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土法造林技术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报告[摘要] 为解决辽北地区干旱、立地条件较差、造林成活率较低的问题。
我们探讨了大量的造林方法。
结果表明保水剂的使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试验用的保水剂为西安、唐山、丹东三个厂家,每个厂家的保水剂分别用三种不同剂量,采用二种不同的施用方法,即拌土法和泥浆法。
得出的结论是:使用保水剂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本试验提高造林成活率7%;使用保水剂大苗造林时,以泥浆法为好,小苗以浸根为宜;使用保水剂的用量,小苗浸根以500倍浓度为宜,大苗造林以每坑施用10~15g 最经济有效。
[关键词] 辽北;干旱;造林;保水剂;提高造林成活率;经济效益;推广一、项目背景铁岭市是一个半山区、半平原的农业大市,东部为山区,林业资源相对较好,但由于近几年的连续大旱,加之一些地方的过度采伐,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
西部地区多为风沙干旱区,生态脆弱,一些乡镇则为国家“三北”造林的重点地区。
所以说生态环境建设在铁岭市尤为重要。
当前林业生产任务依然很重,连年的造林绿化,所剩的荒山均为立地条件较差、土壤脊薄、干旱造林不易成活地段。
因此说造林绿化仍然是我市林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干旱缺水一直是困扰我市林业生产的重要问题,因其用地的复杂性,自然降水便成了林业生产的唯一水源。
由于春旱少雨、加之降水分配不均,因而严重地制约了人工植被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缺水,刚栽下的苗木一片一片的死亡。
近年来,在立地条件较差、栽植成活率较低的地块,人们更多是从树种、整地方式和造林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解决造林成活率问题。
然而问题的本质在于这些造林困难地段,水分不足或有限的水分不能被充分利用。
保水剂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保水剂的应用在国外已有近40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已经有20多年,人们对保水剂的研究,多集中在保水剂的吸持能力和电解质对保水剂能力的影响等方面,但是对其施用方法和施用量很少研究,本项目就是研究在自然条件下,我市造林使用保水剂用哪种施用方法为好,每穴(栽植苗)施用量多大为宜。
L i n y e y u a n y i柞树是北方主要的天然林树种,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人工进行柞树防风林、防火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可以提高各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对柞树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
柞树主要分布在东三省及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既可孤植,也能丛植,还是与其它树种营造混交林的优异树种。
柞树具有适应性强、成材率高、材质坚硬、用途广泛、耐腐朽的特点。
木材可用作建筑、矿山、车船制造等领域;其种子的淀粉含量高,可用于饲料或制酒的原料;树皮可入药,有止泻、止痢的功效。
柞树可用于园林绿化,或行道树,防护林,生态林和混交林的营造,使其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选择造林地要进行柞树造林前,要对造林地进行认真选择,以为柞树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
柞树的适应性比较强,对造林地的要求不高,中性、酸性、碱性石灰岩等土壤上都能生长,柞树比较耐瘠薄,但不耐水湿,不得选择在黏重的湿地进行柞树造林,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将柞树造林地选择在土壤肥沃的地块。
柞树的根系发达,萌蘖性很强,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等处都可以作为柞树的造林地。
柞树最适宜在海拔250-1600米之间生长,可将造林地选择在此区间。
另外,在选择造林地时要考虑土壤的酸碱度,以酸性,或弱酸土壤为宜,保证造林后苗木可以正常生长。
二、造林地整地在造林之前需要对造林地进行整理,为造林提供良好的条件。
通过造林地整地,可以将杂草、灌丛、朽木以及石块等杂物清除,使土壤变得疏松平整,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性能,也可以利用整地对土壤进行改良,使柞树造林后的成活率得到提高。
造林地整地包括多种方式,主要有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
全面整地是将造林地进行全面清理,然后进行全面翻耕;局部整地是对造林地的局部区域进行整理,其中包括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可根据造林的实际需要选择整地方式。
全面整地适宜采伐迹地或地势比较平缓的荒山、荒地,整地时先将地面上的杂物全部清理出去,然后利用整地机械进行全面翻耕,耕深应在30厘米以上,以满足柞树扎根和生长的要求。
柽柳造林新技术
李晓茹;藏敬艳
【期刊名称】《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6(021)001
【摘要】柽柳造林新技术李晓茹,藏敬艳,宗成聚(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绿化办)(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黑龙江省投资总公司)黑龙江省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其面积约达3000万亩,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的大庆市,是属于重盐碱地区。
