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
- 格式:pdf
- 大小:248.48 KB
- 文档页数:2
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摘要】为了探究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在胸部外科手术患者拔管后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将我科在2010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进行的胸外科手术进行梳理,把术后并发症表现为咳嗽痰黄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除了采用常规医疗技术手段施治外,配合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则不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患者术后的综合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8.4%和12.6%,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3%和2.3%,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于预防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显著实效。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肺部并发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157-0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胸外科手术的相关治疗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广泛的应用。
我院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患者术后通常被多种并发症所困扰,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痰液难咳出等。
目前国内医院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主要为运用西方医学中的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辅以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暂时缓解患者术后肺阴不足而致的咳嗽,而运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痉挛等都有所缓解。
本研究主要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组间的临床症状进行周期性观察和对比研究,将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痉挛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便得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规律,为患者的良好治疗提供科学的方法,最大程度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保障患者尽快痊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科于2010年4月—2016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174例相关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告知病患研究目的并征得同意后,将174例病患进行分组观察和研究,两组病患随机抽取,治疗组87人,年龄范围36~77岁;对照组87人,年龄范围35~75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x-±s)分别为:58.34±4.52、56.57±5.27[1]。
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不仅会在手术部位造成创伤,还可能影响到身体的各个系统,其中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常见且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肺部并发症可能包括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这些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手术后早期活动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在术后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下床活动。
这有助于增强肺部的通气功能,促进痰液排出。
即使不能下床,也应在床上进行适量的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腿部等。
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减少肺部淤血和痰液积聚的风险。
保持正确的体位也很关键。
对于术后卧床的患者,应经常帮助其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种姿势。
特别是在仰卧位时,应将头部适当垫高,以利于呼吸和痰液的引流。
如果是侧卧位,应保持患侧在上,以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
呼吸功能训练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深呼吸练习可以增加肺部的通气量,扩张肺泡。
患者可以慢慢地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感受腹部收缩。
重复进行多次,每天定时练习。
另外,有效咳嗽也是必不可少的。
患者先深呼吸几次,然后在吸气末短暂闭气,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
家属或医护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轻轻拍打背部,帮助痰液松动和排出。
术后的水分摄入也不容忽视。
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对于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控制饮水量。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湿度对于患者的呼吸也非常重要。
定期开窗通风,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室内温度宜保持在 20-22 摄氏度,相对湿度在 50%-60%左右。
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干燥和刺激,保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老年人、长期吸烟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预防性地使用一些药物。
开胸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研究以及术后护理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主要原因为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常挤压肺叶以扩大手术视野,游离肺、食管时常刺伤或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且术后隔肌损伤,胸部胃膨胀,使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麻醉药物的残留和镇痛剂的使用引起呼吸中枢抑制,使肺总顺应性下降,通气功能下降,肺有效弥散面积减少手术后创口疼痛以及胸带包扎过紧,使胸廓的活动受到限制,肺的有效通气量明显下降食管手术后隔肌的活动受限和手术后肺间质水肿以及麻醉后肺弹性回缩力增加,使肺泡和小气道萎陷而导致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常文化差异及患者的依赖心理使患者不愿早期咳嗽排痰。
上述诸多因素不可避免地造成呼吸功能下降,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
协助开胸术后患者有效排痰是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之一。
手术后便秘或者腹泻:由于麻醉减慢消化道和服用的口服止痛药的影响,手术后便秘很常见。
手术后便秘通常是多种综合因素,除药物还包括手术压力,不活动和脱水等。
许多外科医生建议术后饮用大量液体防止便秘。
在术后护理饮食中添加更多纤维的食物也可能有助于预防便秘。
但是太多的纤维可能会加剧便秘情况。
如果预防不起作用,应立即开始非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泻药等通常会带来更多的不适,比如疼痛加剧或体乏等。
BNSWHO营养食品通过肠道修复因子改善肠道环境阻止便秘。
通过增值有益菌群数量来抑制外源致病菌和肠内固有腐败细菌如沙门氏菌等生长繁殖,减少肠内腐败物质的生长和积累,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和规律性,增加粪便的水分,使之柔软潮湿易于排泻达到通便的目的。
腹泻跟手术后饮食的变化,药物甚至是静脉注射或接受的液体量增加所致。
艰难梭菌是一种生活在消化道中的细菌,在服用抗生素的人群中变得更多。
这种过度生长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病症,会导致恶臭和经常疼痛的痉挛。
因此手术后不应忽视腹泻,因为手术患者基本都接受过抗生素治疗。
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如何预防和处理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其中,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了解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那么,为什么手术后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呢?首先,手术本身的创伤会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其次,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功能减弱。
再者,患者在手术后往往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和咳嗽,这会使痰液在肺部积聚,从而引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另外,一些患者本身就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疾病,这也增加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为了预防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术前准备是关键的一环。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吸烟史、呼吸道感染情况等。
