拍摄X光片,了解骨折复位是否成功。
如果骨折对位良好,应定期复查X线,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保留4~6周。
2.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适用于部分稳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3.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于不稳定性的骨折,或者经手法复位失败及某些新鲜的骨折,可以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酮洛芬和双氯芬酸钠,这些药物有镇痛、消炎的作用,可以缓解骨折带来的疼痛。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如患肢远端血运、腕指关节活动、桡动脉搏动、有无异常疼痛和前臂肿胀及皮肤颜色等,以便尽早发现异常情况,避免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
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家长应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密切关注孩子的康复情况。
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75例治疗效果分析【摘要】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肘关节周围损伤中的多发部位之一,且难复性骨折并不少见,临床治疗中难度较大。
近年来,治疗方法在不断地优化,但在选择治疗方法上尚有争论。
据此,笔者分析比较了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的结果及并发症,供讨论。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难复性;肘内翻【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29-02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是指不能通过非手术方法来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维持复位的骨折类型,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不仅关系到骨折的正常愈合,也关系到肘关节的功能恢复。
现将我院2008年至2009年收治的75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本组选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有移位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2.5~12岁。
左侧48例,右侧27例;伤后就诊时间1小时~20天。
按手术方法分成a、b两组,a组38例采用双纵行切开肱三头肌肌腱加肱骨内髁处骨膜横断、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式。
b组37例,采用肱三头肌肌腱舌形切开显露骨折端加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式。
1.2 手术方法a组患儿仰卧,在臂丛或静脉麻醉下,常规消毒、铺无菌巾,肘后正中切口,解剖尺神经加以保护。
沿肱三头肌腱性部分两侧纵行切开肱三头肌及骨膜、关节囊,可以见到移位的骨折端以及肱骨内髁处的骨膜较厚,大多比较完整。
将肱骨内髁处的骨膜及部分软组织作横行切开,稍作松解,然后将肱骨髁上骨折端解剖复位,对断端尺侧骨皮质有压缩、塌陷的,以恢复骨骼正常轴线为准。
用2根1.5~2 mm的克氏针从肱骨远折端内外髁皮质进针交叉打入贯穿骨折线达骨折近折端皮质出针,针尖出近折端皮质约0.5 cm,固定骨折端,针尾留0.5~1.0 cm,弯曲留于皮下,待骨折愈合后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