该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春秋季多风沙,夏季炎热多...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李晓茹;藏敬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3.505
【相关文献】
1.柽柳荒山直播造林技术 [J], 段小花
2.柽柳高埂植苗造林技术 [J], 韩建华
3.榆林沙区柽柳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初报 [J], 郜超;杨红艳;杨伟;高荣;郭景梅;王建梅
4.盐碱地区发展柽柳的意义及造林措施 [J], 杜海波;罗振兴;任晓远;顾美影
5.榆社县松柏柽柳育苗及造林技术 [J], 田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落叶松造林技术及抚育管理河北省承德市 068450摘要: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一种针叶林树种,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营林效果。
为了提高落叶松的种植数量和质量,应该按照科学的人工造林方法和抚育技术来栽植和管理。
关键词:落叶松;造林技术;抚育管理1落叶松苗木繁殖落叶松育苗一般采用播种育苗技术,每年9月可以组织人力采集落叶松的松果,将松果阳光下晾干之后,经过敲打取出籽粒,筛选之后贮藏。
贮藏时间在10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
如果在短期内播种,可以将种子筛选之后晾干,放置在干燥通风处,第二年春季播种前一个月将种子和湿润的细砂混合之后进行催芽处理。
落叶松育苗地一般选择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种植地,以壤土和砂壤土为宜。
选地结束之后对土地进行一次全面的翻耕处理,翻耕深度控制在30~40cm,然后制作宽120cm的育苗床,长度结合育苗面积综合确定。
结合整地每667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500kg,并对土壤进行卫生消毒。
3月下旬及时进行播种。
播种前先在苗床上开沟,并灌溉透水,将种子均匀到撒播在定植沟中,然后覆土,深度控制在0.5cm,在苗床上覆盖一层稻草,每667m2播种7~10kg。
2落叶松造林技术2.1造林地的选择落叶松有着很强的适应性,无论是阴坡、阳坡,还是半阴坡、沟谷地带都可开展造林工作。
但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应当首选疏松透气、微酸性或者中性土壤条件进行造林,并保证土层厚度,确保具有较好的排水性,洼地和黏土地不适宜进行落叶松造林。
2.2造林地整地处理落叶松造林之前应该对造林地进行妥善地处理。
具体的整地方式应该结合造林地的实际情况综合选择。
通过整地能够及时消除造林地多余的杂草、灌木和伐根,保持土壤水分,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效,为落叶松的根系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整地主要包括了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全面整地一般是在地势较为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地块进行,可以将机械整地和人工清理有效结合,对造林地进行全面的翻耕,及时将造林地当中的土块、枯枝、杂草等杂物清理干净。
落叶松荒山造林技术的关键措施摘要:由于落叶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且生长迅速,因此落叶松的成材率较高。
落叶松造林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林区造林的施工工程当中,凭借其自身的特点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发挥出很大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落叶松造林的三种方法进行简单阐述,从林地的选择和整理、落叶松的育苗载护、育林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层面进行分析,整理出相关落叶松造林技术的措施,为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落叶松;造林技术;措施;林业资源落叶松属于落叶乔木的一种,要想使造林环境满足落叶松自身的生长需求,就需要保障育林场地的光照充足,将其种植于通气性较高的酸性土壤中,在气候湿润的情况下落叶松可以持续保持良好的长势,并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
为了实现落叶松造林工程的规模化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落叶松造林技术的研究。
1.落叶松荒山造林的方法1.1播种造林播种造林的方法由于省略了培育苗木的环节,因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资源、资金的投入,提高了造林的效率。
播种造林的操作方法容易掌握,是落叶松荒山造林中比较简单的造林方法。
但由于播种造林的过程对周围的育林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处于寒冷或者干旱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时,播种造林方法的使用不利于林木的生长。
不仅如此,人为以及鸟兽牲畜的破坏,也会大大降低荒山造林的成活率。
1.2植苗造林由于植苗造林具备稳定、抵抗力较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实际的造林施工工程当中。
在开展育苗造林工作时,需要提前培育出根系完整的苗木,然而苗木的培育离不开各项复杂的工序以及优化的栽植技术,因此降低了造林的整体效率。