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术前至少戒烟 2 周以上,因为吸烟会损害呼吸道的纤毛功能,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对于存在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
同时,术前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术中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麻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尽量减少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手术操作应尽量轻柔,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手术创伤对身体的应激反应。
术后的护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这有助于改善肺部的通气和血液循环。
医护人员会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以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痰液堵塞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吸痰处理。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在外科手术之后,患者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其中肺部并发症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一类。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常见类型1、肺炎肺炎是术后肺部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切口疼痛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呼吸浅快、咳嗽无力,使得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容易引发细菌感染,从而导致肺炎的发生。
2、肺不张肺不张指的是部分肺组织因气道阻塞等原因而无法正常充气膨胀。
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呼吸运动减弱,容易导致痰液堵塞支气管,引起肺不张。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一种严重的肺部并发症,通常在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
其特点是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
4、肺水肿术后患者如果心功能不全或输液量过多、过快,可能会导致肺水肿,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
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1、患者自身因素年龄较大、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吸烟史、肥胖、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2、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长、手术部位靠近胸部(如胸部手术、上腹部手术)、术中大量失血、全麻等,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3、术后管理因素术后患者长期卧床、疼痛管理不善导致不敢深呼吸和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不及时、补液不当等,也容易引发肺部并发症。
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1、术前评估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肺功能检查、了解患者的吸烟状况等。
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
同时,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
2、术中管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
在麻醉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以减少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3、术后护理(1)体位管理术后早期协助患者翻身、改变体位,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和痰液排出。
手术后如何防止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呼吸系统。
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加以预防和处理,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手术后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呢?首先,手术前的充分准备至关重要。
患者在手术前应该戒烟,因为吸烟会损害呼吸道的纤毛功能,降低肺部的清洁能力,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肺功能评估,包括肺活量、通气功能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肺部基础状况。
对于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提前进行呼吸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操作的技巧也会影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尽量选择对呼吸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如果必须进行全身麻醉,应注意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对呼吸功能的抑制。
手术操作应尽量精细,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因为长时间的手术会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手术后,早期的活动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
这有助于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防止痰液积聚。
如果患者暂时无法下床,也应在床上进行肢体的活动和翻身。
呼吸道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
患者要学会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方法。
咳嗽时,应先深吸气,然后用力咳出痰液,这样可以将深部的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雾化吸入治疗,通过将药物雾化成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稀释痰液,减轻炎症。
同时,医护人员会定期为患者拍背,帮助痰液松动排出。
保持良好的呼吸姿势也很重要。
患者应尽量坐直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肺部的扩张,增加通气量。
在休息时,要避免长时间仰卧,以免肺部底部的痰液积聚。
此外,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预防肺部并发症也必不可少。
手术后,患者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来修复创伤和恢复功能。
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肺癌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导言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虽然手术可以有效去除肿瘤组织,但是由于手术的创伤性质,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面临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针对肺癌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展开讨论,并提出预防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和康复。
1. 呼吸系统并发症由于肺癌手术会在患者的胸部进行切口,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比较常见。
这些并发症主要包括:1.1 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指手术后在胸腔内积聚的液体。
它可能是手术后24小时内的生理性反应,但也可能是手术创伤造成的病理性积液。
预防胸腔积液的发生可以通过术后早期进行胸腔引流,定期检查胸腔积液的量,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
1.2 肺炎术后肺炎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之一。
它主要由于手术后患者平卧时间延长,呼吸道清除功能下降,掺杂其他病原体感染等原因引起。
预防肺炎可以通过术后早期积极行动,进行深吸气、咳嗽和活动锻炼,加强呼吸道护理,控制感染源等方式来减少发生率。
手术后气胸是由于手术切口破裂导致的胸腔内气体积聚,压迫肺组织而引起的。
预防气胸可以通过术后早期胸腔引流,合理固定手术切口,避免切口受到外力撞击等方式来减少发生率。
2. 循环系统并发症肺癌手术后循环系统并发症相对较少,但仍需引起注意。
这些并发症主要包括:2.1 出血手术过程中由于切除肿瘤组织需要切断血管,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出血的情况。
预防出血可以通过术中控制出血源,避免手术时东倒西歪,术后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活动,避免受到外力撞击等方式。
2.2 静脉血栓栓塞手术后患者的活动受限,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可以通过术后早期进行床旁抗凝治疗,及时进行袜子、肢体按摩,尽早行动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3. 消化系统并发症肺癌手术对患者的消化系统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食管瘘是指手术后食管与邻近组织或切口出现连接,造成食物、液体或唾液进入胸腔或切口的病症。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与肺部相关的不良后果,主要包括肺炎、肺栓塞、肺不张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详细说明。