再加上在造林的过程中,会遇到突发的情况使苗木的根系遭到破坏,导致树木的成活率有所下降,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发展。
1.3分殖造林分殖造林的方法在落叶松荒山造林工程中被广泛运用,是将树木的干、枝以及根等部位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所需材料的一种造林技术。
现阶段的分殖造林方法不仅速度快、成活率较高,而且经济成本较为低廉,但由于能够使用分殖造林技术的林业规模比较局限,因此这项技术比较适用于营养繁殖类的树种。
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落叶松是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森林资源的逐渐减少,落叶松的种植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落叶松的种子萌发难度大、抗逆性差等特点,营造优质的育苗条件势在必行。
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对于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生长速度、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育苗基质、控制定植密度、科学施用肥料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落叶松的生长适应性,确保其生长良好。
本文将探讨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为落叶松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落叶松产业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材质坚硬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木材生产、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由于种苗质量和田间管理不当导致的树木发育不良、成活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对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还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促进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的研究还可以为林木种苗生产和造林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林木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对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其他松树种的育苗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丰富我国林业技术体系,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意义】2. 正文2.1 落叶松育苗技术落叶松是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其育苗技术对于成功建立林地具有关键作用。
落叶松种苗繁殖有多种方法,如播种、插条繁殖、组织培养等。
在实际育苗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播种法。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落叶松苗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术要点:1. 种源选择:选择具有良好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的种子或种苗,保证出苗率和生长率。
2. 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提高播种的成活率。
3. 播种方法:可以选择田间直接播种或者苗床育苗后定植。
渭北旱塬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综合配套技术初探作者:姚忙珍,王天社,王博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9期姚忙珍,王天社,王博(渭南市林业技术推广站,陕西渭南714000)摘要:通过在陕西渭南渭北旱塬,选择油松、侧柏、紫穗槐等造林树种,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进行试验,分析总结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综合配套技术的6项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渭北旱塬;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综合配套技术基金项目:2013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之“渭北旱塬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示范”(陕林计发[2013]089号)。
作者简介:姚忙珍(1964- ),女,陕西渭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和林木种苗管理工作。
为解决渭北旱塬沟壑区造林绿化干旱缺水、树种单一、造林技术落后等问题,开展渭北旱塬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有效地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造林质量。
1 试验区域概况试验区域的澄城县庄头乡、王庄镇,合阳县金峪镇、王村镇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 5 大地貌类型区,其中渭北沟壑区面积较大,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地貌类型多变,支离破碎,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多风,少雨缺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该区域年降水量549~625.5mm,年植被蒸发量1193.6mm,土壤侵蚀模数合阳县800~1000 t/km2·a,澄城县3925 t/km2·a,属强度水蚀。
2 试验方法2.1 抗旱造林树种选择技术根据造林立地条件,结合各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试验区造林特点,按照“适地适树”和“抗逆性强”的原则选择造林树种。
经筛选,试验区主要选择了油松、侧柏、紫穗槐、金银花、长柄扁桃等造林树种。
2.2 抗旱整地技术根据坡度大小,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
2.2.1 鱼鳞坑:一般用于15°以上的坡面,该区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宜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即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穴间呈“品”字形错开排列,坑的大小随小地形和栽植树种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以0.3~0.5m 见方,坑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
第1单元林地抚育管理技术本单元教学目标:了解幼龄林抚育中松土除草的作用意义,熟悉松土除草的方法、方式、时间;了解化学除草剂的类型,学会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方法;了解林地灌溉的意义,熟悉节水灌溉的方式,掌握适宜的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熟悉林地排水的条件,掌握林地排水的方法;了解林木营养诊断的方法,掌握施肥的时期和方法;了解林地间作的概念,熟悉林地间作的优点和效果,掌握不同间作形式的技术要求。
林地抚育管理指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考虑,对有林地(主要是幼龄林林地)乃至林业用地的综合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排水、林地间作、保护林地凋落物等。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供给林木水分、养分的根源。
我国林地多为山地、丘陵、海涂、滩地、平原沙地、盐碱地,土壤的质地、结构、理化性质良好的不多,林木生长环境一般较差。
因此,要通过林地抚育管理措施,改善和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等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和林地的利用率;通过林地抚育管理,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通过林地抚育管理,可在林下间种养地作物,提高经济效益。
第1节松土除草理论知识部分一、松土除草的作用松土除草是幼龄林抚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用材林还是商品林,只要条件许可,都要积极开展这一工作。
松土可改善土壤结构,除草是清除无益杂草。
集约经营的林分与精耕细作的农田,松土除草的意义是一样的。
松土除草与其它森林抚育措施均属合理人工干预。
有时候人们会过分强调“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对一些简单有效的抚育措施持怀疑态度,如让草与幼树自然竞争,这是不对的。
从生态学的角度,在人的积极参与下形成的生态平衡才是人们所需要的。
(一)松土的作用可增加地表和大气的接触面积,减低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增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大地面有效辐射,从而使近地层空气温度增加;可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减少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使地表土壤白天温度比松土前增加、夜间温度比松土前减少,从而增大地温日较差,这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可以破碎地表结块,疏松林地表层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同时割断上下土层之间的毛细管联系,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加速土壤空气与近地层空气的交换,使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这有利于根部的生长,同时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贫瘠土壤类型造林技术
翟艳民
【期刊名称】《现代农村科技》
【年(卷),期】2024()4
【摘要】在围场县造林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贫瘠土壤类型提出相应的造林技术,以期达到良好的土壤治理和造林效果,现将此技术总结如下。
1固定沙地造林技术固定沙地造林需要选择比较抗干旱、耐贫瘠的树种和苗龄稍小的容器苗,才能适应固定沙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如1年生裸根苗沙棘、柠条和2年生裸根苗油松;同时还可以选择沙棘、柠条和油松容器苗进行造林,容器苗由于容器和培养基质的保护,苗木可以更好的适应固定沙地恶劣的自然条件。