风险评估:1.患者基本情况评估: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肺功能、合并症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2.手术因素评估:评估手术所需时间、手术类型(开放手术或腔镜手术)、麻醉方法、术前术后镇痛措施等。
手术因素可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术前肺功能评估:通过肺功能检查(如肺活量、插管试验、血气分析等)评估患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
肺功能异常可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防治措施:1.术前干预: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积极治疗,例如控制感染、扩张支气管等。
2.提前康复:为了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术后迅速开始康复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早期活动、呼吸理疗、咳嗽和深呼吸、物理疗法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术后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生。
3.镇痛策略:合理的镇痛策略可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首选的方法是采用多模式镇痛,如局麻联合全麻,以减少全身镇痛剂的用量。
4.营养支持:术后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合理的饮食配方和饮食指导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5.预防感染:术后感染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感染的策略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的手卫生和环境清洁等。
6.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术后长时间卧床会增加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穿着弹力袜、间断气压治疗等。
总结: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手术因素和肺功能等,以便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
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各种肺部相关的并发症,其中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栓塞等。
这些并发症对患者康复过程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这些肺部并发症,以下是一些主要措施。
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的严重程度、肺功能、心脏状况等。
这样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2.减少手术创伤:尽可能地减少手术的创伤程度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炎症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进行微创手术,术后伤口较小,恢复较快。
3.术中保持气道通畅:在手术过程中,维护患者气道的通畅非常重要。
通过有效的气道管理,可以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肺不张。
麻醉医生和手术团队应密切监测和维持气道通畅,保持适当的通气。
4.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肺功能。
这些锻炼包括深吸气、咳嗽、翻身等,可以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部通气,预防肺不张。
5.预防肺部感染:手术后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开胸手术或长时间的手术。
医护人员应加强术后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穿戴手术衣、戴口罩等。
提供给患者适当的抗生素预防也是减少手术后感染的重要策略之一。
6.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疼痛可能使患者的深吸气和咳嗽受到限制,增加了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风险。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7.床旁肺部功能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肺部功能,可以及早发现并预防肺功能异常。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肺活量、呼吸频率等指标,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术后体位调整: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可以改善术后的肺功能。
对于胸腔手术患者,卧床位时可将床垫抬高一些,帮助肺部扩张,预防肺不张发生。
9.防止肺栓塞:肺栓塞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手术后如何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肺功能恢复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尤其是对呼吸系统。
术后肺部并发症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肺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手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肺功能恢复的方法。
一、术前准备1、戒烟吸烟是导致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道上皮细胞,降低纤毛运动功能,增加黏液分泌,使气道阻力增加,容易引发肺部感染。
因此,患者在术前至少应戒烟2 周以上,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呼吸功能训练术前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深呼吸、有效咳嗽和咳痰训练。
深呼吸时,患者应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腹部凹陷,重复数次。
有效咳嗽和咳痰训练时,患者先深吸气,然后紧闭声门,收缩腹肌和肋间肌,突然打开声门,将痰液咳出。
3、改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术前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抵抗力。
二、术后护理1、体位管理术后患者应采取合适的体位,以利于呼吸和痰液排出。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这样有助于膈肌下降,增加胸腔容积,改善呼吸功能。
2、呼吸道管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2)鼓励咳嗽和咳痰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咳嗽和咳痰,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但对于伤口疼痛明显的患者,可在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疼痛。
(3)定时翻身拍背定时为患者翻身,每 2 小时 1 次,并轻轻拍打背部,从下往上,由外向内,促进痰液松动和排出。
3、疼痛管理术后疼痛会限制患者的呼吸运动和咳嗽咳痰,增加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如使用镇痛药物或镇痛泵,以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
手术后如何预防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手术后可能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术前的充分准备是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基础。
对于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医生会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功能。
如果患者原本就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需要在术前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控制,以确保呼吸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戒烟是术前准备中的重要一环。
吸烟会损害呼吸道的纤毛功能,降低呼吸道的自我清洁能力,增加痰液分泌和肺部感染的风险。
因此,患者应在手术前至少 2 周戒烟,以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的呼吸训练也非常有益。
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练习、有效咳嗽训练等方式,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部的通气功能。
深呼吸练习时,患者可以慢慢地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慢慢地呼气,腹部收缩,重复多次。
有效咳嗽训练则是先深呼吸几次,然后在深吸气末屏住呼吸,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
手术过程中的管理对于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同样关键。
在手术中,麻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尽量减少对呼吸功能的抑制。
同时,手术操作要尽量轻柔,减少对肺部和胸腔的刺激。
术后,患者的体位也会影响呼吸功能。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尽早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这样有助于膈肌下降,增加胸腔容积,改善呼吸功能。
同时,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呼吸道的护理是术后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重点。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