【总页数】1页(P67-67)
【作者】翟艳民
【作者单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
【相关文献】
1.鲁中南贫瘠荒山直播造林技术研究
2.贫瘠干旱石质山阳坡油松造林技术
3.几种解决土壤板结与土壤贫瘠难题的技术措施
4.贫瘠干旱石质山阳坡油松造林技术
5.太行山贫瘠石质山地造林绿化技术措施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珍稀林木培育林改培造林方式成效分析——以国有确山县乐
山林场为例
陈元兵;胥文锋;杨子慧;陈光;祁智;宋强
【期刊名称】《河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24(44)2
【摘要】设立珍稀林木培育试验监测样地,对珍稀林木培育项目现有林改培林冠下造林方式成效进行调查分析。
经调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3块林冠下造林黄连木、栓皮栎成活率均在90%以上。
结合实际,提出了珍稀林木培育的建议。
【总页数】3页(P19-20)
【作者】陈元兵;胥文锋;杨子慧;陈光;祁智;宋强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林业技术工作站;国有确山县乐山林场;驻马店市林长制改革发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3.5
【相关文献】
1.改国有林场"育林基金"为"育林成本"
2.广西国有林场桉树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分析
3.国有林场林木资产与育林基金核算问题
4.歙县桂林国有林场珍稀林木培育及效益分析
5.国家特殊及珍稀林木锐齿栎改培作业技术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半流动沙丘造林技术模型李凤军摘㊀要:半流动沙丘造林技术三种模型,利用植物再生性能设置沙障成活,治理高大流动沙丘,达到植物固沙的目的㊂关键词:半流动沙丘;造林;技术;模型;标准一㊁引言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东经116ʎ32ᶄ 118ʎ14ᶄ,北纬41ʎ35ᶄ 42ʎ40ᶄ,东邻内蒙古赤峰市,北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及西南分别与本市的隆化和丰宁两县接壤,距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153公里,距首都北京340公里,地势西北高㊁东南低,海拔750 2067米,县城海拔850米㊂总面积9058平方千米,是为首都北京防风沙的天然屏障㊂在距县政府不足3公里的围场镇金字村,有面积近5000亩的半流动沙丘㊂地形绵延起伏,整体坡向西南,此地多年进行造林,但由于环境恶劣,设计不合理,一直未成林,每年一刮沙尘暴,黄沙满天飞,整个县城都笼罩在黄沙中,为了加快沙丘的绿化工作,阻止风沙流动,成功设计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半流动沙丘造林模型,成为省市样板工程㊂第一,沙地纯人工造林模型,对于植被盖度在10%以下的地块,采取人工营造混交林模型,即采用4至6年生樟子松20厘米∗25厘米的容器苗造林,植苗111株/亩;第二,补植型封山造林模型,对于植被盖度在10% 40%的地块,采取4至6年生的樟子松20厘米∗25厘米的容器苗造林,每亩111株;第三,沙障固沙造林模型,对于纯流动沙丘采取4至6年生的樟子松20厘米∗25厘米的容器苗,植苗42株/亩,裸根沙棘和黄柳插条834株(条)/亩,榛柴40厘米做固沙沙障1668株/亩㊂二㊁苗木标准沙棘苗木根系发达㊁干形通直㊁色泽正常㊁充分木质化㊁无机械损伤㊁无病虫害;黄柳有3至5个饱满的叶芽,营养杯的尺寸达到18厘米∗25厘米规格,且苗木有3至5轮侧枝,顶芽保满,无病虫害㊂三㊁整地标准(一)整地时间:上一年或当年春雨季整地㊂(二)整地方式:穴状整地,按造林密度,沿等高线呈 品 字形排列㊂(三)整地规格:15ʎ的小反坡穴状整地,六年生苗木整地规格为70∗50∗30厘米,4年生苗木整地规格为60∗50∗30厘米㊁沙棘苗木整地规格为60∗50∗30厘米,黄沙柳不整地㊂(四)整地方法:整地时,将表土放到坡上,新土放于坡下及两侧,达到规格要求后回填表土,拣净石块㊁草根等杂物,整修水盆,外高里低,蓄水保墒,小反坡的坡度达15ʎ㊂四㊁苗木保湿标准对于20厘米∗25厘米的容器苗,调拨时在苗圃不浇水,要将水运至造林地块最近的位置,1个水车配备70厘米∗80厘米的平底水桶3到4个,在造林时提前一天将苗木和水运到,水车及水桶放在临时假植苗的一边,将水箱的水放入水桶内,再将苗木整个营养怀放入水桶内,水要没过营养怀的上40厘米左右,这样即省水,又提高造林成活率㊂五㊁苗木运输用小型车辆将苗木直接运到造林地点,减少苗木多次短运造成的苗木损耗及根系损伤㊂沙棘和黄柳造林苗木使用小包装,既保证苗木不失水又方便栽植㊂六㊁苗木栽植标准(一)栽植时间:春㊁雨季均可栽植㊂若土壤墒情好也可随整地随栽植㊂1.樟子松容器苗春雨季栽植㊂2.沙棘㊁黄柳可在春季随整地随栽植㊂(二)容器苗栽植方法:采用铁锹穴状栽植法,即在穴内挖深略大于容器苗土坨高度,宽略大于容器苗土坨直径的坑㊂容器苗靠坑外侧栽植,栽植时要脱杯,放入苗木㊁扶正㊁培土㊁踩实,踩时要由外向内踩,周围填土踩实,防止踩坏土垞,埋土要超过原土过垞2厘米左右,以利保墒㊂(三)裸根苗栽植第一,沙棘苗栽植㊂栽植前,可对苗木进行剪枝㊁截干㊁修根㊁蘸泥浆等处理;采用植苗锹窄缝栽植法㊂第二,黄沙柳的栽植㊂黄沙柳做沙障采用插条造林,不需整地,为保水可随整随栽㊂(四)沙障治理技术措施1.沙障类型:植物沙障;2.沙障形式:低立式网格沙障形式;3.沙障结构:阻沙型紧密沙障结构;4.沙障材料:采用死体榛柴㊁活体沙棘苗和黄柳作为沙障材料;5.