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以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疼痛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术后疼痛会导致患者不敢深呼吸和咳嗽,从而影响呼吸功能。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如使用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等,在缓解疼痛的同时,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
发表时间:2018-03-21T13:53:28.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作者:李阳
[导读] 由此可知,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于预防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显著实效。
(乐山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为了探究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在胸部外科手术患者拔管后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将我科在2010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进行的胸外科手术进行梳理,把术后并发症表现为咳嗽痰黄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除了采用常规医疗技术手段施治外,配合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则不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患者术后的综合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8.4%和12.6%,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3%和2.3%,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于预防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显著实效。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肺部并发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157-0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胸外科手术的相关治疗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广泛的应用。
我院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患者术后通常被多种并发症所困扰,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痰液难咳出等。
目前国内医院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主要为运用西方医学中的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辅以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暂时缓解患者术后肺阴不足而致的咳嗽,而运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痉挛等都有所缓解。
本研究主要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组间的临床症状进行周期性观察和对比研究,将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痉挛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便得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规律,为患者的良好治疗提供科学的方法,最大程度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保障患者尽快痊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于2010年4月—2016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174例相关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告知病患研究目的并征得同意后,将174例病患进行分组观察和研究,两组病患随机抽取,治疗组87人,年龄范围36~77岁;对照组87人,年龄范围35~75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x-±s)分别为:58.34±4.52、56.57±5.27[1]。
通过spss19.0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的基本数据彼独立,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观察指标
参照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肺部并发症、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痉挛等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观察和诊断。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方法,严格按照传统的抗感染、祛痰等方法进行治疗[2]。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具体临床观察指标如下:
1.3.1安全性观测在试验研究开始之前,要对所有的研究个体进行必要的体征诊断和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由我院检查科在手术前后各检测一次,对于不良反应,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准确判断病患的严重程度,对检测指标进行认真比对,做到客观、全面的对患者进行安全性检测,此外,将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人群患者排除在试验样本之外。
1.3.2疗效性观测我院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患者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和记录,并且查阅了大量的与肺部并发症相关的临床诊疗理论,通过分析和总结归纳,将胸部手术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肺部并发症、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痉挛等,同时还伴有发热、气短等症状;我院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通过对每一位患者术后症状进行临床观察,在长期的实践中我院逐步掌握了治疗组与对照组共174名术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3]。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工具SPSS19.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其中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对组间数据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8.4%和12.6%,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3%和2.3%,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显著实效。
2.结果
通过对我院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8.4%和12.6%,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3%和2.3%,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患者对于治疗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医疗机构不断创新医疗技术手段,丰富患者疾病预防及治疗方法[4]。
对我院临床观察情况进行归纳和梳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于实施胸外科手术、术后伴有咳嗽痰黄并发症的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为我院今后针对类似病例的医治提供了科学的参照标准。
分析发现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并发症状况得到了良好的控
制,病症有了较好改善;因此,对于术后并发症为咳嗽痰黄的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在并发症的控制与术后恢复中起到了明显作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在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术后症状,对于促进术后恢复具有显著临床效果[5]。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于胸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改善患者术后的多种并发症,对于促进术后康复就要重要意义,因此,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在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岳秀,熊剑秋.胸部物理治疗对预防心脏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循证实践[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215-215.
[2]穆玲娟,胡向宁.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1):238-239.
[3]曹婷,曹培华,陶晓华,等.中药雾化吸入配合机械振动排痰在胸部创伤术后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36):3818-3819.
[4]杨於蓉.高龄食管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围术期的诊治策略[J].母婴世界,2017.2(7):0012-0012.
[5]王俊荣,雷丹,王双,等.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J].保健文汇,2016.20(2):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