沙障施工技术㊂沙障于早春或晚秋进行施工,主带沿山体环山带状,以榛柴㊁黄柳为主,副带与主带垂直,为榛柴㊁沙棘为主,组成完全闭合的方格㊂(1)主带榛柴间距为10厘米,地下深埋35厘米,地上15厘米进行阻沙㊂黄柳距死体沙障榛柴为20厘米,株距20厘米,地下20厘米,地上5厘米㊂(2)副带榛柴间距为10厘米,地下深埋35厘米,地上15厘米进行阻沙㊂沙棘距死体沙障榛柴20厘米,株距20厘米,栽植深度超过地际茎1-2厘米㊂(3)沙障维护:沙障建成后,要加强巡护,防止人畜破坏,沙障损坏时及时修复㊂七㊁保障措施(一)成立造林专业施工队为保证造林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需成立15-20人的专业造林施工队,队长负责项目协调管理全面工作,全程进行技术指导㊂(二)主要机械及材料齐全因是山地造林,大车运不到造林地块,需投入农用车进行苗木批量短运,需备塑料袋用于容器苗的近距离造林短运;因现劳力分散,为保障施工队的安全,需配备专业拉人的车辆㊂(三)加强技术培训建立以施工队长为首的质量责任体系,形成完整的责任制度㊂详细制订出各工序的操作技术规程㊂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每个施工的工序都有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范围㊂(四)安全生产教育第一,在危险部位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㊂第二,进入施工区域内,严禁吸烟,严禁携带火种㊂第三,培训施工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严禁乘车超员,注意别相互刮碰㊂第四,为保护环境安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集中收回并进行掩埋㊂八㊁造林成果以上三种造林模型,经省市验收,其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国家㊁省㊁市㊁县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观摩,并成为国家省市县造林样板工程㊂参考文献:[1]刘艳军,刘明义,张力,修竹奇,于勇,李明.安其海半流动沙丘治理措施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96(4):44-46,62.作者简介:李凤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林业和草原局㊂041。
2023-11-03CATALOGUE 目录•整地方式•造林方法•造林季节与密度选择•幼林抚育与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01整地方式将土地分成若干个块状进行翻耕,适用于地形较陡或不宜全面翻耕的地区。
块状整地带状整地穴状整地将土地以带状形式进行翻耕,适用于地形较平缓的地区。
在土地上挖穴进行翻耕,适用于地形崎岖、不宜全面翻耕的地区。
03局部整地0201平原整地适用于平原地区,将整个土地进行翻耕,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地质量。
山区整地适用于山区和丘陵地区,通过修建梯田、拦河造地等措施进行土地整理,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防止水土流失。
全域整地02造林方法将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适用于种子成熟后种子质量好的树种。
直接播种将种子浸泡在水中或使用其他催芽剂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浸种催芽播种后覆土,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
覆土保护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质苗木,要求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选苗在造林地上挖穴,将苗木放入穴中,填土浇水。
栽植栽植后进行抚育管理,包括浇水、除草、修剪等措施,促进苗木生长。
抚育管理栽植将选取的素材直接栽植在造林地上,适当浇水、施肥等措施。
选取母树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取其枝条或根蘖作为造林的素材。
抚育管理栽植后进行抚育管理,包括除草、修剪、支撑等措施,促进幼树生长。
分殖造林法03造林季节与密度选择造林季节选择春季是大多数地区适宜的造林时间,气温逐渐升高,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
春季造林夏季造林秋季造林冬季造林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夏季也是适宜的造林时间,但需要注意防晒和保持土壤湿度。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但仍有较高的湿度和降雨量,在某些地区适宜进行秋季造林。
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冬季也是可行的造林时间,但需要注意防止冻害。
根据树种特性选择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和需要的空间不同,因此应根据树种特性选择造林密度。
根据栽培目的选择不同的栽培目的对树木的生长和分布有不同的要求,如速生丰产林需要较小的密度以便于管理和采伐,而防护林则需要较大的密度以发挥防护作用。
景观农业J I N G G U AN N O N GY E林业技术 辽西干旱地区在困难立地条件下运用的造林技术潘 兴(北票市中德合作生态造林项目办公室,辽宁北票 122100)摘 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辽西干旱地区在困难立地条件下,只有科学运用造林技术,才能实现荒山绿化的发展目标。
基于此,重点探讨了辽西干旱地区在困难立地条件下运用的造林技术。
关键词 干旱;困难立地;造林辽西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在造林中只有结合当地环境,合理选择造林技术,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1 科学选择树种辽西干旱地区由于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等影响,常年降水时间集中,降水量较少,土地干旱贫瘠,导致植树造林环境相对恶劣。
在辽西干旱地区困难立地环境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时,只有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坚持因地制宜等原则,科学选择抗逆性强、耐瘠薄和干旱、根系发达的大扁杏、山杏、荆条、侧柏、樟子松、蒙古栎、沙棘和油松等长势良好的树种,才能提高造林效果[1-2]。
2 树苗保湿处理在辽西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要做好树苗内水分保持工作,从而才能保证树苗生理活性不受影响。
一般在起苗前7 d,应提前浇水、浇透,确保树苗吸收足够的水分。
在起苗、运苗的过程中,若采用容器育苗,则不可破坏容器,要保护好树苗根系;若运输裸苗则必须做好根系保护处理工作。
在树苗造林期间,应坚持随起、随包、随运、随栽的四随原则;若条件不允许,应配置稀泥浆后用树苗根系蘸取,然后做好保湿、假植等运输工作。
3 收集水源组织造林辽西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的过程中,可通过集水造林的方式,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特性等,促使土壤墒情得到改善,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
常见的集水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竹节壕集水 若造林地坡度小于15°,应采用120 cm× 60 cm×50 cm的规格集水整地造林。
3.2 鱼鳞坑集水 若造林地选在山地地区且坡度在15°~25°,应采用70 cm×60 cm×50 cm的规格集水整地造林。
酥土法造林技术研究
【摘要】在干旱区进行植苗造林时,传统的“三埋二踩一提苗”造林成活率低,新的“三埋二提苗”(暂称之为酥土法)的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较前者提高17.95个百分点。
【关键词】新植苗造林技术酥土法
1问题提出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市东南部。
地理坐标为东径100°22′59″—101°13′9″,北纬37°56′19″—38°48′17。
东邻山丹,南接祁连,西毗肃南,北靠甘州区,全县总面积3687.32km2。
全县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平坦开阔,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为1589—5027m。
地貌类型可分为祁连山区、绿洲平原区和戈壁荒漠区三部分,在自然地理区划上属温带干旱荒漠地带。
年均降水量自北向南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增,南部中高山区400—600毫米,前山区4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区300毫米左右,北部荒漠区150—220毫米。
降水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7—9月份占全部年降水量56.4%左右,4—6月份占全部年降水量的30.9%。
10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2.7%。
年均蒸发量山区1721毫米,干旱指数1.52—3.981,干旱区1680毫米,干旱指数4.04—4.99,荒漠区2270毫米,干旱指数9.8—16.14。
年平均气温0—7.6℃,无霜期78—188天。
总的气候特点为
日照长、气温变化大、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干旱、风沙多。
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
林业区划为非灌溉不宜造林区。
多年来,全县虽然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林成活率较低,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较少。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从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技术的研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多方位进行了探索。
研究发现,在同样的立地条件下,采取相同的经营管理措施,常规的“三埋二踏一提苗”的植苗造林方法栽植的苗木,成活率较低,而采用“三埋二提苗”的植苗造林方法栽植的苗木,成活率显著提高。
2造林方法
2.1常规造林方法
《造林学》上介绍的“三埋二踏一提苗”的栽植方法为:将苗木防御树穴的中央,使根系舒展,用表土填入穴中,将拣去草根与石块、土粒细碎的土填入树穴,填土至一半时,将苗木向上略提,使根系舒展后再踩紧,然后填土满穴,又踩紧,表面再复一层松土,然后进行灌溉。
2.2酥土造林方法
将苗木放于树穴的中央,使根系舒展,将拣去草根与石块、土粒细碎的土填
入树穴,填土至一半时,将苗木向上略提,填树穴即将满时,再将苗木向上略提,使根系舒展。
然后灌水,待水渗完后,在表面复松土。
(苗木较大时可以适当踩实,以防倒歪)。
3试验情况
在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的前山旱作农业区栽植青海云、华北落叶松、沙棘等树种。
在年均降水在300毫米左右的中部灌溉农业区栽植青杨、二白杨、仁用杏、苹果、梨等树种。
在年均降水在150—220毫米的北部荒漠区(有灌溉条p
5结论与建议
酥土造林法较传统的造林方法相比较,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已在我县全面应用,建议在干旱区植苗造林时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时轩.造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黄枢,沈国航.中国造林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3]翟明普,贾黎明,郭素娟.森林培育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4]民乐县综合农业区划.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